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88章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88章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腓力二世找到前妻,与之和好如初。俩人谈情说爱和入侵英格兰有什么关系呢,估计大家会发此一问。其实,腓力二世和前妻冰释前嫌是在向英诺森三世表忠心。

  腓力二世曾拒绝与不符合教规的再婚老婆离婚,与前妻恢复关系。英诺森三世虽以剥夺法国教权、逐出教会等手段迫使腓力二世低头,但腓力二世一直没和前妻和好。这次,腓力二世使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计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必要的时候,即使国王也得卖身啊!

  法国贵族坚决支持腓力二世入侵英格兰的计划。他们积极备战,调动手下人马,等待领导下达会兵的命令。

  腓力二世利用无地王约翰和英诺森三世之间的矛盾准备坐收渔利,英诺森三世也打着同样的算盘。

  英诺森三世派出一名特使——潘多尔弗(Pandolfo),并密授一计,让他扮演双重间谍。于是,潘多尔弗一面极力怂恿腓力二世实施计划,另一面却暗地与无地王约翰来往。

  潘多尔弗劝无地王约翰说,你现在可是四面楚歌,被逐出教会就够惨啦,腓力二世又要和你动粗,我看你就别和教皇对着干了,服软吧。

  无地王约翰叹着气,擦着脸上的唾沫星子,频频点头。

  1213年,空顶大主教头衔六年有余的兰顿终于踏上英格兰的土地。

  无地王约翰不仅在主教叙任权上作出让步,更是承认教廷对英格兰的宗主权,还每年向罗马城进攻大量贡金。

  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改善与教皇的关系是无地王约翰必须做的,谁让他在*中失败了呢。

  转过头来,潘多尔弗要求腓力二世放弃入侵英格兰的计划。腓力二世立马丈二和尚了,咋啦这是,为啥啊?

  潘多尔弗很有耐心地给腓力二世到底为什么,你看啊,英格兰现在是教廷的附庸,也就是教廷的财产,你进攻那里,不等于向教皇国开战吗?

  腓力二世瞎忙活一顿,但他不甘心为别人做嫁衣裳,大喊道,俺的计划是要给支持教皇的权威,是为教廷分忧。

  潘多尔弗却不为所动,哥,此一时,彼一时啊,别瞎叫唤啦。潘多尔弗看到腓力二世信誓旦旦,非找个出气筒不可的样子,给腓力二世出了个折中办法。

  潘多尔弗说,那个弗兰德伯爵不停你的调遣,不愿进攻英格兰,现在无地王约翰还没恢复教籍,你可以以不服命令为由进攻弗兰德。

  腓力二世一想,弗兰德虽没有英格兰大,但拿下那里也不枉我忙活一场。于是乎,腓力二世屁颠屁颠地拉着人马扑向弗兰德。

  【布汶战役】

  听说腓力二世兵临弗兰德,无地王约翰决定不再傍徨,不再犹豫,坚决采取行动。

  英、法爆发海战,法国舰队大败。胜利让无地王约翰信心十足,他决定反客为主,主动进攻英格兰,以恢复在法国的领土。

  无地王约翰制定作战计划:把与自己对峙的腓力二世赶出巴黎南部,与此同时,奥托四世率领主力部队从北面压迫巴黎,令腓力二世首尾不得相顾。

  无地王约翰首先行动,可是奥托四世却按兵不动,不知道在磨蹭什么。在与腓力二世激战两次后,无地王约翰无功而返,丧气地退回阿基坦。

  三个星期后,奥托四世终于有所行动,原来他一直在召集各地的人马前来会合,因此错过配合英军的时机。无地王约翰不明真相,对外甥按兵不动一肚子火。看到奥托四世出兵,无地王约翰牙一咬,心一横,你小子自己玩去吧,老子不管啦!

  无地王约翰甩手撂挑子,可把腓力二世乐坏了。腓力二世迅速北上,迎战奥托四世。

  1214年7月27日,两军在布汶(Bouvines,位于弗兰德伯国境内)以东相遇,打响“布汶战役”(Battle of Bouvines)。

  奥托四世的部队是一支联军,除德国士兵外,还有英格兰、法国的布伦(Boulogne)和弗兰德的军队,他们都是奥托四世的支持者。阵型上,联军的重骑兵排列两翼,保护中央的大批步兵,其总兵力约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法军的阵型与联军相似,总兵力为一万五千人,其中步兵一万一千人,骑兵四千人。与法军相比,联军的步兵比例多于骑兵。

  腓力二世胯下一匹高大的*马,身边一名摩尔随从,在骑兵预备队簇拥下,立于步兵后方。腓力二世身边一杆红色军旗,上绘一团射出数十道弯曲火苗的黄色火焰。这是法国国王的专用军旗;名唤“金色火焰”(Oriflamme)。

  一开战双方就投入骑兵,在法军右翼展开激烈搏杀。两军你来我往,战作一团,地面尘土飞扬,分不清谁是谁。整个战场毫无战术可言,完全变成骑士展现英勇精神的舞台。

  两军在中央位置的战斗最为激烈和残酷,支持奥托四世的小领主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政治舞台上跑龙套的小角色摇身变成战场上的主角,他们的步兵异常勇敢,把法军杀得节节败退。

  布伦伯爵雷诺德(Renaud)是腓力二世的发小,后来俩人闹翻,变成死对头。这次,雷诺德指挥七百伯勒班康长矛兵(Braban&;ccedil;on pikeman)组成环形防线,给法军骑兵迎头痛击。

