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鉴且战且退,当他退到大宁卫指挥使衙mén口时,被一枝狼牙箭shè中咽喉,当场毙命。燕王骑兵提前朱鉴的人头满城呐喊招降,一见指挥使已然战死,仍在街巷间混战的大宁卫官兵纷纷放下刀枪举手投降,大宁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到了燕军手中。
从徐姜开城,燕军破mén时起,宁王府便紧闭宫mén,侍卫武士全部登上宫墙,持弓弩刀枪严阵以待,不管是大宁卫的官兵还是燕军的铁骑,只管在宫外激战,宁王府一概不理,始终袖手旁观,等到张yù初步控制了大宁城,浑身浴血赶到宁王府,报名求见时,宁王府仍旧是宫mén紧闭,毫不理会。
张yù不觉有些纳罕,急忙叫人去找夏浔,夏浔此时正在带人接收大宁卫的军械库、辎重库、粮草器仗军服帐蓬以及户籍军册,张yù的人找到夏浔的时候,夏浔刚刚找到那整整一库房的花名册,夏浔如获至宝地对塞哈智道:“看紧了,千万看紧了,别的东西都不重要,唯有这一库房的名册,千万不要丢了一册,这些可是有大用的。”
就在这时,张yù派的人到了,夏浔听他说了情形,心中也有些纳罕:“不是早就说定的么,城破之日,就是宁王履行承诺之时,如今城已经破了,宁王又在搞什么幺蛾子?”
夏浔忙道:“好,咱们这就去去宁王府前见张yù将军。”
夏浔不放心地又叮属塞哈智:“老哈,你可给我看紧了,这一库房的书册,一本也不准遗失。”
塞哈智纳罕地道:“大人,这些破书有什么要紧的,难道比那军械甲仗还值钱?”
夏浔正sè道:“那是自然,忘了那封信了?我告诉你,这些书册,只要利用好了,那就是刀枪、就是火炮,就是殿下的神兵利器,知道吗,看紧了,你的脑袋可以丢,这些书册也不准丢了一本。”
“好!”
塞哈智立即瞪起牛眼,拔出刀来守在mén前,一副要跟人拼命的样子。
等夏浔与张yù的亲兵匆匆离开了,塞哈智这才回头看了一眼那一架子一架子破破烂烂的名册,挠了挠后脑勺,困惑不解地自语道:“殿下横扫漠北的时候,是怎么打的仗我老哈都是知道的呀,那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战功,什么时候书书本本都那么厉害了,书本能打胜仗还要我老哈的刀子做甚么?”
他却不知,那是对外族做战,这一次却是自家人内讧。这座库房里储放着的可不仅仅是大宁卫官兵的户籍军册,而是整个大宁都司八万大军的花名册。
燕王当然希望宁王登高一呼,就能把大宁都司八万大军尽皆招纳麾下,可这是不现实的,陈亨、刘真等大宁都司的军队将领还在,中下级军官也被他们6续调换了许多,大宁都司的兵都是宁王带过的,他们可能对宁王没有敌意,可能对燕王没有战意,所以士气不高,军心不定,却不代表一战即溃。
燕王在关外拖不起,他必须以最快的度把这八万大军纳于麾下,而不是一座座关隘的去打、去征服,否则等这八万大军到手的时候,北平可能已经失守,那时他最好的结局就是占据大宁,做塞外王了。
大宁是大宁都司的府,各级将佐的家眷,包括许多士兵的家眷都在大宁城中,掌握了他们的花名册,就能掌握这些士兵、将领的姓名、籍贯乃至家眷的身份,这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绝妙手段,燕王在对都督宋忠一战时,以八千敌四万,就是靠这种亲情攻势,令宋忠的大军阵前倒戈的。
夏浔上了马,与张yù的亲兵匆匆赶向宁王府,一路上只见街巷间已经停止了战斗,大街小巷都站满了燕军岗哨,有些士兵正在打扫战场,从街巷胡同里抬出一具具尸体,街头空旷处,已经放下刀枪投降的大宁卫士兵都被集中看管着。
夏浔问道:“大宁卫官兵投降后,没有再受到杀戳伤害吧?大宁城中百姓士绅,可有受到sao扰?”
