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行动改变生存 >

第10章

行动改变生存-第10章

小说: 行动改变生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人的地方多了,郭姐手头就没那么多人了。一则会计是个专业活儿,不是人人都能干得了的,再则,想推荐给朋友做财务,一定得是自己熟悉、知根知底儿的人才行啊。哪来那么多靠谱的人啊?
事情也巧,郭姐的一个朋友,正在为自己手头的两个女孩子找工作呢。
这个朋友叫卢丽娟,是一个公益组织美新路公益基金的志愿者,郭姐和她,都是美新路的志愿者,她们共同出资注册了工蚁坊这个机构。
之所以会有小荷计划,要先从工蚁坊说起,而要介绍工蚁坊,又要先从美新路说起,要想说清楚美新路,又必须从发起人叶祖禹先生说起,如此一来,就有些说来话长了。
叶先生七十年代在美国读了电脑科学博士,曾经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取得了华人世界里顶级成功,是第一位做到美国朗讯公司副总裁的华人。叶先生在台湾长大,1995年因任朗讯中国区总裁来到北京,在那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见证了中国的成长与变化。叶先生看到美国很多好东西中国都在学,但大多是物质层面、技术层面的,美国差不多是一个全民公益的国家,还有一样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好东西——志愿精神。在美国生活几十年,从事志愿服务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朗讯带着最先进的电子技术进入中国,叶先生要把志愿服务把这样好东西也带过来。
1999年叶先生和夫人用个人财产在美国创办了美新路公益基金会,“美新路”的意思是“美好的新道路”,叶先生自己50岁就提前从朗讯退休,回国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始了自己生活的新道路,开创和传播美好的新道路。
“美新路”的中心词是爱,这个机构关注的中心是人。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最重要的就是给予爱、付出爱、传递爱。能够实现这种“爱的传递”的志愿者,首先自己应该是内心充满善意、快乐和爱的人。“美新路”要做的就是找到这样的人,为他们的志愿行为创造条件,与服务对象一起,用爱陪伴生命、坦诚、平等,共享喜乐奉献的幸福。同时,叶先生也认为爱的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但它通常是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中才能渐渐掌握的”,对志愿者来说是这样,对“美新路”来说同样如此,“美新路”愿意在与志愿者共同成长。
“美新路”的长期陪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专门面向老人的“晚缘”,另一个是面向河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大朋友”,郭小华是晚缘的志愿者,已经在“美新路”从事志愿服务十多年了,卢丽娟是“大朋友”的志愿者,她的小朋友现在已经上大学了。能像她的小朋友一样上大学的在小朋友里并不多,更多的孩子勉强读到高中、技校,也有的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大朋友”计划几年来,一茬茬小朋友毕业走向社会,很多人来北京闯天下,低学历的孩子到了北京都感慨居之不易,特别是女孩子,遇到的困惑会更多一些,平时志愿者也会聊这样的话题。
我们陪伴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办?丽娟开始设计一套课程,就是这些孩子初入北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其实就是来北京后最基础的东西,包括沟通技巧和时间管理,希望帮小朋友走过进入北京的第一段路。小朋友在这里学习过后还是要自己去找工作,做什么工作就成了问题,郭姐那里依然是人人跟她要财务人员,两人一碰,火花出来了:要不,就培训我们的小朋友做财务吧。太好了,就把这个事情落到工蚁坊吧。
        
想把小事儿做好不容易
她们给这件事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荷计划”。之所以取小荷这么个名字,一方面“小荷才露尖尖角”,期待事情越做越有前景,还有一句话叫“家有小荷初长成”,第一批的两个孩子都是“美新路”陪伴着长起来的小朋友,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要把她们介绍给这个世界。
“美新路”的小朋友多来自河北贫困农村,当地女孩子很少读到高中,或者上职高或者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第一批来到小荷计划的孩子都没上过大学,没摸过电脑,没进过写字楼,虽然年纪小,但此前可能有过各种各样不成功的职业经历,其中一个18岁的女孩子初中毕业就开始了打工经历,小小年纪颇多坎坷。
工蚁坊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就把办公场所安到了“美新路”,学员跟着“美新路”的志愿者称郭小华“郭姐”,郭姐则把学员叫“小孩儿”或者“小朋友”。小朋友刚刚走进来的开始什么也不会,那就一点点跟她讲,从办公室礼仪,到应该怎样跟同事交流,怎么用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
“世界教育”为工蚁坊提供了几台笔记本,美新路的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教她们学电脑,从头开始学打字,学excle的使用,学怎么上网收发电子邮件。
小荷计划排在头一条的工作是现金出纳,出纳是个专业活。要让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小朋友尽快掌握什么是出纳,郭姐的办法是手把手一点一点儿教。
先在纸上画两个图,一个是银行,一个是保险柜:“我们出纳要做的,就是记录保险柜和银行存款的结存与变化,记录的依据就是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然后,把所有讲到的东西都摆到桌上,再一样一样讲对原始单据的要求,讲支票的管理和记录。每个出纳手里有最基本的五张表,现金支票登记表,转账支票登记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发票登记表,讲完了这些表格的作用,然后再一个一个练习,现金支票怎么填,转账支票怎么填,收进来的钱怎么存到银行,转账支票怎么存银行,怎么办汇款,怎么存现金。练熟了,就把小朋友撒出去,实际做。
说让她们实际做就是真的要去做。郭姐一说就笑:“不是有三十多家机构委托工蚁坊代理记账嘛,这么多机构的事情就让小孩儿去做。一般都是同时派两个小孩儿一起去,一个做,一个记录。这一遍,支票没写对,下一遍,忘带章,再下一回,又忘什么了,忘了没关系,回来带齐了再去。就去银行转账这么简单的事儿,有时候能跑四趟。”
每个事情都会做了,再通过记账理清不同凭单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报表和账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年度报告和月报之间的关系。
进入小荷计划的小朋友需要三个月实习期,中间接触大量实际操作,收银,文秘,人事助理,银行开户,外资,内资,税务登记,社保……三十多家机构里既有基金会也有民非和内资外资企业,一个月下来什么都做,就能把所有的工作都接触一遍,一般三个月就可以进入工作了。
她们进入工蚁坊要经过三个月实习期,初期期间有工作餐还有每月1200元津贴,负担在北京的生活没有问题。一般三个月后可以参加外派劳务,工资就会提高,还上社保。真正接触年度汇总年审等全部内容,要经过一年。
学习期间,除了财务文秘有关的事情,郭姐要求小朋友每天早晨必须打扫办公室卫生,餐后帮忙整理刷碗。同一幢写字楼里有机构需要打扫卫生兼做一顿中午饭的小时工,郭姐在工作安排上提供方便并鼓励她们“劳动不丢人”。
工蚁坊承接的代理记账业务有公益组织也有企业,派出工作都是派到公益组织,郭姐鼓励她们不仅做好出纳、秘书、行政一类的份内工作,也积极参与机构本身的公益工作,还介绍一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比如有家机构介绍全国各地盲人来北京学习做寻呼员,学习两周,需要志愿者陪护,照顾盲人学员的饮食起居,工蚁坊就派出了小荷计划的女孩子们。
        
