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美元的衰落 >

第13章

美元的衰落-第13章

小说: 美元的衰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黄金价格开始上涨的原因,而且这种趋势还将一直持续下去。只要在美元贬值的同时,黄金需求还在增加,供求力量的结果必然是推动金价继续上涨。   

  但是,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中央银行要抑制金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了解整个货币机制运行的全貌。大多数国家已经效仿美国,采取了货币与黄金本位脱钩的政策。于是,当黄金价值上涨时,它就会与这些国家的货币形成竞争关系。当然,随着货币日渐疲软,黄金需求的逐渐增加,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黄金价格仍将出现强劲的上升势头。   

  迷雾和镜像效应:法定货币的悲剧   

  美国取消金本位至少在当时看来是合情合理的。尼克松总统把这一举措和工资价格冻结政策当作解决一系列经济问题的法宝,随心所欲地印钞票,看上去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不幸的是,全球经济闻风而动,紧随其后,都采取了以法定货币为基础的模式。   

  法定货币的由来,是因为它不需要以金、银或是贝壳之类的任何有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货币的政府可以通过国家强制力规定:这种货币就是合法的交换媒介,它具有我们赋予它的价值。那么,对于一种缺少黄金或其他贵金属支撑的货币来说,它的价值到底何在呢?是否在国家的某个地方存在一种特殊的储备呢?当然没有,有些经济学家试图以美国拥有多么多么高的生产率、自然资源或是土地之类的论调,来搪塞法定货币存在的种种问题。就算是有这些资产,可这些资产根本就是无法流通的,它们也不可能成为交换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似乎我们只能这样认为:只要使用这种货币的人相信它具有价值,只要人们在商品和服务交易中还接受这种货币,那么,这种所谓的法定货币就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货币的价值在于人们的信心和期望。于是,当这两个赤字泡沫继续涨大时,只要消费者的负债还在继续膨胀,我们的法定货币就将会一贬再贬。相比之下,黄金则具有建立真实市场供求力量之上的有形价值。   

  金本位变为法定货币的短期效应是一片繁荣。因此,它带给人们的整体印象是:美国的货币政策不仅能创造繁荣,而且还能维持这种繁荣。既然如此,美元为什么会贬值呢?   

  事实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货币陷阱。如果我们剖析一下身边的经济泡沫,就会发现,我们最终面对的,肯定是过剩的货币,只有彻底纠正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这意味着,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美元的贬值和黄金价格的上涨。   

  一旦放弃黄金本位,政府就可以印制更多钞票,而且政府也愿意这么做,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这样的惨痛教训数不胜数。对任何一种经济体系来说,最终的结局都只能是灾难,因为多余的货币流通量(换句话说,就是太多的负债)必然会鼓励与政策相对应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会发现,自己正处于信用卡负债、再贷款抵押和个人破产居高不下的旋流之中,而这一切,又都与建立在超额印制货币,(或者说法定货币)基础之上的所谓繁荣联系在一起。         

§虹§桥§书§吧§BOOK。  

第27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4)         

  超额发行的结果应该不难想象。随着负债水平相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渐升高,我们会在其他某些方面看到积极的效应,比如说就业机会的增加。但是,这种做法根本就不符合对价原则。虽然就业机会在增长,但实际收入水平却在下降。高收入的制造业岗位已经被低收入的零售服务业所取代,因此,尽管工作人数有所上升,但总体收入水平却下降了。一个真实的统计体系不能单纯去衡量就业的数量,还需要对这些工作的平均工资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所创造的,只是更多的低收入岗位,而丧失的,却是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新罗马帝国   

  公元前20世纪,古罗马帝王奥古斯塔斯命令,位于帝国边疆地区的金矿每天24小时开采,不过,这仍然赶不上印制钞票的速度。以后的帝王同样不能摆脱这样的诱惑——无休止地消费着。古罗马暴君尼禄为弥补庞大的开支,削减罗马帝国与殖民地及其他贸易国之间日益膨胀的赤字,竟然故意降低货币价值。当然,这些政策只不过是让昔日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部分原因而已。   

  历史中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榜样。大约在1100年之前,中国就已经发行了纸币,但最终却由于超额货币流通量导致的通货膨胀而不得不放弃。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发现了丰富的黄金资源之后,便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西班牙人开始用手里的黄金到处采购,扩大军事势力。但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让他们的财富丧失殆尽,于是,西班牙政府不得不依赖发行债券来支付债务,曾经拥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转瞬之间便化为泡影。18世纪的法国也经历过同样的遭遇,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大而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曾经根据《法定货币法案》(Legal Tender Act)授权政府发行货币,结果造成了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尽管负债为南北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但却让政府因此而臭名昭著,这种局面几乎一直延续到1913年建立联邦储备为止。   

  进入20世纪,因货币政策而带来的灾难依旧屡见不鲜。20年代的德国,战事赔款几乎摧毁了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为了赔款,政府不得不大量印制货币(借新债还旧债)。当然,这种做法的唯一结局,只能是货币的大幅度贬值。1934年,美国也卷入了这场大潮。为了尽快结束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确定了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货币标准。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多年之后,尼克松和福特步罗斯福的后尘,干脆取消了黄金本位制,他们希望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   

