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

第33章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33章

小说: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它们的生存力。千百万正直
的苏联劳动者坚信,他们拥有并且亲自创造了一切最美好的东西,
而其余的世界丧失了这些美好的东西(学校、卫生设施等)。青年
①《论布哈林和布哈林思想》,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第 181 页
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
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罗曼
罗兰毕竟是世界级的大师,对人性把握得极其深刻。我们
看到,后来,在整整
年之后,这种动荡果然发生了。
到此,似乎有必要谈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关于共产党人的
价值观,可以写一整部的著作。但是,无论什么价值观,实际上都
不能离开人这个核心。资产阶级价值观之所以进步,就因为它一
反以前社会使人从属于封建专制的状态,把人树为整个社会的中
心。无产阶级理应比资产阶级更进步,因为它能够把资产阶级说
了但做不到的东西做到、做好。如果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把人放在
应有的地位,忽视、甚至轻视人的价值,忽视甚至轻视人的尊严的
价值,那么,这个社会主义至少要打一半的折扣。而这正是斯大林
模式的最大缺陷所在。如果社会主义连人性都不放在眼里,那么
这个“社会主义”是绝对站不住脚的。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的党,注
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的长短先后而已。一个实际上鼓励
党员说假话的党,道义上首先就已经灭亡。
布哈林对“左”的思维对人的心理和道德的毒化给予关注。
他曾尖锐地评论了斯大林时期的党内状况给政治道德带来的消极
后果。一位会见过布哈林的民主党人谈到这方面的情况。他讲到
布哈林的观点:最坏的演变还不在于集体化当中那些可怕的事。
最坏的演变在于那些参加了这个运动没有发疯而变成了职业官僚
的共产党员们心理面貌的变化。从此以后,在他们眼里恐怖手段
成了正常的行政方法,对上的惟命是从变成了最大的优点。“他
们不再是人,他们真地成了一部可怕的机器上的齿轮。”他认为,
现在正发生着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们的真正的非人道主义化,一
①[法]罗曼
罗兰:《莫斯科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第 182 页
。布哈林的目光是忧虑
而深邃的,但他无法扭转这种状况,因为连他自己在这种已经成气
候的毒化气氛中都自身难保。
鉴于上述情况,党本身的性质,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
质,都变得十分可疑。历史已经表明,对人的尊严的侵犯,往往会
使社会主义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相形见绌,变得次要,甚至付诸东
流。
斯大林的镇压政策使得一些老革命家忧心忡忡地看着局势的
变化,有些人想通过非常的手段把斯大林从领袖的位置上换下来。
例如,布哈林就曾经与加米涅夫等人秘密商量过这类事情。议论
布哈林等人是不是在搞阴谋、搞派别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斯大
林的高度集权已经使得任何通过正常的渠道辩明是非的设想都成
为不可能。
不过,这种尝试还是失败了。
综上所述,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这套传统党建模式,及其难以克
服的种种弊端,显然成为后来苏共发生党内危机和党的执政地位
受到挑战的根本原因。实事求是地描述传统党建模式的这些弊
端,不是刻意要贬低苏共作为一个伟大的党取得的成就,不是要把
斯大林描绘成一个暴君,更不是要否定已有的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描述这些,是为了让今天仍在探索的我们牢记历史的惨痛教训,不
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难得出结论:对于列宁的建党思想,斯大林主要是继承了其
中强调集中的一面。在实践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逐渐形成了一
个以高度集中、缺乏民主为主要特征的党的建设模式。这种过度
集中的模式是与党执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它没有摆脱党领导革
命暴动时形成的那种机制的窠臼。尽管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为
个把苏维埃政权变为“铁蹄”帝国的过程
《论布哈林和布哈林思想》,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83 页
防御外来干涉加速建立国家工业基础时期,在卫国战争时期,这个
模式都有值得肯定的历史功绩,但总的来说,这个模式和计划经济
模式一样不适应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地
暴露出来。它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建设实践都带来了严重
的、消极的后果。斯大林为苏共建造了一个外表强大、内部却问题
成堆的大厦。这座大厦会不会坍塌,要取决于时间,取决于有没有
政治地震。
而时间是要无情地前进的,政治的运作也不会始终一帆风顺,
一如地壳运动是地球生命力的所在一样。

第 184 页
斯大林死了。但是,斯大林留下的那套传统党建模式,却在苏
共身上牢牢地扎下了根。这套模式曾使苏共得到了许多,但也使
它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怎样利用
这套模式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二是怎样利用这
个模式继续保持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因为实践证明,在
这两个方面,传统党建模式都越来越显露出某些严重的缺陷和难
以胜任的征兆。斯大林之后的苏共领导人不得不正视现实,对存
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改革的道路。但是,和经济
领域的改革一样(确切些说,还不如经济领域的改革),这种探索
总体说来都没有成功。不仅如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还导致
了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党本身的解体。这种流星陨落般的改革
轨迹,是苏共自己所不曾预料到的。不过,它留给其他政党、特别
是执政的共产党的,却是极其深刻而丰富的教训。

