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铁血中日 >

第9章

铁血中日-第9章

小说: 铁血中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唐朝   ?职?责      ?日  本
  兵  部   ?国防治安   ? 兵  部
  刑  部   ?司法刑讯  ?  刑  部
  工  部   ?建设营缮   ? 宫  内
  吏  部   ?官制人事    ?式  部
  户  部   ?度支财务    ?民  部
  礼  部   ?教育礼仪  ?  治  部
  御史台   ?纠察官员?    弹正台
  中务省、“六省”外加日本自主创制的大藏省(管理贡品出纳),并称中央八省。
  至此,唐、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而消失了三十多年的“遣唐使”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当时日本派出遣唐使的频率、规模和影响力都远远超过战争之前。
  最具典型意义的第七次至第十次(669~733年)遣唐使,使团规模较大,一般为四条船,五六百人,约是战前的两三倍。
  政治上发展与唐朝的睦邻关系,经济上交换宫廷贵族需求的珍贵物产,文化上积极吸取唐代的高度文明——这些策略推动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两国的使者队伍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担负国家使命之外,还带着血缘亲情,他们就是唐日混血儿。
  在唐日两百多年的交往中,日本人在唐结婚生子的还有许多,唐人也有在日本结婚生子的,混血儿这个群体应该也不小。有些人虽然没有加入到使者队伍中,却同样为两国交流做出了贡献。如公元734年作为第十次遣唐使的护送使前往日本的唐朝音乐家袁晋卿、皇甫东朝及其女儿皇甫升女,后来都留居日本,他们的混血后代也热衷于传播唐朝文化。
  公元717年(唐开元五年),日本第九批遣唐使入唐,在这一批使者中,就有中国人熟知的阿倍仲麻吕。此时正值盛唐高峰。
  第九批遣唐使回国之后,即公元718年(日本养老二年),大和朝廷进一步完善旧律令,形成《养老律令》。
  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直至公元894年日本单独结束派遣遣唐使,才结束了这段中日历史上真正友好的时期。
  参与编纂《大宝律令》的藤原不比等为中臣(藤原)镰足之子,他生于公元659年(日本齐明天皇五年),其兄为著名的遣唐使、学问僧定惠和尚。
  藤原不比等对日本历史的作用或许没有他的父亲中臣镰足那么大,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主持编定两部重要的唐式律令。但他在日本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的程度,却远远大于其父中臣镰足。
  从藤原不比等开始,外戚势力开始严重影响日本朝政。在与政敌的冲突中,他之所以拥有如此优越的政治优势,除了父亲中臣镰足的余脉影响,更多的是因为他掌握了大唐王朝这个超级大国的发达秘诀,并且虚心学习。
  在这段和平发展的时代,日本仿大陆创造的“平安文明”繁花似锦,直追盛唐,影响至今。
  天皇集权、摄关统治(由权臣担任摄政、关白,实际掌权)、院政(由天皇让位于子弟,自己称“上皇”、“法皇”,实际仍行使政治权利)、战国大名纷争等时期,中日的和平一直延续九百余年,其间虽有蒙古入侵,但和平基本上被维持,直到丰臣秀吉一统日本,日本再次出兵朝鲜半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元军东征
忽必烈时代曾对日本发动两次远征,这很可能是中国正统王朝唯一一次远距离、大规模、以征服他国为目的的跨海军事行动,这也是古代日本经历的唯一一次大规模外来入侵。这两场战争给后人留下诸多疑问:蒙古铁骑兵锋所指,席卷欧亚,为何日本这个蕞尔小国能够挫其锐气?难道真如许多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神风”相助?这两场战争又给中日两国历史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时间:
  公元1274年(中国元朝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日本文永十一年)
  公元1281年(中国元朝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
  战争发生地:
  日本对马岛、壹岐岛、博多湾以及附近海域
  牵涉国家及区域:
  中国(大元帝国);日本(镰仓幕府、京都朝廷);高丽(元朝属国)
  

