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 >

第17章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第17章

小说: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太原战役胜利后,杨成武率第20兵团北上,兵临大同,迫使大同守军国民党军第275师等部1万余人宣布起义。杨成武率部暂驻大同、包头,准备向宁夏、甘肃方向进军。不久接到军委急电,命令第20兵团转向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地布防,防止敌人从海上的突然袭击,保卫北平,保卫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杨成武还兼任天津警备司令、阅兵副总指挥等职,参与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的组织工作。1950年7月,第20兵团建制撤销,杨成武任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党委书记。  1951年初,中央军委根据朝鲜战场的形势,决定组建志愿军第20兵团,下辖第12、第15、第60、第67、第68等五个军,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任命杨成武为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王近山为副司令员、王蕴瑞任参谋长。杨成武率领的第20兵团准备开赴朝鲜前,毛泽东特意把他找去,与杨成武谈率部进朝鲜参战的任务和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朝鲜战场后一阶段“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还留杨成武吃饭,并三次给杨成武举杯祝酒,预祝他们胜利完成任务。  

杨成武小传(4)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开赴朝鲜即碰上了“联合国军”大规模的夏、秋季攻势。1951年8月1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七个师的兵力向汉江以东至东海岸约80公里的阵地发起进攻,同时以1800多架飞机对朝鲜北部的铁路、公路、桥梁进行狂轰滥炸,妄图利用空中优势彻底摧毁中朝人民军队的后方供应线。敌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向中朝人民军队发动凶猛的进攻。志愿军根据毛泽东关于目前不进行战役反击,只进行战术反击的指示,发起多次小规模反击作战。在“秋季攻势”开始前,敌军为了试探我第20兵团的战斗力,多次发起小规模进攻。9月12日,美军第25师一个营,南朝鲜伪军第2师四个营,又在10多架飞机、60多辆坦克以及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驻防芳通里的第20兵团第200师第599团的正面发起冲击。志愿军第599团在抗击敌人的战斗中,打得十分顽强,取得了毙伤敌600多人的战果。9月21日,敌人又在第20兵团的正面阵地进行所谓的“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集中动用10多架飞机、70多辆坦克、100余门大炮,共计三个步兵师的兵力,并使用了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将制空权和地面的先进技术装备相结合,将破坏我后方交通运输线为目标的空中“绞杀战”与地面“绞杀战”遥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具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立体战争的雏形。第20兵团的指战员们面对这个有飞机、大炮和坦克作掩护的“特种混合支队”的进攻,毫不畏惧,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不仅毙伤敌1000余人,而且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阵地。9月29日,美军两个师、英联邦军三个旅,对我军开城以东临津江两侧的二十三公里防御正面发起进攻,为夺取开城地区创造条件。我志愿军第20兵团在杨成武同志领导下与“联合国军”在天德山、夜月山、高旺山、马良山等地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至10月18日,“联合国军”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3—4公里,被迫停止进攻。在粉碎美军的“秋季攻势”中,第20兵团创造性地使用了马蹄形坑道,依托这种坑道进行防御作战,大大降低了敌军飞机、大炮的作用,既守住了阵地,又减少了伤亡。第20兵团利用马蹄形坑道曾在三天时间内毙伤敌万余人,创造了朝鲜战场我军日歼敌最高纪录。为了表彰杨成武在朝鲜战争中作出的贡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受勋时,金日成亲自为杨成武佩带了勋章。  1952年2月,杨成武因病奉命回国,第20兵团司令员的职务由杨勇接任。杨成武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司令员,1965年任代总参谋长,以后一直主管边境作战,并参予指挥了炮击金门、中印自卫反击战等战斗,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哪里有硝烟,哪里就有杨成武的身影。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的错误,相互勾结,一手遮天,妄想篡党夺权,颠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在那黑白不分的年月,许多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恰似中流砥柱,坚决地抵制着这股浑水浊流。为了扫清这些“绊脚石”,林彪、“四人帮”和他们的爪牙颠倒是非,给他们冠以各种各样的反党反人民的罪名,对他们进行了残酷迫害,许多人就这样含冤离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因为坚决同林彪、“四人帮”一伙作斗争,自然也难逃浩劫。  1968年3月,虽说时序已是春天,南方早已花团锦簇,绿意盎然,但北京还笼罩在严寒之中。只有林彪、江青等人策划的反击所谓“二月逆流”的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北京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随处都是游行呐喊、狂热的人群,随处可见批斗叶剑英、陈毅、聂荣臻等人的大字报。22日,对于杨成武和他的家人来说,是同这早春一样寒冷的日子。就在这天深夜,病中的杨成武被林彪、江青派来的爪牙邱会作、李作鹏等人以开会为由强行押走。杨成武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他只相信一个真理:那就是自己从未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人民的事情。