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274章

炮火1906-第274章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给德国人时间,他们会精益求精,会使得火炮更加成熟。

他们的下一级战列舰,还没有确定开工日期的“国王”级,同样搭载350毫米50倍径主炮,威力远远超过英国的305毫米主炮。

德国佬并不是不激进,他们只是在积蓄足够之后,才会有跳跃,比如以“国王”级战列舰为蓝本的1913年开造的“拜恩”级战列舰,就使用了380毫米主炮,性能完全超过英国同级主炮。

要不是德国考虑战时石油供应不足,而使用了燃煤锅炉,功率上输出不够,不然的话,“拜恩”级将是一款一战中无敌的战舰。

火炮无法统一没有关系,将来中国自己建造的战舰都将使用自己的火炮,只要德国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愿意出售高端设备。

李安生之所以要从德国跟英国分别订造一艘战舰,就是为了将来自己建造主力战舰。

发展航空母舰还不现实,要想主动出击,还是需要海上决战,主力舰不能少。

从德国身上得到蒸汽轮机与舰炮制造技术,从英国身上得到燃油锅炉技术,加上胖叮当的火控系统,以及从美国得到的整套战舰设计理念参考,将来完全可以自己设计战舰。

“李大人,恕我直言,贵国并没有石油产出,这使用燃油锅炉的话,战舰没有足够的重油供应,必定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朱尔典是实话实说,也用为对方考虑的态度来希望拉拢对方。

“美国之星财团在中东发现了几个大油田,将来也会在那里开办炼油厂,我希望,将来我国的军舰能够自由在新加坡与香港等几个港口进行补给。即便与日本作战,我也希望能够利用美国之星石油公司设在贵国的几个港口码头上的油库。”

说到石油,朱尔典作为一名英国人,实在是郁闷无比。

英国虽然首先在波斯得到了石油开采权,但是,发现大油田的还是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在洛克菲勒标准石油的支持下,英国毫无办法。

1882年,当时还是英国海军上校的费舍尔,认定那时只是用来做矿灯照明的这种“岩石油”未来前途无限——在当年一次公开集会上,他宣称:英国必须改变海军使用煤炭作动力燃料的现状,而应选择这种“岩石油”作为新型燃料。

好不容易等费舍尔在1904年熬到了英国海军大臣的位子,甫一上任,费舍尔即成立专门委员会,“考虑并确保英国海军石油供应”。

这才有了英国开始研究石油在军舰动力上的作用,在这两年取得了突破,英国也准备在这两年时机成熟的时候使用全部燃油锅炉的战列舰。

英国之所以在燃油锅炉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在德国的逼迫之下。

1890年,德国产煤8800万吨,英国则为1。82亿吨,相差一倍;而到了今年,德国、英国煤产量对比,是2。19亿吨对2。64亿吨之别,相差极有限。而另一项关键数据,铁产量——1890年,德国、英国是460万吨比790万吨;20年后,这一数据倒过来,德国1460万吨对英国1000万吨。同时,利用创新的炼钢工艺,德国的炼钢成本比19世纪60年代降低了90。

战舰的材料钢铁,以及战舰的能源煤炭,德国不是接近就是超过英国。压力之下,费舍尔以及领先者英国必须另觅新途,寻找能源替代。

李安生也很清楚英国之所以慷慨的为日本建造“金刚”号战舰,给予简直可以说前所未有的优厚条件,比如提供技术援助帮助日本完善战舰国产化,以及舰炮制造技术,居然还是356毫米的巨炮,可谓将日本当成亲儿子一样,不就是为了让油煤混合动力在“金刚”号上继续进行一次稳妥的试验嘛。

即便是“狮”级战列巡洋舰的升级版,“虎”号战列巡洋舰都没有使用燃油锅炉,就是为了积蓄更加成熟的经验,“虎”号可是英国皇家海军中最后一艘以煤作为主要燃料的大型战舰,在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服役之前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大的主力舰。

“金刚”号战列巡洋舰其实是一艘失败品,不论甲板的全面防御、装甲都是普遍薄弱,设计上也存在问题。

彻底沦为了英国的试验品,可想而知质量会好到哪里去。

李安生提出订造战舰全部使用燃油锅炉,也是希望英国在“金刚”号上验证了油煤混合动力之后,在中国的新战舰上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他当然会根据胖叮当的合理计算,得出一整套完整的设计稿,配合356毫米巨炮,以及全部燃油锅炉,打造一艘绝对领先于时代的战列巡洋舰。

他其实并不特别在乎英国方面是否提供全套图纸,是否提供造舰技术,他所欠缺的只是一批有经验的造船人才以及,军舰设计师而已。

不用全部燃油锅炉这个诱饵来吸引英国佬,他们怎么会愿意安装356毫米巨炮,怎么会愿意接受中国方面提供的方案呢。

英国一直在犹豫,是否立即建造油煤混合动力的主力舰,但是在德国的紧逼之下,他们不得不加紧建造传统燃煤动力的主力舰。

但是他们对于全部使用燃油锅炉的战列舰更加的渴望,至少这个时代只有李安生知道,三年后出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就是一款全部燃油锅炉的战列舰,英国佬并没有从油煤混合动力过度一下。

