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590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590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涂炭。他还说国家每逢灾患战乱,天子和大臣们不是先考虑如何解决危机保护社稷和百姓,而是以谶纬之言欺骗百姓,自欺欺人,最后导致祸乱愈演愈烈国势日衰。他对大汉军队每逢战事不是整训军备积极应战,而是先用谶纬蓍筮预测胜负结果一事尤为深恶痛绝。所以他要求禁绝图谶,结果他的下场和过去的桓谭、尹敏两位大人一样,获罪贬黜。

在今文经学为官学、为大汉学术主体的情况下,张衡大人形单影只,受到打击自然是理所当然。

“真实的情况是不是和张衡大人说的一样?他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古文经学家,因为古今文之间的争斗而上书恳求天子禁绝谶纬?”司马防摇摇头,长叹道,“事实上张衡大人说的是对的,但为什么我大汉律法、我朝历代皇帝都坚决主张以今文经学为官学?”

※※※

“王莽乱政时,他曾经下令征召精通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等天下异能之士,为其大量制造图谶,将原先零星的谶语纬候,汇成篇籍,散布天下,说他受命代汉,妖言惑众危害国家,大人还记的这事吗?”司马防问道。

董卓点点头,若有所悟。

王莽以谶纬乱国,光武皇帝因谶纬得国。光武皇帝际会风云,起兵角逐天下,借的就是《河图赤符伏》的谶语,后来光武皇帝顺从天意,成功中兴了大汉。当时野心勃勃的公孙述也想假造一个谶语夺得江山,他以谶纬之言欺骗天下人,说自己才是继汉而立的皇帝。谶纬这时成了居心叵测者角逐权利,谋夺天下的犀利武器。

光武皇帝一统天下后,痛定思痛,随即宣布图谶于天下,把图谶八十一篇作为定本正式公开,这一方面维护了谶纬的尊严,提高谶纬在大汉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奸佞阴谋再造谶纬祸乱国家,以至威胁社稷稳定。此后,凡再发现造作谶纬的,则以“大逆不道”之罪严惩不贷。孝明皇帝时,楚王刘英就因为不慎造作了一个谶纬,结果坐实了“大逆不道”被迫自杀,牵连死亡者一千多人。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司马防苦笑道,“中平元年的蚁贼之乱,张角就是以此谶纬之言欺骗百姓,举百万兵叛乱,结果让我大汉至今难以恢复元气。光武皇帝之忧,不是无中生有啊。”

司马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躬身说道:“大人,今文经学和谶纬结合的完美无缺,我大汉万民授此经学,当忠诚为国,不生二心,但一旦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并列于官学,今文经学的地位必然下降。今文经学失去了尊崇地位,谶纬之学随即就会遭到排斥和践踏,八十一篇图谶也就失去了权威,从此后,谶纬四起,有心怀叵测者只要稍加利用,大汉必将陷入纷乱,后果不堪设想。”

“大人,今文经学是立国之根本,关系到大汉社稷之安危,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松动。桓谭、尹敏、张衡之所以不受朝廷重用,甚至遭到贬黜,其原因就在如此。下官恳请大人三思啊。”

※※※

董卓心事重重地回到书房。贾诩、田仪匆匆来见。

董卓把许靖和司马防等御史大员关于罢议设立古文经博士一事仔细说了一遍,“文和、叔平,蚁贼之乱和谶纬可能有点关系,但设立一个古文经博士,难道就能断送整个大汉社稷?如今朝野上下,反对和赞同之声势均力敌,我无所适从了。你们说说,这事到底如何解决?”

贾诩和田仪两人面带忧色,沉默不语。

“大人,增加赋税一事,太傅大人和司徒、司空大人怎么说?还是不同意?”贾诩小声问道。

“他们都不同意。上午我们几个人当着陛下的面争了起来,我恨不得拿剑砍死他们。”董卓愤怒地说道,“我都做到相国了,你们看我风光吧?我看我还不如一个太守。太守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什么算什么,但我呢?我说什么不算什么,简直就是一摆设。”

董卓极其沮丧地躺倒席上,望着屋顶,疲惫不堪地说道:“门阀厉害啊,宗族、门生、故吏,成千上万,盘根错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不是一棵大树,而是蜘蛛和蜘蛛网,就算我们把蜘蛛网扯碎了,但那蜘蛛还在,过一阵子它又结成一张大网了。杀,我能杀多少?我能杀遍大汉十三州吗?朝堂之上,州郡之间,有几个是我的人?我不干了。我们回关中、回西疆去,象豹子一样,我也做个说话算话的人,手下也都是你们这帮老部下,大家有吃有喝有女人,最起码不用象现在一样给人做摆设,天天受气,将来还说不定是天下的一个大笑柄。”

董卓猛地又坐了起来,一拳砸到案几上,恨恨地骂道,“袁隗那个老狐狸,都成精了。当初我自顾不暇,废帝后一心整顿北军,结果给他钻了空子,出外任职的京官全部都是他的人。后来又是远征大漠的事,又是告缗令的事,一件接一件,我就是想调换也没有时间,更没有人,我除了一帮悍将就你们几个信得过的人,你们都走了,我在京城连个商量事的都没有,那我就更成孤家寡人了。”

“如今赋税在他们手上,这些州郡官员我罢又不能罢,换又不能换,整个就是一盘死棋。如果强行增赋,后果难以预料。把这些人逼急了,他们干脆来个里应外合,象豹子一样出兵威逼洛阳,那我们就完了,真的要滚回关中了。”

“现在这大汉不是我掌权,也不是陛下,而是袁隗和那几个门阀家主啊。”董卓哀叹道,“还是李玮那小子厉害,指使自己夫人把卫阀抓了。抓得好,否则北疆也快成卫阀的天下了,到时北疆不是豹子说了算,而是卫阀家主说了算了。”

