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孤独的狂欢 >

第25章

孤独的狂欢-第25章

小说: 孤独的狂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人写书都用电脑,其实就是打字机,在办公室里,专门替人把草稿打成正稿的,便是typewriter,即打字员。在中国也有这样的行当,不过即使一分钟能打200个字,也没有什么机会出名,所以也没有把“家”冠给打字员的,身份地位一目了然。虽然在英语中从来也没有人把typewriter当成用打字机写书的writer,但粗看上去两人的地位真是没有什么分别,打字员就像是“打字家”。
  各个行业会有许多不同身份的“家”,过去管一个工厂称为“厂长”或“党委书记”,现在开一辆宝马或奔驰管一个快倒闭的厂就是“企业家”。演过些好戏但其实再也演不出戏的,仍然和普通演戏的不一样,前者是“表演艺术家”,后者是“演员”。经常不看戏但认识许多编辑可以随时对新戏发表评论的,是“剧评家”,而你看过了戏对他的评论甚为不满并写了反驳文章去,只能是“观众来信”。
  所以我对自己的职业甚为不满,因为我是个记者。在新闻这一行里,没有“家”一说,顶多有“著名记者”,简称“名记”。日语中就把写新闻的人称为“记者”,日本人像美国人喜欢加er一样,喜欢把干什么的都叫作“者”,以示平等。我怀疑记者这一称呼,来自于日本。
  我们古代向日本输出了许多文化,包括文字,但从来没有教给他们以“家”来给人分高下。所以我觉得,郑和与鉴真和尚,白当了一回“航海家”和“外交家”。()

No。5 想象力贫血(30)
也说名字
  ∷∷ 娜日斯
  
  
  
  张爱玲写过一篇关于名字的文章,说自己的名字恶俗不堪,然而她愿意保留。其实不用她说我们也知道,这名字虽俗,却是大方的,它不是冰心,徽因等等的阳春白雪。张爱玲是张爱玲。
  然而她那时代早过去了,这年代没人会叫七巧、流苏,即使是小说人物。
  中国人到得美国来,则什么好名字也是白搭。我自己的名字则是,在中国是怪怪的,到了美国更是怪怪的,到哪儿都逃不了“边缘”、“另类”。刚来时,我的室友说,你的名字接近英文的南希,可是因为前两年里根的夫人叫南希,作风老派,所以这名字也不流行了。南希是旧好莱坞二流影星出身,有点“美国式琼瑶女主角”的味道。现在的孩子,连美国小姐竞选都要找潇洒大方的,名字自然也讲究利索。总统、副总统都是比尔、阿尔(Bill,Al,William和Albert的简称,昵称),年轻人更不消说。
  现在中国流行的起名,则似乎是怪与洋。比如回国时,随便一翻报,记住一个名字,叫黄爱东西,据说是写小女人文学,文章没看见,名字是一下就记住了。问朋友,说是在黄爱东后面加一西得来。这真是利害,轻轻松松就把个革命时代的名字转眼之间变作了革命后时代的名字,又有怀旧又有新潮。
  我的名字不用改也够特别了。回国时,给一新遇到的女孩留自己的名字,她言语颇有机锋:您也给我们留个中国名!让我大乐。当年,父母给我起了个寻根式的少数民族名,却赶上了今日的时髦。
  有一个朋友,到安徽上学,见校刊上有诗人名鳞鳞,写的诗是一颗心碎成八瓣等等。一男生见了,很是心仪,觉得一定是才女了。朋友笑说,未必吧,我给你打听一下去。打听回来,作者不但是男的,而且原名王保国。
  我上面提到的美国室友,却起了个中国土名,叫罗桂花,让我笑翻,尤其是见其到中国进修中文的证书,写:“兹证明罗桂花同学在我校??成绩优异,予以结业。”她的英文名劳拉,正是桂花的意思,她的姓又接近罗,所以叫罗桂花。中国人都说这名字是乡下女孩子叫的,所以遇到我时,她已被老师改名叫罗兰了。可是她说,我还是喜欢罗桂花,我是爱荷华人,本来是乡下人嘛!
  现在的网络文化,最满足人的转变身份瘾。网上的名字千奇百怪,而且都无从考证。变男变女,变和尚变大侠,变猫变狗,都是举手之事,一天之间,几世的轮回都轮过了。据说有位化名日本人的,遭遇的痛骂,够原子弹威力。又在哪儿,见一位男士写文章说,有天化了个女子名上网去聊天,受了极大的教育,原来男人们对女人说话,是那样的!换了一个名字,人还是原来的人,身份却大变了,于是体验了做另一种人的感觉,网上天地,自是别有洞天。()
  标语
  ∷∷ 无盐
  
  
  
  几年前,曾有语言学家疾呼:字太多了!他说的是街上的橱窗贴满了字,从五金店的“螺栓螺母、铁丝弯头??”到电料行的“电缆电线、灯头插口??”各行当仿佛不把自己的库存说个底掉,顾客就不了解自己是干什么的。语言学家忧虑照此发展下去,中药店会在“丸散膏丹、参茸饮片”之外,再加上“当归、川贝、防风、百部??”到目前为止,这种都市风景,虽不见淡化,却也没有更浓烈到哪儿去。。 最好的txt下载网