想到此,他转过高大的身躯,质问邱会作:“你们到底搞的什么名堂?开会,开什么会?不要搞欺骗!要有党性!没有党性还应该有人性,要有良心!”  第二天,在林彪、江青等人的刻意歪曲下,不明真相的游行队伍又添加这样一条口号:“打倒杨、余、傅!”(即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三人。)林彪和江青给杨成武的莫须有罪名有三条:一、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为“二月逆流”翻案。二、勾结余立金,想夺吴法宪的权;勾结傅崇碧,想夺谢富治的权。三、整江青的黑材料等等。实际上,林彪和叶群、江青等人都多次想拉拢杨成武,被杨成武断然拒绝。杨成武不能与他们站到一条“战线”上,当然就要被打倒了。  其后,杨成武被秘密关押于湖北孝感一个偏僻的地方,后又转押到洛阳香山寺。其78岁的老母亲、妻子赵志珍、妹妹及七个儿女和一个侄儿也先后被押送到此。  杨成武被关押期间,林彪、“四人帮”多次想成立特别军事法庭对杨成武进行审判,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都被毛泽东否决了。六年身陷囹圄,杨成武的身体虽然饱受林彪、“四人帮”一伙的严重摧残,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杨成武从未被他们的淫威所屈服,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同林彪和“四人帮”一伙以及他们的爪牙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杨成武小传(5)
1974年5月22日,杨成武夫妻被毛泽东、周恩来派人从山西侯马接回北京。这对久经考验的革命伴侣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辞辛劳地投入到工作中。杨成武仍回到总参谋部,被委任为常务副总参谋长、党委书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四人帮”一伙狗急跳墙,加紧实施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正当中国上空浓云蔽日,即将风雨飘摇之际,杨成武率领部队严阵待命,准备随时听候党中央的调遣。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帅英明决策,果断出击,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  杨成武将军不仅实战经验丰富,而且在许多军事理论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广泛阅读和研究了中外军事名著,出版了《杨成武军事文选》,其中选入了反映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57篇著述,国内外曾有人把他说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式的善战能文的将军。杨成武将军晚年仍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及《杨成武回忆录》等著作。这些著作既是革命战争时期宝贵的历史资料,又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杨成武将军不乏锦心文思,不时写些诗词、联语,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其间,出版了《杨成武诗词、联语选》。有一次###总书记去看望杨成武时,说他的字写得好,让杨成武将军也给他写幅字留念。杨成武摘录了一首北宋著名诗人朱熹的七言绝句《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写好后送给了###同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作者点评
杨成武作为一代名将,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15岁参加革命,17岁就当了团政委。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他,就称赞道:“你是团政委啊,这么年轻。”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他结合革命战争实践,认真学习和体会毛泽东军事思想,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和我军的优秀指挥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率领英雄的红4团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威震敌胆。在红军过草地时,受毛泽东指示,他又率领红4团作为先头团,在茫茫草地上为红军大部队开辟出一条行军路线。辽沈战役期间,他率10万大军开赴绥远战场,直捣傅作义老巢,有力地支持了林彪、罗荣桓在东北进行的辽沈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成武奉命率部入朝,再立新功,为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添砖加瓦。“文革”时期,杨成武一家先后有三人死于非命,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他仍然坚信,毛泽东是相信自己的!党和人民是不会抛弃自己的!对党的事业忠心不二,对毛泽东的感情至真至纯。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始终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今天,年近九旬的杨成武看到祖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欣慰无比。正是:将军不老雄心在,历尽霜寒知梅香。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陈再道小传(1)
陈再道,原名程再道,1909年1月24日,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程家冲的一个贫农家庭。父亲在他3岁时因肺痨去世,母亲领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不久在汉口码头当搬运的叔父回乡,帮助他们整理家业,抚养两个小孩。7岁时,叔父把程再道送到程家祠堂念私塾,让他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程再道未能用心读书,随学随忘,混了两年,就没念下去了。11岁时,母亲又因病去世,他就与叔父学干农活,农闲时还学会了蔑匠手艺,编席编篓编篮编筐,上市卖钱,艰苦度日。  1926年,程再道17岁,在石河寨农民协会成立会上听了共产党员王树声的演讲,开始真正明白穷人受苦的原因,并得知其它地方都在进行革命活动,知道了董必武等共产党人的事迹。会后,青年人纷纷报名参加农民义勇队,程再道也挤上前报名,登记时因同音缘故,别人将他的姓写成了“陈”,从此他没有改正,便以“陈再道”为名了。这一年叔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