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朱门风流 >

第569章

朱门风流-第569章

小说: 朱门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不止这个。”虽然没有抬头左顾右盼,但胡七的眼角余光却瞥见了张越背后的人正在盯着自己瞧,又继续说道,“济南知府突然病了,如今署理府务的乃是一个同知。上上下下的人都不服,所以府衙里头乱糟糟的,这几天济南府附近州县就连放告牌等等都停了,巡检司虽越俎代庖,也无人有心思理会,而运河途经的各州镇也多了不少生面孔,但暂时还未有巡丁骚扰到河上的客船和商船。”

这些线头仿佛很琐碎,但在知道实情的人听起来,意思却是非同小可。张越挡在朱瞻基身前,面色不动毫分,心里却明白自己的担忧并非多余。沉吟了一会,他就对胡七问道:“眼下停靠在韩庄的船,可有能够调用的?”

“船是有,有四艘山东方家从扬州开出来的盐船,还有一艘是到北京的商船。不论盐船还是商船,都是正好顺路,但那几艘船满满当当都是盐,不好坐人。再者大人和方家先前是旧识,开中盐的时候也打过交道,这层关系不少人都知道,难免遇上麻烦。倒是那艘商船和鲁王府有些关联,路引是现成的,打通关节就能够畅通无阻。”

听他说完,张越又详细询问了一些外头的情况,这才把人打发了出去。等到大门关上,朱瞻基方才看向了张越,沉声问道:“元节,看来前头陆路不好走,你可是打算走水路?”

“殿下,之前臣请您借着臣回京探父病的机会一块同行,以求尽快抵达京城,其实这计划只是一半。皇后娘娘既然让英国公打发人报信,说是臣父重病,自然有借用此计的意思。但是,世上无不透风的墙,京城人多嘴杂,消息本就捂不住,而臣从南京诸家勋贵那边借了人,更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泄漏消息。再说,臣自己原本也太显眼。只要有人拿捏住了山东境内这段陆路,或是别人以逸待劳就等着咱们撞上去,那就是功亏一篑了。”

稍稍顿了一顿,张越便解释道:“臣得知消息后,就差遣人日夜兼程赶到山东。此人还算可靠,再加上不知道内情,打探消息自然最合适不过。照他这么说,山东境内的陆路如今已经被人严密监视了起来,巡检司既然沿途设卡,像之前这一路用钱用身份打发就行不通了。所以说,从这儿开始,沿途往德州这些州县,哪处都不好走,走陆路冒险太大。”

见朱瞻基沉思不语,张越便加了一句:“如今看来,对方早提防了咱们丢下仪仗等等往京城赶,所以才把持住了陆路。只不过咱们每夜只歇息三个时辰,所以他们的消息恐怕还没那么快。陆路可以设巡检司,运河上却没有多少关卡,尤其是饮食清水充足不用停靠的那些船,更是可以沿运河畅通无阻。只要别人仍以为咱们还是这么多人数继续北上,那么,殿下走水路直至通州,虽慢了几日,却胜在稳妥,毕竟,就是天津等地的武官,也未必可靠。我早料到这点,所以先头就已经派了五个人在这韩村等着,正好护送殿下坐船通过这山东。”

到了这个地步,朱瞻基惟有点头。他当然知道张越并不是虚言诓骗,当初祖父朱棣起兵的时候,通州等地的不少将领都是望风而降,其中既有人望的缘故,也有事先得到了大笔好处的缘故。如今朱高煦在山东也经营了数年,也不知道拉拢了多少军官,张越就是有一万个谨慎也不为过。在泼天的功劳富贵面前,谁能担保没有人泄露消息,没有一支冷箭对准了他?

“既然如此,我和陈芜带上袁卿和他们上船,只我们三个人的空缺你如何补?”

