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第一军阀 >

第266章

民国第一军阀-第266章

小说: 民国第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漠北地区,北水南调工程在己未年春季便开始了紧张的施工,草原上的牧民也开始计划建设人工草场。
    在这里的草场面积很大。一户牧民的标准牧场是五千亩,要想建立人工草场,就离不开农机和飞机。
    投入是比较大的。但是政府可以贷款给他们。
    人工草地面积的多少,常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后世欧美各国的人工草地面积合计约为耕地的50%以上。
    中华民国的畜牧业也正在向更加发达的方向发展。
    自然草场的草料生产能力比较低,主要是很多牲畜不能食用的杂草比较多,以及没有施肥、灌溉、播种、翻地等生产环节,草料生产能力自然低下。
    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可以弥补天然草地产草量低的不足,有效缓解草场放牧压力;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家畜提供量多、质优饲草。因此,人工草地对于维持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极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干旱、风沙、盐碱、贫瘠等自然因素对人工草地构成直接威胁,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工草地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在中华民国的牧区,最大的制约就是干旱与贫瘠。干旱是主要问题。
    水从哪里来?
    北水南调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漠北地区,这个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这里也成为了中华民国最早开始大规模人工草场建设的区域。
    而在人工草场的建设观念方面,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因为中华民国出台了《农改法》,草原牧场同样也在《农改法》范围之内,如果无力对草场进行建设,那么就卖牧场吧!
    当然也能贷款建设。
    另外蒙古地区原本是蒙古人人数很少,这主要是清廷用喇叭教约束蒙古人口增长。从而出现了草原上人口稀少的原因。
    那些蒙古人都被强制性前往内地,很快就被庞大的人口淹没其中。
    如今草原上只有汉民。
    因此在观念上还是很容易接受建设人工草场的重要意义的。
    每年中华民国都会对各个草场进行检查。如果过度放牧使草场出现退化,那么便会对牧场主进行罚款。
    同时铁路也开始在漠北、漠南地区大规模修建,同样也将形成一个比较发达的铁路网络。
    每年中华民国可以将关内、东北生产的饲用玉米运往草原,从而使牧区的牲畜能渡过冬季,而不用担心草料缺少的问题。
    同时在漠北地区,中华民国也在发展农业,北水南调使漠北地区有了发展农业的基础,在这里也能生产出大量的饲用玉米。
    在中亚地区,除了牧场建设,主要就是棉花种植业的建设。
    工业建设也在漠北、中亚地区展开,这也使更多的人口迁移到了这些地区。
    特别是中亚地区,中华民国已经把手都伸到高加索东北部地区了,跨越距离极远。尽管这里是边疆地区,但是中华民国还是很放心的很多工业都放在了中亚地区。
    现在的俄国虚弱不堪,中华民国不去打他们,他们就该谢天谢地了,自然不敢主动来进犯中国。
    大量的军工业在中亚地区建立了起来,纺织业等轻工业也开始向中亚地区转移了一部分。
    在中亚地区,轻工业出口到欧洲的距离更近许多。
    一座座城市在中亚和漠北地区拔地而起,其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所谓的‘俄国速度’、‘美国速度’。
    这个‘美国速度’自然是用来形容美国人的发展速度。而‘俄国速度’,则是用来形容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开发。
    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开发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此时西伯利亚地区已经有上千万俄国人。
    但在‘中国速度’面前,全是渣渣。
    铁路已是现成的,建设就非常快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农牧业生产资料运往中亚,大量移民涌向中亚。
    形成一座座工业城市,一片片农牧业生产区。
    中亚地区的灌溉系统也在不断建设。尽管中亚地区也有不少沙漠,但水资源实际上比中国西北地区要丰富得多,有很大的农业生产潜力。
    只不过当前世界人口没那么多。因此中国在中亚没种太多粮食。
    同时矿业也发展迅猛,在中亚地区的矿区被一个个规划了出来,在己未年也进入了大量建设的阶段。
    在北海行政区,人们在开春后立即抓紧时间对矿区进行建设。
    北海地区,主要的产业还是原材料生产,其中最主要的是矿业,采煤、采矿。
    矿场、工厂的增多。就业岗位也大量增加。农牧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也消化了不少移民人口。
    移民人口的不断增多,也使关内人口密度开始降低。
    而在向中南半岛、南洋诸岛的移民方面。则在持续进行。大量南方人口向这些地区迁移,使这些地区的华人数量不断上升。
    华人对中南半岛、南洋诸岛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澳大利亚,己未年春末,移民华人达到300万人。大量华人的涌入。使澳大利亚白人产生了恐慌。
