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朱门风流 >

第247章

朱门风流-第247章

小说: 朱门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借口风痹症发作闭门休养的他闲适地坐在铺了厚厚毛皮褥子的藤躺椅上,再一次审视起了那一丝不苟的字迹。一面看一面心里琢磨着,眉头时而蹙紧时而放松,右手食指轻轻叩击着扶手,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他自然知道,无论是倭国朝鲜还是南洋诸国,都不擅长造海船,因此倭国朝鲜派朝贡使互市,几乎都是使用当初大明钦赐的几艘海船,而南洋诸国来使往往大都是随同宝船一同来。朝贡使名为朝贡,实则是贪图朝廷的赏赐。但即便知道,看到张越直言不讳地写在上头,他仍是忍不住皱了皱眉,没好气地骂了一句胆大包天。

然而,后头关于开放宁波市舶司的诸多后续措施,以及各国对此可能产生的态度变化,包括朝贡使的多少都有相应的详细分析。即便是不知道这就是所谓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朱棣,对于这样一份比先前数份条陈更专一更详细更明晰的东西,心底也有深深的赞赏。先前这样几份他都只是抄送了东宫,并未给别人看,此时却有心把这东西扔出去看看大臣的反应。

横竖都知道那是张越的手笔,顶多让风浪再大一些。这小子此时已经不在南京,那些文官们根本逮不到人,就让他们打嘴仗好了!

抬眼扫了一扫周围侍立的宫人宦官,朱棣便沉声吩咐道:“来人,召翰林侍讲学士沈度!”

年过六旬的沈度自然不年轻了,虽说是翰林侍讲学士,但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只管誊抄不管草诏,也不知道有多少份金版玉书出自他的笔下。受召来到仁寿宫之后,得知这一回竟然是誊抄张越的文章,他不禁生出了一种奇妙的荒谬感。

数年前初见时,他和弟弟沈粲以及杨士奇为了张越的表字争执了好一阵子,可以说是眼看张越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即便认为杜桢这个弟子相当不错,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如今竟然掀起了朝中最大的波澜?

尽管沈度对于开海禁颇有些不以为然,但此时他却没有流露毫分,在内室坐下之后,蘸足浓墨便端端正正地在纸上提笔写下第一个字。他起初只以为这是一份寻常奏疏,但随着笔下出去一张又一张纸,接触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他也渐渐为之所动。待到提笔顿下最后一个字之后,他揉着酸疼的手腕,忍不住伸手拿起那一叠原稿,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朕让你誊抄就是要让别人看的。”

正看得专心致志的沈度陡然间听到这声音,慌忙抬起头,看见朱棣不知道什么时候正站在面前,赶紧放下那叠字纸躬身长揖,却没有贸贸然说话。果然,他很快就听到了皇帝吩咐他起身,旋即又是一通话。

“像今天这样的稿子还有好几份,你年纪大了,今天誊抄完这份就算了,之后的逐日进来抄写,然后明发出去。这些天堆积在通政司的奏疏不少,送进内阁的也不少,但你可知道为何没有一份能到达朕的案头?这些人口口声声都是祖宗成法,纵有举例驳斥也都是老生常谈没一丝新意,竟是没有如张越这样深思熟虑的,让朕如何收回成命?”

沈度带着沉甸甸的心思告辞出去,司礼监太监黄俨却在这时候进了仁寿宫。由于郑和与张谦一心一意都在忙活四司八局十二监的人事,插不上手的他索性就常常在朱棣面前晃悠。仗着乃是当年燕王府所剩无几的老人之一,他每次都是装作懵懵懂懂的模样提一些昔日旧事,结果自然而然唤起了朱棣念旧的心思,这主从关系又拉近了几分。

“皇上。”

正在暖阁内来回踱步的朱棣骤然之间听到这一声,顿时侧过了头,见黄俨一掀袍角就要下跪,顿时没好气地笑骂道:“老货,正旦将近,朝鲜的使节已经来了,礼部那儿正在接待,你不去帮忙管管,成天也不过问本监的事情,就知道往朕这儿跑!起来起来,朕看不惯你那颤颤巍巍偏要往地上跪的模样,才多大岁数就和七老八十似的!”

