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春公主的和亲队伍携带大量财帛粮草和工匠诸事,恐怕在赤松德赞眼中,大唐万春公主殿下远远不如这些陪嫁物资有价值。”
“其二,赤松德赞乃是当世不多见的英雄人物,谋略胆识魄力皆高人一等,本官曾与赤松德赞相处,也不得不承认,赤松德赞是吐蕃百年不遇的英杰。如果让赤松德赞登临吐蕃王位,必会带领吐蕃走向强盛,而吐蕃强盛无疑将对我大唐构成巨大的威胁。”
“所以,本官就想除掉赤松德赞。而与尊兄相比,赤柱王子……呵呵。”张瑄的话就说到这里,闭口不言了。
但他接下来要说什么,赤柱焉能听不明白。
赤柱脸色涨红,怒视着张瑄,冷冷道,“大都督这是在嘲笑赤柱远不如赤松德赞,乃是无能之辈了?”
张瑄嘴角一抽,淡然一笑,“本官这话的确不太中听,不过,这却是本官的心里话。既然赤柱王子要听理由,本官就直言相告了。说实话,本官看不起或者看得起赤柱王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赤柱王子能因此得到王位。”
“若是赤柱王子登上吐蕃王位,能励精图治,试图侵占我大唐疆土,那么,本官也非常欢迎。本官在陇朔一地,随时等待赤柱王子率军前来……”张瑄语带讥讽,声音不高,却声声直刺入赤柱耳门,让他羞愤不堪。
“你……”赤柱霍然起身,却又马上掩饰下了愤怒的情绪,缓缓坐了下去。
“大都督所言极是,本王的确不如王兄。但是,本王并不以为,我就会比赤松德赞差多少。本王是昏君还是能主,与大都督关系不大,本王只是希望大都督言而有信。”
“此事重大,请容赤柱思量几日。赤柱若是不来面见大都督,必是回返吐蕃准备起事,一个月后,本王必率5万吐蕃铁骑在青海与大都督刀兵相见,让大都督看一看,本王是不是真的无能之辈”
赤柱霍然起身,拱了拱手道,“告辞”
说完,便拂袖而去。
“本官不送,王子走好。”张瑄起身淡然拱手。
张瑄望着赤柱忿忿而去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他就是要引君入瓮,这是阳谋而不是阴谋,赤柱王子明知张瑄居心,还是要忍不住往里跳。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赤柱肯定会立即离开灵州,不会做大唐境内任何停留。原因很简单,他的身份已经泄露,他作为吐蕃王子,无论如何也不能留在灵州任人宰割。
他不敢冒这种危险。
在赤柱看来,张瑄刚才所谈到的从头至尾都蕴藏着某种威胁之意。
赤柱担心如果自己在灵州长久停留,张瑄会向他下手。吐蕃王子擅入大唐境内,一旦拿下,便没有活路。
但张瑄怎么可能动他。张瑄还想利用赤柱,拉开一幕大戏的序幕。离开了这个吐蕃王子赤柱,这场戏就没法演了。
这个吐蕃王子比他想象中的要难对付。他看上去阴狠冲动,其实城府很深。
张瑄知道,自己真正打动赤柱的,不是其他,而是自己坚定不移地表明要除掉赤松德赞的态度。
最起码在这一点上,两人还是有共同目标的。
赤松德赞只要滞留大唐不归,他就有的是办法继承吐蕃王位。为此,他已经谋划等待了很多年。
而这一次赤松德赞亲赴大唐求取和亲,对于赤柱来说就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而这,便是张瑄派人接洽,他马上就亲自改扮赶赴灵州的关键所在。为了除掉赤松德赞,他已经在所不惜,并准备破釜沉舟了。
事实上,此次唐蕃和亲,他就准备率军在唐蕃边境袭扰,引起两国战事,搅乱和亲。如果能趁乱将赤松德赞诛杀,那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张瑄没有想到的是,此番不仅赤柱王子亲自来了,就连吐蕃权相东则布也来了,化装成赤柱的随从,此刻就等候在大都督府门外。
赤柱出了大都督府,翻身上马,便阴沉着脸招呼着东则布等人飞速出城而去。
