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德鲁克管理经典 >

第82章

德鲁克管理经典-第82章

小说: 德鲁克管理经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清楚的是——虽然听起来似乎是矛盾的——管理越是能够运用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和信念,它就越能够取得成就。一方面,管理热潮对社会和文化传统提出了质疑,但另一方面它又强化了这些传统。在管理热潮达到高峰的时候,即20世纪60年代早期和中期,很多人谈论着世界的美国化,特别是管理的美国化。的确,管理和管理者都逐渐认识到:由于面临着同样的任务,所以它们必然是相类似的。但同时,管理热潮也有利于强化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同方法。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管理热潮的终结(4)
今天的日本到底是不是西方化了?或西方化只不过是其表面现象,它使得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日本化?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或者说不在本书作者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无可置疑的是,日本的管理并没有西方化。日本接受了管理的思想,急切地掌握了管理工具和管理技术,并仔细地倾听。但日本应用管理、管理思想、管理工具和技术来保持日本自己的特点。只有在能够使日本机构,无论是工商企业还是政府机关,继续保持并强化日本的基本价值观念的情况下,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才得到应用。
  同时,欧洲有关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也没有被管理热潮所推翻。例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高层管理结构仍然保持原状。只有英国的高层管理结构改变了:把以前不加区分的董事会分成了执行董事(即美国人所说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非执行董事,即监督人员。
  类似地,职业晋升制度也只是受到了很小的影响。
  在法国,进入某家大公司的高级管理阶层的道路仍然是:从一家名牌大学,特别是综合工业大学毕业,作为一名“通才”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然后,在经过25年以后,可以带着财务监理的头衔直接加盟工商企业的高级管理阶层。在德国,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一种双轨制“晋升”道路:一条是以工程师的身份,从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工作道路晋升上去;另一条道路则是作为法律院校(也许是经济院校)的毕业生,通过非专业的参谋工作晋升上去。在英国,晋升到高级管理阶层的最好途径依然是从事会计工作。
  比较而言,变化的一个表现是:市场营销工作成为一条晋升之路。不过,这也许只是英国的一种征兆。在英国,市场营销已经成为最受人尊重的一种职业。而且,那些被提拔到高层管理职位上去的市场营销人员,往往是在美国公司的英国子公司中工作。
  在大多数国家中,管理热潮也没有触及工商业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管理热潮更加强调各种传统:它强调美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敌对关系,强调欧洲大陆的重商主义传统,强调日本企业同政府共为一家的传统,强调英国企业同政府的“俱乐部”式关系(关于这一重要主题,请参见第27章)。
  通过使欧洲和日本恢复了增长能力,管理热潮清晰地向世人昭示:管理并非美国所专有,而且并不存在着什么美国的挑战。正如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走向多元化一样,在管理上也出现了多元化倾向。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我们大家,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以及许多其他人,都必须在管理方面互相学习。
  附记:管理的起源及历史演进
  近来,有些管理论著的作者似乎认为:是管理热潮创造了管理,或至少发现了管理。毋庸置疑,这纯属无稽之谈。实际上,无论是从管理实践,还是从管理思想和管理研究的角度看,管理都拥有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它的起源几乎可以追溯到大约200年以前。
  可以说,早在人们谈论管理以前,人们就已经发现管理了。一些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到大卫·李嘉图(D*id Ricardo,1772—1823),再到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甚至包括他们的继承者和反对者卡尔·*(Karl Marx,1818—1883),都不知道什么是管理。对他们来讲,经济是不具人格且具有客观性的东西。正如古典传统的现代倡导者、英裔美国人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生于1910年)所说的:“经济学探讨的是商品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或者,像*所认为的:占统治地位的是非人格的历史规律,人只能去适应这些规律。在最好的情况下,人类充其量也只能充分利用经济所提供的可能性;而在最坏的情况下,人类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并浪费资源。最后一位伟大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的确把管理加入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之中。但这只是并非出于衷心的一种让步。即使对于马歇尔来讲,管理也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而并非核心要素。

