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600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00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爽沉思良久,缓缓点头道:“也好,家中也确实需要你这样的人回去拿拿主意,否则会出事的。”

“叔父大人,我要带着家小一起离开洛阳,请叔父大人多多帮忙。”

荀彧的夫人是中常侍唐衡的女儿。荀彧的父亲荀绲是荀阀八龙之一,任济南国相的时候认识了中常侍唐衡,唐衡为了和荀阀攀上亲戚,威胁荀绲,要把自己刚刚出世的女儿嫁给时年两岁的荀彧,要订个娃娃亲。荀绲忌惮唐衡的权势,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以为自己这下名声算完了,攀附奸阉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且还害了儿子。让荀绲没想到是,荀彧少时即才华卓绝,何颙看到他,立即赞为“王佐之才”,荀彧因此闻名颖川。人名气大了,做什么事都有人说好,何况唐衡死得早,家道中落,这事也就不值一提了。

荀爽为难地说道:“你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为什么非要这个时候离京?董卓如今对离京的官僚非常痛恨,说这些人都是叛逆,假如他一气之下派人于中途……”

“叔父大人,年后,骠骑大将军就要南下到京,那时战火连天,恐怕谁都走不掉了。”荀彧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我听说大鸿鸬韩融大人已经说服了董卓,让自己的儿子到家乡任县令,顺便照看宗族家人。代理御史中丞事的治书御史司马防大人也正在拉拢郎中令李儒,希望他能给自己弄一道董卓手令,让儿子司马朗火速回家迁移宗族。司马家在温县,正是两军交战之地,宗族留在当地就是死路一条。我们荀家在颖阳(今河南许昌),那里更是必战之地,所以此事宜快不宜迟,我要急速回家,不能再耽搁了。”

※※※

第二天,荀爽亲自找到董卓,直言不讳地说,这仗是肯定要打的,而我感相国大人的厚恩,也不可能离京,但我不能不考虑我在颖阳的宗族家人。我的家人还不知道家乡即将发生战祸,所以我马上要派个子侄回去迁移宗族。

董卓满口答应。最近太傅袁隗、太尉黄琬和司徒杨彪三人不是和他阴奉阳违,就是消极怠工,杨彪干脆就不上朝了,诸多大臣不是告病在家就是沮丧着一张苦脸啥事都不干,国事现在基本上就靠荀爽、陈纪、马日磾、丁宫等人极力维持着。董卓非常感激他们在这个时候还能以国事为重,所以一般都是有求必应。

董卓说,慈明兄,你侄孙黄门侍郎荀攸要天天给皇帝上课,他是走不掉的,我看就让你侄子守宫令荀彧回家一趟吧。

荀彧被改迁为亢父令(今山东济宁市南部),即日离京上任。其实这也就是方便他带着家人一起离京,去不去上任那是他自己的事了。

荀爽高高兴兴地走了,而司马防却战战兢兢地跑到董卓这里来给自己儿子求情。司马朗虽然没有官职,但因为他父亲的关系,也不能私自离京,可司马朗年轻气盛,偏偏就要大摇大摆地出城回家,结果给抓住了。

司马朗二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健壮,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他十二岁那年考童子郎的时候,监考官还以为他作弊虚报了年龄。董卓看他英武不凡,神情倨傲,不禁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儿子。董卓对他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年,他也象你这样高大魁梧。司马朗眼睛望着屋顶,根本不睬他。董卓不以为意,问道,你为何要逃?为何要背叛我?司马朗说,我如果不立即回家迁移宗族,我族人就要性命不保了。如今天下动荡,战火在即,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四处流窜,大人难道靠严刑就能禁止吗?司马朗还劝董卓仔细考虑一下这些事情,要替百姓的性命多想想,这样也许大人就成了象伊尹、周公一样的显赫人物了。

