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第421章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421章

小说: 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伙吃饱了惹是生非。当然如果有人真的什么都干不了,那也每天也能领到一碗吊命的菜汤稀粥,但也只有一碗粥而已,保证不会有闹事的体力。

自从登州战役之后,山东这边都知道短毛好兴土木,即使一座临时性难民营也会修建的规整无比,还要天天打扫清理,地上一点垃圾都不能见。他们只以为是这群髡人特别讲究,却不知道其中还有如此奥妙。

先前经过敖萨扬他们一整个冬天的努力,再加上这一个多月的补充调整,整座威海卫新基地的场地平整部分已经差不多完成。如果登上高处俯瞰下来,一座庞大的,集军事,行政,生产建设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城镇,已是在齐鲁大地上初现端倪……

这里将是琼海军未来大陆战略的主要支撑点,也是他们向中原渗透的起点。

第五百二十二章 大扫除行动

“这个基地的规模比白燕滩还要大么!”

当土地被平整出来,从高处能够看到新基地全貌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这一点——尽管先前庞雨已经把基地的总平面规划图向大家都展示过,不过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光从图纸上是看不出什么门道的。

“这基地建设起来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吧?我们有必要花那么多精力在这边么?”

也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以琼海军这几年来的发展速度之快,一旦登上大陆,只要有心进取,扩大地盘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解席这个小团队向来最善于对外扩张,眼下威海卫只是他们在大陆上的第一个落脚点,将来能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准。虽说威海卫本身的定位也很重要,但那更多是作为未来的海军基地考虑。庞雨如今在这边大兴土木,将来难免有为人作嫁之嫌。

不过作为这个小团体各项计划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庞雨的想法却又要更深一层——琼海军这几年来发展速度极快,固然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可正是因为发展得太快,基础就难免有些不太稳当。当前与西洋人的争斗正说明他们后方尚未平定。如果更深入一点考虑,他们眼下的态势其实还远未到可以迅猛发展的时候。

——想当初一百三十九号人登陆明朝,从占据一座小小临高县城开始起步,之后他们并没有按部就班的去攻占临高旁边澄迈,昌化等地,而是直接走海路打下了琼州府城,从而在名义上夺取了整个海南岛。之后向大陆进军也不是从附近的广州,福建下手,而是借着登州之乱的机会径直北上山东……可以说一直是走的一条“跳跃性发展”之路。

这种发展模式可不是什么正常道路——也就是因为他们这群人来自后世,拥有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各个历史人物的先知先觉,以及拥有超出当前时代近四百年的绝对技术优势,才敢这么玩。可以说是把他们身为后世穿越众所拥有的各种作弊手段都发挥到了极处,利用到了极处。换了其他本时代的人想要效仿,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

就是他们自身,这一路行来也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事实上在整个团队一百多人中,真正能把历史事件和自身状况结合起来,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计划的,也就参谋组那七八个人,包括庞雨自己也算一个。而正是因为知道他们这一路上走来有多不容易,绕过了多少看起来是更快捷的近道,实际上却很有可能属于沼泽泥潭的陷阱,庞雨对集体的当前状况才并不象其他同志那么乐观。

一味抄近路终究是会留下后患的,当前他们最大的问题依然还是根基不稳。大伙儿殚精竭虑的把外部条件利用到极致,可本身人员数量却没有及时跟上。虽然最新一届全体大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做出了诸如大量增加学校,提倡个人收徒等一系列措施,但在短期内显然还看不到成效。

发展太快,地盘太多的后果就是造成了统治的“空心化”——吕宋,台湾,甚至连海南本岛,都还有大片的土地,大批的人口很愿意加入他们琼海军,这边却派不出人手去管理。只能借鸡生蛋,引入,或者说是利用大明帝国的官僚体系来代为管理——当然在明帝国方面看来则是相反,至于最后到底是谁利用了谁,则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既然连内部都还有这么多地盘尚待消化,再强要对外扩张就难免事倍功半。而且从当前形势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整个大集体的主要精力肯定要用在与西洋人周旋上,只有解决了东南亚的问题,才能继续回头面向大明本土。大局如此,解席他们这个小团体虽然手段灵活,有路子有办法的人不少,却也没必要逆势而行,非得把整个集体的精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过来不可。

“……所以说,咱们在大陆的这部分,今后一段时间还是以闷头发展内功为妙,暂时不必太急于扩展在大陆上的势力范围。先把这座基地建设好了,将来无论做什么打算,都至少有个可靠的支撑点,进退都可有所依据。”

这是庞雨在内部会议上对大家所阐述的,关于他们这个小团体今后一段时间的总体行动方针,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只有胡凯,徐磊等少数几个军事组少壮派脸上颇有不足之色——他们还一直想着这回来山东,又能与先前在登州一样大干一场呢。

不过庞雨对他们却也有安排,在会议结束之后,他和解席一起把这几位已经升任到营级的年轻指挥官单独留下,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率领麾下部队出外“活动活动”?

“怎么,我们还能出去打仗?不是说要安心搞建设吗?”

徐磊惊喜问道,解席则微微一笑:

“就是为了要安心搞建设,才必须把周围打扫干净啊!附近的盗贼,响马团伙,都要设法清理干净啰!”

