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354章

炮火1906-第354章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中国虽然在飞速发展,但是谁都不敢确保说,中国就此走向了真正的民主。

一切都是表面的,是寄托在几大政治集团的互相牵制之下,一旦之间的均势消除,那么,内战很有可能会爆发。

如果说过去程李系根基不稳,那么现在,中俄战争即将走向胜利,程李系三人政治集团无比稳固。

武汉的**党人在这次落了下风,由于**党人内部纷杂不堪,互相制约,使得没有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只派了程潜与朱庆澜统兵出来,而且还是给排挤的结果。

幸亏蔡锷亲自统云贵军一个师的兵力北上,在攻克伯力等战役中,云贵军还是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使得**党人的威望没有受到多少损害。

其余**党人的鼠目寸光,孙中山与黄兴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武汉方面与广东福建方面,出现了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孙中山已经有了前往广州经营的意思。

北方**党人选择了追随李安生,这是当时时势所迫,但也是吴禄贞的艰难抉择,如今,他的抉择终于体现了正确的一面。

他赢了,吴禄贞赢了,中国能有目前之形势,他已经心满意足。

要是让李安生入主中枢也没什么不好,相反,吴禄贞认为李安生才是最好的治政人选。

换做谁,都不敢对俄国强硬,引发这次对俄战争,可以说是李安生一手推动,其他人能有如此魄力?有如此的决断力与执行力?

东北打赢这场战争,与李安生的居中调度是分不开的,换做任何人,都无法筹集如此庞大的军费,做好如此充足的准备,如此的先知先觉。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步的,放眼当世中国,没有人能够做得到。

故而,吴禄贞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即便内战,也要站到李安生这一边,军人不干政,只是相对,不是绝对,不拘泥,不陈腐的军队,才是真正适应时代的军队。

蓝天白云,万里晴空,云层是那么的低矮,远远望去,草原的尽头,天仿佛是伞盖一样,笼罩下来,而不远处的蜿蜒河流,以及起伏河谷,又是那么的幽深宁静。

连空气都是那么的好闻,青草的清香中带着幽幽的花香,心胸之间尽是清澈。

吴禄贞等人纵马奔驰,他们操劳了几个月,终于有了放松的机会。

随着军队不断的撤下来休整,连李持国与蓝天蔚等人都赶到了库伦,等待下一步的指示,赤塔筑垒地域摇摇欲坠,随时都能攻克,没有补给,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

一众人在草原上打马而去,很是惬意。

他们有资格放纵一回,他们之中,最大的吴禄贞也不过三十余岁,他们都是中国军界的少壮派,他们也将撑起将来中国的领土安全以及对外战争。

谁知道,他们之中会不会出几个盖世名将呢?

不,他们之中已经有许多人声名遐迩,频繁出现在报纸上,为全国所熟知。

吴禄贞、蓝天蔚、张绍曾、张孝淮、李持国、谢垢等等,段祺瑞、王占元等中央军将领,蔡锷、蒋方震等一干奇袭伯力的新生代将领,他们的名字都为大众所津津乐道,甚至是特级战斗英雄王大虎,也为许多人所关注,一柄大刀杀出了国威,杀出了中国人的血性,甚至是展玉伯、铁力辛格等骑兵将领,因为将哥萨克骑兵打的从此退避三舍,也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盛事。

袁世凯等人站在青溜溜的草坡上,看着远处的河边开始围出一片地方来,似乎要盖什么建筑。

“这是准备修建的牧草培植场,像呼伦贝尔草原那边,每年补些草种,特殊培植的牧草长的很快,很密,眼下给打马跑秃了一溜,没多久就能长出来,年年如此,年年这草原就跟没有放牧过一般。像眼前这打马放牧露了土出来的,青一块黄一块,很是难看,明年就得换地方,也幸好有了呼伦贝尔那边研制的新草种。”

锡良对此很熟悉,他准备自己也开一家牧场,养些牛羊,李安生说的对,如今时代在发展,老百姓从饿肚子到能吃饱,从能吃饱到吃细粮,眼下又能隔三岔五吃些肉,将来一年年对于肉食的需求将是无比巨大。

故而,眼下投资畜牧业还是大有可为,锡良终于要实现当年的愿望,自由自在的放牧,享受自然的安宁与风暴。

满清统治者强行规定了牧民蓄养牲畜的数量,不仅是为了怕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也是想要让蒙古人一直如此贫穷下去。

如今李安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培植了多种改良过的牧草,居然使得所有蒙古人不用担心放牧会损害草场。

只要内地不开垦草原为农地,蒙古人民还是有信心将畜牧业发展起来,不用逐年迁徙,这是天大的好事。

看着草场黄一块秃一块的,任凭谁心里也不好受。

李安生还说了,牧民们空余下来,可以种树,政府可以补贴,发动数十万蒙古人种树,修补草场,这些工作相当轻松。

将来到北京去任职,总要过的舒心些,别老是沙尘暴什么的,那可真受不了。

现在就要努力,可别到了后世,再来什么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荒山荒地植树造林什么。

李安生的想法,是不仅要保持草场生态,保持水土,还要主动治理沙漠,将中国的沙漠在数十年内能够治理的都治理一下,让这些沙漠尽量变为绿洲,造福国民。

不仅是内外蒙要治理,包括西北,都不能再这么下去,连黄河也要治理,这可是大工程,不将西北拿在手里,指望那些地方的野心家们,那是极为不可靠的。

袁世凯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询问李安生道:“安生,那五十多万的俄军俘虏,到底应该如何解决?”

