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719章

明末英雄-第719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新式记帐法的基础上对商业活动和地方经济的了解和调查上的。结合情报体系那边儿的消息为参考,两成到三成左右的灰色经济地带与误差实际上很难避免。不过我的想法是:即便不可避免的误差有两成到三成那水平。实际上也完全可以把工商实际税收从两成提高四成。。。”

张海诸弟子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并不大,因此并不天然的视加赋一种恶政,尤其是最近两年巨大的教育投入开始在人才方面体现出巨大意义的时候,可是四成比例的工商业税收虽然听张海说过,很多人还是觉得没低。

在沉默了许久之后,李千兰才最终下定决心道:“我想,在新的时代,我们必然要依靠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完善我们的行政,还要建立规模不小的常备军。一定程度上的壮大国有经济体系,这些以及会增加税费支出。常备教育体系就要逼近两亿的支出,军事和行政也要超过1亿,不论怎么算:要让社会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必须要有折合三亿石以上财政才行,因此我同意这点儿。。。”

这虽然有可能带来一定风险,但李千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僚,即便犯了错误,只要危害不是太大能够及时纠正那也是有意义的。李千兰做为和张海比较亲近的人,听说过有关异位面有关极西之地一个后来英国的国家在工业时代前夕财政能力的一些事情。那时候的英国本土人口不过千万左右,战争时期不算举债都能有折合四五千万英镑的财政,人均财政能力达到四五镑左右。就是那时候的英国物价因为殖民积累比当代的新朝绝大部分地方的正常物价高出很多,但仍然折合至少二三石成品粮。如今新朝的人均经济离一百多年后的英伦明显有很大差距,但依靠比较高效的集权体系,在更倾向于统治经济而不是自由经济的情况下达到这点儿应该没有问题。

之后,李千兰又讨论了有关农税方面的一些事情。

寻常的战争尤其内战会给经济带来影响,可是一定程度上的境外战争却对经济和税收都有所促进作用,比如借助新朝九年到十年经济改善的契机,将农业税收提高到一成五左右的比例也有了具体的基础。

这种加税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不过李千兰还是觉得依靠自己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风险还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主要的问题商议完毕后,李千兰并没有让刘栋或马辉等人在张海面前那样搞读报告,而是接了相应的材料之后就回到工作的地方投入到新年前后一下子忙碌起来的事情中去了。寻常的人在这个时候绝不会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孩子,可是承担着重要责任的李千兰却没有这个条件。直到很晚的时候,才回到西院后房休息的地方看望自己那刚刚满百日不久的孩子。不能时常照料自己孩子的李千兰也只能将其托付给可靠的人,这不是源于过去那种宫中的规矩,却也是一种无奈。

在当初新朝大军展开西征之后不久,李千兰就发觉了身孕。为了在这段时间中避免一些嫌疑,她几乎在送别张海一行人后就直接回到了北殿张林与杨秋霞那里,直到身孕已经很显的时候才经常陷身。新朝的内政,也有一段时间交给张林杨秋霞等人去处理。在一个相互猜忌的宫中,这当然是要冒巨大风险的。可是在权衡了利弊并回想起过去的不少事情之后了李千兰还是决定无条件的相信张林与杨秋霞等人。

新生孩子的名字张海也早想好了,虽然在后世看来也不算多新奇,但在这时代却还算新颖:比海洋更广阔的宇宙。这一点很此时代很多人不了解,然而在新军新朝体系内却无人不知。张宇这个名字不仅仅适合男孩,女孩儿也同样,是少有的性别成分并不重的名字。

李千兰也不负所望的为张海新添了一个男孩儿,可是李千兰却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欣喜,因为这意味着会有更沉重的担子甚至是风险肩负在自己的身上。

1318。第1318章 路线山寨

新年之际,就在李千兰等人为这两年来新朝的一些明显的改善感到一丝欣慰的时候,也有人的人感觉到了巨大的愁云。

鄂豫皖三省交接之处连绵数百里的山岭深处一处不过四五十户左右的村庄之中,一个化名叫做张子明的年轻人正在带领着上百名十四五岁的少年们艰辛的劳作着。在这里忙碌的少年们已经在这深山之中渡过了整整七个年头。从当年的孩童成为了看起来茁壮有力的年轻人。村里还是有百余口建立起良好关系的普通存民做为掩护。除了夏季以外的其他三季的时候,几乎都有前来贩卖山货粮食的商贩前来此地。这些粮商贩卖的不是寻常的山货或粮食,往往在车中夹杂了能量密度更大的肉干或糕点一类的东西。

就这样:这个小村庄就在这数年的时间里具备了供养上百名壮劳力的本钱,而且这些人所吃所用完全不是寻常贫民可比的,运输也往往在夜里。

为了防止目标的暴露,张子明早已说服这个小小山村的村民上了自己的船,每户人家在这数年的时间里都积累起了百余两银子的财富,不过却要求需要尽量避免外出,也不要在这段时间里给外人以暴富的印象。

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庄同外界唯一的联系,除了每个季度固定贩运盐铁杂货和粮食的商贩外,就只有夏秋两季的公安军差役了。新朝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远非过去可比,就连一些深山里的小村落也纳入调查之中。需要去外地上学的子女,因为距离路途过于遥远,往往在出发之后就不再返回原地。可是张子明依旧觉得这是个隐患,办法就只有通过“张冠李戴”的方式在开学救学季度之前从外地搞来一些适龄的男童应付差事。

