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386章

明末英雄-第386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城里延长了大半年的战备终究结束之后,在各种财力和技术的扶植下,南京乃至周边方圆百里的南直隶心腹一带的经济活动终于迅速的恢复发展起来,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越了战乱动荡之前的南京城。

除了这里集中了全国的人才和财力外,不少行业的劳动力在经过军备动员时的纪律管理锻炼乃至业务训练之后也大幅度的提升了自身的水准。

新华书局做为南京城的化输出中心是张海平常就来过多次也经常来的地方,因此在冬天的时候张海没有再去那些自己曾经十分熟悉也通过各种内报能够有效掌握的地方,而是去南京城南距离“体制内产业群”有一定距离的市区内去逛了逛。

得益于张海平日里就十分注重在公众场合隐藏自身的相貌特征,因此尽管张海的身材比较特别,引来不少街上行人的侧目,却也没有闹出出了宫城没多远就被认出叩拜的闹剧。

“听说城南有一条街道,从纸张的出售到书籍的出版一应俱全,质量上虽然并不如何突出,但是价格上竟然比新华书局的具还要便宜的多?”张海在出宫之前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因此才想要出去看看,想知道这新兴的具店一条街是怎样做到能比中华书局的纸张和书籍价格还要便宜,隐隐形成竞争之势。

如何对待民间工商业的方面,张海思考了很久,终究没有一个大致的定见:在古代的时代技术条件下,传统的放任自流自由主义经济主张看似或许有其道理。但是在了解了这时代工商业的真实水平乃至很多业内的行规之后,张海却意识到要想在并不算长的时间里迅速提高整个工商业的水准,政府不进行干预是不可能的,可这又会带来很大的**土壤及风险。而在日常的奏报中从城南传来的消息,却让张海觉得值得去看一看。

在南京城外城的具市场没有什么高级的笔墨纸砚,所有的具看起来都是档次较低的货色,勉强堪用而已。而它的价格却有些低的出奇:一张寻常刊物大小的纸张竟然只需要两钱。而出版刊印一些发行量不过数以百计的偏门书籍印刷成本竟然只有一左右。城南这条专门的“具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根本没有大一点儿的商铺。所有商铺几乎都是家庭门帘,雇工连同算帐及老板所有能干活的几乎就没有超过十个人的。

具在旧时是比较偏门的东西,即便在旧时化市场最为兴盛的南京城,这类具店前前来购买的人多的能排队的现象也是比较少见的。可新朝初年的南京城在全城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教育普及,还有年度的“正式市民资格考试”,乃至随时随地的“正式市民资格抽查”,如果在这种检测中连续不过关的人很可能就会丧失领取不小福利的资格。这些政策也迫使整个南京城的具化市场空前兴盛起来。

这些政策带来的最大盈利者当然就是新朝官方以新华书局为核心的出版化体系,可这城南一条街以比新华书局低的多的价格进行出版和销售,在隐隐之中就对官方的利益形成了一定威胁。

虽然说经过此前血腥的整顿,再加上整个新朝政权权力体系还算有着严格的纪律,可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人还是有些奇怪:这些作坊级别的小商户究竟是哪里来的那样大的胆量、这样大的魄力来这样做。

看到店前乃至街上的人山人海,张海实在没有兴趣排队等候进店,只得选择动用特权来见见几位这里的商户了。

第662章 城南书商(二)

张海思索再三还是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让田彦做为亲卫中打交道能力还算好一些的人拿出一支精钢套筒的袖箭做为凭证找到并请出了这城南具街商会的两位头面人物。

以弹簧发射的袖箭不是江湖中的常见之物,但还是多少会有的。但不论是用惯性发射还是以压簧发射的袖箭,通常威力仅仅和寻常力量的青壮投掷飞镖的威力相当,难以威胁任何性质的铠甲,甚至冬天的时候穿的衣服厚一些都有可能挡下来。而只有新朝张海身边核心弟子及亲卫才配备的压簧袖箭则可以把七钱重左右的短箭抛射到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在三十步之内都可以有效杀伤目标。而在近距离上其威力可以让短箭箭头钉入砖墙之上而不蹦落。

以并不算怎样出格的规格,威力却五六倍于寻常的袖箭。这五六倍于寻常袖箭的威力虽然依旧难以如战场上合格战兵们发射的弓弩战箭那样威胁优良的铁甲,但是却可以威胁这时代常见的棉甲纸甲轻衬内甲一类。张海及其弟子们自信:在这时代,这水平的弹簧钢乃至精制的压簧袖箭不是随便能够仿造出来的。做为对于民间的身份凭证来说,要比任何形式的令牌更不容易伪造。而新军内部自然有其他手段做为身份识别。

城南具街管事儿的大多不是江湖人而是读书人出身,但是在这南京城的范围之内,有不少门道还是众所周知的。能拿出这么精的钢器,即便不是新朝圣主亲自微服,恐怕也是通天的人物了。

田彦手里拿着一本纸面不算小、大概半寸厚的《新朝白话》问道:“这样一本十来万字如同新华书局正版书一般的大众读物,你们只售七百钱,不怕赔本么?而且这书印刷质量虽然不怎么样,但内容却不缺多少,还都是新华书局最新广泛采用的油墨印刷。你们是怎么搞到这些技术的?我新朝并不在意技术在民间推广普及,可也在意盗版不能成为习惯。你们这样做,就是在旧朝那也是要上衙门的。”