张越见朱瞻基下了决心,便笑着答道:“殿下既然只带袁大人陈公公和他们,这事情就好办了。这一路上我之所以让不少人都带着斗笠,又刻意让殿下和那些家丁隔开保持距离,就是为了一旦有事能鱼目混珠混淆视听。我已经预备了替身在这儿,到时候再让他们戴上斗笠,也就没人能认得出来。既然到了这里,以后一路也就不用夜宿野地了,咱们今夜住韩庄,从明天开始,我会带着他们在兖州府、泰安州、济南府分别停留一晚。”

朱瞻基本就不是拖泥带水的人,此时听张越已经事事安排妥当,他就点了点头。留下袁方和张越继续商量,他便带着陈芜出了这间客房。此时此刻,胡七立刻迎了上来,将其领进了转角处的一间客房,自己则是退了下去。

好几天都是住在荒郊野地,这会儿坐在那张整洁干净的床上,朱瞻基不禁长吁了一口气。这时候,旁边的陈芜忍不住低声问道:“殿下,咱们只带五个人,而且还不是殿下的府军前卫,会不会……太冒险了?小张大人虽说是您赏识的人,又是张家的子弟,但这么就把事情交给了他,小的还真是有些不放心。”

“你能够有心就好,只这事情你不用操心。”朱瞻基瞥了陈芜一眼,见其仍是忧心忡忡,他便淡淡地说,“京城虽说是母后坐镇,但要说安排防戍调动军队等等,却都离不开英国公。母后能够全心全意信赖英国公,我为何不能全心全意信赖张越?这些年来,我助过他好几次,他也帮过我很多回,如今他只要让我平安抵达京城,这功劳难道还比不上倒向汉王的拥立之功?打从当初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表里相符,值得信赖。”

“殿下既这么说,小的也没什么好提醒的。只是,小的还是觉得,小张大人说天津等地的武官都未必可信,这仿佛有些危言耸听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迸出这么十个字之后,朱瞻基便再没有说话,只在陈芜的服侍下洗漱洗脚过后便上床就寝。躺在这张还算柔软的床上,他心里忍不住感慨了一声——祖父朱棣那时候以满腔雄心带着一众将领席卷天下,那固然是一时壮举,可登基之后便立刻削藩王权柄,分明不想别人有机可趁。可笑的是,却仍然有人看不清形势,贪图那从龙之功。

朱高煦常常以李世民自比,可在他看来,那不过是虚有其表的草包!

第十四卷 定乾坤 第045章 万般设计空欢喜

对于纵贯南北的水路陆路而言,德州都是一座忽略不得的大城。还未迁都之前,朱棣曾数次北巡北征,每次都要路过此地,因此这儿的行宫也造得很是富丽堂皇。此番太子南下祭孝陵,也曾在德州行宫中住了一晚。思及太子回城仍有可能过境此地,德州知州少不得吩咐人在行宫中洒扫整备,以防到时候能派上用场。文官们忙着预备到时候逢迎太子储君,以求一朝入天眼,日后飞黄腾达,谁也没注意到另一番动静。

山东都指挥使司治所青州府,所辖诸卫所千户所大多都处于登州莱州等等靠海之地,用于防备倭寇。如今倭乱渐平,这些卫所的武备自然渐渐有些松弛。相比之下,济南府和德州等地因靠近京师,驻军极少,三三两两的巡检司反而是担负了更要紧的作用。

德州东南有一条笃马河,自会通河疏通之后,便是海漕转运的一条要紧河道,民间又唤作土河。如今乃是小麦收获的季节,农人还只顾着埋头收粮,河道里不像往日的拥塞,只有零零星星的商船缓缓通过。因这里乃是官道必经之地,自然建了一座高高的石拱桥。

由于是前往京城的门户,石拱桥边自是设了一个巡检司。早先的名字百姓早就忘了,只因这条河的缘故将其唤作是土河巡检司。往来南北的行人商户要经过这里,都少不得查验货物身份路引等等,常来常往的人也都习惯了。因此,这会儿看到石拱桥两边都是全副武装的官兵,过往的人也都没什么二话。只那些运送货物的商人却只能自叹倒霉,平日奉上钱就能放行的规矩今日却行不通,无论带的什么东西,都会被人翻得乱七八糟。

一个和巡检司众人相熟的客商便是一边抱怨一边试探道:“军爷,什么事需要这样严格地检查?咱们也不是头一回路过这土河巡检司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大阵仗!”

