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家族战争 >

第30章

家族战争-第30章

小说: 家族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帕塔克家族……份额之争 起源   

  正如前面的案例所示,家族成员在生意上的分歧是由家族文化所决定的,这个案例同样也是这种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南亚裔英国家族,他们在所有权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而重男轻女的家族继承观念更是加深了家族分歧。在这个案例中,由于缺乏透明度和计划性,从而导致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公开分裂。这是一场家族的战争,儿子在父母的支持与配合下,共同对抗自己的两个姐妹。   

  帕塔克食品公司位于英国的兰开夏郡,生产具有异国风味的大众食品,如印度沙司、咖喱粉、泡菜等。公司创始人拉克斯米仙克·帕塔克和他的妻子以及六个孩子从肯尼亚一个很大的印度人集居地移民到英国,并于1957年开始投身食品生意。这个家族发展到第二代的时候,公司的生意已经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到40多个国家,而第二代主席凯尔特和他的妻子明娜是这个品牌成功的主要推动力。 文化冲突    

  这场争论的根源只不过是简单和赤裸的家庭所有权问题。1974年,公司进行资产划分时,每一个女儿都得到了公司八分之一的股份。1989年,齐特拉勒克拉和阿尼拉把她们的股份交给她们的母亲山塔加里代为管理。随后,山塔加里却将股份传给了她的儿子凯尔特,这一举动成为家族战争的导火索。这些股份在发行时并不值钱,但通过凯尔特和明娜的努力,股票的价值开始飙升。而两姐妹看到她们的母亲把股票给了弟弟,于是决定采取行动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至此,南亚文化中的新旧观念开始进行正面冲突,这场法律之战使家族的分裂变得更加严重。有人支持母亲山塔加里,认为她有权利将自己的股份交给儿子,从而使凯尔特可以全权管理公司。山塔加里认为她的女儿们太过贪婪,竟然觊觎不属于她们的东西。也有人支持姐妹俩,认为她们作为创始人拉克斯米仙克·帕塔克的女儿,有权继承自己应得的遗产。最终,弟弟罗格西从中调停并支持他的姐姐们,他于1989年放弃了自己的所有权,将名下的股份卖给了凯尔特。他公开表示希望他的哥哥凯尔特能表现出领导者应有的风范:〃做正确的事情,维护家族的团结〃。然而最终,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他们还是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解决。最后的结果是大家同意庭外支付这两姐妹一定的现金作为补偿。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公司于2007年被卖给了英国另外一家家族企业……食品巨头……英国联合食品公司。也许,这也是给凯尔特和明娜成功创业的献礼吧。 点评   

  这个案例强调了家族资产在分配与分配程序上的公平性,即所有权的公平性和股权分配方法的公平性,这两者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两姐妹几乎完全在英国长大,她们接受的是现代西方价值观的教育,所以这种分配对她们来说几乎是双重的冒犯。但是凯尔特的观点是坚持传统,声称他的做法都是依据印度传统中的男性继承制度而来的。   

  这个案件所反映的问题在我们的另一个例子中也有表现,如信实集团,信实集团在资产规划方面缺乏的也是透明度和特定性。帕塔克的创始者拉克斯米仙克虽然已经明确决定要将生意传给自己的儿子凯尔特,但他难道会不给自己的女儿们留下一点股份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个案例表明,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过于依赖传统和一些根深蒂固的陈规风俗是很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于所有权问题,仅靠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来分配是非常有问题的,因为越是如此,潜在的威胁就越大,损失就越严重。         

虹桥书吧。  

第73节:不是内战的内战(1)         

  8。不是内战的内战   

  公理无法对抗用诡计和狡诈武装起来的权力和偏见。    

……威廉·赫兹里特(William Hazlitt)    

导言    

战争是冲突不断升级后的爆发。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两个集团地界相邻,处于一种武装中立的状态。一天,一个集团中的一名成员因为一点小事就遭到了另一集团护卫者的粗暴对待,于是这个集团屯兵边界进行武力恐吓,而另一集团也毫不示弱,双方互相挥舞着手中的武器。终于不知何故,枪声响了起来,经过一场小小的冲突,一方俘虏了另一方的几名人员,而后对方又猛然将他们救回。双方这样你来我往,摩擦不断,于是大军压境,战事一触即发,丝毫不顾及公众的指责与控诉。   

  排除边界的概念,若将冲突的双方置于同一个国家内,这就等于是一场内战。内战中边界的概念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而非表现在地图上,事实上,内战就是要在本没有边界的地方画上边界。家族也是如此,在家族里,人们开始分为不同的派别,一个原本兴盛的家族帝国竟成了各派瓜分利益的战场。没有统一就没有分裂,正所谓合久必分,这也是许多家族战争的悲剧性所在。   

  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就是战争中的家族以及冲突的爆发给各方造成的影响。这样的灾难就如同一个黑洞,积蓄着一切消极的情感力量,把那些局外的旁观者吸附进去吞没殆尽。情感是家族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因素,尤其当它达到相当复杂的程度时,只要打响第一枪,战事的爆发就将无法控制。而战事升级时,理性就将不复存在。   

