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60天职场修炼秘籍:每天为自己打个钩 >

第17章

60天职场修炼秘籍:每天为自己打个钩-第17章

小说: 60天职场修炼秘籍:每天为自己打个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婚姻时,所有人都大表赞同,因为两人决定要相守终生,决定面对未来几十年的未知,是更需要勇气的。婚姻像是一种赌注,刚开始牌面好,不代表最后一定会赢,相反的,起手牌面不好,也可能最后让众人跌破眼镜,因此如果太谨慎小心的人往往也会错失一些姻缘。

这里所谈的冒险并不是闯红灯或带违禁品进入海关的冒险,也不是股市内线交易或脚踏两脚船的冒险,而是在现有的能力与知识的基础上去扩大经验值,而不是永远停留在现在的舒适圈。我们并不是让你一次走进一个你完全无所知的深山中,而是有计划的冒险,这次走一公里、下次再走一公里,如果你是个牧童,附近的草总有一天会被吃尽,你必须要走一段陌生的路,那儿才有更肥美的青草。把那段不熟悉的路当作是一种投资,即使结果不如预期,但你下一次就不会走这错误的路线,你一样是有所收获的。

要冒险的应该是对自我的挑战性,如果我过去要花一个小时的工作,我可不可以在五十分钟完成?今年预定六百万的业绩,我是否敢大胆的挑战一千万?当我每个周末假期都有在郊区练习骑自行车后,我才敢挑战苏花公路,才有完成环岛的可能;当我在游泳池能够游二千公尺时,我才能勇敢的横渡日月潭。

行走于海峡两岸多年,台湾朋友的冒险性大大不如大陆朋友,因为台湾的岛就是最大的舒服圈,在这里我们局限于稳定及安逸,而大陆因为彼此强烈的竞争性,严重的贫富不均,所以集中大城市的结果是他们必须要有更好的能力,才能获取工作,他们要有随时应付变动的能力,或者说,当他们离开老家就是冒险的开始。

风险和机会永远是一体的两面,同样的一件事,有人觉得是机会,另一个人看到的是风险,但只要你有实力、能评估风险,你就应该大胆迈出这一步,这才是正确的冒险观。

■ 今天,让自己冒一点风险。

三五句话对这篇文章的总结;

2008年3月29日:此刻我坐在澳门葡京大楼最高处,离地面直线距离233米。虽然强颜欢笑,实则两股战战,几欲逃走。这是我四十余年来的第一次蹦极经历。在稍后的几分钟内,我挑战自己,并取得成功。2008年的冒险,对我这样的“书生”来说,应该还算上到四千多英尺高的雪山徒步旅行这笔吧。2009年呢?我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做企业首先要有胆识

上海禾木服饰有限公司 曾茜 

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企业,“诚信”两字当先,已是大家最基本的共识。我们公司是做服装的,有一次接到一笔临时单,对方有一个将近两百人的会议,需要订做参会服装。当时时间特别紧,只给我们三天的时间。我在犹豫要不要接这个单,接了之后要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不成该怎么办呢?公司的诚信不就因此大打折扣吗?

有时候真的是需要冒一点小风险,安安稳稳的或许是不会有什么大风大浪,但是,也就意味着永远不会有更好的机会再主动找你了。我和公司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开会仔细分析权衡了下,觉得全体员工加班赶一赶,抓点紧,还是可以完成的。最后,我们接下了这笔单,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给客户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因此获得客户的更多信任,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大客户。在后面任务不是太赶的时候,我们把衣服的模型板全部都刻好,按照性别型号分好类,下次接到任务,就不会觉得时间仓促来不及了,甚至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订单。冒了一点小风险,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来化险为夷,并在这种风险下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那后面你就有资本去冒更大一些的风险了。这是一种很好的良性循环。

紧张的工作之余,也需要很好的放松。我喜欢唱民歌,儿子常常会开玩笑的说妈妈都要把宋祖英给比下去了。当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会和儿子出去打打羽毛球,或约上几个歌友出去唱唱歌,尽情地释放自己。这样有张有弛的生活,让我觉得很幸福。

背景链接: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效结合,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建成了先进的服装生产线,在产品和服务,质量和品牌,效益和公益等方面保持卓越追求。

第42节:今天,做件让人感动的事


今天,做件让人感动的事

看到一则感动的故事:

有位男子到了邮局想要寄送东西,他问邮务人员有没有现成的包装盒子在卖?邮政人员拿出了标准的纸箱,并且问要多大的箱子?男子摇摇头说:“这材质太软了,不经压,你这里有木头的箱子吗?”服务人员放下了手上的箱子问:“木箱?里面是要装贵重的物品吧!”男子笑着微微点头。

工作人员找来了一个木盒子,男子接过来以后他左看右看,仔细观察它是否牢靠、木面是否细致?最后他很满意的付了钱,买了这个木盒。接下来,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了“贵重物品”,是一个没有灌气的红色心形塑料气球,男子拔下了吹气的塞子,先挤净里面原先的气体,然后一口一口的吹气,过了一会,一颗红色的心就成形,他把塞子仔细的按子,鲜艳的色彩吸引了众人的眼光,因为不了解这个年轻男子究竟要干嘛?