“上头有命传下来,缉拿几个穷凶极恶的江洋大盗。听说那帮贼匪干下的都是惊天动地的勾当,所以别说是你们,就连过往官员都要严加盘查!”

从大清早到日上中天,上上下下的官兵忙得手脚不停,个个被晒得发昏。眼看不少弓兵都已经是无精打采,那军官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也渐渐有些不耐烦了。他抬头看了看高悬的日头,忍不住对旁边一个瘦高个兵卒低声问道:“肖总管,会不会消息有误?那帮人既然之前歇在了济南府,会不会修整一日再出发?”

“决不会有错,济南府毕竟靠近山东腹地,他们不放心停留才是正理。过了德州便是北直隶的地界,那边京营京卫加在一块足有几十万人,到时候便可高枕无忧。所以说,快到德州时应当是他们最最松懈的时候,你是正经巡检司,一个个查验是正常的。你在这巡检司的勾当上混了一辈子,到头来顶多是个从九品,这次事情要做成了,那可是泼天的富贵!”

听得这话,那五大三粗的巡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又满脸堆笑地点了点头,随即大声吆喝一众属下用心。见那些往日丢下钱就过的行商等等都无可奈何地接受检查,他不禁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满足感。像他这种几乎就是不入流的角色,德州城内就是个小吏也敢瞧他不起。前些日子他死了婆娘,差人去向一户人家求亲,结果都被一番揶揄堵了回来。要是他这番大事做成,到时候想娶谁娶谁,看那些家伙还敢眼睛长在头顶上!

就在他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人重重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恼火地扭头一看,他就瞧见瘦高个的肖总管正站在身后,两眼死死盯着远方。这当口,他连忙回过了神,抬头一看,就只见远方黄土滚滚,仿佛是有一支人数众多的马队冲了过来。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轻轻嘀咕了一句:“来了!”

巡检闻言连忙叱喝了几声,很快,巡检司的弓兵役民等等立刻赶走了那些等待通行的客商行人,个个打足了精神守在了桥口。须臾,那百多号人便风驰电掣地近前停了下来。寻常人看不出名堂,但那肖总管却发现这一行人的步调参差不齐,分明是临时调集来的,心中顿时有了数目。于是,眼看巡检司众人上前问名查验,他就冲身后悄悄打了个手势,等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兵悄悄溜走,他方才慢吞吞地上了前去,又不露痕迹地打量着那行人。

由于是大热天,这一行不少都戴着斗笠,看清为首那个身着青衣的年轻人赫然是张越,他心底顿时再无怀疑。只是,要从随行的这么一大堆人当中找到那位尊贵的太子,却好比是大海捞针,因此他很快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继续低下头去扮着自己的小兵。

从南京启程到北京的这一路,张越分别在凤阳、宿州、徐州野地里歇宿过,进了山东地界照旧是该停的停,只是却都住在城里。这会儿面对土河巡检司的盘查,他亮出官文身份之后,见他们让出通路,扫了一眼这群弓兵役民就带领众人过了桥。

然而,他正等着其他人过桥的时候,身后的彭十三却赶了上来,低声提醒道:“少爷,这些弓兵当中仿佛混了几个精兵悍卒,站立的姿势和走路的脚法完全不同。前头大约有伏兵,咱们得提防着些。我去让沐家那几个家丁做好准备,他们的手底下扎实,加上牛敢张布这么四个,哪怕到时候咱们一个掉头,真遇到什么生死厮杀,也能维持一会儿。”

对于彭十三的建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