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1032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1032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诸府职能上的混淆不清让很多官员互相扯皮推诿,一件事可以分成十件事,等奏到朝堂上的时候,估计那事情早变得不可收拾了。

中原战场进入相持状态后,长公主召集公卿大臣到凤凰台议事。

在这次议事上,还是太尉徐荣给长公主和诸位大臣们先行解说战局。

我大军在完成早期速战速决拿下定陶和昌邑的目标,急速推进到河南边界、阴沟水和浪汤渠一线,和叛军形成决战态势后,由于受到河北财赋紧张和粮草运输路途太长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停下来屯积粮草辎重,一边和叛军长久对峙,一边准备寻机决战。

决战需要兵力,需要粮草辎重。

兵力的问题大将军和我都已奏请朝廷,希望朝廷能从大漠上征调胡族诸部铁骑。目前,鲜于辅大人已经率部赶走了柯比熊。柯比熊到了大鲜卑山后,要想返回火云原至少要到明年春天,所以今年大漠上很安全。大漠上的雨季大概在七月结束,朝廷如果决定从大漠征兵,现在就要下旨,这样到九月初的时候,鲜于辅大人就能率大约五万到七万铁骑南下到中原。

粮草的事比较麻烦。五月春收后,河北诸府陆续征缴了不少粮食,以现有的粮草屯积量,可以支撑到十月秋收,但现在的问题是朝廷如果同意征调胡骑南下中原,我们就需要从塞外各郡紧急运送牛羊等牲畜到冀州,还有马料。按十万铁骑算,一天消耗的马料十分惊人,我们无论怎么努力,食物和马料的数量也无法支撑铁骑大军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决战必须要迅速,打完后就让这些铁骑尽快返回大漠去,我们实在承受不起。

军械正在加紧制作。河东、晋阳、邯郸、邺城、信都的作坊都在日夜赶制,完全可以满足中原战场的需要。

另外,为了配合中原主战场的决战,我们要尽可能利用其他战场打击消耗敌人,使决战态势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为此,河东的杨凤、青州的臧霸,要在关中和徐州战场上打几仗。

※※※

是否从大漠上征调胡族铁骑南下,朝廷的争论很激烈,分歧也很大。

胡骑营在陈留烧杀掳掠的事,对晋阳的震动很大,反对征调胡骑的大臣们更是理直气壮了,而过去对征调胡骑持模棱两可态度的大臣们几乎一起倒向了反对阵营。

廷尉张邈、大司农钟繇等大臣认为,就算胡骑南下的时候很温驯,很听话,但中原大战,胜负难以预料,一旦我们输了,谁能保证这些胡人在恐慌害怕之下,还那么温驯听话?本来河北可能是一场小败,让这些胡人一闹,势必变成惨败。此次南下的胡骑可不是一两万人,而是五万人以上。当年张纯、乌丸人峭王苏仆延率军攻打冀州,乌丸铁骑沿着驰道一路烧杀掳掠,对冀州造成了可怕的伤害。这次如果再让胡人来一次,河北肯定完了。

丞相蔡邕、宗正许劭等大臣认为,动用胡骑打仗的好处很多,既能消耗胡人的力量,又能节省朝廷的财赋,但实在太危险,还是下旨临时募兵为好。刚才太尉大人说了,我们可以在关中或者徐州战场上想想办法,如果能在关中战场和徐州战场上取得重大战果,我们也许能改变中原战场上的形势,从而帮助大将军击败叛军,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

