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我的天堂 >

第87章

我的天堂-第87章

小说: 我的天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不是夸张,要说设备也确实有一些,但更在于我们靠‘天眼’帮忙……”“天眼”是什么·电子探头·“是,但不全是。”太仓民警笑而不答。再向浦书记打听,人家回答我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太仓打造成长江三角洲最具安全感的城市。太仓之所以叫太仓,就是太平的粮仓、幸福的天堂之意,我们现在自己说的是要建‘平安太仓’。”
  第一件事的结果已经说过,在寸土如金的地方,人少了,腾出了地,太仓现在有50余万亩可利用的土地,已经成为这个小城市最具潜在价值的“金库”。
  第二件事——“平安太仓”的结果,是最能让世界上那些富国大亨们流口水的另一种“金库”。
  在太仓有一位德国老人叫克罗斯特,他的名声不亚于市长、市委书记,太仓百姓都知道这个“德国老头”。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大多数在欧洲,而欧洲人中德国人算得上是“上等之上等者”,他们非常在乎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挑剔”也成为德国人的一种“代号”。
  上世纪末的某月,克罗斯特来到中国。他像其他德国人一样开始注意到东方大国的崛起,相对于停滞不前的德国与欧洲,克罗斯特觉得应该把投资转移到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地方。然而在多数德国人和欧洲人的意识里,中国仍然缺少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在他们看来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乱糟糟”的不堪立足之地。但因为巨大的生意诱惑,他们不得不“捂着鼻子”来到中国——克罗斯特就是其中之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22章金太仓之光(7)
他先来到深圳,又到了上海。用克罗斯特的话说,他被深圳和上海的大发展所陶醉,但并没有在陶醉中想掏腰包在这些地方投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中国的许多发展非常快的地方对于欧洲人来说并不具备真正的诱惑力。克罗斯特有一天听人说“上海郊区”的太仓不错,可以去看一看。于是克罗斯特出了繁荣而又喧闹的上海……
  “请先生下车吧!”才几十分钟的路程,克罗斯特被邀下车。
  “这个地方很像我的家乡呀!”克罗斯特望着眼前被绿荫簇拥的小镇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公路及恬淡宁静、青白相嵌的居民房舍,还有街头巷尾悠闲自得、脸上总挂着谦和微笑的行人,不由惊异万分地感叹道。
  参观过小镇和村庄,游过庙宇与长江港口,还津津有味地吃过地道的太仓本地菜肴及驰名中外的浏河口鲜河豚后的克罗斯特,突然对主人说:“我要找的新家园就是这里!”于是克罗斯特留在了太仓,连同他的资金。
  “我太喜欢太仓这个地方了!人比较少,主要很卫生,基础设施好,道路宽敞,距上海、苏州又近。这里的城镇与我德国的家乡一样,不大,但什么现代化设施都不缺。更主要的是太仓人不躁、平和、善良、热情。我喜欢游泳和打网球,也喜欢古典音乐,对中国功夫也感兴趣,这些太仓都有,而且还有长江,还有清新的空气与常青常艳的花木,所以我特别喜欢这里……”克罗斯特说起太仓就像话说自己的家乡德国。
  太仓之美、之舒适使克罗斯特在太仓一呆就是8年。2004年,他到了65岁的退休年龄。德国是个讲究福利的国度,一般到了退休年龄的人都会选择自由自在、安度晚年的生活方式。可克罗斯特例外,他对太仓的感情使他改变了德国人特有的性格,他继续留在了太仓,并且做了一件让太仓人和德国人都十分感激他的事——克罗斯特在太仓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一家咨询公司,这公司的全部营业范围是帮助德国企业来太仓投资服务。从此以后,这位白发苍苍、身板硬朗的德国老人不时地穿梭在中国太仓和德国之间,成了太仓的“招商大使”。几年来,经克罗斯特先生引荐介绍,有近20家德资企业在太仓投资落户。其中有一些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比如像耐克公司等。顺便说一句:耐克公司最初的投资是3000万美金,后来不断扩大,最后甚至把全球的销售总部都搬到了太仓;现在已经是全苏州外资企业交税的第二名。
  克罗斯特为太仓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他把太仓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太仓人民感谢这位诚实和勤奋的德国老人,并且始终把他当做太仓“自家人”,苏州和太仓授予克罗斯特先生“荣誉市民”和“五一劳动奖章”。
  这一份荣誉是克罗斯特理应得到的,然而也是太仓人自己给自己颁发的最高荣誉——因为他们依靠科学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一个让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那些企业家爱上这块土地的可能,并且令现代化的太仓更加金光闪闪……
  苏州官员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事:在新加坡,新加坡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苏州;在台湾,台湾人都知道昆山,甚至把昆山比作台湾人的第二个故乡;在德国,许多德国人不知道苏州,但却知道中国的太仓——“上海边的美丽城市太仓”。
  这是因为今天的太仓是中国德资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城市,所以太仓在德国的声誉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北京和上海。太仓人对此很得意。其实我知道太仓人的得意之处是因为德资企业一般都是些附加值特别高的现代化国际企业,占地少、产出高、效益好,故而使太仓获益多多。比如,德资企业讲究人才培养,对企业的技工素质要求很高:进厂的工人都得经过培训,甚至有的是必须经过几年的培训之后才能进厂。这让太仓本地青年因能被招进德资企业而获得双向好处——既有了挣钱不少的工作,又有了终身受益的过硬技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2章金太仓之光(8)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是太仓浏河人,生前曾几次从国外回到家乡这块美丽的土地。她去世后,太仓将她故乡的中学改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建筑风格独特的学院坐落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上,占地500余亩,太仓市政府投资五亿多元。现在有4500多名在校学生,生源不仅是本地的,还有不少是江苏其他地区的,共设21个专业。德资企业在太仓的迅速建立,使得这座职业技工学院有了用武之地,现在学院每年要为德资企业培训一批技工学员,而这些学生的培养费用全都由德国企业支付。
  “学生一般到德资企业后,要签5年时间的服务期。到目前为止,经我们培训的学生到德资企业后还没有一个离开过德资企业,这些学生大多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德资企业如此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对我们中国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震动。曾经有一个德国企业家这样对我们说:‘你们中国的高速公路很多,但质量不好,原因之一就是修路的技术工人能力不够,而德国的情况相反。’舍费勒是德国著名的企业,现在太仓投资。他们有自己的一个培训中心,花了几千万元,招收的学员都是我们中国人,平均每个学员要花费五六万元培训费用。他们认为这种培训是必须的,在德资企业家心中有这样一个理念:企业的技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太仓能够成为德资企业在中国的主要落脚点,首先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们这块土地,而德资企业重视技工的培养,又使得我们一大批在德资企业工作的中国工人的素质大大提高,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我们本地中等教育向职业技术化培养学生的目标发展,因此也带动了本地企业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拿我们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来说,现在我们的学生有一半是为本地企业定向培养的学生,其中多数还是民营企业。”学院的陈书记这样介绍。
  那天从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出来,正好走到德资企业工业园区,顺便作了简单地参观。地方并不大,十几平方公里,除了“大众”、“舍费勒”等制造企业外,多数德资企业占地并不大,可是他们每年向当地政府交的税收却非常高,根本的原因是多数德资企业是非劳动密集型企业。
  太仓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吸引了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发达国家企业在此投资,同时这些非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在此投资又为本地实现了少占地、少污染、高税收的发展目标,使得太仓后劲勃发。
  “金太仓,银嘉定,铜常熟,铁崇明,豆腐吴江,叫化子昆山……”这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一串顺口溜。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昆山因为“自费开发区”吸引台资走出了一条外向型发展道路,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从“叫化子昆山”一跃成为“钻石昆山”;常熟实力一向比较强,这些年民营企业的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铜常熟”变成了“翡翠常熟”;“豆腐吴江”现在也了不得,彻底告别了水做豆腐的穷酸相,成为靓丽的“锦绣吴江”;而太仓的发展则始终保持着自己有板有眼、不乱阵脚的风度,因此它的“金太仓”地位没有改变,倒是由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早在执政者和民众中深入扎根,所以他们的社会进步始终处在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的理性发展势态,“金太仓”的金光也越来越显得耀眼。 。 想看书来

