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 >

第14章

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来一个他所谓的“远足”,就像电影“动物狂欢节”(Animal House)中那样,以便再度充电出发。然而我一向坚决反对酬佣失败者,而且就我考量,公司旅游必须等到隔年,直到我实践承诺,带每个人去滑雪度假。

  乔治与我就些点争论,他认为如果我们能以旅游迅速推动每个人的热诚,则绩效回馈很快就会产生。当时我真的是个食古不化的老古板,我坚持既然克利夫兰在1987 年并未“付清房租”,所以公司也不能过度支付聚会的预算。我认为那样的旅游,会阻碍我促使克利夫兰再度回升的行动和态度。

  但是乔治·尔邦是对的。在经历了一段最坏的日子后,他知道克利夫兰迫切需要尝一尝快乐时光的滋味。我的激励谈话、流程管理、高度的期待及信任,以及以身作则的态度,都会在最后促使工作圆满达成,不过我们可以早一点成达目标,只要我愿意松松手,让大家有个快乐时光,即使只有几小时。

  从这次经验我获得一项教训:听从良言相劝,并且保持心胸开放。我原本决定“不举办公司旅游”的决策是错的,它会令所有人士气低沉。如果当时乔治没有直截了当告诉我我错了,而只是在布鲁斯·史普林斯汀的演唱会门票后面支支吾吾,我将会违背自己对领导所下的定义:让工作趣味化。

  拜托,请写下来,“让工作趣味化”。许多人花下数百万元,想去研究今日的企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现在你可以省下这笔钱,然后只问个简单的问题:“你喜欢来工作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病象。它会告诉你为什么生产力会降低,缺度率会增高?为什么品质会低落?为什么顾客满意度会像个无底洞般难以填满?它也会解释员工高流动率、低股价以及股东发火的原因。

  为什么?因为工作不再有趣。

  请自问这个问题,真诚地回答它,而且不要试着以“工作并不是很有趣,但那是现代办公室自然现象”为借口,使自己躲在真相后面。

  这个借口真是胡说八道。我们在克利夫兰卖影印机,而且天知道,那还真不是件有趣的事。卖影印机不是那样充满魔力、狂野、会令人疯狂的事业,它并不有趣;虽然我以我的工作为傲,不过我也不希望将来我9 岁大的儿子法兰基(Frankie)会跑来告诉他老爸:“爸爸,我长大后要做个太空人或者是影印机销售代表。”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强调竞争及胜利的原因之一。将这种人类的基本天性导入工作中,我就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所有工作上的无聊、低俗及不愉快。

  想创造出一个“家庭般”工作气氛的目的,也是为此。有些人在童年时并没有一个快乐家庭,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让工作像家庭聚会,我们就有机会为彼此关怀,为彼此哭泣,也愿意为彼此多做尝试。身为领导者,我要尽可能捕捉住相同的精神。

  工作无趣与现代工作场所的自然现象毫无关系,却与现代经理人的天性有相当关联——他们认为创造出正确合适的工作气氛是件困难的事,所以一旦遇上困难,他们就会躲在公文和数字后面!

  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当我正在为搜集本书而研究资料时,某个周六下午,克利夫兰以往的业务代表及经理人约我到保罗·麦金农(我在克利夫兰的最佳助手)的家里聚会;保罗在危机时总是沉稳冷静,是智慧的泉源,因此我们昵称他为“教士”。

  “教士”准备了许多啤酒、意大利面饼、香肠,以及一堆茶余饭后的战争故事。让我讶异的是他们那天不断地提起,我们一起工作的那5 年有多快乐,而这群人真的是尽心尽力地全然投入工作。

  其中一位业务代表提及,当他的小孩太早起,导致他原本安排的行程大乱时,他总是会跟老婆吵起架来。他并不是担心迟到会被责罚,而是担心会错失工作的乐趣。

  他之所以有这样感觉,是因为身为领导者的我做了分内的工作。“你很难不陷入那种乐趣之中,”一位经理人回忆道,“你会看到法兰克在早上7点整开车进入停车场,车窗开着,收音机响着摇滚乐,而他的手会拍着方向盘,敲出音乐振动的旋律。他已经准备好要出发了!”

  那是不是装出来的。我每天早上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去上班。我一直是那样。念大学时,每天晚上我都不想上床睡觉,因为我还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

  或许我是有一点夸张了,而你可以不必像我这样夸张。只要你不断地问这个问题:“这是不是个有趣的工作场合?”然后再问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然后再问另一个:“我能够做些什么去改变它?”

  我所做的改变是,听从乔治·尔邦的建议。在2 月底或3 月初的某个星期天清早,我们将所有同事赶上几部租来的巴士。那次的“远足”并不像电影“动物狂欢节”中那样疯,但我们有不少欢乐。我们一整天都待在纽约州皮肯皮克(Peak’n Peak)的度假区里。那一整天都下着雪,我们到一家餐馆享用辣椒比萨作为晚餐。餐后,业务代表们演出一些嘲讽经理人的短剧,获得许多欢笑及如雷的掌声。当然,少不了摇滚乐及现场的DJ。我们一直玩到晚上10 点多将近11 点才回到克利夫兰。

  请记得,那些狂欢的人几个星期前还坐在会议室里担着心,不知道谁是第一个被砍头的人。

  是什么在同一时间改变了?

