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阳光八万里 >

第43章

阳光八万里-第43章

小说: 阳光八万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从《苍屏诗文集》、黄载华《梧冈诗文集》、黄载峤《北游草》、重珂《茎草亭诗草释》和李生盘《楚江吟》、《两峰诗文集》12卷,另有《雨湖吟社》合集二卷。这般痴雨湖,吟雨湖,雨湖八子要与雨湖共生了。李生盘中举当年,与元妙观(玄妙观)丹久道人泛舟雨湖,写了一首题为《往返》的吟湖诗:
  薄暮来湖上,飘摇坐小船。
  岸随千顷没,波涌一帆悬。
  望远低晴嶂,光寒例碧天。
  扣船歌未稳,四顾已茫然。
  爱雨湖者世上不计其数,然至爱者应首推李时珍,先是将自己的父母、兄嫂先后葬于雨湖之滨。他临终前,亦嘱咐儿子将自己和夫人入地葬于父母墓侧,在雨湖之上长眠。二推顾景星,其一生曲折多难,前逃生于张献忠刀下,后被迫参加清廷博学鸿词科考入京做官,最终求得返蕲在雨湖边著书立说,长眠于黄公山下。
  人读雨湖,雨湖读人生。一部《本草纲目》,一部《白茅堂集》已给雨湖以沉甸甸的人文分量,前者造福人类千秋万代,哲思长存,后者集历史文化之大成,野史真灼,肝胆相照。雨湖代有人才出,雨湖进入现代文明时序,雨湖之滨的东长街以博士街闻名于世,蕲籍教授博士遍及世界,偶然还是必然?雨湖,造就了旧时博学鸿儒,也造就今时之新科博士。雨湖多雨,多雨的雨湖浸润万物生长,莲荷十里,绿柳生云;鹤排长空,蛙鸣月影;波逐日丽,鱼跃长虹。
  夜已深,这是沉思的时间,思想在湖,湖中三时,舟行无痕,而思绪穿越千年月光,跳上雨湖的岸,系舟湖畔,我如游子归来,从李时珍、顾景星的身边归来,千年的月光千年水,一湖清波濯后人;我心歌一曲,雨湖侧耳听。雨湖归来,且也是一醉方休,在玄妙观旁,有藕,有菱米烧肉。复返雨湖,李时珍纪念馆馆长张月生设宴,那是一律吃雨湖菜肴,尤记一碗雨湖油淋茄,一尾豆瓣焖雨湖白鲢,酒为散谷酒,宴罢居李时珍纪念馆内,听雨湖彻夜细涛。
  

