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139章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39章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理五世驾崩的同年,他的好搭档好参谋,同样为法国反侵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格斯克林谢世。

  无论查理五世对老百姓做过什么,也不论重税是否让老百姓喘不过起来,我相信,这并非他的本意。

  查理五世在位时期标志着法国在百年战争中的抗战达到一个新高峰,在他和格斯克林努力下,法国收复大片沦陷领土。

  不过,天主教大分裂给查理五世的功绩簿抹上一个磨盘大的污点,他是导致天主教国家划分为两派、引发更多战争的始作俑者,这让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大打折扣。

  【人头税风波】

  查理五世死后,他的幼子查理六世(Charles VI; 1380—1422年在位)成为法国的新领导。

  这时候,英法都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国王都是十几岁的小朋友。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都由小朋友的叔叔担任摄政。

  查理六世小朋友的摄政是——勃艮第公爵勇敢者腓力(Philip the Bold)。

  理查二世小朋友比较惨,他的摄政是爱德华三世的三儿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John of Gaunt),一个坏到出水的家伙。

  约翰早就对王位垂涎三尺,英格兰国会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为避免王叔们干涉国家决策,国会推出一个顾问班子,替理查二世小朋友把握方向,约翰和他的兄弟们没能在班子里谋得一席之地。

  随着顾问班子逐渐掌权,民众对其越来越不信任,最后闹到班子解散的地步。

  既然国会不能胜任辅佐国王的工作,那就轮到国王的叔叔出场了,约翰如愿以偿地当上摄政,权倾英格兰。

  约翰当然知道在政治上唱独角戏的恶果,俗话说“秦桧还是三个好朋友”,配合约翰一起忽悠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坎特伯雷主教西蒙&;#8226;萨德伯里(Simon Sudbury),另一个是财政大臣兼医院骑士团分团长罗伯特&;#8226;黑尔斯(Robert Hales)。

  正像拜占庭内乱时那样,历史上把这三个人为首的新班子称为“摄政派”。事实证明,摄政派比顾问班子更加失败。

  约翰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在全国范围内征收人头税。人头税在英格兰不是什么稀罕物,自1377年开始,政府就曾以人头税的名义两次强行收税,这都是百年战争惹的祸。

  约翰颁布的人头税法令和以前的两次有所不同,法令里明确表示:一部分家徒四壁的百姓可以少交些,而其他同样不名一文的要交全额。

  看上去似乎约翰比以往的统治者要有人性,可老百姓们不买账。不患寡而患不均,分东西是这样,交东西也是这样。英格兰上下嘘声四起,大喊“不公平”。约翰的做法的确令人匪夷所思,要是大家都交全额的不就没这么多事了嘛!

  约翰对全国的怨声载道充耳不闻,继续推行人头税,还指派黑尔斯全权负责人头税的一切事务。

  其实摄政派的算盘英格兰人都知道,不就是想利用人头税巧立名目,往私人腰包里装钱嘛。于是,在老百姓心里,摄政派便和*成了亲家。

  【劳工荒】

  失败的人头税政策成了后来引发农民起义的经济诱因,导致起义的还有一个社会诱因,那就是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短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劳工荒。

  说到劳工荒,还要从杀气腾腾的黑死病讲起。前文说过,黑死病让地球上的人类大量减少,英格兰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

  黑死病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但生孩子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英格兰的劳动力一直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

  按照“物以稀为贵”的经济规律,既然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就得涨价。英格兰的农民兄弟分不清ABCD,对经济规律却一清二楚:俺们要涨薪水、不加班,还要自由安排“8小时以外”,天杀的地主老财总是让俺们在庄园里无休止地干这干那,还不给加班费,就是用牲口还得加点草料鼓励一下不是?这不行,你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农民兄弟的强烈要求早在爱德华三世时期就已经摆在桌面上,而且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爱德华三世虽然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但他毕竟是大贵族大地主的代表,他不能、也不可能放弃支撑他统治的所谓上流社会,去支持平头百姓。

  故而,在为此专门召开的国会上,爱德华三世做出了令农民兄弟大跌眼镜的批示。于是,国会通过一项法令,以制定工资标准、限制劳动力流动等手段极力打压农民。

  【泰勒起义】

  屋漏又逢连日雨,涨薪水未果和人头税法令把火药桶装得满满的,稍有第一点火星,英格兰就会“轰隆”,炸个底朝天。

  1381年5月30日,那个点燃导火线、引爆火药桶的事件发生了。

  这天,税官骑着马,带着几个随从,拿着装钱的大箱子到埃塞克斯的一座村子里收人头税。

  村民见到税狗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你丫又来了哈。不仅村民两眼直喷怒火,就连村里的地主也是如此。在地主托马斯&;#8226;贝克(Thomas Baker)带领下,村民们义正言辞地告诉税官,让我们交税门儿都没有,要命倒有一条。

  税官最终一无所获,反而像苍蝇一样被村民轰了出去,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走了。

  听说税官受了欺负,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指派首席*官下乡调查,一定要把肇事者绳之以法,严惩不贷。

  首席*官骑着马,带着几个随从,拿着手铐脚镣到闹事的村子调查取证。

  这事儿立马把村民的怒火激起来了,遭村民暴打后,首席*官吓得魂飞魄散,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走了。