  恶战中,腓力二世滚鞍落马,表演完驴打滚,他狼狈爬起,被卫兵从死人堆里就出。

  与此同时,法军左翼发挥神勇,击溃蜂拥而至的联军。指挥该部联军的是长剑威廉(William Longsword),他是帅呆而又好色的金雀花亨利的私生子。激战中,长剑威廉被掀翻在地,让法军抓了俘虏。

  左翼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法军右翼,最后,眼看就要取胜的弗兰德骑兵被法军杀退,弗兰德伯爵被法军抓获。

  此时,中央阵地的战斗已经进入混战阶段。再次上马的腓力二世指挥骑兵预备队杀入战团,奥托四世也亲自出马,二位根本就不像国王,俨然就是一名英雄善战的骑士。

  由于多支部队溃散,奥托四世独木难支,随着黑鹰国旗缓缓倒下,联军呈崩溃之势。在忠心的萨克森骑士保护下,奥托四世很不情愿地逃出战场。

  法军立刻从两翼展开包抄,把未来得及逃走的联军包了饺子。英勇善战的雷诺德还在誓死抵抗,拒绝投降。

  最后,三千法军撕开雷诺德的防线,将长矛兵消灭殆尽,雷诺德本人也被生擒活拿。

  法军抓获的不仅有长剑威廉、雷诺德和弗兰德伯爵,还有二十五名男爵和一百多名骑士。此战中,联军阵亡约九千人,法军只损失千把人。

  得知联军在布汶惨败,悔不当初的无地王约翰只得败兴返回英格兰。

  布汶战役是中世纪史上极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标志着无地王约翰为收复在法国的领土所作的努力彻底失败。它同时也宣布奥托四世的帝王生涯走到尽头,四年后他被几名牧师刺死,成为唯一一名当过皇帝的韦尔夫家族成员。德国王位回到霍亨斯陶芬家族手里,腓特烈二世在英诺森三世拥立下成为正牌德国国王。

  布汶战役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大赢家腓力二世一跃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国王,毫无争议地控制住安茹、布列塔尼、缅因、诺曼底和都兰(Touraine; 法国西部一地区),这些地方原来都归奥托四世的亲戚所有;他们都是无地王约翰的盟友。

  另一大意义在于,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将在不久后横空出世,它的发布与布汶战役有着密切关系。

  【大宪章】

  回到英格兰以后,扔向无地王约翰的是一张张铁青的脸,如果有可能的话,臭鸡蛋、烂白菜也有可能扑面飞来。英格兰的男爵们对无地王约翰长期以来加强中央集权,残酷增加百姓赋税极为不满。布汶惨败更是让无地王约翰威信扫地,这给男爵们抗议国王的暴行铺平了道路。

  1215年6月,在内战中失败的无地王约翰被迫和造反男爵签署协议,痛苦地在协议书上盖下国玺。

  7月15日,皇家*庭向全国宣布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Magna Carta),在这份文件里,关于土地的法律是最重要的话题,其他条款也相当苛刻,被称作“安全条款”(security clause)的第61条赫然规定造反的二十五名男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凌驾于国王之上。

  对于《大宪章》,学者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后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旨在保护封建贵族的特权利益,是反动倒退的表现。

  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宪章》即有封建性质,也有立宪性质,即是倒退的,又是前进的。这听起来有些别扭,但一个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不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吗,呵呵。

  其实,编写《大宪章》时,“作者们”既不是向前看,也不是向后看,他们的出发点与当时对某些问题的争论有关。

  《大宪章》里流露出贵族们希望无地王约翰改邪归正的想法,部分条款涉及纠正王室对封建习俗的滥用。当然,在民俗和封建习俗中维护王室的权利也有比较重要的条款,比如王室捐税不受习惯约束,可通过下议院课征。

  总的看来,《大宪章》是从封建意识形态派生而来,在限制王权的同时,保证贵族的利益。贵族们是希望借助《大宪章》约束国王的行为,让国王按照良好的习俗进行统治。

65   绝地反击!第一次男爵战争
法律是有了,可是如何实施呢?现在有法可依,还应该有法必依。为使国王甘受法律约束,一个二十五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将依据《大宪章》监督国王的行为。如果国王“越轨”,干出格的事,委员会有权号召全国人民群起而攻之,可以采取一切措施,扣押处理国王也是允许的。

  不论贵族的初衷如何,《大宪章》里的条款是任何一个中世纪君主都无法接受的,在无地王约翰眼里,这简直犯上到了极点。

  无地王约翰表面上签署《大宪章》,但他绝不会允许臣子践踏自己的权力。

  【第一次男爵战争】

  野心勃勃的无地王约翰以英诺森三世为后盾,逮到机会就进行颠覆《大宪章》的活动。

  他的无良之举导致国内大乱,内战再一次上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男爵战争”(First Barons' War;1215—1217年)。

  有意思的是,这场战争因《大宪章》而起,却逐渐演化成争夺英格兰王位的王朝战争。

  面对无地王约翰的频频攻势,造反男爵有些招架不住,但他们很快就找到有力支援——狮子路易(Louis the Lion)——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及王位继承人。

  狮子路易赞助造反男爵不少骑士,帮他们打内战。造反男爵还是觉得不够劲儿,请求狮子路易率军到英格兰参战。

  腓力二世对英格兰的情况相当了解,他劝说儿子不要轻举妄动,看看形势再说。狮子路易性格倔强,根本不听老爸劝告,执意亲赴英格兰。

  1216年5月,英格兰的边防守军发现海天相接之处出现片片帆影。第二天,在狮子路易指挥下,法军在肯特的沿海地区登陆。

  无地王约翰大惊失色,他放弃首都伦敦,南逃到温彻斯特(Winchester)。在造反男爵和伦敦市民的热烈欢迎下,狮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