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巫祠时代 >

第5章

巫祠时代-第5章

小说: 巫祠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燧人氏时期发明了人工取火,“燧”就是“打火石”。今天想来,应该是用打火石取火。在燧人氏以前,只能保留天然的火种。古书记载“钻木取火”,是对“钻燧”的误传。钻,在今天有钻孔,钻研一些词语,在古语中是凿和打击的意思。考古出土了距今万年的陶器。陶器一定是火烧制的。可知我们的祖先用火的时间不晚于距今万年。

  (关于人类用火,能够合理的想象经过了保留自然火种和人工取火两个阶段。关于火的用途能够合理的想象经过了取暖,熟食和制陶3个阶段。)

  神农氏

  古人将神农尊为三皇依据下面的一条记载:

  “民人食肉,饮血,被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鲜之时,察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在远古时代,古人不懂得用火,不会熟食,吃生肉,喝鲜血,象野兽一样的被毛。到了神农时代,古人赖以生存的爬虫,走兽越来越少。为了生存,古人就不得不寻找新的食物。一年四季,花开花落,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古人尝遍了各种植物,终于选择吃草种子。草种子古人叫作五谷。)

  这一条记载见于战国时古书,显然是对史诗的综合资料。在战国时代还能够知道关于神农史诗的传唱,战国时的古人对祖先有了这样的认识。

  “食肉,饮血,被毛,”一定在距今万年。

  “五谷”,禾本科植物,粮食植物。这里说的五谷指野生的草种子。

  “爬虫,走兽”,可知祖先有过与野兽斗争建立领地的经历。祖先从山洞走出来,不晚于距今万年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领地,从领地到村落,逐渐的实现了定居。

  “乃求可食之物”,终于选择野生小米(粟)为主要食物。

  在太行山出土了距今万年和距今8千年的野生粟和加工野生粟的磨盘和磨棒。祖先炎帝就是从太行山走出来。但是,神农的起源地不在太行山,而是在山东丘陵。关于神农的地区见下面这1条记载:

  “神农育于姜水,起于烈山,随州,即位于太昊,迁曲阜。”

  这是史记书中关于神农的1条注释。这一条注释是唐宋学者作的,综合了春秋以后直到唐宋关于神农的资料。唐宋学者为探索神农付出艰辛的劳动。这个注点了几个地名:姜水,姜指东方齐国祖先。烈山,随州在秦岭南坡,黄淮平原,烈山是随州的古名。太昊在秦岭北坡,河南东部淮阳。曲阜在山东丘陵的西坡,古河道。

  这几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战国人的认识依据于神农史诗,唐宋人的认识却是依据于神农崇拜。原来,秦汉以后,诸侯国的隔阂消除了,出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秦汉以后的学者统计了拜祭神农的地区。崇拜地区包括了山东丘陵,古河道和黄淮平原的大范围。神农起源于山东丘陵,随着古河道淤塞出来平地,神农向西迁徙进入古河道,最终进入黄淮平原。

  神农进入古河道是在古河道平地初现的时候,时间不早于距今7千年。神农是1支来自山东的始族。这支始族崇拜农,所以就叫做农始族。读者可能想象到,农始族也许不过百人,占据古河道的1小块土地。

  农始族崇拜的农是1位什么神呢?农是不晚于距今8千年的始族崇拜。农始族说的古方言在今天已经不能知道。从时间看,农应当是1位自然神。自然神,就是说是1种动物,或者是某种植物。古人(今天也一样)的崇拜并不是专一不变的。当专业的巫祠在古河道出现以后,农始族的巫祠自然以农命名,叫做农巫祠。

  从初进古河道到公元前4千年的千多年里,农巫祠已经发育成为大巫祠,对农的崇拜已经遍及古河道。农始族的方言汇合进古汉语,农崇拜也就改称神农。神农这样叫起来。

  神农是在秦汉以前就受到拜祭的神,而且范围又是这么广大。关于神农的传说史记记载:

  “轩辕之时,神农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轩辕就是黄帝。史记认为,神农在黄帝以前。历史从黄帝开始,那么,神农就是史前时期。一部史记从神农以后的轩辕写起。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著书二十年始成,对中华史一定深思熟虑。他没有记载春秋时代关于神农的争论,对于神农只说:

  “神农世衰”。在史记的另一处说,

  神农的时间“长矣”。

  神农的时间又长又早,而且,到了黄帝时已经世衰。黄帝时代被认为是氏族时代的开始,就是说,神农在始族时代。

  “诸侯相侵伐,”指在古河道发生的始族斗争。

  古河道是古汉语的中心地区。农始族在古河道与来自太行山的炎帝始族汇合,接受了古汉语。而且,伏羲人的后代昊人接受了神农(崇拜)。神农崇拜传播到了昊人地区,这就是“即位于太昊”。神农,炎帝,太昊。这三位祖先(神)都传播到黄淮平原。

  “起于烈山,随州”,这是说,神农崇拜传播到了秦岭南,秦岭南也有供奉神农的巫祠。(秦岭南的随州土著是来自长江边的建始人后代,崇拜祝融,就叫作祝融始族。)秦汉以后,古人对于神农,炎帝,舜,祝融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对于少昊,太昊的关系搞不清楚。这是因为,这几个名字都发生在古河道黄淮地区,只是时间有先后。因为远古的传说时代模糊,以至混淆。