以海军大臣费舍尔为首的一帮激进分子无比重视燃油锅炉,并且经过仔细分析后,得出了激动人心的结论。

用石油为动力的战船没有黑烟,不会暴露目标,而烧煤的战船拖着长长的烟尾巴,10公里以外都能看见。烧煤的动力装置,要达到最大马力,需要4到9小时,而烧油则只需要5分钟。要给战舰提供油料,只要12个人工作12个小时,而提供同样能量的煤,则需要500个人工作5天。要得到相同马力的推力,燃油引擎只需要燃煤引擎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每天消耗量也只有煤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一支船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无论船队是商船队还是海军舰队,以油作为动力,其活动半径是以煤为动力船队的4倍。

也正是这种结论,更加的刺激了费舍尔等人,更加坚定了他们加快研发燃油锅炉的决心。

“金刚”号是首次的试验,其实燃油锅炉技术已经成熟,但还需要仔细观察。

李安生这个时候提出建造一艘全部使用燃油锅炉的主力舰,就像雪中送炭一般,给了费舍尔等人注射了强心剂。

朱尔典很清楚海军大臣的狂热,虽说对李安生提出的这个建议很吃惊,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立即同意。

中国使用燃油战舰,将更加的依靠大英帝国遍布海外的港口与补给点,更加的依赖于大英帝国。

虽然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在波斯等地动作很快,但是英国同样拥有石油资源,比如波斯。

英国人的第一个猎物是澳大利亚业余地质学家威廉?诺克斯?达西与他手里的波斯石油特许权。19世纪90年代,新波斯国王希望国家进入现代化,他召见了达西,要求他帮助波斯建设铁路。作为回报并为了换取大量现金,国王1901年授予达西一项特权:在60年的时间里,他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在波斯的土地上自由探采石油,所有发现的与石油有关的财产,都将归他所有。达西支付了大约2万美元的现金,并同意只要找到石油,他都从销售额中支付给国王16的矿区使用费。

在费舍尔当上海军大臣之后,说服达西将手里的授权转让给英波(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

后来英国政府购买了股份,并占据了公司的主导地位,只是未有公布。

英国成功的获得了它的第一个石油资源,而且,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奇迹也刺激了费舍尔,他坚信波斯有着更多的石油。

为此,英波石油公司一直在谋求重新改组土耳其石油公司,争取控制这家公司,从而控制整个奥斯曼帝国土地上的石油,从德国佬手中争夺石油控制权。

德国之前在奥斯曼帝国的石油事业上比英国要积极的多,也走的更远,但是,德国受限于洛克菲勒家族,而洛克菲勒家族的态度,很有可能会导致这场石油争夺的结果走向何处。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二百九十六章文莱攻略

第二百九十六章文莱攻略

这几年英国与德国在奥斯曼帝国争夺很激烈,尤其是石油资源的归属。

只是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强势崛起打断了两国的争夺进程,使得两国都要依靠美国之星石油公司来进行暗中角力。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左右逢源,甚至还凭借这种左右逢源得到了奥斯曼帝国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的认可。

作为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公司,它有足够的话语权。

德国事实上被美国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所控制——标准石油公司所属的德国石油销售公司控制着德国销售总额的91,而德意志银行只拥有标准石油公司德国销售公司9的股份。

在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占有结构上,英国与德国,强弱立现。

温斯顿?丘吉尔被视为下一任英国海军大臣的热门人选,他也是个狂热的军舰使用燃油动力的激进者。

一旦英国海军正式确认将来以燃油作为军舰动力,那么很有可能英国的整个战略规划会向石油资源倾斜。

朱尔典一听到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就一阵的头大,联想到李安生与美国之星财团的关系,他不得不慎重对待与李安生的关系。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比洛克菲勒家族对待德国在奥斯曼的石油争夺较为温和与宽容,这使得英国极为不满。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与工业界也认识到石油是未来经济的燃料,是战略性资源。

在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推动下,德国正在与奥斯曼皇帝谈判为巴格达铁路融资,德意志银行提出铁路两旁2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石油和矿产开采权,由铁路公司控制。

美国之星财团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的部分地区发现了石油,而建设中的柏林—巴格达铁路的最后一段正好穿过这一地区。

铁路以及铁路周边的石油,德国人看到了超越英国人的机会。当然,德国人也知道英国人为了保护印度与东方通道,一定会维护他们在海湾与苏伊士运河的利益。

这条铁路第一次把君士坦丁堡和奥斯曼帝国的亚洲内陆腹地与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地区联系了起来。这样的铁路,一旦扩展到巴格达,再延伸到不远的科威特,将在欧洲和整个印度次大陆之间建立起一条价格低廉而快捷的交通通道,这也是当时最高等级的世界级铁路。

如果柏林…巴格达铁路建成,这块生产数不尽的经济财富、海上军事力量根本攻击不到的巨大内陆疆土将统一在德国的周围。

如此一来,英国过去在这片土地上所进行的努力将会化为乌有。

李安生随时都会调出世界地图,满怀恶意的看一看从北非到中东,再从达达尼尔海峡到柏林的地图。

尽快推动巴格达铁路问题的尘埃落定,这是李安生的夙愿。

看着朱尔典那张英国脸,李安生的脸上满是笑意。

后世历史英国与德国在1914年互相妥协,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就利用石油来推动英国、德国与土耳其三方的一致呢?

利用这次妥协,帮助德国尽快的建立完备的石油供给体系,那么在一战中德国的油煤混合动力战舰将会更加的生猛。

英国佬也不得不妥协,他们在北非的利益非常重要,绝对不能使北非处于德国和土耳其军队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内,并且两国军队从波斯湾可以直接威胁到印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