第22章金太仓之光(9)
然而太仓的真正亮点还在它的港口。
  比起张家港,太仓的浏河港口无论从历史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讲都比前者要强得多。浏河港口现在已经正式更名为太仓港。历史上的太仓港正如前面所言,早在元代就是大中华的“第一码头”,明朝永乐年间因郑和在此下西洋更是名扬天下。只是后来上海滩、吴淞口在中华版图上出现后,才使上海港抢了太仓港的风头。改革开放之风吹拂神州大地,港口作用越显重要,于是昔日风光数百年的太仓港再度被有识之士纳入视野……
  “太仓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依靠了几届领导的叠加式的发展眼光和敏锐的战略思路。”老前辈、曾任两届太仓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陆冬权数说太仓近几十年的发展史时,给了我一个十分清晰的轮廓,“我们太仓,旧时就是皇帝的米粮仓。新中国成立后,太仓向国家上缴的粮食在苏州各县中也是人均水平最高的一个县。乡镇企业上来后的80年代,我们的乡镇企业水平也高于昆山。后来昆山人胆子大,搞了自费开发区,一下子把太仓和其他兄弟县市甩在了后面。当时我就曾向县领导讲过:昆山与太仓不一样,他们搞开发区可以,因为他们的水塘地多,有足够的空闲地。我们太仓是旱地多,好地多,要搞也得搞‘巴掌型’的经济,一巴掌也能打得响,两巴掌更好。人家昆山是‘拳头型’,一个拳头就非常有力量,而且若干年后确实证明了‘拳头’胜过了‘巴掌’。1988年,我已经到了人大工作。县领导班子开始研究太仓的发展思路时,首先想到了港口问题,于是派我为组长,到上海、南通、张家港等地调研。上海的同志建议:你们太仓有建港口的条件,可以先从小码头做起,先搞个3000吨码头。我回来向县里写了一个建港的报告,县委当即表态要搞。没多长时间,昆山的副书记周振球调到太仓。他一上来就主张搞太仓经济开发区,就是现在我们的太仓开发区,前身叫‘娄东新区’,按照昆山模式进行的,并成立了一个开发指挥部,我也被调去工作。当时新区的规划起步是4平方公里,远景为125平方公里,请了上海同济大学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