  这一政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它只能促使人们更加疯狂地投资于黄金。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当一个国家老老实实地实行金本位时,他就会繁荣昌盛,而一旦脱离金本位,迟早会让麻烦接踵而来,其间似乎存在着一个长达30年的潜伏期。因此,如果我们从1971年尼克松作出取消金本位决定之日算起,2001年应该进入发病期。事实上,黄金在2002年开始升值。也就是说,取消金本位30年之后,美国的繁荣期也就走到了尽头。   

  法定货币制度的历史   

  回顾历史的风风雨雨,有些事情总会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一个暂时摆脱黄金本位制束缚的国家随后便跌入无底的深渊,这同样是我们熟悉的教训。无论是政客、暴君、政治家还是民主人士,黄金本位制都会迫使他们节制支出。如果一个国家坚持黄金本位制,它就必须量入为出。而一旦脱离黄金本位制,就可以使用法定货币,于是,他们就可以无拘无束地消费。   

  这就是货币问题的根源。   

  只要一个政府能无限制地印制货币,它就会麻烦不断,这是铁打不动的真理。我们永远也并不能指望政府去自觉地约束其支出,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他永远觉得父亲给他的信用卡是花不完的。只要政府觉得必要,它就会毫不犹豫地给自己印出一大堆钞票。不幸的是,即使是最好的经济学家,也只能在货币已经让经济体系无法承载的时候发现这些问题,但总是为时已晚,因为此时的经济体系恐怕已经崩溃了,亡羊补牢的机会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不妨回顾一下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罗马帝国公元前20世纪,为了给日益膨胀的基础建设提供资金,奥古斯塔斯命令法国金矿昼夜开采。即便如此,黄金储备仍然跟不上印制货币的速度,由此导致通货膨胀。以后的帝王让这种趋势延续着,一直到公元64年,臭名昭著的暴君尼禄才下令减少流通银币的数量。可怜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政治精英们随心所欲地糟蹋,使得罗马帝国的消亡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5)         

  公元9世纪的中国一种新的发明——纸币,应运而生。人们把纸币称为“飞动的货币”,因为一阵微风就能吹走你手里的钞票。最初,由于缺少黄铜,纸币只是作为铜币的一种临时替代品,但是到后来,纸币制度却陷入了无法控制的局面。而唯一一件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就是无休无止地印刷钞票,于是,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而马可·波罗却接受了这个再糟糕不过的想法,他把中国的纸币带回了欧洲,而一些人竟然对中国的纸币神话笃信不已。谈到中国人严肃对待纸币的时候,他写道:   

  所有纸币的发行都是在严格的审查和授权下进行的,如同这些纸币本身就是纯金或是纯银;而且在每一张纸币上,都需要主管官员签名盖章。在完成这些程序之后,再由皇帝亲手指定的官员用委托给他的皇帝印章,蘸上朱砂盖在纸币上,在每一张纸币上都留下皇帝的红色印章:于是,纸币也就拥有了皇帝授予的权威。任何因疏忽而未在纸币盖章的人将会受到死刑的处罚。'4'   

  但是到了几百年以后,这些皇帝们便准备用自己的信誉去印制纸币了。   

  15世纪的西班牙西班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他们在墨西哥发现的金矿。那时的西班牙是一个充满分歧和争端的国家,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财富;另一方面,声名狼藉的西班牙宗教审判所,使这一时期成为西班牙历史中最黑暗的一个时期。1481年,费迪南德(Ferdinand)和伊莎贝拉(Isabella)任命臭名远扬的宗教裁判托马斯·托奎曼达(Tomás de Torquemada)掌管国家经济。于是,唾手可得的财富便酿成了殖民主义的掠夺、社会的动荡、惨无人道的镇压和最终的巨额债务,乃至国家的崩溃。   

  ?里弗是当时的法国货币单位名称及银币。——译者注   

  18世纪的法国约翰·劳(John Law)曾试图对货币及其使用方式进行改革。他说道:“我的秘诀就是用纸去做黄金。”'5'这也是西方国家最早对纸币制度进行的尝试,同时,也奠定了当今货币制度的基础。在经历了路易十四时期法庭暴政的摧残之后,法国的铸币几近一文不值。在其在位的最后14年统治中,这位国王的支出已经超过纳税收入20亿里弗?。约翰·劳的想法就是以票据促进商业发展,从而解决法国面临的货币问题。到了1717年,他精心炮制了一套事无巨细的庞氏计划(Ponzi scheme)?。他的承诺是,任何人投资于自己的私人银行,都会盆钵满地,满载而归。政府还授予约翰·劳以独立的管辖权,负责控制货币,印制钞票,掌管海上贸易,管理烟草和盐类收入以及新殖民地——路易斯安那的巨额财产。然而,随着投机活动的加剧,到了1720年,庞氏计划几乎已经支离破碎。到最终放弃庞氏计划的时候,法国的纸币已经贬值9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