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在巨龙脚底下 >

第6章

在巨龙脚底下-第6章

小说: 在巨龙脚底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到教室上自习时,德海看见班上空了二十一张课桌。男生中走了好些与德海交往愉悦的;女生中,德海一度欣赏或者朦胧地迷恋的陈敏走了,娇小可人的韩茜也走了,杨琳也走了。

  经过一个月假期的分离,德海本准备欢喜地与朋友们重聚,却突然陷入一种类似“人去楼空”的境地之中。看着有些空荡的教室,他不禁感到一阵阵的落寞。

  班上其他学生也或多或少有这种落寞感。课堂的笑声明显比以前少,下课后大家也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有些同学还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考虑着自己是否也要转校;有的发呆了,过了好一会,才发现自己刚才发呆了。

  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加上天气酷热,上课效率很低。学生坐在教室听讲,大多汗流不止,手上的汗印湿了书页,电扇整天开着也没多少作用,风倒越扇越干热。学生都不再出去跑或跳了,顶多出去走走,和别人说说话。

  住在学生宿舍的学生要受闷热和蚊子的双重袭击。宿舍又脏又潮湿,蚊子多得点几盘蚊香也没用,而且寝室没有电源可插电扇,于是绝大部分学生晚上都带着草席和毛毯到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楼顶上睡觉。因为楼顶晚上蚊子很少,而且有凉风。上半夜因楼板热气未褪尽,学生们大多聊天到十二点以后才睡着。

  在这样的酷热之中,德海还断断续续经受着一种几乎致命的袭击。

  因为青春期的到来,加上落寞与沉闷,德海开始被他认为可耻的欲念所困扰。多年来电视电影杂志上暧昧与*的情节和文字仿佛凝聚够了力量,突然一齐袭击他的身心。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脑海中幻影不断,翻腾着暧昧与*的画面,有时迫切渴望搂着一个漂亮女人睡觉。

  有些日子里,他竟然对*画面或文字感到迫切需要,他一面在杂志书刊翻寻这些东西,一面又觉得自己可耻,甚至下贱。他前所未有地开始讨厌自己,感觉自我分裂成两个,一个自以为纯洁的,一个自以为丑恶的,两个自我争斗不息。有些时候,他感觉自己几乎要崩溃了。

  由于天气太闷热,学校在某些酷热难挡的下午放假,让补课师生休息,以免中暑。

  便是这样一个酷热的下午,德海也被无形的欲念环绕不已,根本没心绪看课本或小说名著。他走出校园,漫走在街道上。一路上有好几家杂志书刊店,里面有五花八门的杂志。德海慢慢地走的时候,心里又不可抑制地渴望去翻看那些暧昧和*的文字或画面。

  他在恼恨之中走到一家店门口,犹豫一下:“这是我该来的地方吗?你就没有别的书可看吗?”然而过了几秒钟,还是走进了店内。他没有向老板要什么。自己到书架寻找着。过了一会,找到一些女模特的*图片,他盯住看了好一会儿,感觉老板似乎在看着他,便悔恨愧疚地放下杂志,走出店门,漫无目的地走在街道上。

  不知走了多久,德海忽然看见左前方一个垃圾箱上趴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他正仔细地在垃圾中翻找着换钱的东西——不,是换粮,换命的东西!德海想到此,心忽地颤了一下,猛地惊醒:“你现在在干什么?你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你就忘了你的信念,你的追求了吗?你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你现在远不如这个老人!他正在劳动!他如此贫苦老弱,仍自食其力,为生活挣扎不息!而你在做什么?!……天啊,你现在多么空虚!”

  德海悲伤却坚定地走回学校,静静地漫步在校园里。看着静穆的楼房,看着茂盛的树林,看着穿过叶缝的缕缕的阳光,他想起了陈敏,想起她美丽的眼神和微笑;想起韩茜,想起她温柔可爱的笑脸。

  他想起也是一个下午,也是在这片校园,他正在慢慢地走着,忽然发现陈敏走在前面。他没有走上前,仍然静静地走在后面,有时看着叶缝里的天空,望望高高的树枝;有时看看在前面移动着的陈敏美丽的身影,扎着的长发轻盈地摇曳在春天的阳光里;有时耳朵里涌进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明净质朴的画面啊!他想。

  德海久久地仰望辉煌的天空,感到凄伤又温馨。他想到自己应该在生活中前进不止,竭尽全力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只有这样,有一天才能和朋友们无所悔恨、愉快地相会。

  这天傍晚轮到德海和其同桌打扫教室,等到他去倒垃圾时,天已经黑了。他提着垃圾筐走到校园垃圾箱处时,一个背着废品袋的老人本来准备回家,看见德海走来了,重新转身,放下废品袋,然后在德海刚倾倒的垃圾中弓着背努力翻找着每一个瓶子,每一个塑料袋,每一张纸。德海简直不敢正视老人的脸。他离开的时候,回头望了好几眼老人的身影,感觉心里湿漉漉的,仿佛老人的汗水流进自己的心里。

  后来,德海被情欲困绕折磨而倍感失落的情形仍然断断续续地存在着。半年多之后,德海才认识到:人本质上是动物,人并不比动物高贵多少,人有情欲是造物主的意志,是自然的,正常的,无须感到可耻与下贱。幸而,造物主没有把人的心也捏在他手中,人还可以保持心的高贵。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年青的德海仍然感到困惑,有时总想:为什么造物主要给人安排这种令自己难以启齿的欲念呢?为什么自己和温柔善良的女孩之间不可以只有单纯美好的感情呢?

