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69章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69章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现这种失误并不是因为罗杰不懂战术,当初下寨的时候他随便选了一个地方,本想在这里暂住一两天,歇歇脚,没想到敌人来得如此迅速。

  罗杰麾下的安条克军有七百名骑士、三千步兵,仓皇间,他把部队分成五队,排成V形阵,也就是雁形阵。他还组织了第六分队,以保护军队侧后。

  1119年6月28日清晨,两军对阵,分外眼红。

  土耳其军里冲出一名学者,名叫阿布(Abu);他骑着高头大马,头戴穆斯林式包头,挥舞着长矛,来到军队面前。

  阿布慷慨激昂地对士兵进行一番战前动员,那劲头和乌尔班二世鼓动十字军东征时差不多,同样唾沫星子乱飞。

  开始的时候,土耳其士兵对阿布评书式的长篇大论没什么兴趣,但是到了后来,阿布的激情像猪流感一样感染每一个人,士兵们热泪盈眶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双方一番弓箭狂射后,土耳其军率先发起进攻。尽管仓促应战,安条克军在战斗初期占据上风,右翼及中央的军队击退土耳其军的猛攻。

  然而战斗很快就发生逆转,问题出在十字军左翼,他们被打得步步倒退。老天爷也出来和十字军较劲,呼啦啦一阵北风吹来,风沙肆无忌惮地扑向安条克士兵,弄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就在安条克骑士们用手死命挖眼里沙子的时候,乘风沙而来的土耳其军把安条克军包了饺子。

  古代打仗的时候,千军万马厮杀成一团,士兵如何才能识别主将在什么位置呢?在中国,主要依靠帅旗,同时帅旗也成为识别敌军主将所在位置的标志物。欧洲也有类似的东西,罗杰的标志物是一个镶嵌着大宝石的十字架,但是这个十字架没能保佑他长命百岁。

  土耳其军知道十字架下的将领就是安条克军的主将,便纷纷向罗杰的方向杀来。混战中,罗杰老兄被一剑刺中面门,惨死于大宝石之下。安条克士兵或死于非命,或当了俘虏,这一仗打得实在是丢人,侥幸逃生的二百人里只有两名骑士。

  这是一场真正的屠杀,以致决战的地方后来被称作“Ager Sanguinis”,意为“浴血的战场”(field of blood)。

  指挥第六分队的安条克将领逃到撒马达要塞,企图等待耶路撒冷能派来援军,结果空等一场,反而被土耳其人生擒活拿。

  按理说,依尔加齐应该乘胜追击,说不定可以就此消灭安条克公国,但是他被胜利冲昏头脑,此战后开始饮酒作乐,不思进取,只派军队四处烧杀抢掠,错失进攻的良机。

  罗杰死后,主教贝尔纳挑起安条克公国的大梁,他不敢怠慢,积极备战。可是损失惨重的安条克军再怎么备战也不可能把死人从地狱里拖出来,其他穆斯林势力借机揩油,安条克公国就像吃了减肥药,骨感得很。

  【哈伯战役】

  安条克公国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同为十字军国家的耶路撒冷王国岂会坐视不理。国王鲍德温二世亲率军队北上,驰援安条克公国。另外,的黎波里伯国的军队也在伯爵庞斯(Pons)率领下赶来帮忙。

  与所剩不多的安条克军会合后,鲍德温二世挥军增援安条克东南65公里处的泽达纳(Zerdana)。

  鲍德温二世快赶到的时候,泽达纳已经被依尔加齐攻陷,安条克守军早已撤往泽达纳西南25公里外的哈伯(Hab)要塞。

  1119年8月14日,“浴血的战场”之战后两个月,十字军国家和穆斯林势力又一次沙场对阵,地点就在哈伯附近。

  鲍德温二世精心布置防线,队伍最前面是七百名骑士组成的三个中队,后面是混编着弓箭手和长矛兵的数千步兵。

  庞斯率领的黎波里骑士防卫右翼,罗伯特(Robert Fulcoy)率领安条克骑士防卫左翼,另外一部分安条克骑士担任后卫。

  这一时期土耳其军的典型战术除了佯装撤退之外,在正面对阵时他们大都喜欢利用擅长的弓箭手和骑兵冲击敌阵。土耳其军企图以此挑唆十字军骑士发动进攻,从而使骑士和步兵之间产生缝隙,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长矛和弯刀对付缺少后援的骑士。