一路无语,待出了城,东则布才简单向赤柱了解了一下情况。
“二王子,此人说话半真半假,你不可尽信,也不宜不信。”东则布在马上沉吟道,“此人对于我国形势分析透彻,对于你我在吐蕃的情况也甚为了解,看来他谋划已久。”
“此人着实可恨,他居心叵测,意在挑拨我等叛乱,好让大唐从中落井下石,令本王愤怒。”赤柱想起张瑄嘲弄他不如赤松德赞的话语,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铁青。
这一生,赤松德赞几乎成为了他的梦魇。
无论是威望、才能以及权力,赤松德赞这个兄长都凌驾于他之上,死死得压制住他。从小到大,20多年的嫉妒之心逐渐累积,早已形成了一种近乎病态的仇恨。
“唐人肯定居心叵测,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二王子,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现在是你起事的最好时机,若是等赤松德赞回了逻些城,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就会瞬间化为泡影。”
“要王位,就必须要冒险一搏。”东则布面容阴狠地挥了挥手,“我们率兵起事,若是他真心与我等合作,那便顺水推舟,若是他虚情假意——那么——”
东则布咬了咬牙道,“那我等便趁势回兵,引唐兵侵袭进吐蕃境内,然后趁吐蕃内乱,我等在最短的时间内挥师逻些城,先把王位拿下再说”
“只要赤松德赞死,我国内乱也不足为惧。只要二王子坐稳王位,我等徐徐图之,一切都不在话下。”东则布压低声音道,“逻些城的局面我来掌控,你速速去吐谷浑故地纠集兵马,如那张瑄所言,越赤岭佯攻青海”
“我军来去自如,纵然张瑄有什么阴谋诡计,也可以从容撤回赤岭以内,待我在逻些城布置妥当,你便挥师南下直抵逻些城,你我舅甥合作,王位没跑”
“国内兵马三成都在河州一线准备迎接赤松德赞,你在青海佯攻,大唐兵力受牵制会极度分散,也不必畏惧”
赤柱犹豫了片刻,慨然点头应允道,“好,就这么办了。舅父,本王登上王位,舅父一族必是我的功臣,我必立伶琅为王后,吐谷浑故地方圆千里,划归舅父家族为牧场。”
伶琅是东则布的小女儿,赤柱本来就是东则布的外甥,如果再娶了东则布的女儿,就会亲上加亲,成为舅甥翁婿,关系更近一层。
东则布嘴角微微一笑,“如此多谢二王子慷慨。你我舅甥之亲,又将有翁婿之谊,何分彼此?我东泽布家誓死效忠二王子,绝无贰心,还请二王子放心就是。”
对于东则布的忠诚,赤柱倒是并不怀疑。
因为赤松德赞是唐朝金城公主的儿子,一旦赤松德赞继承王位,赤柱母子的地位岌岌可危。而一旦赤柱母妃的权势荡然无存,东则布家族也就失去了靠山,富贵权势不保。
赤松德赞上台以后,第一个下手要对付的权臣就是东则布,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东则布家族与赤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成事谁沾光谁倒霉谁受牵累。
……
……
张瑄静坐帅堂,南霁云匆匆来报,“大都督,那几个吐蕃人已经出城远去,向鄯州青海方向而去了。”
张瑄哈哈大笑起来,“果然是溜之大吉了。南八,速传本帅军令,本帅要升堂议事,着郭子仪、张巡、李光弼等诸将速速前来”
“是,末将遵命。”南霁云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郭子仪等众将披挂整齐,进入帅堂拜见完毕。
“诸位,本帅得报,吐蕃人试图借唐蕃和亲之际蠢蠢欲动,准备纠集兵马分两路侵袭我大唐陇朔河西边境——”张瑄说到这里,稍稍一顿,凝望着众人。
郭子仪等人脸色一变,面面相觑。这吐蕃人已经很久没有动静了,怎么突然之间又有异动?大都督这消息从何而来?难道是从河西哥舒翰那里来的军报?