东北军俘虏的俄军数目也太大了些,简直可以说是个**烦。

袁世凯不想应付俄国代表格维斯切夫的咄咄逼人,故而将这个难题又踢到了李安生这边。

“这些俄军么,在战争没有结束前,是不能被放回的。而我们也不能白养着他们,让他们去修铁路,不劳动者不得食。”

李安生这句话让很多人都笑了起来,不劳动者不得食,这话新鲜。

“库张铁路到过年前一定要修通,如此我们就能将京畿地区通过张家口直接沟通库伦,沟通恰克图,甚至是伊尔库兹克,整个对俄贸易就是这个过程。我看,战争一结束,只怕俄国是要拼了命的向我们购买粮食等大量物资的。有了这条铁路,自然要好的多。”

袁世凯笑了起来,眯着眼说道:“这库张铁路,到底怎么安排?这战争还没结束,可真是没什么底啊。”

话是这么说,他还是在隐隐的试探,李安生准备怎么安排库张铁路,或者说,怎么安排中东铁路,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

这几段铁路直接价值就高达数亿元,李安生吃人不吐骨头,铁定不会愿意将这几条铁路让回去给老毛子,这很不现实。

东北军浴血奋战,李安生拼了命的大借外债,正是为了这几条铁路。

这几条铁路肯定要处理出去,到时候,又是一笔大收入。

现在袁世凯盯住了库张铁路,想必是也想着要分一杯羹。

张家口曾是中俄、中蒙物资贸易的重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对外贸易的“旱码头”,曾有“陆路商埠”之称,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古“张库大道”即从这里起始。

而中央军与东北军都驻扎在张家口,相当的有默契,本来就是准备要分赃一下。

有迹可查的,京张线营运后,天津出口额“于一年之中骤增数百万”。从这些不难看出清王朝修建这条铁路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

而袁世凯手中有京张铁路,那么自然能够要挟李安生,让点库张的好处出来。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三百七十七章三军皆欢腾

第三百七十七章三军皆欢腾

“等到战争结束,库张铁路与中东铁路、西伯利亚铁路东段都分开来拍卖,所得款项用于还债,如此可筹得数亿元款项,也好填补战争留下来的空白。”

李安生是铁了心的要将这几条铁路以及老毛子所有在华资产据为己有,谁让他交还给俄国他跟谁急。

当然,老袁从中也是捞到了不少好处,同样不肯答应此事。

就连**党人,手也是快的很,俄国商人在汉口等地的几家榨油厂、砖茶厂等等,就价值数百万元。

武汉地处长江流域的腹心地带,自古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包括茶在内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汉口1861年开埠后,随着大批外国洋行进入争购茶叶,鄂、湘、赣、皖四省茶叶汇聚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市。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规定在两国接壤的北部边境商贸集镇买卖城与恰克图通商,互换土货,茶成为中国与俄国进行交换的重要商品之一。

湖北所产砖茶适合中国西北广大游牧民族的口味,一直在西北地区畅销不衰,因此也受到在气候、饮食上与中国西北地区相近的俄国中亚地区消费者的欢迎。

俄商上世纪逐步在英国租界及俄国租界滨江地带建造起高大厂房,改用机器生产,这些茶厂成为武汉最早一批外资机器工厂。去年俄商在武汉的砖茶厂产量达到六十余万担。

俄商这些年积累的资产,以及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就此白白的落到了**党人的袋中,实在是欲哭无泪。

不过两国交战,任何手段都是应有的,成王败寇不必细说。

袁世凯对此也是暗中窃喜,李安生与他将会收获铁路上的优质资产,而**党人将吞下苦果,每年光是从茶叶贸易上损失的税收就不知道有多少。

自然,南方的商品经过京汉与京张铁路运到内外蒙、沙俄与中亚,大为锐减,铁路上的利润也少了部分。

这也毫无办法,毕竟战争带来的影响不是一点半点,最起码中俄贸易基本是禁绝了。

在李安生看来,中俄贸易不开也罢,都是从中国掠夺原材料,然后将粗制滥造的工业品倾销到中国。

而俄国必定会主动重开中俄贸易,无他,俄国已经离不开中国的粮食、烈酒等商品。

过去汉口的商品北上到西安府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入甘肃、新疆,东路北越山西经河北张家口到达中俄交界的买卖城,即便是京汉铁路修成后依然在持续着。

不得不说,李安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陕西,还真是一招狠棋。

自古以来要想下襄樊,必先取关中,自北而南,陆游曾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从陕西南下,能够直接威胁四川与湖北,进而夺取湖南等地。

袁世凯等一行缓缓到达恰克图,这个曾经辉煌过的边境小城,如今基本成为了一片废墟。

在历史上,恰克图作为中俄交界地区的重要贸易点而盛极一时。在俄罗斯和西欧的文献中,它被称为“西伯利亚汉堡”和“沙漠威尼斯”。

之前醒目的东正教大教堂已经残破不堪,仿佛从中给劈开一样,垮塌了大半。

虽然恰克图的重要地位逐渐的给黑龙江沿岸的海兰泡等地夺取,但是,作为与内外蒙贸易的中枢,这里依然能看到繁华的影子。

虽然小得几乎不能被称为是一座城,但是依托伊尔库兹克以及环贝加尔的无数小城镇的三百余万人口,之前的恰克图一直能够保持长盛不衰。

而中国军队攻占伊尔库兹克之后,便迅速的攻略这些小城镇,迅速的控制住了多达两百多万的人口,征用了大量的制革厂、羊毛加工厂和呢绒厂。

之前沙俄资本家们利用特权与便利,在东西伯利亚兴办了许多制革厂、毛纺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