红色心形的气球被放进了精致的木盒,大小刚刚好,男子很开心,服务人员懂了,男子要寄的是一颗红心。只是服务人员觉得这男子是不是脑筋有问题,包装的东西比里面东西还要重且贵,而且充满了气不是更占空间吗?服务人员好心的帮他秤了一下红色的气球,然后建议:“你看这颗气球才6。5公克,你应该把气球的气放掉,然后放进牛皮纸袋里,用挂号方式寄比较省钱。”旁边的人也都应和着相同的看法。

男子有些讶异:“你们可能搞错了,我和我的女朋友相隔两地,彼此都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对方,她很需要我能在她旁边陪伴着她,她希望能感觉到我的气息,因此我送的礼物是一缕呼吸,当她需要我时,她就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因此我送的礼物是根本看不到、也没有重要的气息,她可以拥抱我、可以嗅到我,那6。5公克的塑料和几百公克的木盒子,都不过是这个礼物的包装啊!”我相信也感应到当男子的女友在远方接到这颗心时,她会紧紧的拥抱它,并且感觉到这颗心的跳动。

今天你可以想一想,做一件让你的男友或女友感动的事,你若没有钱买一颗钻戒,一颗红色的气球代表你的心,也有着同样让人感动的效果。我们需要一些感动的力量来滋润生活,就像约你的另一半走进电影院,即使上一次一起看电影已是二十年前的往事,这件事在我们心中不只是那短短的两个小时,而是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除此之外,你一样可以做一件让同事、好朋友、甚至自己感动的事,让平淡的生活中多一些乐趣,我会忘了每天到底喝了几杯白开水,但是不会忘记上周有一天我喝到一杯极品的咖啡。

为自己及别人的回忆里,挥下重要的一笔吧。

■ 今天,做件让人感动的事。

三五句话对这篇文章的总结;

记住他们的生日

上海雨无语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志群 

我是一个性格很随和的人,偶尔也会对自己“随和”过头,做事情就不太容易坚持。比如说健身——它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总是坚持没多长时间就放弃了,办的卡总是用不完。后来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大家在一起边健身边聊聊天,就不会觉得很无聊了,朋友间还多了交流的时间。后来交谈中才发现很多人跟我一样,之前一个人的健身总是很难坚持很久,而现在和朋友一起,发现整个过程愉快了很多。所以我就建议大家,有些事情一个很难坚持的时候,可以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做。

和朋友的交往,我会特别的上心。像健身、吃饭的时候,和大家聊天会很偶然的得知对方的孩子父母的生日,我就会记下来。对客户也是,要是知道了他们的或是他们亲人的生日,也会记下来。当他们生日的那天,我就会打去电话问候。有时候,都是我打去电话祝福的时候,他们才如梦初醒:哦,今天是我母亲生日,你不提醒我都忘了!真是太感激你了!

我做这一切的时候,并不是全为了做客情,而是真的是出于一份很单纯的真心,就是想带给大家多一些的感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一句简单真心的问候往往能比那些物质的东西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有提醒朋友他们家人生日这个习惯的原因,我在自己生日和家人生日的时候,总能收到很多的祝福。

背景链接:

上海雨无语贸易有限公司,专营魔术道具以及承接魔术表演业务。公司拥有中国最著名的魔术师们担当技术顾问。

今天,不说“不可能”

习惯领域我们常常用一个图形来代表,在核心的部分那是我们最熟悉认知的范围,包括我们的专业及经验都是,如果事情发生在这个核心,我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如果事情发生在圆周的地方,它属于我们认知的边界,有时候我们没有听闻过,甚至我们会觉得不可能,一个人不学习,见闻就会受限,“不可能”这三个字就会变成一种口头禅。

有一天和内人在家里看电视,节目里是要在三分钟内料理好指定的菜肴,日本的料理比赛节目真的花样繁多,有小学生料理达人、各种菜色料理达人,而这回比的是速度。例如要在三分钟内做好“牛肉汉堡”、“匈牙利牛肉烩饭”……。当节目出现参考样本时,掌握家里料理大权的内人觉得不可能在三分钟完成,牛肉汉堡连面包都要自己做,怎么可能呢?当定时器开始倒数时,我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只见厨师快速的准备食材,娴熟的使用微波炉制作面包的面团,用平底锅煎肉的同时则准备要夹在中间的蔬菜,就在时间到的前一秒钟,厨师完成了任务并且得到很高的分数。

内人看到那利落的身手直说不可思议,如果能在三分钟煮一道菜肴,那会省了家庭主妇不知多少时间,而这样的身手并非人皆有之,用内人的料理知识再加上参考食谱,要做好汉堡可能不是三分钟,而是至少三个小时,这里面最大的差别在于达人们用了大量的创意,让裁判们都惊叹连连。因此我们说不可能的事情,都是从过去经验所推论的,一旦加上了“创意”的元素之后,一切都会变成可能。

这种体会也是企业感受甚深的,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生产力研究小组提出一份报告,呼吁美国企业界主管人员在面对充满变化和不可预知的时代,必须打破过去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和惯性的思考方式。国内的石滋宜博士一直是台湾产业创新的推手,他强调创新是企业唯一的出路,而创新的关键在“革心”,在改变脑海里旧有的典范,培养新的思惟,产生新的作为,那些铁律或金律都要检讨,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

一个有生意头脑的人对于“不可能”这三个字会有很高的敏感度,因为从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很大的商机,当人们还在铁口直言不可能时,那些人已在默默进行研发,默默的申请专利,然后石破天惊的成为庞大市场的领头羊。

今天就动动脑筋去想想那些你认为不可能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