董卓表示理解,没有惩罚他,让司马防把他领回家了。过了几天,李儒悄悄拿了一道董卓的手令给司马防,司马朗随即一路畅通无阻地回到了温县。

※※※

何颙、荀攸、周毖、郑泰、华歆等人于十里长亭送别荀彧。

何颙小声说道:“友若(荀谌)就在颖阳等你,你一路上务必小心在意,一定要把东西完好无损地交给他。”荀彧心领神会,连连点头。

“我有几个朋友在虎牢关外。出了虎牢后,就由他们护送你到颖阳。”

※※※

腊月二十九,右将军朱俊回到洛阳,也就在这一天,下朝回府的董卓遭到了刺杀。

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

刺杀行动设计的非常精妙,也非常成功。就在董卓的车驾驶出北宫,而候在宫门外的三百亲卫铁骑尚没有围上来的时候,聚集在宫门外的请愿儒士里突然冲出了数名手持长剑和强弩的刺客。刺杀在短短的瞬间就奏效了,董卓胸口连中数枝弩箭。护在车驾四周的侍从们虽然舍身扑救,甚至不惜生命为董卓挡住了如蝗的弩箭,但董卓还是被刺中了。刺客们一哄而散,随着狼奔豕突逃亡人流消失的无影无踪。

董卓内穿双层铠甲,生命无忧,不过受了一点惊吓而已。他推开护在自己身上已经死去的侍从,冲着纵马追杀儒士的铁骑们大声吼道:“谁要是滥杀无辜,我就砍了谁。都给我滚回来……”

跟在车驾后面的田仪惊恐不安,急忙问董卓要不要全城禁严搜抓刺客。董卓毫不在乎地说道,怕什么?老子还没死。他们想杀我,想引起洛阳城大乱,想诱我大开杀戒,想让京畿百姓无法过个安稳年,我就偏不上当。传令,一切照旧。负责保护董卓安全的长水校尉刘靖问道,大人,这些聚在北宫门外的儒士要不要抓起来?刺客可能就在这里。董卓笑道,不要抓,给他们闹。马上要过年了,越闹越有喜气。

董卓弃车上马,大摇大摆地回府了。一场可能再次引起洛阳血雨腥风的危机就在董卓的三言两语中消弥于无形。

刺杀董卓的理由太多了,但董卓直觉的认为这次刺杀是朝中某些大臣指使的,自己要求西迁天子和朝廷到长安的事终于激怒了朝中大臣。

※※※

董卓在年底前奏请天子,说叛军势力强大,京畿一带将有连番血战,考虑到天子和公卿百官的安全,他希望天子和朝廷在年后就西迁到长安去。

大臣们反对强烈,说现在国库空竭,天子和朝廷西迁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这笔钱从何而来?董卓说,西迁所需要的钱财一部分来自京畿各郡的赋税,一部分来自告缗的抄没收入,还有一部分就要靠大家的捐助了,京中的门阀官僚要捐,百姓也要捐。西迁是保护天子和社稷的大事,大汉子民人人都要出力出钱,否则,以谋反论罪。董卓这话一说,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再提反对意见就成大汉叛逆了。

荀爽说,大臣们的俸禄一直是减半发放,而这个月京畿的粮食绢布等价格飞涨,一些外地的官员不要说捐助了,就连吃饭都成问题,至于让百姓捐助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现在能吃饱肚子的百姓就算是很富裕的了。董卓冷笑道,没钱的官员可以向有钱的官员赊借,百姓没钱更好办,西迁需要大量民夫搬运物资,就让他们去充当民夫吧。

但西迁的事在百官下朝之后,立即就变成了相国大人要迁都了,这个谣言先是传遍了洛阳城,然后迅速向京畿各地和京畿以外的州郡漫延。

迁都可是一件动摇社稷根基的大事,迁得好可以兴国,迁得不好就会亡国。在大汉国今日的危局之下,迁都自然是加速亡国而不是振兴社稷了,所以京中的儒士在北宫门外的血还没有干透的时候,再次冒着生命危险聚集到北宫门外请愿。京中大大小小的宗室门阀世家非常多,再加上寄居于名士大儒家的各地诸生弟子,一日之间也在北宫门外聚集了两千多人。董卓这次吸取了教训,命令司隶校尉宣Ш秃幽弦踉蚀盼朗渴刈×吮惫磐獾母鞲鼋挚冢辖本缮娉悄谌魏尉朗挛瘛B逖粑蘼廴绾尾荒茉俾伊恕