但尽管心里疑惑,却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只有张巡隐隐知道张瑄的心思,早有思想准备。张瑄迟早是要下手谋划破坏唐蕃和亲之事的,此番召集诸将议事怕就是为了这个。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241章调兵遣将
第241章调兵遣将
第241章调兵遣将
张瑄顿了顿又朗声道,“吐蕃人五万兵马屯集在河州一线,对我边境虎视眈眈。虽有和亲事务,但吐蕃人狼子野心,也不可不防。”
“张巡”张瑄大喝道。
“下官在”张巡出班肃立拱手道。
“张巡,速传本帅军令。其一:命夏州的仆固怀恩率朔方兵马两万东进河珧外围,不得延误,限其十五日内驻防到位。朔方军务政务交由朔方兵马副使陈阳署理;其二:命鄯州卫、龙支卫、兰州卫二万五千兵马南下河珧,协防吐蕃,不得有误”
张瑄这话一出口,郭子仪便暗暗皱了皱眉。
“是,下官遵命。”
“还有,以本帅的名义,行文河西大都督哥舒翰,请哥舒翰派兵出凉州,策应我陇朔兵马行动。行文给剑南大都督安思顺,请剑南兵马挺进松州,以备不测。”
“是,下官遵命。”张巡拱手应是。
“同时按照规制上报朝廷和兵部,就说本帅为了唐蕃和亲大局,为防不测,陇朔兵力略有调动。另外派人送本帅的亲笔书函给长安杨相。”
张瑄扫了张巡一眼,眼角的余光注视着站在一侧保持沉默肃然的李光弼,突然淡淡道,“李光弼”
李光弼目前只是大都督府的行军司马,闲职在身,今日到场不过是例行点卯而已,他没有想到张瑄会点他的名字。闻言一愣,旋即出列拱手道,“末将在”
“加上河珧一线原有兵马,经本帅调度,此地共驻防兵马近四万。李光弼,你为将多年,能征善战,本帅已经行文朝廷,命你为河珧行军总管,河珧一线所有兵马皆受你指挥,代本帅防卫吐蕃人,你意下如何?”
张瑄此话一出,众将皆惊。
四万人的兵马指挥权,河珧一线行军总管,这可是了不得的军权。
张瑄将此重任交付了李光弼,这说明李光弼深受他的器重……看起来,李光弼虽然被撤职失去了朔方兵马指挥权,却又失之桑榆得知东篱,反倒成了最大的赢家,隐隐有压过郭子仪的架势。
众将望向李光弼的目光便自此有些不同。
李光弼一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没有料到,张瑄竟会重新起用他,而且还是这般重用。
他迟疑了一下,神色慢慢变得涨红,他躬身下去恭谨道,“末将遵命。”
“李光弼,本帅让你整军河珧一线,目的在于防卫吐蕃。你若是让吐蕃人袭扰河珧,哪怕是占了我一寸土地,本帅也会严惩不贷你可能做到不让吐蕃人逾越雷池半步??”张瑄目光凛然地盯着李光弼。
李光弼慨然拱手道,“末将当殚精竭虑,死而后已若有差池,但凭大都督军法治罪”
李光弼的声音微微有些兴奋。他军旅出身,戎马生涯十多年,手里没有兵权几乎就变成了一个废人。此刻能重掌兵权,让他渐渐灰败起来的生命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好,希望你不要辜负本帅的厚望。”
张瑄的话音刚落,突然郭子仪站了出来,拱手道,“大都督,末将有话要讲”
“郭将军请讲。”张瑄扫了郭子仪一眼。
郭子仪没有任何犹豫,朗声道,“大都督,末将以为,调集鄯州、龙支兵马下河珧并不妥当。鄯州、龙支共有兵马不足两万,若是调离一万五千兵马,这鄯州、青海一带数百里防线就大为空虚,一旦吐蕃人越过赤岭长驱直入,我军很难抵御。”
“吐蕃起兵纵横跋扈机动性强,一旦袭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