  在这场战役里,依尔加齐依旧使用这种战术。按照计划,弓骑兵于拂晓展开进攻。土耳其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十字军一度被打得寸步难行。冲在最前面的三支骑士中队很快便被杀散,中央步兵队在敌军猛烈攻击下艰难为继。

  在左翼,安条克军在罗伯特带领下成功击退土耳其军的攻击。负责保护右翼的的黎波里军却被杀散,一些骑士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安条克和的黎波里疯狂逃窜。庞斯控制不住局面,只得率领部分骑士向鲍德温二世所部靠拢。

  鲍德温二世在军事方面有些天份,他利用手里残存的骑士挡住敌军的攻击,最后竟然击溃土耳其军,迫使依尔加齐退出战场。

  这场战役双方损失相当,算是打个平手。但从战略上来讲,胜利的是十字军国家,因为依尔加齐本就花天酒地,不思进取,这仗下来,他就更懒得进攻了。

  【艰难为继】

  安条克公国终于惨淡地得以维持,鲍德温二世借机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一些土地,把破败不堪的安条克公国纳入自己的共荣圈,收了渔翁之利。

  安条克公国毕竟在“浴血的战场”丧失主力,变成比伊德萨伯国更软的柿子,在随后的日子里,它成为穆斯林势力竞相掠食的对象。

  翌年,依尔加齐攻入伊德萨伯国,大肆洗劫一番。不久他又看上格鲁吉亚,遂于十字军国家“握手言和”,起大军三十五万进攻格鲁吉亚。

  没想到他的大军竟然被格鲁吉亚打得屁滚尿流,损失惨重,指挥官里只有依尔加齐和他女婿侥幸逃生。在格鲁吉亚吃了败仗的依尔加齐并不甘心,为这场失败买单的任务自然落到十字军国家头上,依尔加齐再一次洗劫伊德萨伯国。

  依尔加齐死后,他侄子巴拉克(Balak)继承阿勒颇。没过多久,巴拉克就成功击败鲍德温二世和乔瑟林一世,还把二位大神关进监狱。

  巴拉克因此名声鹊起,顿时成为*世界的英雄,十字军国家则像风干的牛肉。

  乔瑟林一世很幸运,因为他手下有一帮肯为他卖命的小弟。一天夜里,五十名亚美尼亚小弟化装成商人混进关押老大的要塞,趁人不备砍翻看守,并在城上挂起一面十字军旗帜。人人以为十字军大举攻进要塞,城里顿时大乱,小弟们趁着乱劲儿救走老大乔瑟林一世。

  鲍德温二世就没那么幸运了,继续吃牢饭,不过他没死在牢里,巴拉克作英雄没多久就遇刺身亡。痛失巴拉克,依尔加齐之子无法抵挡十字军国家的进攻,只得弃城逃跑,临走前他也没忘放了鲍德温二世卖个人情。

  不久,十字军国家联合行动,在阿萨兹(Azaz)一举击败塞尔柱土耳其人、阿勒颇和摩苏尔联军,使十字军的势力重新扩展到叙利亚。

  十字军国家又一次扭转乾坤,从灭亡的边沿勒住坐骑,和穆斯林势力继续周旋下去……

52  圣殿骑士团!朝圣者的保护神
十字军国家和穆斯林势力杀得是昏天黑地,人仰马翻,地中海东岸的国际环境恶劣到了极点。然而这没能阻止狂热的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脚步,在他们心里,圣地的天是明朗的天,圣地的人民好喜欢。

