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仰望星空:在这个星上站得最高的灵魂 >

第5章

仰望星空:在这个星上站得最高的灵魂-第5章

小说: 仰望星空:在这个星上站得最高的灵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一位画家或是作家,都必须要有迎接公众评论的勇气。我知道,那些书评家的确是发自内心地不喜欢我这本书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并且,他们认为将自己的批评,用文字的形式告知大家,是在为公众履行一种职责,从而让读者不去接触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甚至是不道德的思想。我尊重他们的做法,而且还要鼓掌赞扬,因为他们不顾有失风度的危险,勇敢地站出来批评。同时,也有一些性情温和的书评家,称这本书的思想出于一个性情可亲的人之手,若是人们想去阅读这类书籍,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去阅读。我同样赞美这些温和的评论家,因为他们认为公众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聪明的人,早就对我刚刚才领悟到的道理感到厌倦了。我不需要去驳斥或是说服那些评论家,同时,我还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因为,只有通过思想上坦诚的交流,才能真正撷取真理的果实。

    在这一章里,我要谈及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别人的批判来检验自己一些理论的真伪。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此观点给予一个最充分的思考。批判者的话,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认为,我们的差异之处在以下方面:批判者之所以反对这本书,是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某些适用一时的原理则是永世不变的。对于他们的批判,我最为欣赏的一点是,他们是出于一种道德的紧迫感以及严肃的伦理观,而评价了这本书写作的意义。我也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我很高兴听到不同的声音,也会认真地对待。他们想要推广的思想,是某种实干、勤勉与不断向上攀爬的动机。同时,他们似乎认为,人们就应该对自己不满意,一刻不停地去改进自己,其实,这正是一种富于侵略性的表现。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这个社会的进步,但却并不道德,因为这样,人们的精神归往何处,人们由此而折损的青春与健康谁来埋单?在他们的词典里,不休止地向上爬,就是所谓的“正常状态”,工作之时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娱乐之时应努力锻炼或者大吼几声,似乎一切都逃离不了规则,而这些规则恰恰是一种束缚。

    这些规则,让人如印第安孩童般,快乐地奔跑,向太阳射出手中的箭;然后,像荷马式的英雄那样塑造自己,大吃海喝,悠闲地听着游吟诗人的浅唱,最后以鲸鱼吸水的方式将这些规则下的“快乐”吸收。
▲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第二章 坐看云起(3)
    我认为,对某些人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相当不错的生活哲学。尽管我认为这有点原始野蛮的色彩,多了一点斯巴达式的刚烈,少了雅典式的柔美。

    我的一些批判者会站在更高的标准来审视,称我妄想将过往一些必须谨遵的道德信念与法则消除,甚至是消融掉,使之变成一种模糊、虚无缥缈的情感。他们的这种说法,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老乡绅,具有一般英国人的性情,乡绅的儿子则是一位忧郁与多愁善感的年轻人。等到发现儿子加入了罗马教会,而且下定决心不再与教会分离开时,乡绅就叫回了儿子,想好好训导儿子。乡绅告诉长子,他将以简洁与温和的方式来让这个步入歧途的儿子悔过自新。长子说,希望父亲能在此事上做得更有技巧与温和,因为他的弟弟为人生性敏感。乡绅则回答说,自己已经深思熟虑了,知道该怎么说话了,保证会做到适度有节。等到小儿子回家后,由哥哥引入书房。乡绅便说道:“哈里,很高兴见到你,但你那样做的意思分明在告诉我,你母亲的宗教信仰比不上你,你在亵渎你母亲的信仰,你真是一个好歹不知的兔崽子。”┘米┘花┘在┘线┘书┘库┘ ;。。