林间小憩
水渠的水激起一束浪花,银白透亮,哗的一声响,我才发现渠中有水。水渠满满地流着水,水中的青草柔柔地招摇,表达流水的形状,爽爽的小风擦着水面飘浮,有蜘蛛般的水虱在透明的水上行走。我初始以为渠里没有水,是水去渠空的样子,原来是水清不见水。
  沿着水渠向前移步,霞光从喜鹊岭上濡染开来,灰斑鸠在桐子树上咕咕咕地叫,老虎蜻蜓急剧颤动四翼,追逐从柳芽上逃逸的青青草蛉。青蛙,呱呱地叫着,或跳入渠边的水塘,在水上连连地跳,一直跳到浮水的荷叶上蹲起。向前,便有一片野李子林。童年,有几多的向往在这片林子呢?李子成熟了,有红的李子,青的李子,黄的李子,紫的李子,一树树的李子,悬系着初夏美丽的梦。
  回故乡,就不自主地沿着少时的足迹寻觅。踏进李子林,阴凉中袭来一缕飘逸的酒香,低头一看,皆是树上的李子落地了,堆积到一起发酵,周边业已长出了一圈蘑菇。一只猓狸从灌木后面跳起来跃到一棵栗树上,它垂着长长的尾巴,回头看时,它的眼睛周边有一圈白。岁月流逝,景色依旧。我又往前走,我想找到以前林间小屋,青砖黑瓦,内面被枞树枝条燃火熏得黑黑,一只瓦罐吊在屋角,它是一个公共的煮具。
  依稀记得林间小屋在一棵老皂角树的左边。果然,小屋长满青藤,瓦上也有丛丛的青草拂摇,不复有门,一窝斑鸠拍得空气“轰”的爆炸,尘土抖落,羽毛纷飞,斑鸠从小屋里飞出来,翅尖扑到我的脸上,另外有一条菜花蛇从屋角缓缓离去,通过阳光斑驳的青苔地钻进了竹林。惊奇的是,林间小屋居然很干净,有一些竹制家具,并且有一张面上刻了棋盘的小木桌。正思想着,身后就有一个声音,应声望去,一位白发白眉白须老叟,穿白衣白裤白鞋白袜,中等身材,气宇昂扬,其右手握一柄白纸折扇。
  “但见云深处,有客万里来。”老叟的眸子若清泉映月,他呵呵一笑,脱口成诗。
  “万里也知归,来去三十年。”我就也搜寻着脑子里的词库,想尽量对得工整些。
  老叟一抖折扇,道:“对弈无相识,深浅棋子来。”
  这是要让我下棋呢,有了好奇心,在白云山中,跟老叟对弈二三。道:“相见便相识,黑白两平安。”
  就对弈。清风绿影,手起子落,数盘棋过去,老叟胜多,让我一二,推枰罢弈。老叟唤一童子,抛线皂角树边深潭,哗啦钓上一尾肥滚草鱼,约五斤重,顺手摘得茶菇若干,取了屋梁上挂着的熏笋,用泉水煮鱼,复搬出一坛纯谷酒,道:“此酒已埋50年矣!”
  我大喜,所谓开怀畅饮莫过如此。饮罢,就居林间小屋,月上竹梢,一缕清风吹去我的清梦,我起身走出门外,月辉弥漫,萤火点点,蛙鸣呱呱,风拂竹叶——竹叶沙沙,有若阵阵夏雨,抬头仰望,但见明月当头照。今夕何夕?我只想在此长久居住,饮酒对弈,或者林间漫步。
  

