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1220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1220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做丞相?”鲜于辅诧异地望着李弘,连连摇头,“他资历不够,除非再过十年,否则绝对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李弘用力挥挥手,大声笑道,“把朝堂上有资历做丞相的大臣都赶下去,仲渊不就顺理成章,入主丞相府吗?”

鲜于辅目瞪口呆,“子民,你想干什么?”

※※※

李玮如果做了丞相,即控制了外朝,又控制了内朝,最害怕的不是别人,而是长公主。长公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李玮的人统统赶出中书监,或者甩开中书监,重新起用尚书台,以尚书台做为国政的决策中枢。

李玮要想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我们的鼎力相助,也就是说,他要把外朝的大门向北疆武人敞开,让北疆武人尽可能进入朝堂。

“我们做一个设想,如果朝堂上形成这种格局,长公主在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只有拱手让出权柄,她没有任何抵抗的余地,但正因为我们预先设下了子烈(徐荣)这步棋,长公主有了反击的实力,她可以迅速做出回应,以尚书台为权力中枢,继续掌控权柄。”

鲜于辅恍然大悟,“你想重新控制尚书台?”

“对。”李弘微微笑道,“上次,长公主和朝廷为了削弱我的权力,修改官制,设中书监为权力中枢,把尚书台丢到了一边,把它变成了个养老的地方。现在没人关注尚书台,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谁都不会注意到尚书台。”

“最近,长公主下旨,调整了一批官吏,赵戬、左彦、王烈等人都被调进了尚书台,而余鹏则被拜为京兆尹,陈登也到宗正府任职。显然,仲渊这是在为自己增加外朝实力,而把我们的人调到尚书台养老。好,好事啊……”李弘笑道,“这次,我乘着请辞大司马的机会,把更多的人调进尚书台,将来,局势一变,国政决策就到了我们手上,不费吹灰之力。”

“到了那个时候,北疆武人不但在外朝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控制了权力中枢尚书台,朝政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李弘喜笑颜开,非常兴奋地问道:“羽行兄,你看此策如何?”

“我先退一步,迷惑他们一下,让朝堂上的危机暂时缓和下来,以赢得各方的好感,并得到部分士人的拥护。”

“然后再帮助李玮入主丞相府,逼迫长公主和李玮分裂。这样,我们在外朝可以形成各方势力之间的制衡,有效制约李玮,削弱李玮的实力;在内朝可以控制尚书台,控制决策权,为小天子将来主政打下坚实的基础。”

鲜于辅想了很久,突然问道:“你要杀多少人?”

“不,不,不……”李弘连连摇手,“我不会杀人。我不但不杀人,我还要尽可能保护所有可能被杀的人,只要这样,此计成功之后,我才能稳住朝堂局势,才能稳住中兴策略,才能争取足够长的时间等待小天子长大。如果朝堂上一直这样激烈争斗,不要说平叛策略将一再延迟,就连刚刚起步的中兴大业都有可能保不住。”

※※※

十二月上,栎阳。

大司马大将军李弘坚决要求亲审此案,而且一连三奏,这让长公主大感为难。

她首先下旨批准了太尉荀攸的恳求,允许他回避,并拜光禄勋张燕暂领太尉事,主持太尉府的日常事物。同时,她召集中书监大臣议事。中书监陈群竭力上陈,认为此案由天子老师亲审最为合适,并力荐太傅杨彪、大将军李弘共同主审。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太仆孔融、廷尉张邈极力反对,连连上奏劝谏。廷尉张邈还亲自赶到栎阳呈述原因,认为不合律法。

长公主委决不下,私下召见大司农李玮、少府张范,征询意见。两位大臣也认为此案应该由廷尉府审理。李玮说,实在不行,就由殿下亲审。殿下去一趟长安,露个面,剩下的事就交给廷尉府去办。年底前,此案一定能水落石出。

长公主随即做出决定,并让中书监拟旨。

陈群闻讯,大惊失色,连夜派人急报长安大将军李弘。

※※※

十二月中,谋刺天子案发生的第五天,大司马大将军李弘上奏天子,请辞大司马一职。

李弘在奏章中声泪俱下,表示为了朝堂的稳定,为了中兴大业的成功,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今臣决心西征,西疆不平,则臣不归。臣可能就此马革裹尸,再无归期,特辞去大司马一职,以免贻误国事。

朝堂震惊。

长公主手诏大将军,极力安慰。她和中书监、尚书台等大臣仔细商议,但谁都猜不透李弘的心思。难道他当真要放弃兵权?大将军想干什么?

第二天一早,丞相蔡邕、代领太尉事的光禄勋张燕、御史大夫刘和等二十多位公卿大臣齐聚栎阳宫。这次太傅杨彪来了,而且还是第一个到。大臣们紧急商议对策。

丞相蔡邕鼓掌相贺,认为此奏足见大将军的忠诚,天子和朝廷应当接受大将军的辞呈,并建议废除大司马一职。

无人响应。

此时此刻,大将军突然上奏请辞大司马,绝不是交出兵权这么简单的事,闹得不好可能是一场血腥杀戮。想想当年董卓在洛阳的暴行,大臣们就不寒而栗。现在还是应该保持绝对的沉默为上策,这等难题还是交给长公主解决为好。

卫尉吕布上奏。洛阳虽然平定,但距离天下平定之日还遥遥无期,此刻万万不可拿去大将军的兵权,以免动摇军心。

鲜于辅、徐荣、麴义、张燕、赵云、袁耀、贾诩等大臣也急忙上奏,劝谏长公主不要接受大将军的辞呈。这里面除了鲜于辅和徐荣,没人知道大将军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包括张燕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是极度震骇。