黄俨早就料定了朱棣的心思,此时趁势站直了身子,因笑道:“老奴怎么能和皇上的龙马精神相比,自然是老了不中用了。老奴这会儿可不是没事跑来打扰皇上,是贵妃娘娘刚刚吩咐人往英国公府送东西,所以臣来禀报一声。这英国公好容易有了子嗣,如今自个却还镇守宣府,眼看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正月了,这赏赐和其他功臣仿佛不好同例?”

“唔,要不是你这个老货提醒,朕险些就忘了。”

朱棣这几日忙于开海禁的事情。虽说之前有人报过英国公府添丁的事,但他一会儿就忘到脑后去了。沉吟片刻,他便吩咐在往年赐功臣旧例之外再添紫貂皮大氅一件,强弓一张,瓦剌贡良马六匹,最后又添上了福寿双喜纹样的宫绸二十匹。

黄俨一面听一面重复,到最后竟是眉开眼笑,仿佛赏赐的是自个儿,末了他又凑趣地笑道:“英国公的这根独苗一落地就是铁板钉钉的嗣国公。自然是不必加恩了,其实之前皇上的恩典就实在是说不完。不是老奴说胡话,自古以来,像皇上这样待功臣的恰是绝无仅有,怪道各家勋贵都铆足了劲调教下一代,比拼的就是子孙的本事!”

要说善待功臣,朱棣素来自负第一。别说汉高祖刘邦和自己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还不是铲除了好些功臣?他派这些功臣镇守边疆,同时又派中官作为镇守太监在那里作为监军,两相制衡之下,自然而然就善用了这些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

然而,他更希望看到的则是功臣子弟有出息,黄俨这话无疑搔到了痒处。想到张越也算“功臣子弟”,他愈发神采飞扬,预备再赏赐些什么时,他忽然想到之前该赏的已经都赏了,沉吟良久,他才猛地想起之前微服造访武安侯府时曾经见过张越兄弟。

“张攸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已经入值宿卫,张越也已经是五品官,朕倒是记得张家长房长孙张赳还未入仕。张信一时半会还得在交趾,这样吧,传旨赐张赳荫监生。”

尽管刚刚说那席话完全是别有用心,但黄俨哪里能想到朱棣忽然起了爱屋及乌的心思。心中极其不以为然,面上却满脸堆笑连连称是,又变着法子颂圣了一番。

趁着朱棣龙颜大悦,他方才又笑呵呵地说:“皇上刚刚赐了英国公紫貂皮大氅,老奴倒是想起皇上当年也曾经给过张越这么一件,那会儿是因为什么缘由来着……对了,是皇上嘉许他懂礼仪分寸,不曾趁着皇上私访的时候揭寿光王的短。等到他这次办完差事从江南回来,这麒麟服外头罩上那紫貂皮大氅,再佩上天子剑……啧啧,谁不道天恩浩荡!”

作为皇帝,朱棣这些年也不知道赏赐了多少东西,这几年前的事情早就不记得了,听黄俨这么一提,他方才隐约生出了些许印象。眯起眼睛想了想那情形,他便笑道:“麒麟服他是必定随身带的,但那紫貂皮大氅乃是御赐,以他那位祖母的性子,大约不会带着。唔,等他办好事情,就让他入城的时候招摇一回!”

然而,黄俨那边厢退下,这边厢朱棣却又若有所思地想起了少有人知的另外一件事,旋即渐渐露出了笑容。文官们都对他喜欢使用勋贵子弟颇有微词,但这些人哪里知道,这些将门子弟若是调教得好,自然比那些寒门出身的武将要强得多!张攸父子的忠心和才干都不用怀疑,只不过大的那个还缺乏独当一面的才干,至于小的则是勇则勇矣,不擅长谋略,只希望他派了他们去做这一趟事情能让这父子俩再长进些。

这会儿他们应该到了吧?