金猴岭、螺圈套与金丝猴的经济圈(1)
神农架金丝猴在金猴岭的主要活动区域,南抵九壶坪,东达小神农架,西连板仓,北邻房县,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在此波谲云诡,雄奇险峻的原始森林中,金丝猴和其他野生动物演绎着它们无穷无尽的故事。
  第一次登临金猴岭,便遇滂沱大雨。夏天的午后,但见大龙潭方向的天空一块云朵从绵延的远山扯出,忽然翻卷如海洋巨浪,浩浩荡荡,波涛万顷,尔后风平浪静,云絮悄悄地铺展,终将全部的天空覆盖。然后,一阵风起,大雨自天而降,击打得巴山冷杉羽状长叶抖颤飘摇。金猴岭溪边的山荷叶上嗒嗒的雨声与森林中沙沙的雨声交汇融合,天色暗转,乳色的雨雾从植被上漫起来,它掩住宇宙的喧嚣与寂寥,急切的雨声遂奏成了一部森林交响曲,湿漉漉的风拂过水光闪亮的叶面……忽的一记闪电,电弧光切割巨厚的云层,炸雷声低沉而持久,山崩地裂般滚过森林。
  我站在金猴岭上,雷声过去,森林的雨声无边无际,四野弥漫;山荷叶的黄花笼在雨雾中,融为一团柠檬色泽;绿的植被,融化在雨雾中,雾中的一团绿,仿佛被隔在雨线的栏栅外。雨所到之处,雾涨潮,雾的潮完全淹没森林,只有树隙间的天空,浅灰色的亮度给雨中森林以照耀。瞬间,我孤独极了,却又生起些许莫名的兴奋。我在雨中往森林走去,隐约可见森林中藤葛纠缠,朽木横陈,荆棘杂生。大雨掐断了我想看到金丝猴的念头。其实,我当时十分怀疑金丝猴是否会光临金猴岭,就像有地名为卧龙岗,那不过是一个地名,果然有龙么?金猴岭,便是有金丝猴?
  后来,我去了大踪峡。不过,我在那里看到了猕猴。还在大踪峡口看到一方人面绝壁,一方巨大的灰白相交的石壁山崖,乍一看花里胡哨,细看那是一张人的面孔,神奇极了。
  金猴岭的确是金丝猴的活动中心。此次进入神农架金丝猴大龙潭基地,我跟科考队员和金丝猴住在一起,每天跟他们与金丝猴交往,或拉着大老杨、小老杨和杨敬元讲金丝猴及原始森林中的奇趣,或跟其他队员一道观察金丝猴。大龙潭科考站有20多年的历史了,三栋小平房住过许多金丝猴及野生动植物学者,大龙潭属金猴岭区域。在这个远离世界的寂静峡谷中停留的这段日子,是我生命里最充实的一段时间。
  金猴岭区域的金丝猴群,它们循着既定的路线栖息与迁徙,从长岩屋出发,过姊妹峰、金猴岭、草坪湾、红岩洞、阴家湾、跳夹沟、万人躺、酒壶坪、红石沟……复又循环。它们与千家坪区域的金丝猴群一样,都有一条自己的循环路线,它们确定了自己的循环路线以后,各个金丝猴部落便沿着这条循环路线觅食、栖息和迁徙,它们就是这样一群森林漫步者,它们的家园便是这条路线中的森林,金丝猴科考人员亦握着这样一张路线图去跟踪金丝猴的脚步。
  不过,金丝猴每次上路,循环圈似未变,然其小的路线却有更改,小小的更改,可能与上次的路线相距几座大山。基于食物的考虑,也为了安全。但是,即使森林中有一处食物最丰富,也最安全的地方,亦不能阻止金丝猴不停地迁徙,迁徙同时也意味着冒险。这就是金丝猴的理念,金丝猴不会将一片森林的树芽啃光,即便是味道最好,营养最丰富,适口性最佳的树芽,金丝猴也一样是漫不经心地边吃边走,甚至一个松果,它们也不会吃掉最后一粒松仁才扔掉。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金丝猴的食物利用率很低。包括它们在秋季采食森林的其他果子,大都是吃一半扔一半。它们也不会将循环路线上的芽、叶和果实大部分吃光,它们情愿为此付出更多的行走,遭遇更多的风险。
  显然,金丝猴的循环迁徙圈便是它们的生活圈,金猴岭区域金丝猴生活圈的海拔高度为1600米至3000米,这个高度冬寒然而夏凉。金丝猴为了保持种群生活的习性和尊严,在自己的时间和路线中,守候在神农架最后的高度。
  从农耕时代至今,更新世以降的辽远岁月,为躲避人类及其他天敌猎捕,金丝猴的行踪隐秘,动作敏捷,猴群分工明确。一个社会化生存的金丝猴部落,它们需要时时刻刻防范天敌,需要在四季中保证足够的食物来源。因此,它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设计出它们的生活圈和生活形态。这个生活圈除了食物丰富、行动安全,同时还有其他出口和通道,以防万一在一个区域发生意外险情,或森林遭灾,可有其他去往之处。或者,在大循环路线上修改新的循环路线。这种为种群生存而卓绝奋斗设计出来的生活圈,它的美妙性可以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圈相比。比如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的设计,就近似神农架金丝猴的千家坪生活圈和金猴岭生活圈的设计,这种默会性知识的积淀和运用,在灵长类的社会性动物中,只有人类可以和金丝猴相比。
  当然,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有不少坏例子。人类可以将一个区域的资源使用枯竭,竭泽而渔的例子在人类漫长的经济史中可不少见,而且这方面的错误总是一犯再犯。人类在经济上所犯的错误,与生物界经济效率方面可对应的,大约用蝗虫可以类比。蝗虫经济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蝗虫的最繁盛期,也是它们最悲壮的末日。在人类界定的蝗灾时期,蝗虫的种群发展到最高峰,所到之处,植被的芽、叶、枝、皮一律啃光,最后植被的主干纤维也一律吃掉。所以,它是一个坏例子。所有的人类值得检讨的经济坏例子,都可以拿蝗虫经济相比。生物界,另一个仅次于蝗虫经济的坏例子便是狼的经济学,狼作为凶残性中型食肉动物,它处在生态圈食物链的上游。孤狼的捕猎能力已属超强,但是狼往往为觅食结成团伙,所谓“组建团队,发挥团队精神”,所到之处,血腥弥漫,对弱小种群赶尽杀绝。狼的贪婪成性及其分利模式,纵然在实现经济效率方面可圈可点,但它的文明程度仅相当于人类的海盗社会,它是一个经济性的临时合作社,无利可图时各奔东西。狼的大规模集结的经济后果与蝗虫经济类似,它们不论在团队精神和个体意识方面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