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297章

明末英雄-第297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那些人?他们的嘴里有实话么?他们散步消息说新朝主力大军不擅长骑战,在能征粮征人的地方是强手,在草原大漠作战就有可能像当年土木堡之战时的明军那样自己饿死自己。既然如此,怎么漠西一带的交战见不到那些人的影子?要是三娘子城以东的对决那些人肯来帮忙,我们至少有成功的希望。”对此,不少草原上的人都对那些曾经的旧敌颇有不满。

“既然如此,大家向西撤!能带走多少人就带走多少人,那些建州人打算去漠北走难以逾越的高山,我们就只好南下走河西走廊了。西面的那些对手没有打过什么硬仗,至少要比东面来的强敌好对付多了。”林丹汗也打算撤退到西域一带寻求新的出路,事实上不少部落都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

整个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在闻到张海等人所率领的队伍快速东进的消息后,早已是风声鹤唳,在做出向西战略转移的决定后赶着牛羊的人逆着黄河南下的马队更是络绎不绝。

可让河套一带的敌人没有想到的是张海等人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千里左右的强行军从东面逼近过来。仅仅比三娘子城战败后逃散,后在河套一带收拢起来的蒙古各部仅仅晚了两三天的时间。

马匹的帮助让张海等人所率领的主力部队在草原上达到了步行不可能达到的速度:五天强行军五百公里,不过代价却也是巨大的。因为那些从关内关外凑出来的马匹普遍达不到连续数天每天两百里左右的急行军能力。到了第五天的时候拥有七千匹马的整个近卫旅群只凑的出一千匹用于携带辎重的马匹。近卫部队就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连续一昼夜的强行军,使得来不及进行全面休整的敌人面临追兵的进剿。

在双方距离并不远的情况下,马匹的短距机动能力也终究不能帮助那些没有快速机动能力的平民也像正常一样的情况下完成转移。聚集在河套一带的残敌只好在放弃牛羊帐篷等辎重的情况下带着精壮一些的马匹不顾一切的向西逃去,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投机心理。

第489章 兵势迫敌

自三娘子城开始五天之内连续上千里的机动,让近卫部队从人到马都已经接近到了一个极限,不过经过同漠西蒙古各部的决战之后,敌人的马力消耗在往返的路途中同样消耗巨大。那间距并不算大的敌军马队脚印证明,河套一带的敌人也丧失了在短时间内进行长距离的连续机动的能力。

沿着黄河行军的队伍在这塞上江南就地可以获得的水源,还有可以烧水的引火物,极大的缓解了队伍在徒步急行时遇到的困难。因此当张海决定以正常的急行军速度带着马匹进行赶路的时候,各连队的官兵们依旧能够坚持。

漠西一带的蒙古丁壮也是极为吃苦耐劳的人,而且在危机的情况下可以没有必要的负担。不过那些各部的老弱就没有这样幸运了。

整个河套数量多达十余万人的各个部族在鄂尔多斯地区被以最快速度行军逼近的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追到了绝境之中。

不过让张海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蒙古各部多数并没有放弃各户的老弱,而是勇敢的重新集结起队伍似乎是要准备打一场阻击的战斗。又似乎是为了尽可能的拖延时间,包括鄂尔多斯等部的蒙古各部重新派遣了代表打算同张海进行谈判。

“我们完全可以向大新称臣,各部还可以接受变迁乃至上面派下来的官员进行监督。只要尽可能确保各部原有的组织,并让我们不要离开世代居住的草原。难道这样的要求,新朝还不能答应么?这里距离中原汉人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即便有不听话的少数人外出,也根本不可能越过大漠威胁汉地。”派遣而来的代表用尽可能接近官话的汉语说道。

张海知道漠西的不少部族没有参加过密云附近的谈判,因此对这些人似乎以耐心的口气说到:“在辽东,因为那些建州老弱的顽抗,我们几乎把其全族平灭了,只留下了幼儿。而在三娘子城附近,因为我见你们这些草原上的人还是尚可拯救之辈,因此还留给了你们一丝活路。如果你们放下武器交出马匹投降,就是精悍的战士也可以投降后成为汉民。自元明以来不是有不少的草原人都是如此么?至于其他,就不要多做妄想了,我张海带兵的本事并不敢如何吹嘘,不过一些基本的常识还是了解的。你们这就赶紧回去,正午之前如果如果我没有看到你们叫出马匹的实际举动,就会发起进攻。就算你们那个时候再派信使来拖延时间也没有用。”

虽然那些代表有些愤怒,也有些急迫,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不过却被新军的战士们推出了营外。

张海曾经也觉得清朝在蒙古地区的盟旗制度统治十分成功,虽然后面征讨葛尔丹乃至准葛尔的代价不小,但这是清朝中央集权化的殖民体系所造成的统治民族部队战斗力衰落,加上又有压制汉族武力需求造成的结果。以新军主力部队如今的实力,张海当然并不满足历史上那样需要耗费不少心机又要同喇嘛教保持密集联系的理藩制度。因为不同于传统王朝的是新朝政权拥有自己的神权体系,更没有19世纪以来的普世主义政治正确需求,对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就是全面的改土归流,顽抗的可以选择去西域等着很久以后的总摊牌中去解决,或者被消灭。

临近正午的时候,敌军的大营始终没有张海所要求的动静。远处大营的敌军甚至还派出了不少游骑前来挑衅,似乎是想靠骑射袭扰那一套对近卫旅群进行阻击和迟滞包括张海在内的近卫部队官兵对此没有多少意外,虽然连日来的行军使的部队里的人与马都处于十分疲惫的状态,可听到有大仗可打。带着铠甲休息中的近卫部队官兵们都来了精神。

