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感谢折磨你的人 >

第10章

感谢折磨你的人-第10章

小说: 感谢折磨你的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Z 
看到英泰尔曾经有过的担心和害怕,是否你也惊觉自己也经常如此? 
我们都希望梦想能够实现,更希望能拥有精彩的人生,然而,当我们准备迈出步伐时,难免会像英泰尔一般,犹豫半天,“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万一出现问题,要怎么解决?” 
步伐都还没有迈出去,心中就开始想象跌倒的姿势,当然只能在原地踏步,然后一再地懊恼机会的错失。 
别再给自己那么多的恐吓,唯有亲自体验,你才会明白英泰尔的体会,“原来,一切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困难”。 

第40节 踏实地跨出每一步

俄国诗圣普希金在《青铜骑士》里写道:“只有踏实地累积实力,才能为自己赚得独立与荣耀。” 
揠苗助长的人,只会让仅有的一点能力过早显露,遭到他人白眼的对待;好高骛远的人,只不过有个看似比别人崇高的目标罢了,若不肯脚踏实地去做,最后只能与失败为伍。 
Z 
有两棵大小相同的树苗,同时被主人种下,也被一视同仁地细心照料着,不过,这两棵树的起跑点虽然相同,后续的成长状况却大不相同。 
第一棵拼命地吸收养分,一点一滴储备下来,仔细地滋润身上的每一根枝干,慢慢地累积能量,默默地盘算如何让自己扎扎实实、健康茁壮地成长。 
另一棵也一样非常努力地吸收营养,不过它追求的目标与第一棵不同,它将养分全部聚集起来,并使劲地将这些养分推至树端,一心想着如何让开花结果的时间提早来到。 
第二年,第一棵树开始吐出了嫩芽,也十分积极地让自己的主干长得又高又壮;而另一棵树也长出了嫩叶,不过它却迫不及待地挤出了花蕾,似乎随时都可以开花结果。 
这个景象让农夫非常吃惊,因为第二棵树的成长状况非常惊人。只是,当果实结成时,由于这棵树尚未长成,却提早承担了开花结果的责任,因此一时间吃不消,把自己折腾得累弯了腰,至于所结的果实更是因为无法充分吸收养分,比起一般正常的果实要来得酸涩。 
再加上它的体型矮小,许多孩子们都喜欢攀上树端嬉戏玩乐,并且拿那些还未成熟的果实游戏,时日一久,这棵树在身心受创的情况下,逐渐失去了生长的活力。 
第一棵树的情况却完全相反,原本不被看好的它,反而越来越茁壮,在经年累月的耐心等待之后,终于花蕾绽放。 
由于养分充足、根基稳固,不久结成的果子也比其他的树更大更甜,而那急于开花结果的第二棵树却日渐枯萎。 
Z 
很多人就像第二棵树一般,只学会了皮毛,便急着出头与表现,然而,当他的皮毛用尽,也就意味着能力不过如此而已。 
这时候,不仅难以占有立足之地,还会跌到更深的谷底,甚至连重新开始的机会都很难找到。 
不论是钻研知识、学习技能还是追求成功,我们都得像第一棵树一样,逐步累积自己吸收的养分,进而培养出扎实的能力,让迈出的每一步留下的都是绝对坚实的足印。 
成功其实没有捷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那便是累积实力,当你拥有稳扎稳打的实力后,自然会充满自信,即使前面有一道鸿沟,你也能一跃而过,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41节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提醒我们:“请记住,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着别人的劳动,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们所领受了的和正在领受着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知道接受,而在接受之后不懂得付出,结局将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就像耕作一样,播种、插秧与除草,每一个栽培的动作,农夫们都必须尽心尽力地付出,在秋收时间尚未来到前,他们都明白,唯有努力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收获。 
Z 
巴勒斯坦境内,有两个名为“海”的湖泊,这两个著名的湖泊各有各的特色。 
其中一个叫“加黎利海”,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水质清澈甘甜,可以供人们饮用,因为湖底清澈无比,连鱼儿们在水中悠游的景象也清晰可见,而附近的居民更是喜欢到此处游泳和嬉戏。 
加黎利海的四周全是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观,因为环境清幽,许多人将他们的住宅与别墅建在湖边,享受这个有如仙境的美丽景致。 
另一个名为“死海”,也是个湖泊,然而,正如其名,水是碱的而且有种怪味道,不仅人们不敢拿来饮用,连鱼儿也无法在这个湖泊中生存。 
在它的岸边,连株小草都无法生长,更别提人们选择在这里居住了。 
令人好奇的是,这两个湖泊其实同出于一个源头。 
后来人们发现,它们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是因为“一个有‘接受’也有‘付出’;另一个则是,‘接受’后便‘存留’起来”。 
原来,在加黎利海里,有入口也有出口,当约旦河水流入加黎利海之后,水会继续流出去,如此一来,水流不仅生生不息,也会不断地循环更换,水质自然清澈干净了。 
至于死海则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当约旦河水流入之后,水就被完全封锁在死海里。于是,在这个只进不出的湖泊中,所有的污水或废水也全都汇聚在这里,因为只知自私地保留己用,最后的结果便如它的名字,成为没有人愿意亲近的死海。 
Z 
因为肯付出,加黎利海的收获,正是干净的湖水与热闹的人潮,它就像辛勤耕作的农夫,天天耕耘,努力付出,自然会得到应有的成果。 
至于一味地接受而没有付出的死海,结果则是贫瘠与足迹罕至。它就如一个不问付出只问收获的农夫,撒下种子之后,便任由秧苗生长,即使杂草丛生、土壤干涸也置之不理,那么到了秋收时节,他又怎么能看见丰收的景象呢?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唯有不断流动更替的水才会充满氧气,如此鱼儿们才会有舒适的生存空间,为湖泊增添生命活力。 
有舍才会有得,只要不吝于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便能腾出新的空间,容纳新的机会。 

