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630章

明末英雄-第630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体系和筑垒防线在很短时间内遭到突破则证明了千年以来欧洲的贵族们所依靠的防御体系彻底的不可靠了,一些新的军事工程也变的不可靠了。

就这样,在欣喜若狂的腓力四世的主导下英法除了俄国以外的英法瑞西四国与神圣骡马帝国被迫签署了多少有些不平等意味的“奥格斯堡协约”确定了西班牙人在欧洲的领导权,并迫使太阳王不得不选择放弃海军而着重加强陆军。

英法瑞等新教国家还必须支付数额不小的战争赔偿,神圣罗马帝国也不得不承担一定“军费负担”

这样明显的不平等条约在以前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可是迫于西班牙人巨大的威慑和压力,西欧各国不得不委曲求全,形成以西班牙人为首的新“国际秩序”。

第85章 兵临中亚

就在西班牙帝国开始重震雄威的时候,张海所率领的新军主力在出发后经过长途行军终于在冬季到来之前的新朝九年深秋越过了无数荒漠和草原乃至高山,来到了旧疆边陲并完成了同刘洪涛还有王光等人的会师。

能够在入冬以前完成长达近九千里的行军是有些出乎张海还有不少人的意料的,全副武装进行每日百里左右的行军就是对于新军主力部队也是一种考验,而此时跟随大军出征的队伍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新军主力野战部队,而是有不少工匠及其家属,按张海以前的看法,这样的大军能维持每日七八十里的行军就不错了。

然而在行军的过程中,前锋部队为新朝大军所了比计划中还要充分而细致的准备。张海也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这旧疆乃至西北一带在认真筹划一次远征的时候所能的后勤支撑。

队伍行军的过程中不仅有安排好的驻扎地和给养,还有动员起来的多达二十余万当地人及西北支前人员组成的力役部队负责减轻大军行军时的负重负担。

在整个大军保持了严密的组织力和监察力的时候,基层部队各军官也认真的分配每个人的负担。体力差些的人负担适当轻一些,体力好的人负担适当重一些。在科学合理的安排下绝大多数人做到了不畏远行的艰辛。

这样的情况下,规模庞大的主力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行军长达近九千里。

张海也十分清楚:这种自己控制的地盘下靠短时间内的存粮透支带来的后勤能力在进入到敌对地区之后就是难以持续了。

九个师群加上配属到各师群之内的勤务部队总计十九万,如果加上卫拉特仆从军则多达二十四万人马。这些人马还大多数是配有马匹的车队或骑兵。如此规模的队伍使新朝大军在抵达旧疆边陲还有新占领的哈萨克斯坦之地后不得不分成三个战略集团展开行进以减轻压力。一路在人烟相对比较密集的北面,张海与刘洪涛亲自率领的两路主力在中亚的主要的南部农耕带分成前队和后队展开推进与扫荡,清理这一带的大多数人。有些事情不方便新军主力部队去做的,就交给巴图尔等卫拉特仆从去做

完成了换装的李少华所率领的南京青年旅配属暂编第七、第八、第九师并配顾实汗的两万人马组成七万左右的人马沿着河中草原的北部一带展开进攻。

这是新朝西征部队中力量相对比较弱的一个战略集团,但包括仆从军在内九万左右规模的人马实际上也达到了某种后勤上的上限。北路军的三个师群十个旅群中的每一个旅群几乎都有确保对敌主力集团取得优胜的战斗力。而每个旅内的营群都有抗衡大规模敌骑兵集团袭击的能力。

这使得李少华所率领的北路军在对杨吉尔汗的进攻中几乎完全没有顾虑,为了追求在广袤的哈萨克草原上最大限度的扫荡对手。李少华参考当年新军南征北战与平定西南时的经验大胆的把队伍分成一千余人的营群所组成的队伍形成几十路人马展开连绵千里气势恢的“拉网式清剿”

相比当初新朝三年冬季对于漠西一带荒凉地区的进兵,还有地形复杂险恶的西南之战。这哈萨克一带的草原相对密集的人烟也未这样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依靠这点儿还有那些成本不低的野战口粮。这些新组建不久的师旅也如同李少华等人一样完全的藐视那些连准葛尔人都搞不定的哈萨克大军,肆无忌惮的与卫拉特人一起展开对中亚草原的清剿。如当初的准葛尔人一样连老弱同样不放过。所以被俘的部落都要将各年龄段和性别的人归类打散,如战俘一般的押送到固定的地点中去。几千一队的哈萨克民众中稍有人鼓噪或反抗,应来的就是血腥般的屠杀。

叶斯穆汗在几次试探性的交锋后就有了放弃与新军主力部队交锋的打算。哈萨克汗国自立国以来没少和周边的政权在兵事上打交道,精锐的队伍不论是自己人的还是敌人的也都见识过不少。不过一般的情况,再强悍的人马,通常也就顶多是几支或者累计几千人而已。数万甚至超过十万的大军全有几乎以一胜十作战能力的精兵却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

“父亲!难道你不觉得,如今我们根本没有退路可选了么?这来自东方的又一次大难并非仅仅针对我们哈萨克一国,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大难。就算我们西逃又有什么出路可可言呢?我只能在战死与沦为奴隶或做奴隶都未必能成之间二选一了!”江格尔毅然的劝说道。

“可我们这样做又有什么用?集中兵力打垮其一路人马,我们要付出多少人的代价?”