  将这几条综合起来,神农是一支始族的起源史诗。神农崇拜起源于山东丘陵的齐地(姜水),传播到了古河道(曲阜),太昊和黄淮平原。神农的传说在这一片土地流传。

  在山东“齐地”,今天的临淄,生存着一支始族人。始族人留下了遗址,遗址叫作“后李”。在后李这个地方有一条水,叫作姜水。始族人在姜水边,就叫作姜氏始族。姜氏始族的一支分支向西迁徙,来到了曲阜地区。在曲阜地区,已经生存着土著的始族,土著的始族叫作蚩尤。到了公元前4千年,两支始族在曲阜汇合。太昊人来到曲阜要比姜氏晚一些。太昊人是伏羲人的后代。伏羲人是芮城人的后代。太昊人向北的分支来到曲阜,向南的分支到达了烈山。在曲阜汇合的又1支始族叫作炎帝,到了曲阜时期,神农已经是几支始族:姜氏,蚩尤,太昊和炎帝的巫祠崇拜。由此,又可以说,神农是1个不短于2千年的神农时代。

  本文中使用了几个词语:农始族,农巫祠,神农崇拜,神农时代,神农首领。但是,在古书中只有一个词语:神农。古书1词多用,语言没有今天这么丰富,这么精细。神农1词包含了广泛的意义。

  神农是一位神,在大的范围受到拜祭。神字是个古字,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受崇拜的动物,动物神。受崇拜的动物叫作神,受崇拜的人(巫师)叫作帝。

  神农巫祠来到古河道。在古河道,干爽的土地日渐扩大,湖沼中有蚌,螺。土地上有树果和嫩叶,大的动物有猪,狗,小的动物有兔,鼠。始族人将精美的食物拿到巫祠来向禹拜祭。始族集合在神农巫祠的周围,巫祠的范围不断扩大,从一个巫祠扩大到一片地区,形成了以农巫祠为中心的“神农氏族”。

  在黄河和淮河之间是一片冲积平地,叫作黄淮平原。黄淮平原被伏牛山,大别山和山东丘陵环绕着。在这一片平地上,曾经有黄河水流向淮河,黄淮平原这样冲积起来。所以,这道水流的地方又叫作“古河道”。古汉语起源在古河道地区。作为社会的中心和组织者,神农的宣讲也在这里流传。

  在氏族时代,没有文字,或者,文字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虽然古汉语已经形成,而且词汇日渐丰富,只是进入历史的语言不多。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词语是崇拜的名字,巫祠的名字,“帝”的名字,以及以崇拜名字命名的巫祠,等等。神农是一个巫祠的名字,神农的流传是巫祠的流传。这个时期,神农方言开始与古汉语汇合。神农起源于始族崇拜,从始族崇拜发展到巫祠,这就使得神农以巫祠的“身份”在古汉语的地区广为流传。神农的名字很响亮,但是神农的传说却没有传下来,在今天无法知道关于神农传说的细节。

  始族人一年又一年的采集,拜祭。几百年过去了,在河网密布的古河道,人口越来越多,食物越来越少,食物严重不足,始族人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去采集回来不多的食物。争食物的纠纷开始发生。已经有始族向西,向南迁徙,去寻找食物不缺少的地方。巫祠的日子开始不好过,拜祭的供物越来越少。在食物严重缺少的日子里,祠的巫们也不得不去采集,渡过饥饿。

  神农的巫祠大多已经破烂不堪,却没有力量建设更新。祭祠一天一天的冷落下来。祭祠无法维持,神农衰微了下来。在神农祠日渐衰微的日子里,正是采集时代的末期,人工的生产尚未开始,始族人在生存的十字路口徘徊。

  神农巫祠在氏族的斗争中衰落下来。随着黄淮平原的继续形成,神农氏族向南迁徙,在黄淮平原的南部地区定居下来。这一部分氏族人便是楚的祖先。

  古老中华的面纱揭开了。语言竞有这么强的表达能力和流传能力。始族崇拜是再普通不过的社会思想。远古历史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保留和流传下来。这1章讨论过三皇史诗,认识了三皇的历史背景。有巢氏起源于黄淮平原,时间不晚于距今6千年。燧人氏起源于太行山(依据南庄头遗址出土了早期陶器),时间不晚于距今万年。神农氏起源于山东丘陵,时间不晚于距今8千年。三皇的起源地区包括了从太行山的桑干河向南,漳河,卫河,黄河,直到淮河边:不能再向南了,再向南是淮河海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古河道  大汶口人  少昊的误传
古河道

  大洪水以后,黄河海沟消失,到了史诗时代,大片的土地连成了一片。这一片土地的中心在黄河两岸。这个中心地区就称作古河道。古河道地区在形成陆地以前曾经是很大的一片水域。对古河道,始族人从渭河看叫作东海之外大壑,从山东丘陵看叫作西海。这一片水域有多么大呢?北通卫河,南接淮河,这一片土地在今天叫作黄淮平原。古河道在黄淮平原的北半部分,包括了黄河北岸的卫河和山东丘陵的北坡,(黄淮的南半部分淤积较晚,集合起来楚祖先人口)。

  站在古河道向周围看,在东方有山东土著,考古叫作大汶口人。在西方河南的腹地生存着伏羲人,考古叫作裴李岗人。在北方生存着高度巫文化的漳河人,考古叫作磁山人。公元前4千年的古河道正当河网地貌,三方面的古人口在这里汇合,古汉语从这里发育,史诗在这里流传,大商在这里创造辉煌,春秋文化在这里发祥。在史诗时代,流传在古河道的史诗本书就称作太行史诗。

  伏羲人以河南嵩山为中心遍布河南境。在河南东部的部分进入古河道。这一部分伏羲人古汉语称作太昊。漳河人向南迁徙,在公元前4千年到达黄河边,以濮阳为中心,聚集起来著名的高阳巫祠和高辛巫祠。漳河人的一个分支渡河向南,进入古河道,这一支始族崇拜炎帝,就叫作炎人。大汶口人的1支叫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