  如果我用辞太过诗意,请见谅,但请让我为你一一道来:

  1。远景2。期望3。信任4。结果(失败或成功)5。承诺、坚持6。气氛将这6 项做成一张成绩单,并且在1~10 之间给自己打分数。那晚我们由度假区回家时,我给克利夫兰打了如下的分数:远景及期待有7 分(这或许有点过高);气氛是6 分;而其余3 项则各4 分。

  这些分数都不及格,因为每一项都必须是10 分才能过关。永远不要为任何不足的事感到满意。当10 分出现时,追求11 分。

  萝卜与木棍,束缚与牛仔裤“卖十关子”——让人期待接下来会有什么,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在本书至今的过程中,我也对读者们卖了好几次关子:我承诺稍后要谈一下有关给客户的企划书、施乐的工作伦理及行动矫正方案,还有感恩认同大会。

  我会信守我的承诺,但时机还未到。

  有关上一段文章所提到的公司“远足”,我想要在这里做一点最后评论:

  它真的是“卖个关子”——让所有人期待。到度假区去旅游,最终成为克利夫兰的一个传统,我们后来还去了三四次。

  或许你会觉得我把那一次旅游的重要性小题大作了,因为1988 年的3月到7 月,我们还是必须继续付出相当多的努力,甚至许多参加那一次狂欢的人,最终也没有跟上我们的前进脚步。但是,那次的出游的确达成了几个有益的目的。第一,一个原本派系倾轧、士气低落、动摇不定的组织,终于有机会能够心手结合;或许这句话在最近已经被滥用,但“心手相连”仍具相当意义,而且非常重要。其次,身为领导者的我向他们显示了,未来不会只有鞭打的木棍而没有悬在眼前的萝卜;第一次的旅游已经让他们尝到了萝卜的味道,虽然只有一小口。第三,他们有机会看到赤裸裸的我——当然我不是脱得精光。脱掉沉重的西装,换上轻便的牛仔裤及毛衣,对增进彼此的了解有帮助。我不是提倡穿得随便才能成功,而是我认为让属下看到你轻便、自然的一面,对增进彼此的工作关系有相当的帮助。

  我不想自欺欺人地说,同时做属下的朋友及领导者是很简单的工作。然而事实上,它还是可以做得到。领导者及朋友,嗯,相当不错。不过,领导的角色永远要摆在前面。就像当父母亲一样,你必须先扮演好坚强、有责任、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去当孩子的朋友。

  或许我不该在这方面再多做阐述,因为我也无法很明白地说清楚,该如何在两个互相矛盾的角色扮演中协调一致。这是人类无法做好的诸多事情中的一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是好父母,因为要对小孩子态度强硬地说不可以、随时紧迫盯人,有时候非常难。在工作上,主管可以交到好朋友,经常教育部属,关怀部属,但一旦需要狠下心去宣布不好的消息时,我们也常会像窒息般说不出话。身为领导者就必须担起这种责任。即使那有时意味着会因而树起一道阻碍友谊的墙。这是领导工作的危险之一。“你又是如何做的?”

  我真怕你这样问起。不过坦诚告诉你,我常用的办法是自我检验。我经常问自己:“我会不会让私人情感阻碍了合理的商业决策?”“我是不是太接近某人?”“我是不是想做烂好人,而不愿意告诉某人他并没有尽责?”如果这些答案是“是”,我就会立即要求自己戴上工作的“面具”去工作,改正这些缺失。简单地问自己这些问题,帮了我不少忙。

  领导者必须能调和组织及个人的利益,他必须是个诚正的中间人。只要你公平、诚实,领导就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一个好的居中调和人,应能提供咨询辅导及远景,并能在冲突产生时提出替代方案,他会避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状况发生。

  身为一名主管,我总是随时准备好要告诉上级,那些错误的政策并不符合施乐提供服务的宗旨。如果施乐接受我的建议,我就继续做;如果不接受,我宁愿选择不再为它工作。同样的,如果部属是对的,我们会为他们争取;而当他们不对时,我会要求他们努力去找出适应的方法。

  居中协调的功能,使得领导的功能更深具意义。没有居中协调者,公司及员工间就会只是个杀戮战场,也是一个没有领导功能的组织。我不介意被当成三明治般地夹在中间。把我夹在中间吧!我喜欢。

  居中协调早期在克利夫兰,曾有个案例是我的上司想要开除一名纯从自我角度出发,过于自我导向但却积极的年轻业务代表,不过我却觉得他并没有那样坏。

  这名年轻业务代表的销售数字正稳定地成长,虽然刚开始他并不是一个“团队型”的人,但是他的经理正运用我引进的教导及信任技术,逐步引导他步上正轨。我认为他极具潜力,因而我向上级报告,我们不能失去这样具天赋的年轻人,同时我将亲自协助他自律并遵守流程。要上司同意这项要求并不容易,不过老板最后还是同意让我一试。

  我直接去找这名业务代表,老实告诉他发生了什么状况:他正处在被炒鱿鱼的边缘。选择继续沉溺或奋力游开,决定权在他自己手上,而且其中无处可逃。我也点明了已经替他说情,同时要他知道(而且我直说)我替他担了极大的风险。虽然直话直说可能伤了他,但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直说可以让他听到正确的消息。“你最好不要让我失望。”我说。

  这就是居中协调,同时它也是经过事前运筹帷幄的动作。我知道如果不加思索告诉那名年轻人,总部要他走路,他可能一怒之下就不干了。反之,我告诉他,他欠我一次人情,我拿了一张“欠条”给他。这就是典型的“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