江格儿不失冷静的说道:“新朝大军的队伍战斗力是很强,我仔细考虑过我们几次试探的情况,我还亲自参加过这样的行动。我觉得:至少就北路这些新军主力部队来说,除了部分人马很强以外,他们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特别是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战斗力。有时候我们出动几千人马将他们包围起来的时候,他们竟然还托大的以大部分兵力做那抄掠和清理战场之类的事情,只要没有十倍的兵力优势就完全视我们为风一般的存在。我想这或许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凭次打几场胜仗,不仅有可能缴获到敌人那些精良的火器,还可以避免整个草原各部的士气滑向崩溃。。。”

叶斯穆汗最终还是被江格儿说服了,因为参加过不少征战的他十分清楚:异族之间的战争,杀男霸女就是十分仁慈的了。像自己这种权力阶层如果沦为彻底的战败者,那么后果就只能是走向灭亡。

“好吧!不过这些事情我也会多联络一些苏丹一起行动的。不能总是我们这一部承担难外患的压力。。。”

第86章 西征首挫

新朝九年末的冬季渐渐的来临了,大草原的北部边缘一带却吹来了一丝血腥的空气。

哈萨克斯坦人集中了两万人马针对最北端的北路军营群展开了一次突袭性的围攻,结果不出意外的以新军教科书式的惨败而告终。投入到作战中的两万人马最终只有几百人因为一开始的消极避战而最终逃了出来。而新军主力部队达成这个规模歼灭性的大战却仅仅付出了不过几十人的伤亡。就像先锋旅征讨叶尔羌人的一些战例一般。

李少华虽然在指挥与经验上远没有刘洪涛那样的水平,然而一些简单的常识和意识多少也是复习过的。

这种拉网性的扫荡,两端的队伍是最重要遭到危险的。哪怕更靠外的地方是一些理论上不可能供大军行军集结的地方在实际的战场上也有可能化不可能为可能。

因此李少华把青年旅最精锐的力量部署到了最北端。还在数十里外时刻跟随着用于侧卫的轻装骑兵力量及航空热气球分队,随时准备应对大规模的敌军可能的袭击。这样的准备终究在进军扫荡当中最终有所收获。

“真不知道这些哈萨克人是怎么想的,怎么会只出动两万人马就敢来打我们一个营群的主意?”李少华有些遗憾的叹道。其实他是很希望哈萨克人能够集结个十万八万的主力部队同换装后的青年旅展开决战的。那样的话绝对可以让大部分官兵刷出宝鼎勋章,近半的人刷出云麾勋章甚至英勇勋章。

同李少华在一起的顾实汗则陪笑道:“哈萨克汗国虽然是一个大国,可也难以接二连三的承受主力会战的失败啊。按我们的马队打探到的情况,现在的杨吉儿汗已经率领哈萨克内包括不少丁壮的所谓主力南逃到布哈拉与撒马儿罕城的方向上去了,我们可能要继续线西北方向展开扫荡或许有可能同罗刹人交锋上。。。”

李少华颇有些遗憾的叹道:“可惜圣主早有命令,全军的主要力量首先瓦解河中一带的敌军。然后才是那些草原人和奥斯曼人,最后才是那些西方诸强。。。”

就在这时,南面的天空中遥遥的穿来几声闷响,这引起了李少华的注意。因为稍稍了解这一带地理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出现闷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是远处的队伍遇到危机的信号?”李少华多少有些不快道。

按他的想法:这种信号是对于在交锋中处于下风时才会出现的情况。要对新军主力部队一个千人左右的营群赢得上风,那至少是需要数万敌骑主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在这样地形并不算复杂的河中草原上,又有谁能在新朝大军的眼皮下集结这个规模的力量展开进攻呢?

“要不要让边路的青年旅主力和预备骑兵营一起南下?”

“不用,我只率领旅部营去就可以了!”李少华下定决心说道。出了这样的事情让他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似乎是自己被牵着鼻子走一样。他担心精锐主力从边路南下后为敌所趁,所以才打算亲自率领千余人马去增援。“

江格儿所率领的哈萨克主力只有万余人,其中包括一千名左右抽选出来的精兵。这些精兵是哈萨克人的精华,曾经击败过十倍兵力以上的巴图尔手下的准格尔人。“

这个规模的力量在不久前的一系列交锋中哪怕是面对几百新军主力部队也只有望风而逃的份。而此时的杨吉儿汗却率领这支精兵取得了针对新朝大军的首次“大胜”,依靠在村庄中的埋伏和突袭以二三百精兵的伤亡损失杀伤了正在执行抄掠行动的三百余名新军主力部队以及二百余名跟随行动的卫拉特人,并把其余六七百名打光了大部分待发弹的新军主力部队团团围困起来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缺少了待发弹丸和火炮的普通新军主力部队依然拥有精良的火铳还有精良的铠甲,训练和装备依然对哈萨克人最精良的精兵都拥有一定战斗力优势,可却不能像之前那样以一压十的大展神威了。

万余名哈萨克人以临时制成的盾牌为依托抵御住了燧发铳在六七十步以外距离上的火力,并以数量占具明显优势的与弓箭展开了猛烈的压制。

在多次肉搏冲击中因为防护装具的巨大差距而没有取得成功的哈萨克人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如雨一般的箭弹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耗了过半的弹药之后丧失了继续对射的勇气,开始不端的把头埋那浅浅的土垄之下。

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的江格尔对身边的人传令道:“我们不能给他们填装火力的机会,这一次冲击一定要逼近到近距离上用火铳直接顶着他们的面门开火,明白没有?”

因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本就承受了不少伤亡的哈萨克人再次鼓起了勇气,喊杀声连绵不断的想了起来。数百名新军主力部队官兵同来袭的强敌再一次陷入了血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