  【圣殿骑士团】

  的确,收复耶路撒冷的那一刻是最令亿万基督徒欢欣鼓舞的时刻,基督徒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朝圣的道路又打开了。西欧的朝圣者像洪水一样涌入圣地,他们面带喜悦,面带幸福,感觉圣地的天从来没这么蓝过,圣地的树从来没这么绿过,哪儿也赶不上圣地,圣地就是他们的家。

  圣地的天很蓝,圣地的树很绿,但并不是每个朝圣者都能看到这一切。

  耶路撒冷在基督徒控制下相对安全,前往朝圣的道路却十分凶险,土匪草寇随处可见,你得闯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侥幸获得“真经”。

  没有孙悟空,数以万计的唐僧死在路上。

  如果组建一支保镖队,一定能挣大钱。正如世界船王奥纳西斯说的:“风险越大,赚钱的机会就越大。到别人认为是冷门的地方,你会赚到数不清的钱。”两个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的老兵,法国骑士雨果&;#8226;德&;#8226;帕英(Hugues de Payens)和戈弗雷&;#8226;德&;#8226;圣欧莫(Godfrey de Saint…Omer)想到这一点,而且付诸了实施。

  1119年,二人提出组建一支军事修士会保护朝圣者,并把创意送到鲍德温二世手里,国王除了夸他俩有才以外,还把圣殿山上所罗门圣殿的一部分送给他们做活动基地。

  耶路撒冷作为圣地,当然会有很多秘密,圣殿山就是最神秘的一个去处。传说圣殿山屹立在所罗门神庙(Temple of Solomon)之上,因此十字军们也把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称为所罗门圣殿。

  帕英和圣欧莫便以所罗门圣殿的名字给军事修士会命名,取名为“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 1119—1314年),简称“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是三大骑士团中第二个成立的。

  之所以名称里加“贫苦”二字是因为他俩穷得就差跟狗抢包子吃了,俩人身为骑士,竟然穷得只有一匹马。他俩组建圣殿骑士团的初衷也是为了赚点保护费,聊以糊口。圣殿骑士团的徽章也十分著名:两个同骑一匹马的骑士,象征他们很穷。

  圣殿骑士团的人数也少得可怜,加上两位创始人,一共才九个,这九个人都是亲戚。

  刚开张的时候最艰难,第一桶金最难捞。不但人数少得可怜,圣殿骑士团还经常断炊,活动经费主要靠受保护者提供的保护费。

  没有政府支持要想火起来实在太难,有的时候你手里拿着礼物都不知道该送到哪个衙门。

  圣殿骑士团是幸运的,团里的一名骑士有个侄子——基督教世界久负盛名的大人物——圣贝尔纳()。

  基督教里凡是名字以“圣”字开头的,都相当于佛教里的高僧,号召力大得惊人,死后也会被供奉起来,这种人其实就是拜占庭破坏圣像运动里极力反对供奉的圣徒。

  在圣贝尔纳支持下,圣殿骑士团囊中羞涩的状况大为改观,社会地位也大幅提高。

  1129年,特鲁瓦宗教会议(Council of Troyes)上,圣贝尔纳口若悬河,高度评价圣殿骑士团说:“圣殿骑士是真正无谓的骑士,正如他们的身体受到盔甲的保护一样,他们的灵魂受到信仰的庇护,有这双重保护,他们不怕任何人,也不怕怪兽。”

  教皇淹没在圣贝尔纳的唾沫星子里,圣殿骑士团得到教会的官方许可,从民间组织一跃成为政府支持下的合法团体。

  自此之后,圣殿骑士团火得一塌糊涂,成为基督教世界广受欢迎的“慈善机构”。圣殿骑士团的定单越来越多,摇身成为基督教世界最大的镖局,什么金银细软、商贸货物,甚至贵族子女需要保护也找他们。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圣殿骑士团每十年上一个台阶。又过了十年,即1139年,另一个幸运的光环落到圣殿骑士团头上。

  教皇英诺森二世(Pope Inn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