  暴打政府官员事件不禁而走,小村子立时走红英格兰,要是村委会有博客的话,估计每天点击量绝对不下百万。

  各处乡村纷纷响应,一场起义就这样席卷埃塞克斯和肯特,并迅速波及整个英格兰。

  肯特的起义领导叫瓦特&;#8226;泰勒(Wat Tyler),埃塞克斯的起义首领叫杰克。他俩都知道,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就必须进京,迫使政府对人头税做出正面答复。经过联络,俩人相约首都,在伦敦会师。

  随即,英格兰大地上出现两拨农民队伍,他们带着武器,更有可能是农具,反正不管什么吧,怒气冲冲地直扑伦敦是一定、肯定以及确定的。

  抵达伦敦后,起义者对摄政派成员在首都附近的领地进行一系列攻击,伦敦塔也遭起义者疯抢,包括负责人头税的黑尔斯在内的几名高官更是被吊死在伦敦塔上。

  这回动静是真闹大了,约翰却成了缩头王八,把尚未成年的理查二世搬出来,让他出去接见起义代表。

  理查二世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他继承了爷爷、爸爸的智慧。这次谈判相当融洽,对于代表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包括罢免不招人待见的摄政派、废除农奴制等等,理查二世都表示完全接受。当然,这是理查二世小朋友的缓兵之计。

  最后,双方约定次日在史密斯菲尔德继续谈判。

  第二天,泰勒带着谈判代表前往史密斯菲尔德。泰勒是个鲁智深,他脾气急,性子粗,他迫不及待地催动坐骑,把其他代表远远甩在后面,跑得比神行太保戴宗还快。

  泰勒到达谈判地点好一阵子,其他代表才到。

  代表们一看形势有些不对劲儿,老大怎么被一群士兵围着,难道我们中了朝廷的诡计?就在他们欲拔剑救老大的时候,士兵人群里突然冒出一嗓子“除寡人之外,你不能再效忠他人。”

  只见喊号子的那位年纪不大,顶多是个初中生,他身穿龙袍,头戴王冠,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此位不是别人,正是咱们的主人公理查二世。

  说话间,理查二世在卫兵保护下,走到代表跟前。

  理查二世面带笑容地告诉代表说,可喜可贺啊,泰勒已经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寡人刚册封他为骑士,那声狮子吼尔等肯定听见了,那是加封骑士时必须念的台词,至于尔等的条件,寡人完全同意,全都没问题,泰勒让尔等先到圣约翰等着,他随后便到。

  理查二世说的在情在理,代表们打消疑虑,调转马头直奔圣约翰而去。

  看着代表们远去的背影,理查二世长松一口气,伸手擦了擦额头上没敢掉下来的冷汗珠子。理查二世害怕不是没有道理,其实泰勒已经死了!不过这都得怨他那鲁智深的脾气。

  事故是这么发生的:

  鲁智深泰勒狂奔到谈判地点,他翻鞍下马,扯开嗓子吆吆喝喝地大喊:老子口渴,给老子水喝。

  卫兵一听,你小子也太不懂规矩了,竟敢在国王的御帐跟前大声喧哗,惊了圣驾如何是好?

  卫兵急忙过来和他理论,“鲁智深”哪听这套,三句话没说完就掏出刀子,要和卫兵练练。

  哎呀!莫非小子你要行刺不成?说时迟,那时快,伦敦市长威廉抽出佩剑,甩手扔了过去。泰勒躲闪不及,被一剑击中脖子。电光火石间,骑士拉尔夫(Ralph)也甩出佩剑,不偏不歪正中泰勒小腹。

  一系列动作都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间完成,泰勒痛苦地左手捂肚,右手做出电影里的经典动作——无力地指着前方,死前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就一命呜呼,为自己的鲁莽丢掉性命。

  就在代表们傻等泰勒的时候,政府仓促间组织起七千城镇民兵,一举*了起义。(此事故另有一版本称,两家谈判闹崩,泰勒被杀,理查二世凭借机智忽悠走其他代表,朝廷随即调动人马*了起义)

  起义首领不是逃之夭夭,就是被俘被斩。随着起义失败,朝廷的让步也一笔勾销。

  历史上称这场起义为“泰勒起义”(Tyler's Rebellion)或“农民起义”(Peasants' Revolt)。咱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其实起义者里不仅有农奴、底层阶级,就连贵族也加入其中,当起义者抵达伦敦时,正是贵族威廉&;#8226;同恩(William Tonge)为他们打开的城门。

  虽说起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它却向英格兰政府明确地传达了一个讯号:农民兄弟是不好惹的,农民兄弟很生气,后果也会很严重!

  泰勒起义不仅深深影响着英国历史,标志着农奴制从这一刻开始逐渐退出英国的历史舞台,也是中世纪最著名的起义之一,它唤醒了英国上层社会对封建制度进行改革的意识。

  虽然起义的主要事件发生在伦敦,但起义狂潮席卷整个英格兰,故而泰勒起义又被称为“大起义”(Great Rising)。

  起义过后,“人头税”这个词在英格兰再没使用过,但这只是换汤不换药,政府仍以其他名目收取人头税,此项税收一直到17世纪才被取缔。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一五  葡萄牙危机!反侵略战争
【联姻引发的危机】

  泰勒起义刚刚结束,历史上的另一场政治联姻引发了葡萄牙内战,英法的眼球也不约而同地转移到伊比利亚半岛。

  1383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就要被死神拉去,奄奄一息ing。

  斐迪南一世膝下仅有一女——比阿特丽斯(Beatrice of Portugal)。

  很明显,葡萄牙的命运和小比的婚姻捆绑在一起,“小比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