这一切,都花费了外面不小的财力和物力,动用了不少的积蓄,甚至让外面负责支持的人曾经有过一丝怀疑,但是张子明还是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打消了人们的怀疑。

一次,有一伙从外地被官兵追缴而逃难来的四五十名残匪想要占据这处看起来还算隐秘的小村庄,结果去被并不算大的孩子们持弓围困在山谷之内,最终在张子明的参战之下将这些人悉数剿灭,而这些少年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受伤,这才彻底的打消了外面的疑虑。

这种能力也是张子明亲力亲为以身做则投入了巨大的代价才做到的。这些年纪并不算大的孩子们在太阳落山按时休息之后往往三更天左右就要起来习武,上午抽出两个时辰来学习。在下午的时候还要学习制作一些弓矢火器金属盾牌等兵器,可以说是自幼就开始忙碌着,才积累起在进入到青春期之后足可以堪比一些海外类似的职业精兵一般的能力。为了建立足够的凝聚力,不但这些孩子大多是与当年新朝有着血海深仇的遗孤之中专门经过品性挑选的人,张子明也认真负责的教育这每一个孩子。同吃同睡同劳作与训练,灌输着从家仇到国恨再到戡乱天下的理想。

这些孩子们虽然做不到拥有全国资源的新朝神箭队官兵们那样“一天练废一张弓”的奢侈,但至少也可以做到一个月练废一张弓,并进行大量的辅助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少年们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有了突出的箭术,十三四岁时候就已经能够轻松和熟练的运用八九斗左右的战弓了。能够快速而准确的以神臂弩一般威力的清式长弓精确抛射或直射。

在张子明看来:新朝早期过度依靠超轻臼铳实际上是一个小时候与人争斗无奈的产物。在条件不是很好的时候,弓兵是战斗力最有潜力的兵种,认真训练作用可以很大。

这些弓箭在新军主力部队那精良的钢化铠甲面前作用十分可疑,可是张子明一开始就想的清楚:以这一百多名做为军官骨干的少年拉起数千人的队伍,队伍必然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类似当年刘六刘七或者起事早期的张海所部那样不得不流动作战,考验队伍的同时积蓄精锐,牵制新朝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动员来围剿。而这种动员一定会带来不少可以利用的弊端。

在这种情况下,起事队伍的主要交战对象就不可能放在新军主力部队或者那些精锐的身上,如果有效的对付公安军等新朝地方武装才是最为重要的。按照上面提供的一些情报,即便是一石左右的清式复合长弓也很难对新军主力部队的铠甲构成威胁。而即便对公安军野战旅大多数单位却毫无问题。

当然,在这个时代,仅仅只有弓箭近兵等“轻武器”,缺乏能攻盾破甲的“重武器”也显然是不行的。张子明等人掌握的资源不足以大规模搞线膛武器,就像当年刚刚起事不久的张海等人一样。不过在轻炮方面却制作很认真。依靠组织上新军中的一些经验,新军主力部队通常不会以太过沉重的车盾进行作战,因此火器的规格也就被确定为二十千克左右的抬炮,不要求太高寿命的情况下可以把标准的六两铅弹发射到接近滑膛黑火药武器极限附近的速度,这样规格的兵器实际上也有利于缴获物资的利用。在张子明等人通过一些书籍及内部资料对新朝起事过程的了解中,有效的利用缴获资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样的火器经过这些年来不段的完善和锻炼,竟然也积累起了七八百门抬炮之多。这些抬炮肯定是一百多人的少年骨干们所无法利用的,而是做为“揭杆而起”之后的重要军事资源。

这连续七年时间以来的组织和训练让这些身负国恨家仇的少年们满怀着建功立业的信心,他们相信就算未必能战胜那据说无敌一般的新军主力部队精锐,也一样可以对大部分地方的公安军赢得摧枯拉朽一般的胜利。

可是在新朝十一年之前两名外来的客人送来一些重要的消息之后,本来也多少有点儿底气的张子明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1319第1319章微服行军

“消息可靠什么新军前年入冬的时候才出发,去年秋天就在极西之地取得了大胜损失如何”张子明在接到消息之后有惊讶的问道。

“消息应该可靠,你以为如果那些人的支持。我们不下十支队伍能隐蔽到现在能这么稳妥的获得大量器材和资金”

“那他们的伤亡损失如何”

“听说伤亡并不算小,但是做为战胜的一方,又能少到那里只要不是大败,那我们就必须抓进时间了”前来的那名相貌普通谈吐却有些不凡的中年老农摸样的人说道。说完的同时,把一份如信笺一般的简报送了过来。

“这是他们在西征路途中从旧疆到西域在欧陆的一些内情战报,你看看吧。不要太过于自满。如果不立即展开行动,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张子明接过信笺之后越看心中越有些沉重。他知道新军主力部队这些年来不但没有退步,还投入巨大代价进行着战争准备。可是却没有想到强悍到如此程度。其强悍不仅仅体系在以一可以胜几。只要对手足够弱,一胜几十也并没有什么希奇,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先例。可是那连续多次不知疲倦的轻兵突袭,并且承受巨大代价也赢得胜利的能力却无不体现着这是一支史书上也不存在的军队。他们的强悍并不仅仅体现在巨大的训练成本和选兵投入带来的物力与人力方面的基础。或许自己手下的这些少年经过最初的战场锻炼后也可以有这样的表现,可是那些临时拉起来的人就算经过一年以上的整训会有么

“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就算这一两年的时间拉起足够强的队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