远在松江府的张越并不知道黄俨竟是挑动天子想起了多年前的旧事,也不知道皇帝比他想象的更深思熟虑。这天晚上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却在反反复复琢磨着杨善最后透露的那一番隐情。

这市舶司的镇守太监就好比是大宅门的门房,但凡朝贡使要进贡给朝廷的珍品,他都会扣留下来一份。而且若是朝贡使有所贿赂,他便会提高朝廷的博买价格,让那些朝贡使得以实惠。不但如此,宁波府在海上有营生的人家都知道,只要肯喂饱了那位镇守太监,哪怕遇到官府清查,市舶司甚至能将那些走私来的东西说成是榷场博买的,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上店面柜台货卖!

第八卷 天子剑 第032章 惊变

晚上戌时的天色早已一片昏暗,吴巷老街挂起了一排灯笼,整条大街上显得冷冷清清。喜来客栈中的厨子已经在厨房里开始忙忙碌碌地备办起了晚饭,而跨院中的灵犀则是和琥珀在一起收拾东西。生性活泼嘴快的秋痕得了张越的吩咐,这会儿正在外头向老板褚云问东问西,旁边两个正在扫地的伙计也时不时插上一句话。

“老板,听说这浙江沿海一带常常闹倭寇,这倭寇可来过松江府?”

“这倭寇自打洪武年间就不曾断过,虽说这从北到南沿海都有,但浙江偏偏最多,年年都要闹腾一回。咱们松江府算是江苏,却不怎么招惹倭寇,只前几年闹腾过一回,好在上岸的也就是几十个人,没多大工夫就给官军打下海了。只苦了海边几个渔村,损失倒是不小。”

“大家口中都倭寇倭寇的叫着,他们可是货真价实的倭人?”

一旁的范狗儿忍不住插话道:“那还有假?一个个都是剃得那么难看的头发,嘴里全都是叽里咕噜咱们听不懂的话,肯定都是倭国那边过来的贼子?姑娘你可是在担心倭寇?放心,我打记事起松江府就只有那一回闹过倭寇,就算有,大冷天的也决不会跑到咱们松江府上海县来,毕竟这儿附近的防戍严密得很!如今又没有收棉布的客商,就咱们这些客栈有什么油水……”

“臭小子,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成哑巴!”

褚云本还觉得范狗儿机灵,听到最后那句话顿时气得七窍生烟。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把人撵走了,他这才对秋痕赔笑道:“姑娘不用担心,咱们这海塘边上一共有四个千户所,小四千人的军备,就算倭寇真的来也讨不了好去!您就尽管在咱们这儿住着,江南乃是朝廷的财赋之地,出不了事!”

“你这保票打得不错。住店的客人要是听你这么说,大约都心定了。”

瞧见张越从侧门进了大堂,褚云连忙笑脸相迎:“公子,要不是咱们这儿确实安全,我敢随便打保票?托您的福,这下午咱们店里又住进了两拨客人,一位是打淮扬来预备上宁波府去的商人,还有一位出手豪阔的公子。对了,您这几天日日出门,都是往杨家去?”

去过一趟杨府之后,张越这十几天只带了一个胡七跟着,凭借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腰牌去了好几个卫所——横竖这一次是陆丰给的东西,他也不怕有人看出自己和锦衣卫有关联——一大圈转悠下来,他不禁感到,如今大明沿海的备倭卫所虽不至于没有战斗力,但较之此次护送他南下的京营仍是相差不小。毕竟,太平盛世奢望处处精兵是不现实的。

除此之外,他还从锦衣卫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那就是数日前永乐皇帝朱棣忽然下旨从宁波市舶司试行开海禁,引起一片哗然。尽管官面上的消息还未到松江,但私底下的渠道应该极快,料想该知道的人都已经知道,该使的手段也该要使出来了。

此时,他颔首一笑,就在柜台旁地一张桌子前坐下,有意无意地叹了一口气:“我哪里敢天天往那里去?就前几天走了那么一趟杨家大宅,不过是应人家之请去拜见了杨老爷子,结果那位二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