※※※

大汉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洛阳。

※※※

正月辛亥(初十),天子下旨,大赦天下,原东郡太守桥瑁不在赦免之列,其余参加叛乱的诸州郡官吏尽数被赦。

天子诏告诸州郡官吏,只要在正月底之前,能向天子效忠、献请罪表,送赋税到洛阳入库,天子不但既往不咎、尽赦死罪,而且还官封原职,依旧安排他们在原地为官。

※※※

这次刺杀事件让董卓感觉到洛阳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由此他想到了洛阳的门阀士族对自己的仇恨和背叛。无论自己如何礼贤下士,如何忠诚为国,如何尊贤重老,都无法得到士人的认同和尊敬,无法得到他们的忠心和拥戴。抛开十一月底的血腥不说,自己到目前为之尚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社稷对不起士人的事,甚至在征服大漠开疆拓土这件事上还有功劳,但现在贤者也好,老者也好,无不想杀死自己,为什么?

董卓觉得很悲哀,为了权柄,自己成了大汉国所有士人的敌人,成了大汉国十恶不赦的奸佞。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主、前太尉段颎(jiong)。段颎也是一个武人,他位列三公是因为攀附奸阉的关系,为此他遭到了士人们的排斥和打击,最后落得个饮鸠自杀的悲惨下场,而且还留下一段恶名,但段颎那颗拳拳报国之心是错不了的。今天自己也步入了段颎的后尘。

董卓就是不明白,自己辅佐幼主主掌国事四个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问也没有做下什么擅权误国的坏事,为什么就成了大汉最大的奸佞?各地州郡的士人说自己有十恶,首恶就是废黜少帝,可废黜少帝的事是公卿百官一起干的,而且当时太傅袁隗还参隶尚书事主掌国事。现在太傅袁隗没罪,公卿百官也没罪,这罪责突然就成了我一个的了。这世上有极度无耻的人,但董卓没有想到这世上有这么多极度无耻的人。

如果自己当初没有进京,没有主掌国事,自己还会是大汉国的奸佞吗?董卓认为自己的下场好不了那处,不要说当初自己周旋于洛阳个权势之间、得了个两面三刀的罪名,就是凭自己手上的军队,士人也会把自己打倒在地,势必要杀之而后快。看看士人对骠骑大将军的态度就知道,骠骑大将军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大汉国最大的隐患,认为此人不杀就不能保住大汉社稷。董卓想想就不寒而栗。武人难道当真就比士人矮一截?这江山是武人打下来的,为什么最后反而要跪倒在这些士人面前,任由这些士人践踏凌辱?

众口铄金的道理董卓明白,这次如果不把这些士人彻底击败,自己将永远遗臭万年。你们说我董卓乱政,说我将死无葬身之地,我就不信这个邪了。我这次就要把这天地倒过来,我要让你们这些士人遗臭万年。举兵叛乱的不是我,乱政祸国的也不是我,该谁的罪名就该谁承担。

董卓决定迁都。

※※※

当董卓把自己的决定告诉李儒和田仪时,遭到了两人一致的反对。

李儒说,此时迁都,对社稷的破坏显而易见。长安自赤眉火烧之后,宫室尽毁,两百年来也没能重建,如果迁都长安,不但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修建宫室,还要重建大大小小的府衙,这对今日的大汉国来说根本无力承受。大人要想击败士人,扬名青史,首先是要完全控制权柄,其次是要治理好国家。迁都之举,却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则大人有损毁社稷的罪名,二则此举更加坐实了士人对大人的诬陷,三则激起了众怒,叛乱州郡会更多,而骠骑大将军也会毁弃承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