  在体制完善的团体中,冲突不会对大局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如果冲突持续不断,人心就会变得冷酷,受一些消极因素的驱使,人们之间的敌意将越加强烈,冤冤相报的复仇行动也将不断升级。没有谅解,只有刻骨铭心的仇恨,世仇的逻辑将取代理性的交流,人们宽容的底线变得苛刻,因此,威胁、攻击和欺诈成了家常便饭。处于这样的漩涡中,有些人会感到恐惧无助,他们希望置身事外,远离炮声和硝烟。这些人就像所有人一样,在关键时刻,他们身上人性的瑕疵和缺点就会暴露无遗。在内战中,我们也许会目睹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即便是审视自己的行为,我们也依然会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内战可谓是一种集体的癫狂。 U…Haul和肖恩家族……末落的王朝 起源   

  这是一个关于肖恩家族的故事。肖恩家族的开拓者们白手起家,创立了U…Haul。这是一家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美国公司,在全美都享有盛名。他们的核心业务就是那些与众不同的橙色租赁货车,如今它们奔驰在全美国的各条公路上。   

  1916年的闰年日(2月29日),U…Haul公司的创始人伦纳德·塞缪尔·肖恩(L。S。)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其父为塞缪尔·约瑟夫·肖恩,母亲为索菲娅。从小父母就给了他〃树桩〃这个爱称,因为这个名字很符合他固执的天性。   

  L。S。从小就雄心勃勃,年幼时他就很努力地工作以求生计,比如扫地、洗碗、做仆人等等。通过努力,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开始投资干起了自己的事业……做理发师。20岁出头,他展露出真正的雄心,投入到艰苦的文化学习中,后来顺利地进入了医科学校。为了维持生计和学业,他继续经营着理发店的生意。他坚信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并随时作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他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正是自己善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才能够获得成功。始终做到洞悉千里并坚忍不拔,这是L。S。成长为成功企业家的坚实保证。 致命错误    

  L。S。20多岁的时候结识了妹妹的一个朋友安娜·玛丽·卡第,她是一位农民的女儿,不久他们就双双坠入了爱河。正当L。S。准备求婚时,他突然发现安娜·玛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L。S。并没有断绝他们的关系,但求婚的事放在了一边。这时一件足以改变他命运的事件正悄悄逼来……这次事件令L。S。承受了数次沉痛的打击。         

▲虹桥▲书吧▲。  

第74节:不是内战的内战(2)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L。S。因为哥儿们义气,在课堂点名时冒险替缺席的同学答到,他的行为被当场发现,随即连他自己都没弄明白就被医科学校草草地开除了。L。S。要成为医生的人生理想霎时破灭了,他的交际圈也因这件事而受到破坏,大学的朋友渐渐与他疏远,只有安娜·玛丽一成不变地关心他、尊重他。终于,安娜·玛丽这种忠诚的爱获得了回报,1944年,L。S。向她求婚了。但是,戏剧性的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就在结婚典礼进行的过程中,L。S。的妹妹帕蒂·李突然跳上讲台当众宣布反对哥哥与安娜·玛丽的这门亲事,她的反对之声是如此刺耳,以至于婚礼不得不暂停下来,而她最后被轰出了教堂。很显然,肖恩家族内部的情况并不怎么平静。   

  安娜·玛丽顺利地产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塞缪尔,但随后不久,被逐出校园的L。S。应征加入了海军并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热,他被送进了离家35英里以外的海军医院。L。S。想让自己的家属搬到附近重新安置,但他舍不得支付一大笔搬家费。后来,他没有去雇正规的厢式货车搬家,而是找了一辆旧拖车。正可谓是因祸得福,L。S。伟大的商业构想就是从这段不幸的经历中诞生的。在L。S。头脑中点燃的这盏灯让他看到了全国范围内的租赁网络,利用该网络人们可以就近租用拖车用于单程运输,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的绝好商机。   

  离开医院后,L。S。决心改变他的人生。为了节约开支,也为了在新的尝试中得到家人的支持,他带着家人与亲戚住在一起,然后卖掉了自己理发店的设备用具,换来的钱都投到了他的新生意中。L。S。不再去想回医科学校的事情,他现在只想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事业中去,带着这个理想和积攒的5000美元,L。S。于1945年开始制造他那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拖车。他给他的公司起了一个容易记的名字……〃U…Haul〃,它简直让L。S。着了魔。他经常到加油站附近向人们兜售拖车,并在每辆拖车上安装广告牌为他的公司做广告。每到一站,L。S。就会告诉加油站的经理他代表的是一家大公司,从不承认他经营的是低廉的业务。   

  L。S。意识到他需要更多与业务有关的技能和知识来推动公司的发展,因此,他开始熬夜学习,到波特兰的西北法学院读夜校,并获得了法律从业资格。另一个突破也紧随而至,安娜·玛丽发现了一则描述铁路运输公司如何获得货车运输车队老板们的资助而组建起更庞大车队的消息。L。S。和安娜·玛丽从中受到了启示,他们都意识到采用这套策略可以让他们的业务发生质的转变,从而能极大地促进U…Haul的扩张。1952年,他们开始了车队的组建项目。据此,个体和小的经营团体可以投资组建车队,而U…Haul则负责包括保险、维修和分配等所有的经营费用。凭借这一点,U…Haul一跃成为全国性的企业。截至50年代末期,U…Haul已拥有42 000多辆拖车。 家族生活   

  U…Haul经营之初经费紧张,安娜·玛丽紧缩家庭开支,每个月仅靠着200美元的预算维持家用,然而随着业务的扩张,肖恩家族逐渐步入了波特兰的中上层社会。   

  安娜·玛丽并没有被身体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