田彦的话并无那种上位者特有的官威语气,倒像是个不更世事的寻常少年一般,但是见多识广的两名城南具街商会头目一听这人的用语习惯和口音就知道其绝不一般的出身了。恐怕并不在新任的教总局的袁纲、工商总局的赵宇等人之下了。

早有准备的两位老者其中一人从身上拿出了一封契约,那契约不算小,而且似是经过官府证明的红契格式,署有不少人的名字。在交给田彦之后耐心的解释道:“我们造纸的原料不怎么好,只是南京城这附近就近取才的一些竹木而已。但因为有河流之边,因此打桨可以靠水利,再加上新华书局来的人在手板印刷、油墨、铅锡活字等方面对于我们的帮助,再加上我们这些商户有很多是不收本钱的学徒和家庭员工,劳力方面的成本相比官方机构也大大压缩,这才能够以这么低的价格还能够维持不少收益。”

田彦想了想又问道:“这街上的商户都是南京城里有档案的正式市民么?获得了这么大的好处,想必专利推广费可不是个小数啊。这街上的所有商户难道都有能力负担?”田彦忽然问道。

从新朝鼎定天下以前的时候开始,从铁匠到一些食纺织行当的手工业者都能接到不少的活,并且还在新式的工场里接受了新的管理锻炼和培训,受益也颇为不浅。新朝相关结构在给予不低价格待遇的同时往往也收取一定回报。

到了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起来的新朝四年,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开始完善起来了。因为不少的发明创造及推广主要是由官方机构牵头,而民间要交纳一定的专利费用。这些用于推广的技术很多并非是张海等人所原创,而是此时代的西方已有的技术,不过在此时代的环境和条件下也几乎相当于“专利”了。

这些带来巨大利益空间的新技术相衬,往往也要交纳与之相衬的“专利费”,不是财力并不厚的许多小门小户能够承担的。不过城南具街的商户明显是受了什么人的启迪与联系,通过联合起来集资乃至借贷契约的方式接下了这些价格不菲的专利。

田彦终于搞明白了这些事情的来笼去脉,不用多说:八成是袁纲与赵宇等人搞出的手笔,只是不知道在师傅是否知晓此事,这事的后面又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田彦似乎有一些猜测,最后向城南具街那两位老者询问道:“街上的商户好象都是新开的,以前都是经营本行当出身的么?”

这些事情大多可以查证,因此城南具街商会的来者也没有隐瞒:“一共九十七户商家中约三成不是本行当出身的,还有很多以前不过是寻常的工匠甚至学徒。都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人家。”

询问完这些,田彦觉得已经差不多了,无需再深入问下去了。就请来者到院子里其他的地方暂时歇脚并等待一段时间后准备离去。

张海在人走后从屋内的屏风后走了出来,知道有些话田彦也不便多说,有些不安的叹道:“袁纲和赵宇也不知打的什么主意,怎么会找这么些人来栽培。”张海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对于可能的事情还是有些犹疑。

回到皇城南院的时候,张海以最快的速度在下午把需要处理的奏报件处理完毕,专门让田宾送来了有关城南具店商户们还有相关人员的数百份档案件逐一查阅,并且还上身边李千兰等小女孩儿们负责协助处理这些事情以求更详细而准确的找到问题所在。

“这些人的档案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从另一类的的外线密报中到是找到了一些问题所在。”李千兰忽然说道。

这几年的时间以来,小女孩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往往比以前高出不少,懂得目标是什么,怀疑是什么就应该直奔要害的道理,很快就查出了端倪。

第663章 防微杜渐

李千兰翻出有关一名学塾弟子王佳的相关奏报裆案。

张海三十六名核心弟子及一百多名学塾弟子在这数年时间以来的征战中,特别是起事初期的征战中也有不可避免的伤亡乃至牺牲伤残。仅仅是核心弟子就有三人牺牲,学塾弟子牺牲比例也在一成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接近一成左右的伤残退役。总的算起来,几名同**杨秋霞等人住在一起的那几名核心伤残弟子不谈,学塾弟子中伤残退役后大多也集中居住在南京城安置下来,王佳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虽然这些人身有残疾,但是因为其在新朝显赫的地位乃至颇有保障的福利,婚配方面完全不是问题。如今大多已经成家,有的还如张海一样有了自己的后代。而小女孩们在仔细的翻阅了王佳配偶的相关资料后才终于发现:王佳妻子的哥哥也就是其大舅哥同城南具街的一户商户的子女姓名重名,再进一步查证的时候终于发现就是同一个人。

有了这个经验,再举一反三的专门查证,终于大致合适下来:在九名伤残退伍的学塾弟子中有三人的亲家同这里的商户们有关系。

张海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犹豫。按照新朝的规定:官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可经商,在职的核心弟子当然就更是如此。还有一个明的规矩:不论是张海的众弟子还是核心亲信,不能选择枝叶繁茂的大族大门做为亲家。只能从平民百姓最多小康之家中选择,而且越是人丁稀少的门户越好。

但如今这种情况:退役的伤残弟子应不应该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呢?不论是从传统权术还是这时代的伦常来看。这根本就不算个什么事儿,如果连这些事情也都不给面子,就显得张海有些刻薄寡恩,而且绝对会是大忌。不过自从北京那件事以后,张海自信对于如今自己的权力依托来说,这些方面的顾虑无需像传统政权那样大了。

思索再三,张海还是觉得要防微杜渐,而且袁纲赵宇等人的做法,颇为有些不实在,是要给众弟子提个醒的时候了。

张海回到西院的时候已经是很晚的时间了,比较清闲的几个月来张海似乎还是第一次回来的比柳香还要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