No。5 想象力贫血(31)
我想说的是另一类文字——标语。过去是写在纸上往墙上贴,现在的改进是贴在横幅上(一般是红布),一则横幅收放自如,因时因事改变内容方便快捷;二则可为有经济效益的广告腾出宝贵的墙壁。但凡逢年过节、大会小会、宣传模范、针砭恶习、安全月、节水周、戒烟日??凡此种种,标语横幅都可大派用场。大约各商家企业、街道居委会都常备此物。标语一般都简明扼要,主题突出。偶尔也有不太容易理解的,比如这一条:“争创百日安全责任区。”安全而以百日为限,就让愚钝如我者摸不着头脑。最令人惊悚的一条标语为下班路上所见:“破大案、抓逃犯、堵流窜!”不知那流窜的毛贼见此语是否害怕,反正先把我吓了一跳。第二天标语已不见踪影。这也是我所见过悬挂最短暂的标语。另一条标语,是在大学里所见,不是横幅,而是一块挂在树上的小牌,上书“爱国爱党爱校,防火防盗防奸”,颇为对仗,但实在让人不舒服。
  居住在城市里,天天上班看字,下班看字,走在街上还是看字,处于文字的包围中,已近麻木。偶得闲暇,出门远足,希望看些青山绿水,坐在长途汽车上才发现,平原也好,山区也罢,无论乡音,不分建筑,标语乃是一道不变的风景线。所异于城市者,是颇有古风地将斗大(或若干个斗大)的字直接刷写在墙壁上。最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宣传交通安全,如“车稳把钱挣,车快送了命”;一是关于计划生育,像“一胎上环,二胎结扎,杜绝三胎”。前者人命关天,后者事关基本国策,倒是都该时常念叨。其次便是广告,“××生血剂,生血就是快”刷在土墙上,让人怎么也难以和维持生命的鲜血联系起来;“××牌熟肉制品,请君品尝”,这一条很古怪地写在小桥的桥柱上,桥下缓缓流淌着浓浓的暗黑色的河水,看到此处,早晨登车前吃的“乘晕宁”就过劲儿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公路收费站的大字开宗明义直来直去,只不知贷款还完后,此语还在否?若说值得回味,还属高山巨石上字迹已不太清晰的“扎根农村一辈子”、“战天斗地,其乐无穷”之类口号,多少有些沧桑感。
  没出过国门,不知域外情形如何,猜想若没有我们这般古老文明、悠久文字历史,一定自惭形秽,断不敢如此显摆文字。有人说,21世纪是汉字(语)的世纪,依我看,这话只有保守,绝无夸张,依据便是它旺盛的生命力和使用者不息的热情。()
  语言能力
  ∷∷ 杜比
  
  
  
  我以往总能听到这样的批评,说那些说话时夹杂几个英文单词的人多么操蛋,那时我英语水平很低,听到这样的批评未免窃喜。
  后来我渐渐发现,夹杂几个英文单词未必就是“假洋鬼子”,因为英文中的确有些东西是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词儿的。比如说“brain storming”,你可以说“咱们来个碰头会”,但“碰头会”的说法很不准确,而且非常土。
  近些年,“酷”字极流行,那么,凡是说“酷”的人都等于在言谈中夹了英文。我从卫视中文台中跟Go West的主持人吴大维学了——句话叫“This is cool”,准备用它代替“是”或“Yes”,我已确信,说话中有一两个英文单词冒出来,能多一份体面。
  生活得不够体面的人尤其愿意在这些小细节上下功夫,因此,改变自己在使用汉语时的毛病与学两个英文单词同等的重要。比如我有个毛病,每次坐出租车,司机问我是不是该走某条路,我总回答说:“对对对”或“行行行”,再比如某人求我办件事,我也总说:“没问题没问题没问题。”据说早年间的国语电影,演员念台词时就喜欢重复,情感充沛地说:“你这是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相比之下,我竟然能把一个词重复至三遍,这就显得很不沉稳很不优雅。更好的回答应该是这样,司机问我能否走某条路,我只说“对”或“行”,别人让我帮忙,我也只说“可以”,如此才能显出从容的、成熟男人的韵味,忙不迭地说“对对对”,感觉就像“小碎催”。。 最好的txt下载网

No。5 想象力贫血(32)
早几年,我读《光荣与梦想》,艾森豪威尔的副官说,艾森豪威尔不自称“我”,而是说“艾森豪威尔如何如何”,文中称,大凡用名字指称自己,就是自大狂开始发作了。
  后来我留意观察,这一论断百分之百的正确。虽然用自己的名字代替“我”字的人并不都如艾森豪威尔那样当上将军和总统,但至少是我们社会的“成功人士”。
  遗憾的是,我目前还不敢这样说话,能在言谈中夹上一个英文字,就让我自鸣得意了。
  ()
  名 言
  ∷∷ 赵小帅
  
  
  
  小时候我总爱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下我听到或看到的“名人名言”,比如罗素说什么什么,林肯说什么什么,这样做没什么目的。后来,有位语文老师教我们怎么写作文,他说:“字数不够,名言来凑”,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再不为写作文写不够字数发愁了。现在,我记录下什么名言,在作文中引用过什么名言都忘了,倒是老师那句“字数不够,名言来凑”至今未忘。
  还有些名言是我爸教给我的,我小时候吃饭总是边吃边出汗,我爸就说:“吃饭出汗,一辈子白干”,我那时雄心壮志,不愿意一辈子白干,就在吃饭时格外小心,一觉得要出汗了,就先停下来。我还有个毛病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我爸又说了:“乡下佬儿不存财,吃完饭屎就来”,他这么一说,我又害怕我像个乡下佬儿似的存不住财,所以吃完饭不敢立刻去上厕所。多年来,终于修炼成早上空腹排便的习惯。
  我上大学时老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吃东西,那儿的老板叫“三哥”。有一次,我要了一碗酸辣汤,只喝了三分之一,要结账时,“三哥”不干了,他说你得把这碗汤全喝下去,我说我喝不了,“三哥”说那你也得喝,不许剩。我在他的逼迫之下喝那碗酸辣汤,“三哥”在旁边又教了我一句名言,他说“钱难挣,屎难吃”,不许浪费粮食,不许浪费钱,我喝完汤,肚子胀得很鼓,但记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