“整个旅群进行了补给之后不缺轻霰弹也不缺炮火,要不要直接把远处的敌营打的失去机动能力?”近卫第一旅的炮营营长询问道。几次大战队伍都是以营群为单位进行作战,所配属的火炮最多不过十数门到二十门,面对规模庞大的敌人似乎从没有像步兵那样起到过主导作用,这其实超出战前不少人的预料。

经过从辽东到草原上的几次实战,张海却了解到在整个队伍的火力还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火炮更合适的用途是在以枪铳取得决胜后的“追逃杀伤”上起到更多的作用。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下,轻易的密集使用火炮的结果是极有可能把敌军打散。

“先以步兵展开冲击包抄攻击看看!”张海说道。

当全旅的部队以单列横队完全展开的时候,形成的攻击面多达七八里,完全不逊色于远处敌军那松散的临时营地。

聚集起来的蒙古武装向横队的侧翼发动过几次进攻,或者向绕至后面攻击跟在队伍后的马队,而对于那些无防护的散兵目标。近卫部队的官兵们虽然显得有些疲惫,却依然发挥出了近卫部队经过出征前的强化训练后应有的射术。没有足够防护敌军在白天的大规模试探中,百步左右的抛射距离上就会遭到战士们以燧发排枪火力高效的杀伤。

张海猜测敌军最有可能的选择是集中大股力量对横队最为薄弱的中央或两翼展开集中突击。可接下来远处敌军的反应却出忽人们的意料:敌人逃亡中的大营在没有遭到炮击的情况下似乎就显得混乱,远处也的确似乎有大股的人马集结,可当张海等人望远镜仔细观察的时候才发现,大并不是严阵以待的大股马队,而是零散的少数人所驱赶的大股马群,有不少的男女老幼不是骑在马上,而是在马群的附近驱赶着马群。

“敌人难道是想以马群来冲散我们的队伍消耗我们的弹药,或者还是打算诈降?”不少近卫部队的官兵都有些疑问。不过临阵的原则却没有忘,见多了大股的骑兵冲击的战士们知道不论是精锐还是一般的武装,马的伤亡承受能力总是比人要差一些的。

第490章 漠西受降

远处的各部并没有像张海等人预料的那样打算驱赶马匹并借此展开决定性的冲锋,而是派遣了几名使着来到张海所在的中军略靠北一些的上风处以近似北方官话口音的汉语喊话。大意是各部决定投降并献出马匹,并愿意接受受降检查。

“想赚我们几名战士以提震士气?”亲卫连的人并不相信敌人在还没有遭受致命打击的情况下就决定投降,大都抱着怀疑的态度。

张海却下定了决心,派遣了跟随近卫部队的辽东军中投降过来的几名兽医乃至近卫第一营当中五名普通的战士做为代表去检查敌人投降的情况。

经过不少战事乃至面对敌军被俘投降的情况,对于应该如何去做,早就被确定为从事这类工作的战士们对此已经轻车熟路了,因此实际上并不怎么担心对方玩诈降的花活。

敌人并没有全部选择投降,终究有一些不甘心的封建主和部落向北或者向西面逃去,但整个河套一带整个人口总数多达十几万的蒙古各部仅仅在三娘子城以东的一战之威之下就决定大部分投降了。

自从队伍同草原打交道以来不少人就有一种感觉:或许草原上的游牧人依然是最好的兵源之一,纯朴坚韧不逊色于成吉思汗时代,但他们却不可避免的衰落了。蒙古上层追求喇嘛教中的显宗,以张海等人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丧失信仰的表现。他们那种朴素的共同体情怀在明后期以来的封建制发展的情况下似乎也早已不再存在。已经不是新军之前所想象的那种强有力的对手。

要不要对草原展开彻底的归化清理,就连张海自己也有些动摇起来。但张海最终还是决定要消化整个草原。把整个蒙古高原变成中国之哥萨克,甚至更进一步:只有在这里担任值班的人,而没有在草原上安家落户的人,至少两代人之内如此。

向新军无条件投降的蒙古人规模庞大,但张海并不打算为了方便就把这些人安排在河套。

会见投诚的蒙古部众首领的时候,那些失魂落魄的首领们已经没有任何幻想。不沦为别人的奴隶,免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危害,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期望了。

从使者那里得到的印象,却没有在张海的身上表现出来。参加过谈判的蒙古使者都说张海是一个口吻强硬从不妥协人。谈判技巧甚至与人讲话的技巧虽然不怎么样,但似乎凭借自己的实力有着为所欲为的自信。而张海在见到这些投降的俘虏的时候,却似乎是以聊先天的方式讲起了未来的安排,甚至不忌讳谈及当年元朝时的情形。

“河套一带有塞上江南的称呼,可在我看来,这里不过是荒漠之中的一片普通北方汉民之地罢了,其实不如真正意义上的江南。在真正的江南膏腴之地,就算是不怎么勤奋的外行把势,只要有人指导不至于犯一些基本的错误,粮食收获只有别人不到一半,若是没有苛捐杂税,没有相互之间的利益盘剥租债之类,也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浙江,云南等地在元时都曾经是那些入关的蒙古显贵们曾经聚集的地方,你们不必恐惧或者惊慌。”张海侃侃而谈到。

那些被俘的蒙古人多少有些头脑,以为这是一种试探,有些人惊恐的回道:“我们投降只为活路而已,落户在哪里都好,听从新朝圣主的安排。只是想起自己将要和家人分离不由的有些悲伤而已。”

张海思索了片刻:“只要是投降而不是在大规模的战斗中于我们的枪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