日志不是为我写的,是为你自己写的
事情做完了还不算完,要写日志。
初中水平的小孩儿不知道怎么写日志,郭姐要求她们:“你工作可以不做,但日志必须要写。不仅要写,还必须把自己从早晨到晚上,在工蚁坊都是做了什么一样一样写清楚。”
刚一开始,小朋友交上的日志只有一句话“去银行转账”。没关系,退回去重写,写你一共去了几趟,为什么要去这么多趟,第一趟忘了什么,第二趟忘了什么,这都是教训,最后,事先把哪些东西都准备好、把哪些资料都带齐就能一次办好,这就是经验。把经验教训都列出来,这就是总结。工作日志就是这么写的。
今天派你去银行转账,第二天的任务是去银行开户,然后还会派去税务局报税,又去公安局和劳动局,交社保,去工商局办新机构登记注册,办外籍员工就业证和居留证……不仅要办事情还要记日志。每周汇总一次,每个月还要交工作总结。
遇到问题怎么办,问郭姐。郭姐在身边的时候抬头就问,出门办事随时可以打电话。郭姐本来就是忙人电话不断,自从小荷计划开始后就更忙了。她一再说犯错不要紧,甚至罚款也不要紧,我们工蚁坊出了,我也不说她们,就让她们一趟一趟坐公交车跑去。但有一点提前说好了,同样的错,在同一个人身上,不能犯两遍。
等到了第二个月,同样的问题,如果再拿来问郭姐,她就不回答了:“这事儿你上个月做过一次,你不是有工作日志吗,找出来,看看那时候怎么做的。这个工作日志不是给我写的,是给你们自己的写的。”
一开始跟小朋友说日志的用处她们还不太明白,这下知道了。其实还有她们不知道的,要等到以后再说。
除了这些简单的,复杂的事情要交给小孩儿去做。比如说注册,从一开始,首先要准备好注册地址,有租房协议,再去核名,去工商局注册,银行开户,注册,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买税控机……所有的这些事情,要记清楚去哪个地方,带什么资料,到哪个窗口找什么人,问询电话是多少。最后把事情做下来再总结一遍,人力投入要一个人做十天要半月,资金花进去。这样就知道了,注册一个新机构至少花多少钱,再加上每个人的残保金每人每年大约500元、工会经费、社保,加税,运行起来要花多少钱。把这些事情办过一遍成立一个新机构的流程就有了,对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时间投入也清楚了。工蚁坊在北京不同的区都代理过注册,不仅熟悉注册流程,还知道各个区的注册的条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办法,最优惠的条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注册;由于跟税务部门接触多了,也清楚什么样的机构在什么地方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等到一年过后,郭姐开始带着大家归集这些工作日志里所有的内容。比如,去工商局注册新机构应该怎么办,税务登记怎么办,社保怎么办,如果有外籍员工的话,外国人就业登记怎么办,年检怎么办。把这些东西都写下来,就成了一个NGO效率手册。这,就是那个“以后”再说的成果。
        
我们做出来的账,就是自己的脸面(1)
一开始是郭姐带着两个小孩儿做,现在同时带了十几个人,十几个人管理三十多个机构资料,要让人人用,人人能够找得着。
做完了事情回来,用到的资料还要摆放起来。三十多个机构,两个大档案柜,一开始说收拾东西,小姑娘很麻利,把资料全挪到柜子里,桌面倒是干净了,但打开柜子一看,满满的全是东西,不知道哪儿是哪儿。没关系,也一点一点从头来:“档案资料的摆放,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找到,是为了让别人也能一下就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