他看看神情不振的贾诩和田仪,轻轻拍了一下桌子,“文和,你这个主意不好啊。相国我是做了,还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看上去是不是很有面子啊?可这面子难受,是一张铁板啊……”他用力拍拍自己的脸,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要钱过年,北军将士要钱过年,灾民也要钱过年,你们也要钱过年,这钱从那里来?我是大汉相国,如果我让大家饿着肚子两手空空的过年,我这相国还干不干?到时不要说你们骂,跟我多年的胡族铁骑恐怕要把我的相国府拆了。”

“现在怎么办?难道象李玮说的,去抄家?我要是命令你们带人去抄家,我就完了。不要说什么大汉名臣了,我就是一祸国殃民的奸佞,我就是大汉最大的乱臣贼子。你们愿意成为乱臣贼子的帮凶?愿意陪我一起九族尽诛遗臭万年?”

贾诩和田仪背心冒汗,急忙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请罪。

“大人请息怒,这事情还没到绝境。”贾诩劝道,“只要车骑大将军撤军了,我们就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应付眼前的危机。相国大人如果有车骑大将军为援,何愁不能在洛阳立足?相国大人虽然在洛阳没有根基,但时间久了,根基也就渐渐打下了。有个一年两年,京中的门阀还不是大人掌中之物?”

“起来……起来……”董卓发泄了一通后,郁闷的心情好了许多,“这几年朝野上下斗来斗去,结果先帝死了,奸阉死了,何进也死了,就连皇帝都被我们换了一个,但最后屹立不倒的是谁?是士人,是武人,是门阀,是我和豹子。你说的对,有我和豹子在大汉,还轮不到这些士人耀武扬威。”

“大人打算派谁北上犒军?”这时门外传来了李儒的声音,接着李儒消瘦的身躯出现在门边。

董卓闻声笑道:“长笙想去大漠看看?”

李儒走进书房,躬身说道:“洛阳现在危机重重,大人若想度过难关,只有北上求援。下官愿为大人分忧。”

“洛阳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大汉社稷和北疆的安危,所以车骑大将军绝不会坐视不理。”贾诩站起来说道,“以车骑大将军为后援是目前唯一解决危机的办法。”

※※※

“远水救不了近渴,先解决明天的事。”董卓说道,“这古文经博士到底能不能设?如果无关大局,我就奏请天子强行下旨了。我遂了袁隗的心愿,看他还能怎么办?我就不信他敢置大汉社稷的安危于不顾。”

“现在不能设。”贾诩说道,“治书御史司马大人说的对,此事轻易不能动。太傅大人突然提出要设古文经博士,其目的无法让大人陷进士人纷争的漩涡里,让国事陷于瘫痪,最后逼迫大人不得不引咎请辞。”

董卓难以置信地说道:“司马防说,设立古文经博士有可能引发天下大乱,而你说的更玄乎了,一个古文经博士难道就值得朝中大臣们如此争吵,连国事都要放弃不问?”

贾诩说道:“大人,这不仅仅是设立一个博士的问题,而是学术问题,是仕途和财富问题,更是门阀世家权势争斗问题。”

董卓头一晕,不说话了,听贾诩解释吧。

※※※

孝武皇帝独尊儒术之后,以董仲舒的《春秋公羊传》作为最高法典,奉为神圣,不准怀疑,并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儒家学者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对儒学经典加以诠释,遂出现并形成了“经学”。经学的谶纬化,导致《觳(hu)梁》的出现及今古文之争。早年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突出人物就是扬雄,扬雄把儒学看成是做人的学问,他认为儒家精神应该是能以平常心对人对己。

孝成皇帝河平三年,光禄大夫刘向、其子刘歆等人奉旨校订皇家图书,整理先秦古籍,历二十年而成《七略》,同一时间刘歆校勘了许多残本古文,他认为古文文本要比今文文本可靠,于是他提出将古文也立为学官,结果遭到贬黜。刘歆忽视了许多问题,一是本朝以经学为生的人太多了,一旦朝廷把古文经学也立为官学,那吃经学饭的人就更多了,大家的仕途、财富、声名都要受到影响;其次,古文文本没有得到全面整理,没有太多的人研习,古文又为大秦国李斯统一小篆前的六国书体,没什么人认识;而尤为重要的是,我大汉确立经学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治国,今文经学以《禹贡》治理黄河,以《洪范》察知天变,以《春秋》判决案件,以《诗三百》当作谏书,今文经学早期对大汉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古文经学典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刘歆的提议虽然没有得到认可,但他所校勘的古文却因此流传了出去。

此后,一些笃信古文经的儒士开始在民间整理和传授古文经,解释古文经,如贾逵的《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许慎的《说文解字》,马融注解的《周易》、《尚书》等古文经诸书,这使得古文经学逐渐达到了成熟的境地。古文经学注重学术化的考订文献、训诂章句,尤其注重发掘经典中属于周王朝的宗法和礼乐文化,而恰恰是这一点成为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焦点。

古文经学以《周礼》为大宗,今文经学以《礼记王制》为大宗,因此《周礼》成为两派论战的焦点。《周礼》传授端绪不明,屡屡受到今文经学家的诘难,如硕儒何休就贬斥之为“六国阴谋之书”,而刘歆、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家则誉之为“周公之典”。

《周礼》一书,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古文经学家相信《周礼》出自周公,书中有完善的官制和丰富的治国之道。《周礼》对官员、百姓,均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之策,而这正是现在的大汉国所需要的。

※※※

“大人现在明白了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