那亲兵道:“谁敢呐,进城之前,张yù将军不是亲口传下殿下的命令么,敢掳一家、敢伤一民者,格杀勿论,殿下的军令从来不打折扣的,大家都规矩的很。”
夏浔点头道:“这就好,指不定哪一户富绅,家里就有子侄在军中做将领,指不定哪一户百姓,丈夫或者儿子就是某个关隘上的校尉兵卒,他们不受侵犯伤害,殿下招纳大宁都司的八万铁骑才能顺顺当当的。”
正说着,就赶到了宁王府前,张yù正在那儿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一见夏浔连忙迎上来道:“文轩,你与宁王府可当真计议好了?如今大宁城已经在手,为兄来求见宁王,可是宫mén紧闭,无人理会,为兄想要走得近些,上边就shè下箭来,不许任何人靠近,燕王殿下马上就要到了,宁王府不是出了什么纰漏吧?”
“不会吧,宁王已经混到这步田地,现在大宁城又已落到殿下手里,他还能玩什么花样?”
夏浔思索了一下道:“给我一杆降旗,我去见他!”
要说降旗,大多是打白幡,旗是旗、幡是幡,两者样式上还是有点区别的,打旗是战,打幡是不战,打白幡就是投降,军中没准备白幡怎么办?那就把主将的帅旗倒过来挂上去,于是夏浔就把“张yù”大头冲下挂在杆上,摇着旗子直奔宁王府大mén去了……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311章 掩耳盗铃
第311章 掩耳盗铃
宁王府打开了一扇角门,曾二站在里边,向夏浔打了个手势。'氵昆''氵昆'' 小 ' ' 说 ' ' 网 ' 'hunhun'
夏浔便收了倒挂的军旗,往肋下一挟,弯腰走进去,门马上关上了。
“曾二哥,张将军求见殿下,王府为何大门紧闭?”
曾二转身就往前走:“跟我来,王妃娘娘要见你。”
“王妃?不是宁王么?”
曾二没有回答,夏浔吸了口气,快步跟了上去。
宁王府右偏殿,地龙、火盆、暧墙,把个殿内烧得热流涌动,温暖如春。沙宁就穿着一袭春衫,纤体妖娆,俏生生地坐在案后,手中把玩着一方玉佩。
“杨旭见过娘娘。”
“杨旭?”
沙宁瞟着夏浔,蛾眉微微一挑,微微有些疑惑。看她娇容妩媚,艳若春花,那娇媚的唇瓣微微翘着,真叫人恨不得狠狠咬上一口,可是想起刘家口外胡杨林中那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夏浔心中却是微生寒意,他躬身道:“是,臣本就叫杨旭,夏浔么……,那是臣行走于外时的一个身份。”
沙宁淡淡一笑道:“你倒是够小心。”
夏浔没有接话,开门见山地问道:“大宁城已在张玉将军控制之下,但是张将军前来求见宁王殿下,却被阻与宫外,臣大惑不解,不知殿下与娘娘意(欲)何为?”
沙宁仍旧把玩着手中那方玉佩,眼皮也不抬一下,只是淡淡地道:“你们倒真是了得,难怪朝廷十三万大军一触即溃,李景隆五十万兵马仍旧被你们猫儿戏鼠一般捉弄,这大宁城乃边陲重镇,朱鉴更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可是须臾之间,这大宁城居然就易了主人。”
夏浔笑了笑道:“大宁都司所领兴州、营州二十余卫,皆西北精锐,骁勇善战,冠绝天下,若说战力之强,燕王殿下的兵马纵然了得,却也未必就强于大宁都司的兵马,这也是燕王殿下(欲)向宁王殿下求助的原因了。此番能破城如此容易,还多亏宁王殿下吸引了大宁卫的诸多兵力,更多亏宁王殿下在大宁卫军中的内应相助,及时打开城门。”
“你知道就好。”
沙宁娇媚地一笑,缓缓抬起头来,一双明媚的眸子投注在夏浔身上:“据本王妃所知,燕王麾下,不过五万之众,宁王殿下若肯登高一呼,云集响应者却得八万精兵,殿下听说他的四哥马上就要到了,欢喜的很呢,不过沙宁只是个女儿家,心眼儿小,得先问个清楚,以后这兄弟两个合兵一处,共赴国难,应该谁主谁从,谁正谁副呢?”
