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我的天堂 >

第20章

我的天堂-第20章

小说: 我的天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乡镇企业转移;三是较好地实现了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四是企业正在形成为大工业配套和服务当地、内地市场的格局。苏州当时的经济状况的最大亮点是县级经济发展很好。然而当时苏州经济尤其是乡镇企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同样相当突出。
  突出到什么程度·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前几年每次回老家,我一直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苏州的汽车牌子是“苏E”而不是“苏B”。苏州在江苏省内,除省城南京外,现今它的城市实力毫无疑问应当排在所有其他地区的最前面,按规矩省城的汽车牌子一般都是“A”字,而第二大城市则是“B”字,并以此类推。如此说来,苏州的汽车牌子应该是“苏B”而不应是“苏E”,“苏E”则意味着是“老五”。其实,我的这种臆想式的推测并非有确切的根据。然而,一位苏州干部却告诉我一个事实: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州全市的经济总量确实有过一段不如周边几个兄弟强市的历史。

第7章牵“牛鼻子”让姑苏光芒四射(4)
“这是苏州的一个耻辱时期。”这位苏州干部如此对我说。
  但也有苏州人对我说:“E”字很好,它只是将“王”字的一竖挪动了一下位置,而当下苏州的实力在江苏诸市中就是王者,给苏州“E”很适合。
  哈哈,两种解释皆显王者风范。前者有一种不甘落于他人之后的王者之气,后者乃是永远居于他人之上的真正王者。
  但我想,当时新出任市委书记的高德正心头可能丝毫没有这种“王者”之气,因为他回苏州后,有关部门给了他一个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苏州工农业总产值市区一块总量不及无锡、常州;加之地市合并后,无锡县、江阴县划给无锡市,苏州的经济规模也相应下降。这对曾经在省内一直领先的苏州人来说,有些难以适应,更多的还是不服气、不甘心。
  苏州经济往何处发展,突破口又在哪里·高德正和市委一班人在思考……
  “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这是‘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整个苏州经济就可以重新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兄弟地区甚至超过他们!”市委常委会议上,高德正将调研的结果和一段时间的思考向一班人作了陈述。他说,任何一种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讲求“天时”“人和”“地利”,我们苏州也不例外。中央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改革就是“天时”,苏州干部们团结一致搞经济建设是“人和”,现在苏州被列入沿海开放地区是“地利”,有了这天时、人和、地利三大优势,再加上我们各级干部带头解放思想,敢于领导,善于领导,苏州经济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对此,常委们十分赞同,并认为把抓外向型经济、调整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发展苏州经济的“牛鼻子”,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完全正确,非常及时。
  如何衡量外向型经济·外贸收购无疑是一个风向性的标志。1986年,苏州全市的外贸收购额为1286亿元。有关部门在确定1987年全市外贸收购计划时定的是16亿元。
  “16亿元是苏州的实际水平吗·”高德正到各县(市)、区调查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干部们讨论。
  “16亿有点低了,20亿完全有可能。”大家反映说。
  “那为什么就定了16亿·”高德正问。
  “多保留点余地稳当些嘛!”回答道。
  高德正笑了,说,保留些余地是对的,但过分的“保留”,反而可能会影响应有的工作成果和发展速度。在市委、市政府班子商量此事时,大家的意见一致:当年度全市的外贸收购计划确定为19亿元,给可能实现的20亿元留一定的余地。
  “结果这一年我们实现了1997亿元的外贸收购额!老实说,如果不是市委及时调整计划和鼓劲,也许我们只能完成16亿元的水平。”一位外贸部门的老同志告诉我当年的这件事。
  1987年底,党的十三大胜利召开,中央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沿海地区积极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先富之地带动西部地区发展。中央精神如一场及时雨,苏州干部好比喝了一帖清凉剂。尤其是这一年尝到了解放思想鼓干劲外贸收购额从16亿元一跃上到近升20亿元的甜头,大家感到苏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潜力巨大,必须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
  “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缺乏进出口权,这个制约因素如果克服掉了,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定能实现跳跃性前进。”苏州市外贸公司的同志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市委领导面前,并进而解释道:当下我们的苏州市外贸公司实际上只是省外贸公司的一个“收购站”,既没有直接的客户,更没有进出口经营权,一年12个月辛辛苦苦为省公司“打工”,没有主动权,因此也就没有太多的主观能动性与更大的积极性。