管理热潮的终结(5)
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另外一种不同态度,即把管理人员置于经济的中心,并强调管理工作能够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赛伊(1767—1832)也许是法国或是欧洲大陆所诞生的最有才华的经济学家。他是亚当·斯密的早期追随者,并且是《国富论》在法国的宣传者。但在自己的著作中,他所研究的中心却不是生产要素,而是一个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名词——企业家。企业家把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投资引向生产率较高的投资,从而创造了财富。追随赛伊的,有法国传统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弗朗索瓦·傅立叶(Francois Fourier,1772—1837)和古怪的天才——圣西门(te de SaintSimon,1760—1825)。在当时,虽然还不存在有大型企业和管理者,傅立叶和圣西门却都在管理实际已经存在以前就预见到了管理的发展,并“发现”了管理。特别地,圣西门还预见到了组织的兴起,认识到提高资源生产率和构建社会结构的任务,并发现了管理的任务。
  正是由于他们强调管理是一种独立而不同的力量,是一种能够独立于生产要素和历史规律而发生作用的力量,*才强烈地抨击这些法国人并讽刺他们是“空想主义者”。但是,正是这些法国人——特别是圣西门——制定了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的方法,它们奠定了实际设计每种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在美国,管理也早就被看成是一种核心要素。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1804)在其著名的《制造业报告》中,作者开始时从亚当·斯密的观点入手,但接着就强调了管理的角色——建设性的、有目的的系统角色。同时,汉密尔顿在管理中,而不是在经济力量中找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并在组织中发现了经济进步的载体。在他之后,在著名的《美国系统》中,亨利·克莱(Henry C1ay,1777—1852)提出了可以称为系统化的经济发展的最初蓝图。
  此后不久,苏格兰的一位实业家——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实际上成为第一位管理者。在19世纪20年代,在位于拉那克的纺织厂中;欧文首先着手解决生产率和激励、工人同工作的关系、工人同企业的关系以及工人同管理当局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是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实际上,正是从欧文开始,管理者开始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存在,而不像赛伊、傅立叶、圣西门、汉密尔顿和克莱所描述的那样,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是,在欧文之后很久,才出现了他的继承者。
  大型组织的兴起
  最初,首先要出现的是大型组织的兴起。大约在1870年左右,大型组织同时在两个地方兴起。在北美,横跨大陆的铁路成为一个管理问题;而在欧洲大陆,那些以企业家精神为目标、分布于全国各地、存在多个总部的“通用银行”(Universal bank);使得传统的结构和观念不再适用,从而对管理提出了要求。
  其中的一个反应,来自于美国的亨利·汤(Henry Towne,1844—1924)。特别地,在其《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这篇论文中,亨利·汤提出了可以称之为第一份的管理计划。他提出了一系列基本问题:效率与效果;工作的组织与工厂中的社会组织(即工人的组织);市场中决定的,即消费者决定的价值与技术上的成就等。从亨利·汤及其论著开始,人们开始系统地关注管理的任务和管理的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管理热潮的终结(6)
几乎与此同时,在把德意志银行建设成为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金融机构的过程中,德国的乔治·西门子(1839—1901)首先设计出有效的高层管理机构,并率先深入思考高层管理者的任务,率先着手解决大型组织中沟通和情报等基本问题(关于西门子,请参见第49章)。
  在日本,由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转变为企业领导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首先提出了工商企业同国家目标之间的关系、企业需要同个人伦理之间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同时,他还着手系统地解决了管理教育问题,首先展望了职业管理者。实际上,日本之所以在20世纪能够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涩泽荣一的思想和工作。
  数十年后,就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纪交替的时候,现代管理的所有主要方法都已经相对成熟。同样,这些也都是在许多国家里独立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弗雷德里克 W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美国工程师。在19世纪80年代,他开始对工人的工作进行研究。目前,贬低泰勒并批评他所倡导的那套过时的心理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泰勒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人——不把人的工作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并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的第一个人。他对工作进行研究的方法,至今仍然是一种基础(有关这一点,请参见第17章)。虽然泰勒明显地是以一个19世纪的人来看待工人,但他却是从社会的观点,而不是从工程或利润目标出发的。促使泰勒从事上述研究工作并激励他坚持下去的,首先是一种要把工人从繁重劳动和身心伤害中解脱出来的愿望。此外,他还希望能打破古典经济学家的工资铁律。这种工资铁律宣称:工人在经济上的没有保证和长期的贫困,是不可避免的。泰勒的希望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人享受更好的生活。实际上,泰勒的这一希望,已经在各个发达国家中成为现实。
  大约在同一时期,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就职于当时在法国已经算是很大的一家煤矿公司,并担任领导人。他首先深入思考了组织结构问题,并率先提出了企业组织的合理方法:职能原则。在德国,沃尔特·拉特瑙(Walter Rathenau,1867—1922)早期在一家大公司中接受训练。这家公司就是相当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公司。这家公司是沃尔特的父亲埃米尔(Emil,1838—1915)创建的,但其发展主要是在乔治·西门子的监督之下实现的。沃尔特·拉特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型企业在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中处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