面对大臣们的劝谏,长公主也动摇了,她很害怕。在她看来,宁愿让大军撤回河北图谋再攻,也不愿冒这么大的风险。

此事没有争论出结果,议事遂散。

太尉徐荣非常着急,一筹莫展。错过了时间,胡骑就无法南下了。

就在这时,张燕、麴义急奏朝廷,大将军病倒陈留,危在旦夕。

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节

丞相蔡邕、太尉徐荣、御史大夫刘和、尚书令李玮、中书监荀攸被连夜召进晋阳宫议事。

长公主面色苍白、神情忧郁,惶恐不安地坐在案几后面沉默不语。

张燕、麴义联袂上书,可见前线事态非常严重。中原大战正值关键时刻,大将军轰然倒下,不亚于宣告大战已经提前结束,征伐中原之战几乎可以说是濒临失败的边缘。

“这都是累的。”蔡邕仰首长叹,“数数这几年他在晋阳待了几天,就知道他有多累了。”蔡邕放下看了几遍的密奏,连连摇头,“大将军已经病倒十几天了,如果不是事态越来越严重,麴义、张燕两位大人难以支撑,估计他们暂时都还不敢上奏。此事一旦在朝廷传开,后果不堪设想。要保密,务必要保密啊。”

“无论如何不能伸张。”荀攸郑重说道,“晋阳有个风吹草动,洛阳马上就会知道。叛逆们只要把大将军病倒的消息在中原战场上广为散播,大军必定军心涣散,到时候想撤都撤不回来了。”

“立即把大将军接回来。”长公主声音微颤,显得内心十分慌乱,“他病得太重,如果不及时诊治,他可能会死的。”

“如果能把大将军送过黄河,张燕大人就不会从邯郸跑到陈留了。”李玮苦笑道,“大将军不能回来。如果消息泄漏,大将军即使躺在马车上巡视大军,也能稳定军心,激励将士们誓死奋战。”

“中原战场上还有两万匈奴人。”刘和也连连摇手,“除了大将军,当朝没人能镇制他们。大将军一旦离开中原,这两万匈奴人心生恐惧,十有八九要出事。”

“那就撤军吧。”长公主悲声低叹,无奈说道,“现在撤,还来得及。”

“已经来不及了。”徐荣指指摆在案几上的密奏,“麴义、张燕两位大人在奏章中写得很清楚,双方此时正在紧张对峙,而且在左中右三个战场上,叛军的兵力都已占据上风,这就好比两位生死相搏的斗士,其中一方的长剑已经逼近了对手的咽喉,对手只要稍有放弃之念,必定血溅五步,绝无幸存之机会。现在大军如果撤退,能有一半人返回河北就非常不错了。那可是一场惨败。”

“怎么会撤不下来?我们还有十几万大军,大将军虽然病重,但人还在中原,麴义、张燕、吕布、颜良、赵云等诸多将军完全有能力把军队安全带回河北。”丞相蔡邕用怀疑的眼神望着徐荣,“你们是不是不想撤?”

“我们是有十几万大军,但我们是在中原,是在黄河以南,二十多万叛军会睁着眼睛任由我们平平安安地撤回来?袁绍、曹操、刘备这些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儒士吗?他们难道愿意伸着脑袋等我们恢复了力气再去攻打中原?”徐荣竭力解释道,“在战场上,尤其是撤退的时候,将士们心中恐惧不安,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不错,我们是有可能安全撤回来,但假如我们没能安全撤回来,惨败而归怎么办?”

“此次中原大战,在我们强大的攻击下,袁绍、曹操、刘表、刘备非常迅速果断地结盟联手,共抗河北。我们的实力已经全部暴露,在没能击败我们之前,他们为了生存,会一次又一次利用他们的优势,向河北发起一轮又一轮地猛攻。前年的冀州大战,诸位大人记忆犹新。如果这样的大战再发生两三次,河北还能支撑多久?河北被打得伤痕累累,大漠边塞的胡人还会继续帮我们打仗吗?不会了,他们要么争霸大漠,要么南下攻杀边郡,他们不会对一个岌岌可危的朝廷顶礼膜拜。河北随即陷入重重危机,那时我们生存连生存都非常困难,何谈平定天下中兴社稷?”