“原来如此!”
夏浔恍然,也不知这是宁王的意思,还是沙宁王妃自作主张,如果是她自作主张那倒好办了,如果是宁王生了野心,这事儿还不好办了。他暗暗思索着,试探着道:“那不如,就请宁王殿下出来担任全军之主帅,挑起这靖难大任,娘娘以为如何?”
沙宁耸然动容,香肩微侧,娇躯前倾,脱口问道:“燕王殿下肯么?”
“肯,如何不肯!”
夏浔一本正经地道:“如果不是被朝中奸佞逼到绝境,燕王殿下怎会背负朝廷叛逆的罪名,冒险起兵靖难呢?方黄之流,把持朝纲,以利国利民之名,行祸国殃民之事,燕王殿下走投无路,愤然以府卫八百人,起兵于北平,那时就曾明示天下,靖难起兵,是为了清君侧,诛奸邪,如果失败了,殿下唯有捐躯报国而已。
若是成功了,待到宇内澄清之日,殿下还是要回北平做他的燕王的。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燕王与宁王同心协力,一同靖难,宁王殿下虎贲八万,年富力强,若肯担此重任,燕王殿下一定会欣然应允的。这一点,臣常在燕王殿下面前,是明白燕王殿下心意的,我想燕王殿下如果知道宁王殿下心意,一定会欣然应允,只是……,宁王殿下……真的愿意做这个三军主帅么?”
“嚓!”
微微的一点声息,仿佛指甲盘剥家具刮过的声音,突然响起,沙宁脸色微微一变,她忙嘻地一声笑,掩口道:“你的胆子倒是够大,居然敢替燕王殿下做这样的主,本王妃却不敢替宁王殿下做这个主呢,方才随口问问,只是怕宁王殿下受了委曲罢了,其实呢,燕王是宁王殿下的四哥,如今兄弟辈里,燕王殿下已经是大哥了,长兄如父,这靖难重任,当然是要燕王殿下来承担的。”
夏浔呵呵一笑,说道:“原来王妃娘娘在说笑,哈哈,娘娘和臣说话,可千万不要说笑,杨某是个粗人,拿根棒槌就当针的,娘娘有话,还是直来直去的好。”
沙宁被他调侃,俏脸不由一红,妙目狠狠嗔视他一眼,夏浔若无其事。沙宁气得牙根痒痒的,只得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道:“咳,方才本王妃听见城中打打杀杀的好不热闹,我们在王府里面也不大知道详情,如今大宁城已经完全在握了么?”
夏浔道:“娘娘放心,朱鉴已死,大宁卫官兵已经降了,现在整个大宁城,都在张玉将军掌握之中。方才来王府前,臣正在大宁卫指挥使司衙门,已经掌握了大宁都司全部将士官兵的花名册。”
沙宁讶然道:“花名册?你寻那些东西做甚么?”
夏浔笑嘻嘻地道:“娘娘,这些东西可是宝贝,据臣所知,大宁都司八万精兵,将佐的家眷,大多住在大宁城中,其他城镇当然也有,不过名册也在大宁,尤其是宁王殿下已被朝廷调走的三卫精锐之师,不但将佐的家眷多在大宁,就连那些士兵,大部分也是大宁人氏,亲人家眷俱在大宁的。是么?”
沙宁已经隐隐明白了什么,不(禁)紧张地颔首道:“不错,你倒打听的明白。”
夏浔道:“那就是了,掌握了这些名册,就掌握了这些将士的家眷,掌握了他们的家眷,就等于攥住了他们的心,如果宁王殿下登高一呼,他们肯顾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