一 “幕府”是怎样炼成的?(1)
藤原氏,可以说是古代日本最著名的巨族大姓。
  曾实际主导日本大和朝廷干涉百济事务,并开启大化改新的中大兄王子后来正式成为日本天皇,是为天智天皇。在他正式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669年,一代重臣中臣镰足去世,在中臣镰足去世的前一天,天智天皇以其参与大化改革有大功勋,赐姓藤原朝臣,这便是藤原氏的最初发端。
  这一年,在朝鲜半岛,唐朝与新罗的争端开始明朗化。
  藤原镰足之后,其子藤原不比等(659~720年)又被朝廷倚为肱股大臣,成为日本奈良时代的著名公卿,藤原不比等为巩固大化改新成果立下汗马功劳。该家族从藤原冬嗣(775~826年)以后,一直以外戚身份辅佐天皇,从而得以把持政局,由大臣进而为摄政,继而为关白。“关白”这一古代日本官职,其本意来源于中国,本为“陈述、禀告”之意,最初出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中的“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一句,是说国家事务皆先禀报给霍光,然后才上奏皇帝。
  中国典籍经遣唐使引入日本之后,“关白”逐渐成为辅助天皇总理万机的重要职位。有权势的大臣在天皇年幼主持政事称为“摄政”,天皇亲政后改称“关白”。后至平安时代,摄政与关白合称“摄关”,藤原氏及其直属后裔即称为“摄关家”。史家则将该政治运作模式称之为“摄关政治”。
  历代关白不但擅权主政,世俗权势甚至凌驾于天皇之上,有权决定天皇的废立。与中国汉朝霍光靠个人威权干政相比较,日本“摄关政治”更具体制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自从宇多天皇(887年~897年在位)即位之后,在一百七十年之间的所有日本天皇,没有一位不是藤原家的女婿或外孙。此后“幕府”成立,武家力量主导日本政坛,藤原氏被分割为五家,被迫轮替出任“摄关”职,被称为藤原“五摄家”——直至德川家康所开创的江户幕府末期,即日本明治维新前夜。但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摄关”职位已与实际政治权力没有大的关系,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最高政治荣誉。
  但即使到明治维新之后,藤原“五摄家”依然被列为华族之首,荣获公爵称号。藤原氏一族在日本政坛上活跃了近千年。以至于到今天,日本人数最多的佐藤氏,很可能就是担任过藤原家族家臣的人的后裔——他们希望自己家族兴旺,可以达到藤原家族那样的程度——因此而创立的姓氏。在其他日本姓氏中但凡带有“藤”字的,也都寄托了其祖先类似的希望。
  最能体现藤原家族权力的人物是后来的藤原道长(966~1027年),他在公元995年成为藤原家族的首领。
  公元1017年,即北宋各地发生严重饥荒、大辽发兵远征高丽的那一年,藤原道长正式担任“太政大臣”一职,虽然这一职位是日本模仿中国宰相制度而设,但在藤原道长任该职位的时代,日本一切朝政均由他的“政所”所决定。期间先后有四任天皇与其女儿婚配。
  藤原道长在三十余年的主政时间里享尽人间荣华,据说其官邸比天皇宫殿更要豪奢富丽。日本著名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作为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依托的背景有许多就是藤原道长的现实生活。
  在藤原家族兴盛时代,在日本出现了最初的专业武士。各地大小首领为经营、维护本庄园利益,纷纷养护武士。因为所有的庄园均能获得国家免税特权,替庄园耕作的佃户,除了必须缴纳的部分农产品之外,不再另缴税赋。一般的百姓为逃避苛捐杂税,纷纷寄居于权臣庄园名下,以至于大的庄园连州并郡。。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 “幕府”是怎样炼成的?(2)
公元1027年,藤原道长病故。其后,藤原家族盛极而衰。这一时间在中国是北宋仁宗当朝。此后的日本便是源、平二氏争天下的历史。
  日本天皇没有姓名,目的在于彰显其尊贵无贰。此前,在相当于中国唐朝中后期的时间,桓武天皇(781~806年在位)的后代被赐姓平,嵯峨天皇(809~823年在位)的后代被赐姓源,以后历代天皇则不能随便再赐姓,所以一般就以平、源二姓为日本皇室后裔的标志。平、源家族也都养护武士。为争夺金字塔最高端的统治权,平、源两大武士集团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公元1180年(日本治承四年),平氏家族领袖平清盛把未满三岁的外孙立为新天皇,即安德天皇。原来的高仓天皇被尊为上皇,实则是被软禁。
  高仓上皇曾乘坐宋朝赴日贸易的中国商船出海,进行政治谋划,掀起了*平氏势力的活动,但他最终还是不得不受制于平氏家族,其政治生命无为而终。六十四岁的平清盛也在公元1181年就病逝。当时,中国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孝宗时代。
  源氏势力崛起后,经过数次大会战,最后通过一场惨烈的海战将平氏军队击败。最终,平氏家族的贴身武士、家属投海自尽,平清盛的妻子怀抱着年仅八岁的安德天皇也投入茫茫大海,平氏势力彻底消亡。
  东大寺和兴福寺这两座重要的寺院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被付之一炬。
  东大寺是圣武天皇(724~749年在位)时代所建造,它与律令制、天皇制同为朝廷公卿的主要象征;而兴福寺作为藤原氏的氏寺则被看成“摄关政治”的象征。两座寺院的焚毁对于京都朝廷来说是一个极具力量的精神冲击。
  源氏家族势力取代平氏,成为日本政治新的政治中心。
  “源平之战”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后人据此段历史写出著名小说《平家物语》。
  在公元12世纪末,带领源氏家族打败平氏的领袖人物源赖朝被天皇授封为“征夷大将军”,并以镰仓为中心,开创幕府,是为“镰仓幕府”。源赖朝通过所设置的侍所(管理御家人。“御”在古代中国专属于皇帝,但将军在日本幕府时代也被敬称为“御”,“御家人”是指与将军直接保持主从关系的武士)、政所(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和问注所(主管司法),对武士集团加强控制,并在京都设立“京都守护”,在北九州设立“镇西奉行”,在东北设立“奥州总奉行”。
  “征夷大将军”原为大和朝廷为征讨虾夷部落所设立的军事职位。
  一般认为,坂上田村麻吕(758~811年)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任征夷大将军,此人因*虾夷功勋卓著受封此职,被后世日本尊为武神,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关羽。并且坂上田村麻吕系移民后代,有大陆血统。
  在镰仓幕府时期,源赖朝虽借用了“征夷大将军”这一古老官职,但其目的在于建立独立于天皇朝廷的政权机构。自此,“征夷大将军”成为武士政权领袖的固定官职,“幕府”则成为武家政权的稳定组织机构。
  在中国司马迁所著《史记?李牧传》中,有“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帘为府署,故曰幕府”一句,所以,幕府的原意为古代中国对近卫府的称呼,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的住所。“镰仓幕府”建立之后则专指征夷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