  
  
  
  
  
  十六

  高一学生暑假补课的最后两天进行文理分科编班考试。因为从高二开始,教学方面要分文理科了。在此前,学校让有心读文科的高一学生写了进文科班的申请书,因为兰西一中历来偏重理科,理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编班方面,理科班有十四个,文科班只有两个。

  德海虽然觉得文理分科教育有碍学生全面发展而反对文理分科,但兰西一中高二开始必须文理分班上课,且爱好文科,便只得写了进文科班的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上慷慨激昂地写道:

  “我确实是因为爱好文科,才想进文科班的,愿校领导批准。我听说兰西城的文科状元历来都是出自兰西二中。我想虽然我们兰西一中偏重理科,但也不能让兰西城的文科状元每年都出自兰西二中。小生虽不才,愿两年后通过勤奋努力,能够为兰西一中摘取一次文科桂冠。”

  而学校据说是为改变历来文科班混乱的局面,决定控制两个文科班的人数,考试之后,从写过申请的学生中选取前一百三十名进入这一届文科班,一百三十名后的则将分至理科普通班。与此同时,从所有选读理科的学生中选取前一百二十名进入尖子班。在优胜劣汰中,一些原本在尖子班的学生将暂时或永远退出尖子班;一些普通班的学生将暂时或永远待在尖子班。

  此次选拔考试是德海印象中抄袭现象最少的一次。考试前夕,兰西一中副校长霍东临给监考老师严厉训话,并在考试时亲自带人巡察各个考场。因而在此次考试中,监考老师基本上都挺务正业。由于他们的敬业精神,使抄袭技术不是很高的学生大多没有得逞。

  随着两天考试结束,德海后来回想起来如梦幻般的高一生活也宣告结束。于是,德海在漂浮着的快乐中,来不及回首,来不及留恋,便掉进了另一个地方。

第二章1
第二章

  
  十七

  进入文科班之前,德海就已听说兰西一中的文科班历来是“垃圾成堆”的地方。而有些初中同学听说德海选了文科惊讶地说:“他好端端的怎么会想到那种地方去混?”以至一年半后有些同学仍会说:“德海若不是当时进错了文科班,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连考试也不想参加了!文科班可真是个大染缸啊!“

  然而德海还是坚持他一贯的原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确实钟情于文史哲而坚持进入了文科班。像德海这样因为爱好文史哲而进入文科班的学生在文科班历来大概只有五分之一,其他学生或因理科成绩差,无奈选文科;或认为文科好学,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或因为文理两科成绩都差,打算读艺术和体育类学院等等。

  原本校领导说为更好地管理和培养文科生,决定控制这一届文科班学生的数量而进行选拔考试。前一百三十名进入两个文科班,每班六十五人。刚开学时,德海班上较安静,自习课的纪律也较好。可这样的情形竟没有保持四天。

  第四天上午,班主任把两名搬着课桌的学生领进教室。之后,德海所在的高二(15)班就像当年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涌入一般,陆陆续续搬进二十多张课桌,班上人数高达九十人。与此同时,隔壁文科班人数高达九十一人。

  德海从一开始就感觉后搬进的这群学生来路不明。后来,果真听说这些学生或是市机关高干子弟,或是托人情关系、送礼给校领导进入文科班的。更令德海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这些后来搬进文科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思想道德差、成绩差的“双差生”,兰西一中内部又称之为“垃圾生”。

  德海还听说理科班有些班主任为自己班上的纪律和成绩排名竟狠命鼓吹:“文科班有绝对自由,没人管!要玩,要谈恋爱,到文科班去!不要待在我这理科班受约束。”

  政局稍稍稳定后,挺着大啤酒肚的班主任开始训话:“理科班的人说到我们文科班时,脸上就显出鄙夷的神色,所以我们今后要洁身自律,以行动雪洗过去的历史!……”

  德海听着班主任讲话时,突然想到这番话历届文科班班主任肯定都说过。他们大概都忘了一条:兰西一中的文科班历来都是理科班的“垃圾生”收购站,并且正如疯子从不会意识到自己疯了一般,“垃圾生”也从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垃圾”,更不会想到雪洗面貌。

  在随后的漫长乱世之中,德海深切地感受到世上的人有多么复杂,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虽然这个观点他以前就知道,然而亲身体验起来时,仍然感到吃惊,并且痛苦。

  
  
  
  十八

  青年老师刚到兰西一中教书时,绝大部分是书生身材。一般老师会把书生身材保持下去,但当了班主任或校领导就不一样了:或望子成龙的家长请多关照、或有钱的家长请老师多包涵其子女行为、或家长因什么事须校方帮忙等等情况而被家长请入酒店吃喝,加上学校内部一些聚餐活动,使兰西一中大多班主任及校领导身体横向猛发展,一个个像漫画中美国垄断资本家,挺着肥大的啤酒肚。但女班主任及女校领导因为爱惜身材,不在此列。

  第一天上语文课时,一位瘦高个中年男人刚走进教室,德海就听到后面的几排学生小声嚷道:“又是他教我们语文啊?”“高一也是他教我们,真没劲!”

  此位老师放下教科书,只淡淡说下他的姓名:墨闻。算是自我介绍,便开始上课。过了一阵,德海发现这位老师是三角眼,人说三角眼势利,此位却总给别人感觉目下无物,也无人,总是一副与人相逢不必相识的神情。整个人不仅毫无风趣,简直毫无生气。以致有些女生担心师母的婚姻生活,理由是:“跟这样一截冷木头一起过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