“朝廷不能没有大将军,但大将军倒下的时候,朝廷应当尽力弥补和消除因大将军在战场倒下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影响,朝廷应该和大军将士们一起,勇敢地去战斗,而不应该畏首畏脚,贪生怕死。”徐荣有些激动了,“征伐中原平定天下,不是大将军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朝廷,是河北所有人的战斗。难道说,大将军倒下了,我们就放弃征伐中原,放弃平定天下,放弃中兴社稷吗?中原大战,是中兴社稷之战,是大汉的生死大战,是我们所有人的战斗,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我们为什么要撤退?我们凭什么拿数万甚至十几万将士的性命当儿戏?谁给我们这样的权力?”

“今天,大汉将士们的热血依旧奔腾不息,大汉将士们的铮铮铁骨依旧高昂不屈,大汉的刚烈忠魂依旧仰天长啸,我们应该高举着大汉的战旗,战斗,一直战斗下去,至死不退。”

徐荣激昂慷慨的声音在殿堂上久久回荡,重重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长公主脸上的悲伤渐渐淡去,神情越来越坚毅,越来越兴奋。

“战斗,我们应该战斗。”李玮用力挥动着手臂,“只要战斗,只有鲜血和生命,才能重铸一个强盛的大汉。”

“我们如果停止战斗,大汉的中兴之期将遥不可待。”中书监荀攸的声音坚定有力,“这一仗,我们应该打下去。”

“太尉大人说得好。”御史大夫刘和连连点头,“浴血奋战,至死不退,我们一直打下去,一直打到天下太平为止。”

蔡邕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拿起衣袖擦了擦湿润的眼角,“既然已经开始了,那就不要停下,打吧。”

※※※

继续进行中原决战,就要征调胡族诸部铁骑南下参战,但朝廷上的反对声不能置之不理,对此事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如何把胡族诸部铁骑可能导致的危害降到最低?如何获得胡族诸部铁骑的顺从和信任,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威力,从而取得中原决战的胜利?

“我亲自去北疆统率铁骑大军。”

长公主娇嫩的声音如同雷霆一刀,让当朝五位权臣目瞪口呆。

“这样,所有问题全部解决了。”长公主平静地说道,“我亲自统率胡族诸部铁骑,他们必定会顺从我,信任我,遵从我的命令。大臣们看到了朝廷平定天下的决心,根本无法反对朝廷征调胡骑南下中原参战的决定。尤其重要的是,我亲自统率胡骑参加中原决战,将来天下平定后,谁敢说我联手胡人屠杀中原?我统率胡骑,胡骑就是我大汉的铁骑,谁敢指着天子和朝廷说三道四?我到了中原,大军士气高涨,那时即使大将军依旧病危,大将军病重的消息传遍中原,也无法影响我大军一丝一毫的士气。”

长公主望着五位大臣,嫣然一笑,“你们同意吗?”

五位大臣犹在震惊之中,谁都没有做出反应。

李玮突然想到什么,一股强烈的窒息感直冲脑门,胸口憋闷得异常难受。李玮不由自主地伸手捂住嘴巴,偷偷吸了几口空气。空气中带着一丝甜甜的幽香,沁人心脾,但此刻这股幽香闻在李玮的口舌中,却如毒药一般,让他头皮阵阵发麻。

长公主亲自统率胡骑,如同天子御驾亲征。中原大捷后,长公主无论在大漠上,还是在河北,还是在北疆军中,都将得到大家的尊崇,其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其巨大声望将更加巩固,无人可以憾动,无人可以制约。

大将军,你这一倒下,虽然侥幸取得了中原决战胜利的契机,但也引发了你所担心的危机,将来朝堂上的争斗会越来越激烈,而中兴社稷之路也因此变得愈发的漫长和坎坷了。

长公主决定的事,当今天下谁能阻挡?

能进入凤凰台议事的都是本朝重臣,十几位大臣虽然异口同声表示反对。由于大将军病重一事只有蔡邕等五位大臣知道,所以大臣们认为长公主执意要征调胡骑率军亲政,纯粹是为了一己之私而置社稷安危于不顾,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长公主毫不气馁,在她的威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