    我认为,《静水之旁》所阐述的观点绝非是要削弱我们对上帝的信仰,而是为了说明,我们这个时代更加需要信仰。让信仰之路如此崎岖难行的原因,其一,是充斥了太多所谓神学传统的阻碍,这就好比让人陷入了失望的沼泽,在一大堆文字与模棱两可的定义当中,自由的信仰好比在海洋中漂泊的孤舟,时常要忍受规制、标准的教条的打击,以致无法到达彼岸;其二,《圣经》中许多古老、纯洁的真理,却被这些标榜者抛弃。诚然,《圣经》中含有大量传奇式的成分,其中一些事实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无论从历史或是文字的角度上,都是有谬误的。在此基础上,想要真正了解其中真义,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思想与道德的把握能力。一些心灵迷惘的人说:“如果其中包含着一些不真实的内容,那么,我怎能确定其余的部分都是千真万确的呢?”所以,只有秉持耐心与渴求的精神,才能真正作出应有的决定。不管其他东西如何消退,其中蕴涵的深刻的洞察力、上帝所带来的神谕却是永不褪色的,历史发生的背景愈模糊,其中的寓言与训谕就显得愈为真实。在《圣经》的追随者形成气候之前,已经全然满足了我们内心最深藏的需求。我想衷心地说,我们这些朝圣者,无须因为一些看似珍贵的线索坠入黑暗或是迷雾中而忧心忡忡,其实,真理迟早会在山谷的半山腰重新闪烁。
第二章 坐看云起(4)
    而事实上,这些批判者想说的,就是倘若某人并非神学专家,那么就不该去讨论宗教问题。我尝试去批判现行基督教义的概念时,一些神学评论家便跳将出来,叽叽喳喳地像尼古拉斯·尼克勒比的思琪尔小姐一样,宣称那些想要探讨该问题的人,事先应该对现代神学的发展有足够的认知。对此,我表示坚决的反对与痛斥。因为我并不想去论述神学的发展,而是要关注现代神学的概念。若是神学的发展真的如此迅速,那么,我要说的是,神学家们却未能让人们感受到这种进步的存在。打个简单的比方,现在人们对当代神学的论述,就好比一个游动的商人滔滔不绝地赞美着约克夏人:“你知道自己在哪儿,那么,哪里就该消失!”倘若是在科学领域中,这样的情形,恰恰是一种抹杀了自由与进步的表现,深为科学界不齿。科学在进步,普通民众或多或少都能感受一二。他们知道物种演化所具有的意义,对于无线电为何物也略懂皮毛,这是因为科学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而神学的发现仍旧是以一种放任与消极的方式,将人们转得晕头转向,以致朦胧得不知东西。尤其,这些所谓的研究神学发展的专家们,歪曲古老的训谕,使其失去原先的意义,借以让人神魂颠倒。神学的发展,对上帝的本性或是灵魂的本质没有作出半点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或是探索;自由意志与心灵的需求问题仍旧黑暗如常。然而,科学的发现则不断展现越来越多关于生命极为微妙与不变的法则。~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我真心希望,那些批判者能以接触其他文学的精神来看待《圣经》。但是,这样带来的唯一明确的结果,却是将曾被视为盲目的信仰转变为单纯的个人崇拜。神学家们不断宣称,神学是属于某些专家研究的范畴,让普通民众忌惮于宗教问题。这就好比因为某人对医药知识一无所知,或因为他并非一位训练有素的历史研究者,就不让他讨论关于饮食或锻炼等问题,也不能去讨论当前的政治现状一样。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宗教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极为关注的事情。倘若我们的道德进展与精神前景,深受所信仰的宗教影响;倘若这种讨论能让人们分辨心中许多错误的观点,那么,神学家们就应该对讨论当前神学思想的人们,报以感恩的心态。倘若我还需要进一步为自己辩护,我只是想说,自从我开始就该议题进行写作时,便收到了许多与我素未相识的读者来信,他们对尝试在该议题上作出澄清的人,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我可以坦诚地说,阐述一种简单而又与基本的宗教信仰相关的议题,一直是我最大的心愿,而且我一直都在用一颗虔诚的心继续这个议题。
第二章 坐看云起(5)
    我还想就一个范围更广的主题说几句,以便证明我前文提到的观点。写作《静水之旁》的初衷,就是想让人们知道,一个人在没有满足自身任何欲望时,完全可以做到从最为艰苦的环境中奋起,活得富于尊严与乐趣,过上安静与平凡的生活。我想,一般人所称之为成功的事情,实际上却只是污染生活清泉的邪恶力量。若是不能改变这种庸俗的成功,那么,越来越多的人恐怕就会依赖于成功所带来的刺激,沉浸在这种虚无缥缈的成功中,心灵受到毒害,而不能自省,最终忘却良知。当这种刺激消退之后,更会陷入无聊与空虚之中。

    谈到这里,我的批判者可能会说,我为人不够上进,没有男子汉气概,成天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然而,我所阐述的目标竟被他们如此地误解,这让我不得不感到可悲,同时也感到诧异。我真心相信,快乐幸福的本源,是自身能量持续地释放。批判者们所标榜的教义,让我极为头疼,同时也极为反感,他们扬言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深感不满,每一个人都应该过上对自己生存的空间感到不适,然后摒弃吃喝与自我放纵,从而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奋斗与过斗争的生活。然而,要实现这些,恐怕要使得人们感到筋疲力尽,感到虚弱无力。这种思想,近乎让人感到憎恨,因为这种思想充溢着专制性,缺乏足够的民主和平等。这种成功很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某人一定要比自己的同伴更为强大,只有恃强凌弱才有实现这种成功的可能性。其实,这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暴力倾向,这些罄竹难书的罪恶早已封存于历史的教科书上,现在却被专制者拿出来标榜世界,只能让人觉得愚蠢之至、可笑之极。

    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无休止的争斗,使得乡村人口锐减,让人们不愿去做一些世人认为低等的工作,让人们过分强调刺激与娱乐的味道,结果造成人们相信一些最为低等的“民主”式的情感,导致一些有思想、有主见的人被奴役,由此而衍生出一些自私自利、狂妄自我的人。其实,这与人生来要享受自由、和平、民主的意愿完全背离,扭曲了人类天生善良的本性,让人在这种复杂、阴险的环境下,变得形同草木,脱离了人与人之间朴实的情感纽带。在这种环境下,追求成功的人,便会想“每个人都与别人一样,而我则稍稍好一点”“我若不能出人头地,那么我也要想尽办法不让别人出人头地”,人人都怀有让别人臣服于自己的脚下的欲望。
第二章 坐看云起(6)
    因此,这样的环境产生的“社会人”,正中了标榜者们的下怀,由此演变出的“城市政治”,让人们不断为地位、金钱、权力而奋斗。正是这种“成功”的教义,让权力看上去可成为帮助个人利益服务的利器,无须顾及个人责任,同时也无须顾及社会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