太常许劭、大司农李玮等大臣也接着上奏,认为长公主应该慎重,即使大将军极力请辞,那最好也要等到天下平定后再接受。

太傅杨彪突然说话了。

大将军主要是太累,连连在外征战,就算是铁人也要累垮了,而且他回到长安后,日夜处理政务,没有休息过一天,尤其是最近,竟然还出现了谋刺天子的大案。他能不忧心如焚,急着要出征西疆吗?所以,臣认为,殿下接受大将军的辞呈,那才是真正爱惜大将军。至于大司马一职,不能废除,还是让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出任为好,一来可以分担大将军的忧苦,二来也能维持朝堂的稳定,有助于中兴大业的推进。

长公主和大臣们商讨了三天。期间大将军又来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章,再一次恳求天子和长公主接受他的请辞。

长公主最后采纳了杨彪的奏议,接受大将军的辞呈。

同日,长公主下旨,拜右车骑将军徐荣为大司马、参隶尚书事。

※※※

大将军接到圣旨后,感谢天子和长公主殿下的圣恩,并再次恳求亲审谋刺天子案。

这次没有任何大臣提出反对意见。

长公主下旨,大将军李弘、中书右令刘放主审谋杀刺天子案。

※※※

荀彧、辛评、荀谌、审荣四人先后走进大堂的时候,他们先是看到了丰盛的酒菜。四个人又惊又怒,看样子吃完要杀头了,死得冤啊。十几天前,他们在酒筵上被抓了进来,睡了十几天的牢房,人没有看到一个,话没有说一句,接着又要吃断头饭走人了。

这时,他们看到大将军李弘走了进来。李弘笑容满面,热情招呼他们坐下。

荀彧冷冰冰地问道:“这是断头筵?”

李弘笑笑,“天子下旨,让我主审此案。”

四个人喜出望外。审荣大概太激动了,竟然留下了眼泪。长安的事他们大概都清楚,设计陷害他们的肯定不是李弘,而是李弘的对手。把他们杀了,中原局势立刻紧张,而且从此没人相信李弘了,也没人敢投降李弘了,将来南方的仗会打得非常艰苦,这是李弘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现在李弘主审,此案可能彻底翻盘,他们的命不但能保住,就是他们在长安朝廷的宗族亲人也能免除一场无妄之灾。

辛评坐下后,感激地说道:“这十几天来,多亏了大将军的照顾,否则我们……”

“惭愧,我没能兑现承诺,很对不起你们。”李弘摇摇手,“你们暂时在这住一段时间。等过完年后,我再想办法替你们脱罪。”

辛评等人连声感谢。

李弘指指荀彧:“荀大人,我想问一句,如果曹大人知道你因为牵扯到谋刺天子案被抓紧了牢房,生命岌岌可危,他会做出何种对策?”

荀彧大笑,“大将军以为呢?”

“我想,襄阳的和谈使者很快就要赶到长安了。”

荀彧稍显惊愣,旋即恍然,脸露敬佩之色。

※※※

十二月下,李玮找了个借口,亲自赶到大将军府拜会李弘。

李弘和他闲聊几句后,突然说道:“仲渊,你是不是应该做丞相了?”

李玮吃了一惊,连连摇手,“大将军,我还想多活几年,你不要吓我。”

李弘大笑,“你应该考虑考虑,这是个好机会啊,否则,不要说修改《田律》了,就连丁立和朱魭的性命都很危险啊。”

李玮心中暗凛,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送走了李玮,李弘急书大鸿胪袁耀,速来大将军府一晤。

袁耀接到书信后,大喜,急忙驱车而来。他等这封书信等了十几天,总算等到了。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十节

大鸿胪袁耀向大将军表达了颖、汝士人的感激之情。

此次如果不是大将军主动放弃大司马一职,长公主和朝廷不会同意大将军审理此案。大将军放弃了大司马的官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同于向长公主和朝廷交还了部分兵权,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大将军为了缓和朝堂上的激烈矛盾,为了确保中兴大业基石的稳固,断然决定以手中的权力换取对颖、汝士人的保护,这种胸襟和气度不但让颖、汝士人感激涕零,也让朝中大臣们为之折服。

袁耀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李弘一笑置之,十分担忧地说道,此案最头痛的地方,就是没有证据证明荀彧和辛评等人见面仅仅是为了叙旧,相反,如果要证明荀彧、辛评等人聚在一起是蓄意谋刺天子,倒很容易,随便臆想编造几个证据,再强迫他们画押就行了。

袁耀当然知道,任何案子只要沾上谋逆,就算是假的,冤枉的,也会在各方势力的有意推动下变成真的,这是打击异己的最好机会,不死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一般来说,主审这种案子的官吏,即使有心想查明事实,但面对天子和各种权势的重压,面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最后也只能违背良心,毕竟杀人比保人的利益更大,这其中的利弊谁都会权衡。

现在大将军就面临这种艰难处境,虽然他不惜一切代价拿到了主审权,但他要想翻案,要想保住荀彧、辛评等人的性命,要想保护颖、汝士人的权势,难度非常大。

袁耀没有说话,他静静地听着。大将军既然约见自己,那一定有了解决之策。

“我们没有真实而又详尽的证据可以证明此案是个冤案,那么,就算我竭力全力拖延审讯的时间,最后的结局还是一样。”李弘摇摇头,低声说道,“这也是长公主和朝廷答应我的要求,同意我主审此案的原因,他们知道我无法找到证据,无法替替荀彧、辛评等人洗脱罪名。”

“现在,我唯一有利的条件就是时间,我有足够的时间寻找证据。”

袁耀觉得李弘这句话很荒谬。荀彧和辛评等人身份特殊,本身就具有谋逆的可能,他们聚在一起,就算一句话不说,也可以推断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