第7章牵“牛鼻子”让姑苏光芒四射(5)
“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们认为我们苏州外向型经济还能有更大的发展·”高德正书记和俞兴德市长问。
  “这是板上钉钉子的事!”外贸部门的人回答得很肯定。
  “那我们到省里去争取到这个‘外贸进出口权’。”高德正和俞兴德说。
  到了省里一谈,书记韩培信和省长顾秀莲听后感觉苏州提出的建议有道理,便立即召开了全省几大市的书记、市长会议,并郑重其事地同各路“诸侯”商量此事,指出省外贸公司将向无锡、常州、南通和苏州四个基础比较好的下放进出口权,条件是相应承担省外贸公司的债权。没想到这四个“兄弟”除苏州外没有一家愿意接受省里的这个方案,并形成四种结果:常州坚持原来的体制,无锡认为外贸不如内贸,实际上也维持了原来的做法,南通说:“你们三市的做法我们一家也不学,南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多少就做多少。”
  江苏省领导开明,说省里尊重大家的意见。这给苏州带来巨大压力,因为他们一方面得到了进出口的自营权,同时也必须承担省外贸公司的债权——那债权老实说很沉重。但两年以后的结果是:拿到进出口自营权的苏州虽然花了高价“买”得政策,外贸却如虎添翼,迅猛发展,并且一跃成为了全省外贸第一名且将这种优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是后话。
  这个时候的苏州还遇到了一个很鼓劲的“机遇”——党的十三大后,中央领导来到苏州视察,并在调研苏州的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后,亲自主持了在苏州南园宾馆召开的华东片外向型经济的相关省市领导参加的座谈会。高德正代表苏州在会上作了发言,他在汇报中提出了一个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即着力解放思想,实施外贸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央领导对苏州的经验和思考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苏州的外贸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外向型经济正“悄悄拉开序幕,好戏即将连台”。
  苏州的干部们精神大振,尤其是处在徘徊之中的众多乡镇企业家如被打了一针强心剂,纷纷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市场……这其中,素有“老外贸”之称的张家港西张镇更是一马当先,他们在70年代时就开始做外贸出口产品,先是出口工艺鞋,后来是乳胶手套,年创外汇四五十万美金。西张镇有个“贝贝”公司做得最出色。开始的时候有人讽刺说“老农”搞外贸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贝贝”的总经理奚也频不服气,盯住国际市场不松眼,结果生意越做越好,尤其是在苏州市委提出要把外向型经济当做“牛鼻子”抓住不放的精神鼓励下,企业产品和海外销路不断更新、扩大,一直做到胶鞋销售额达4亿多元。西张镇的双龙村专为外国市场做乳胶手套,年销售量也一直做到了55亿美元!
  在50年代就以民间工艺品“花边”作为我国出口产品著称的常熟更是在“牛鼻子”精神的鼓舞下,发挥“老外贸”的优势,上下齐动员,许多乡镇企业家开始“脱掉布鞋着皮鞋”,“从跑田岸到跑口岸”,“中装换西装”,积极参与和投身到外向型经济的大潮之中,尤其抓住“切块承包”的政策利好,大举开展“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的经济活动,以外贸、外资、外向型经济为代表的“三外”风起云涌,频频出击,而且积极向海外进发,并在泰国创办了全苏州、也是全中国第一家县级海外企业。 。 想看书来

第7章牵“牛鼻子”让姑苏光芒四射(6)
值得一提的是,常熟在这期间有一家外贸做得特别好的企业,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通润集团”。
  最早的“通润”只是一家做些家具和竹器的小作坊式的小厂,因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而改做汽车的千斤顶,而且专做出口千斤顶产品。
  1984年顾雄斌当了厂长,他率先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将权责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少增人、多功能、满负荷、高效益”的口号,使得企业蒸蒸日上。
  到了80年代中后期,他在苏州市大力倡导“三外”政策的影响下,顾雄斌又一次率先将企业转为中外合资企业。这一来,“通润”的海外市场更通畅了,企业一方面利用赢得国际市场后所创造的效益,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另一方面在内部又通过“一主多副、以副养主、以内养外、发展外贸”的调整策略,不断扩大出口权。之后又将企业生产调整为“内外并重、主副并举、工贸结合、发展贸易”的方向,使得企业如虎添翼,一直到后来在国外办自己的跨国公司。
  “通润”千斤顶后来在国际市场上不仅占有重要份额,而且也成为了世界“驰名产品”,深得欧美汽车厂商的欢迎。“通润”每年的外贸出口额一直保持在5000万美元左右,成为苏州市乃至全国机械行业的“出口大户”。“通润”现有的企业资产已达15亿元,是常熟和苏州工业战线的“常青树”。
  用老百姓的话说,当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以抓“牛鼻子”的方式,不仅使已处“半壁江山”的苏州乡镇企业有了重新大发展的突破口,而且也给整个苏州经济掀开了一个新天地。
  历史正是如此。
  常言道,开拓创新的第一步最珍贵也是最难的。苏州市在全国地级市中,其进出口总额一直是第一名,而且这个第一名的水平是许多省市都远远不及的。2008年,苏州外贸进出口达到228526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0%,占江苏省的60%。苏州海关2008年上缴国家的关税是36080亿元。然而当年的苏州却为参加一个“广交会”竟然被人骂得狗血喷头……
  那一年苏州市外经贸委根据高德正书记的指示组团到广州,准备参加“广交会”。这是苏州第一次组团参加“广交会”,团里有不少乡镇企业代表。本来大家怀着一片热情想到“广交会”上露一下苏州乡镇企业的身手,并欲与“老外”们较量较量。哪知一到广州,交易会的负责人很生气地责问苏州人:“你们来这么多人干吗·”
  领头的苏州外经贸委负责人徐进回答说:“我们苏州是外贸货源地,想多派些人来参加“广交会”,与‘老外’们有更多的交易机会。”
  广州人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