——山东这边虽是大明腹地,但登州之乱才平息不久,附近的局势并不太平。山东本来就有出“响马”的传统,无论是那些从登黄之地逃脱出来的乱军余孽,还是因为被这些人破坏了家园,以至于生活无着的灾民团体,最终都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响马队,通过劫掠他人以求活命。

而整个山东的地势,基本上又是西边平坦东面崎岖,靠近济南,青州那里平原较多,官府的力量也比较强。而东边靠近半岛边缘的成山,靖山,威海三卫则属于“多山而少田”的丘陵地带,被官府围剿的盗贼团伙都爱往山里钻,这边的响马自然也相应多一些。庞雨先前一直很奇怪为何登州之乱已平,却依然有那么多难民抛弃家园出来逃荒,通过在那些难民中间调查走访之后便发现,原来是那些盗匪团伙在作怪。

冬天时敖萨扬曾经整治过一批,不过敖萨扬出兵要讲究个名份,还要讲究效益,只有那些名声很坏,专门以劫掠为生,且拿下之后能有足够缴获的大型匪盗团伙他才去攻打。而在当今乱世,很多时候民和匪是很难区别的——若干青壮连同其家小聚拢在一个土围子里,平时自己也种些地,说他们是职业土匪好像谈不上。但如果碰上了落单商队或是行人,或是附近有比较富裕的村落,这帮人也决不介意干一回打家劫舍的事情,所以他们距离良民也相差甚远。

对于这些小集团,先前敖萨扬就没去理会。可随着春天到来,老百姓手头存粮基本消耗殆尽,这些围子里也是如此。在饿肚子的威胁下,不少本来还能装出一副仁义模样,秉持“兔子不吃窝边草”原则的此类团体不得不撕下脸皮,连普通平民也一起抢了,由此也堕落为彻底的强盗集团——这种事情总是干了还想干的。

——而这也给了琼海军剿灭他们的理由。

“又要我们去打土豪?”

徐磊对此很兴奋,想当初在琼州府开的第一家大户就是他们带头。要论起打土豪的经验,整个琼海军里可没比他们三团人马更熟悉的了。

“差不多吧,剿匪,打土豪,灭大户……总之就是把我们周边的非官方势力都扫荡一遍。尤其是那些敢于破坏规则秩序的武装团体——未来这里不但是我们的军事基地,也是生产基地。吴南海和茱莉都打算在这边大展拳脚呢,势必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

“解哥庞哥你们也一起去吗?”

胡凯问道,庞雨摇摇头:

“不,这一次是以你们两个为主。动用的部队也都是你们麾下的单位。包括一应后勤补给,作战计划……是分头出战还是联手行动,都由你们自己决定。乃至于如何处置俘虏,战后地方上怎么安排……也主要取决于你们的判断——当然,不能违反大集体的纪律。”

“明白了,这是要锻炼我们独立行动的能力吧!”

徐磊有些兴奋道,解席嘿嘿一声:

“没错儿,你们两个现在都是营长了。按照咱们的习惯,作到连长以上,所要考虑的可就不仅仅是军事问题了。将来我们驻扎地方估计就是以营级作为基础单位,身为营长,各方面都要能考虑周到才行啊。”

两个年轻人极其兴奋地接受了命令,随后他们便开始为此作准备。解席身上那个参将头衔在这种时候正好派上用场——他给附近几处明王朝的治所发了通知,说本参将要清理附近匪患。不管人家接不接受,反正几天以后,胡徐二人的部队边雄赳赳气昂昂出发了。

一场名为“大扫除计划”的剿匪行动由此拉开序幕。

第五百二十三章 乔迁之喜(上)

四月份的北京城乍暖还寒,虽说已是春季,街面上一阵一阵刮过的寒风依旧让人难以忍受。那些过早当掉了皮衣棉袄的城市居民不得不蜷缩起身体,一路小跑着穿过街巷,或者就紧贴着大户人家的墙根儿小心翼翼背着风行走。

——宣武门内,南城根儿,附近大部分都是这种人家。说穷呢还没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一日两餐独自总能填饱肚子,若铺张点儿晚上吃个夜宵什么也还供得起。家里除了老婆孩子,仆役丫环总要养上一两个的,否则出门去没个人跟着也不好见人。

不过要说他们怎么富裕也谈不上——每年到了冬天就得把夏天的轻薄丝绸衣裳送进当铺,把毛皮棉夹之类赎出来,等到天气暖和之后再反向操作一把,以此来支撑这个家庭,尤其是当家男人的形象在外面依然能保持光鲜体面。

当然其间要被当铺刮走很大一部分,这个只能依靠家里太太的嫁妆,乃至于头面首饰之类来贴补了。同时指望当家男人能努力往上爬,多赚点外块,好尽早改变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不过在如今这个年景之下,往往是一年不如一年,能够赎回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

——这就是当下大明帝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概况。他们并不算穷人,都有着固定的工作,有些还是在官府中做小吏的,有一份固定俸禄,隔三岔五的还能弄点外块来养活家人。不过总体上还是处于一种朝不保夕的状态,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只能过一天算一天,过一年算一年……

陈涛和陈大雷父女搭伙购买的房产都位于这一带,当初选房子时主要看中这里是北京城里天主教徒的聚集之地,这一点对于信仰天主教的陈氏父女很重要——在距离他们所购买住宅的不远处,便是耶稣会的天主堂,当前是由德国人汤若望在主持,陈玥儿经常要去作礼拜的……同样原因,新任大学士徐光启的在京中的临时寓所也距此不远。

由于北京城的特殊地位,这里的房价要远远高于正常状态,“京城居大不易”这句话适用于所有朝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