第 185 页
第十章
难逃束缚的改革
赫鲁晓夫时期苏共进行的改革,本意是想改掉传统模式中已
经出现问题的方面。赫鲁晓夫本人也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
样,是演变党的罪魁祸首,而是社会主义国家领袖人物中的第一个
改革家,也是尝试对传统党建模式进行改革的第一人。但是,赫鲁
晓夫的改革并不成功。不成功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放弃了传统模
式,恰恰是因为他不能跳出传统模式的窠臼。在传统党建模式的
改革方面,亦是如此。总的说来,赫鲁晓夫在党自身的改革方面,
起点不高,立意不深,没有完整的理论作指导。靠这点东西,他是
无法制服传统模式的巨大风车的,相反,他自己倒是成了被这架风
车弄得遍体鳞伤的堂吉诃德。
新的出发点:利益原则
关于赫鲁晓夫要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某些东西的起因和动
机,大概是一个有趣的、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没有篇
幅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过,说赫鲁晓夫想改掉斯大林制度下那些
令人不舒服、不愉快、和人的本性相脱离的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
赫鲁晓夫出身农民,本人又长期当工人,这使他有一个很大的优

第 186 页
点,就是对工农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有一种直觉,看问题、想事
情都比较能够从工人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从执政的观点看,这实
际上涉及到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十分重要。正是看到党和群众关
系的种种症候,促发了赫鲁晓夫强烈的改革愿望。接替斯大林成
为党的领袖,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会。
赫鲁晓夫的出发点简单而明确。他在回忆录中一再讲到,应
当使人民有更好的生活。人民要吃得好些、住得好些,这都不过
分。他甚至讲了一个苏联人缺肉吃的笑话:一个熟人遇到赫鲁晓
夫,突然问他,一头骆驼是否能从莫斯科一直走到符拉迪沃斯托
克。赫鲁晓夫不解其意,小心地回答
“:骆驼是有很大耐久力的强
壮的动物,因此,我想它大概能一直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那人
却说他错了,说这头骆驼能走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就算走运。
“因为假定它能走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那里的人就会把它吃
掉。
”赫鲁晓夫由衷感叹
“:我期望着有一天,一头骆驼能从莫斯科
一直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不致被沿途的饥饿农民或乡下人吃
掉。
”作为执政党,不能不考虑工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是
被赫鲁晓夫强化了的一个理念。这是一个关于执政党责任的理
念。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赫鲁晓夫把利益原则作为改革的基
本依据提了出来。赫鲁晓夫认为,不讲利益原则,劳动群众即使成
了国家和集体的主人,也仍然会缺乏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他举例
说:“我们从城市里派了成千上万的人到集体农庄去收获马铃薯,
而集体农庄庄员自己却不动手收获。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情况呢?
是的,有过的。为什么集体农庄庄员不愿意收获马铃薯呢?因为
在采购马铃薯的时候我们付出的价钱非常低。集体农庄光是向采
购站运送马铃薯的费用就比他们卖马铃薯所得的代价要高。我们
《赫鲁晓夫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三联书店
页。
年版,第

第 187 页
不得不改变这种情况,定出一个恰当的价格标准从物质上鼓励集
体农民关心农产品的生产。在这件事情上不从物质上鼓励集体农
民,那就不会有多大的进展。
”赫鲁晓夫的看法,和斯大林时期动
辄把人们维护自己利益的行为看做“狭隘的小农意识”甚至“阶级
敌人的反抗”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对斯大林错误的反思中,赫鲁晓夫的认识甚至达到了这样
的深度(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情,波兰
年导致哥穆尔卡下台的
事件看上去使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在他看来,社会主义要胜过资
本主义,要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信仰,不是靠宣传,而是靠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靠实实在在地体现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
优越性。他认为
“:一个人从事劳动和活着,为的是满足自己的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如果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好地满足这些需
要,那么要宣传我们的观点和巩固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变得更加
困难。最后,我们将有丧失一切以至于崩溃的危险。

如果联系
世纪
年代以后发生的事情,赫鲁晓夫的话听起来
与其说是一种观点,倒不如说更像是在预言。赫鲁晓夫强调
“:马
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教导不能单靠课堂、报纸和政治大会硬灌到
人们的脑子里去;以苏维埃政权名义所进行的鼓动和宣传也应该
在饭店和食堂里进行。如果我国人民最终接受我们的制度和拒绝
资本主义,他们就必须能用自己的工资买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
产出来的优质商品。
”简言之就是
“:你不能用思想来烧汤。
”用赫
鲁晓夫特有的语言风格表达出来的这些见解,在当时可以说是鞭
辟入里、相当深刻的。
赫鲁晓夫试图根据利益原则合理地解释人们经济行为的动
①《赫鲁晓夫言论》第
页。
《赫鲁晓夫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三联书店
卷,第
年版,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