第42节 人生会有高低起伏

作家希·切威廉斯曾说:“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 
不要抱怨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而要心存感激,因为,它们只不过是提醒我们要在人生的航程中把稳自己的船舵。 
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起起伏伏,有高有低,即使这一路上,遇见再大的风雨,也终究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Z 
在一个非常炎热的正午,佛陀行经一座森林时,忽然感到非常口渴。 
于是,他对着随侍一旁的阿难说:“还记得我们不久前才跨过的那条小溪吗?你回那儿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去找那条小溪,但由于之前曾经有马车走过,把溪水弄得非常污浊,阿难看了看,心里想:“这水不能喝了!” 
他回去告诉佛陀这个情况:“那条小溪已经变得很脏了,请您允许我继续走,我知道再往前一点,还有一条水非常洁净的河。” 
然而,佛陀却摇摇头,坚定地要求他:“不,阿难,你得再去刚刚那条小溪取水回来。” 
阿难面有难色地应了一声:“是!”然后,带着不服气的情绪,再次回头到小溪去取水。 
可是,走没几步,他却想:“明明水质已经变了,为什么师父一定要让我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呢?” 
结果,阿难走到了一半,又折回到佛陀面前,接着不情愿地问:“师父,为什么您要那么坚持呢?” 
佛陀这时不加解释,只坚持地说:“你再去吧!” 
阿难只好遵从,继续朝着那条“变脏”的小溪前进。 
当他再次来到溪水边时,眼前的变化令他大吃一惊,因为溪水居然又变回他们初见时的清澈、纯净,黄浊的泥沙已经全部流走了。 
于是,阿难开心地提着水,手舞足蹈地回来,并跪拜在佛陀的脚下,说道:“谢谢,您又为我上了一堂伟大的课程:原来,‘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恒久不变的’。” 
Z 
人生本来就有起伏,即使遇上风暴,也终究会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一如故事中被搅浑的溪水,混浊波动的水流必定会有澄清平静的时候。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是风平浪静,总有一天,你也会感到厌倦,因为在平静无风的水面,你反而要费更大的力气向前划行。 
这个时候,你会渴望有点风吹来,再大也无妨,因为聪明的人会借助风力,让航行的帆船加速前进,抵达目的地! 
当阿难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恒久不变”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分享到那份“豁然开朗”的喜悦呢? 
人生之路不会永远是一条直线,我们会遇见转弯,也会遇上爬坡与下坡。然而,正因为有这些起伏不断的坡路,我们才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看见多元的美丽世界。 

第43节 充满热忱

充满热忱,机会就会上门 
只要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生活中的失意和挫折都将是暂时的。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乐观的人,面对工作与生活必定乐观;反之,悲观的人的生活了无生趣,必定充满灰暗。 
Z 
有一家食品厂登出了招聘启事,许多人得到消息,纷纷赶来应征。 
考核的时间还没到,外面却飘起了雨,这时在外面急着将货品搬上车的工人跑了进来,向招聘的负责人求援,希望能找几位应征的人到仓库帮忙。人事主管于是向大家询问:“有没有人愿意帮忙?” 
只见一堆人纷纷站了起来,表现出服务的热情,他们跟上前去,个个都非常卖力地帮忙搬货上车。 
过了一会儿,厂长来到仓库,发现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立即找来负责的人问明原因,而负责招聘的人便如实告知。 
没想到厂长却大发雷霆,怒斥道:“乱七八糟!我不是说过了,要再过一段时间才招聘吗?” 
这时正愉快地帮忙搬货的应征者,听见厂长这么说,不少人当场发火说:“这么说来,你们不是在骗人吗?搞什么名堂啊!” 
他们气愤地说着,并气呼呼地将手上的货物随地一扔,一大群人便急匆匆地往外走去。 
此时,雨越下越大,仓库的负责人眼看着货物全堆在外面,焦急地请求他们帮忙,并允诺会给予报酬,但是大家仍不为所动,只有一个人在大家的嘲笑声中留了下来。 
货物搬完后,这个人没领报酬就往大门走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人事主管忽然跑了过来,用力地握住他的手说:“恭喜你,你已经通过本公司的考核,请你明天就开始上班。” 
这个年轻人听了满头雾水,正在纳闷时,只见厂长站在前方,用赞许与肯定的目光,向他点头致意。 
Z 
当故事中的其他面试者,为了求职而抱着现实的“交易”心态,期待在付出后会有必然的收获时,聪明的老板只以一句话,便直接拒绝了那些工作心态不正确的求职者。 
毕竟,在有求于人的情况下,大家都会尽量表现出卖力的一面,然而,这些人只顾及一己之私,却不会为别人着想,日后自然也不会尽心尽力为公司付出。因此,在这个考验的过程中,老板清楚地看见多数人刻意的“企图”,而不是服务的“热情”。 
如此一来,更加突显出那个年轻人乐于助人、不问收获的热情,也因为这份服务的热情,让他轻松赢得工作的机会。 
你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吗? 
何不先停下脚步,好好审视自己抱着什么心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