    但是恐慌没有任何效果。
    这些华人在澳大利亚,开始逐步有了自己的华人广播电台、学校、商店、医院,大有国中之国的意味。
    特别是在西澳大利亚,这里大部分人口都是华人。
    大量的建设物资从中华民国运往澳大利亚,矿山、牧场、铁路、公路、港口不断建立了起来。
    澳大利亚当局,却是无力阻挡中国移民对澳大利亚的入侵,‘白澳政策’正式宣告流产。
    一个‘黄澳’,或叫‘华澳’正在诞生。
    澳大利亚当局的很多政客倒向中华民国。舆论也被中华民国逐步掌控,教育、医疗被层层渗透。中华民国对澳大利亚的掌控能力是越来越强。
    现在宗主国英国正忙于战争,澳大利亚当局也无与中华民国抗争的底气,只能听之任之。
    己未年,中华民国号召国民‘继续努力生产建设,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全国上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大部分国民努力生产、工作,庞大的市场需求使这个国家的发展动力无比充沛。
    大量的资本输出,使得中华民国不仅使自己的国民参与到了生产建设当中,同时还让其他国家的劳动力间接参与到了中华民国的生产建设当中。
    这一年,也是先进生产力进一步普及的一年。
    大量的农机、工程机械被制造出来,全国的铁路、公路建设更是消化掉了大量劳动力,工程机械的普及,也使工程成本开始下降。而传统的人力建设,成本则被拉高,这更加刺激了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
    在海外,那些道路建设,在劳动力充沛的印度等地区,还是主要靠人力,尽管效率不高,但成本也比较低。
    大量工程项目的出现,以及人口移民,造成中华民国的劳动力有些紧张,所以在一边加大工程车辆、农机产量的同时,也把那些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赚不了多少钱的产业分包给那些附属国发展。
    那些附属国尽管用上了农机、工程机械,但其结果就是,劳动力成本更低了。
    因为大量人口失业了。
    这时候在这些附属国办工厂,人口红利极大,就像当初清末的中国一样。
    附属国的教育体系也比较坑,高等教育的学费非常高。
    就是普通教育的成本都比较高。
    这是江渝采用了后世的美国教育制度,然后套在这些附属国的身上。
    教材是中华民国出的汉语、汉字教材。正版的,要收版权费的,盗版是要判刑的。这个版权,是欧美资本财团保持垄断、敛财的方式之一,和专利的作用是一样的。
    专利这玩意,实际上比较坑。
    就算是发明创造对人类有利,但是收个几十年专利费,那就太过了,这实际上就是财团保持垄断的一种方式。
    中国现在也照搬这种专利、版权制度,这自然是为了保持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的垄断地位。
    教科书贵得要死。但是还是得买。
    买不起怎么办?
    政府掏钱办初级教育吧!这是为了普及汉语、汉字,是文化入侵的需要,因此中华民国要求那些附属国把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办教育。美名曰:教育强国。
    但实际上,只教出了一群接受过初级教育的国民,而且还是汉文化教育,使中华民国的文化入侵战略得以成功。
    只受过初级教育的人,只能算是半文盲,也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
    如果享受中高等教育,那么首先学费就把大部分的人挡在门外。这时候附属国的政府是不给补贴的,也就只有富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教育。
    江渝在制定这个模式的时候,就是为了限制附属国的发展。使他们持续成为中国的代工厂。
    “如果附属国的人口文化程度提高了,那么他们的劳工成本也就随之增加了,到时候我们的人口红利就减少了。”江渝当初是如此指示的,可见他对附属国人民的‘良苦用心’。
    当然。这种教育模式并不会使附属国没有高级人才涌现。但是大部分还是低级工人,高等人才还是会出现的。
    但是高等人才出现后,也是为中华民国所用。
    汉语、汉字在附属国的普及,也扩大了中华民国在唱片、电影、小说等文化产业的市场。
    ……
    随着春季到来,欧洲战场继续硝烟弥漫。
    欧洲战场分为两部分。
    西欧战场、东欧战场。
    西欧战场是协约国与同盟国的战争,东欧战场则是俄国的内部战争。
    这两场战争在开春后,都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首先在西欧战场,协约国集结一千五百辆战车。150万兵力,发动了春季攻势。对同盟国兴登堡防线发动猛攻。
    但是战斗一打响,协约国的空军就以惨败收场。
    这一时期,中华民国给德国出口了两千余架名为‘福克3型’的战斗机,这是一种历史上从未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全新木构战斗机。
    但是这种单翼木构战斗机的性能极为优越,因为其发动机马力十足,又因为采取单翼设计,飞行速度远超协约国的木构战斗机。
    福克3战斗机还配备一挺12。3mm口径机枪,火力十分猛烈。而且这款战斗机的操作性能极佳,在空中十分灵活。
    结果空中的战斗仿佛是一面倒,大量的协约国战斗机被击落,福克灾难持续蔓延,协约国打到这个时候,甚至已经没有多少有经验的飞行员了。
    相比之下,从战争之初,同盟国在空战当中就一直占据优势,在战斗中培养出了大量有经验的飞行员,何况这些飞行员还是中国帮助训练出来的。
    空战失利的结果就是轰炸机大量被击毁,当然这年头他们都还没用上雷达,空中作战以遭遇战为主,并不能形成绝对的空中防御。
    德国在取得制空权后,出动大量俯冲轰炸机,对协约国的战车展开了轰炸。同时出动了一种载弹量达到2000公斤的木构飞机,对协约国的进攻部队展开轰炸。
    这同样是中国出口给德国的一种新型木构轰炸机,不过是战术型轰炸机,飞行距离为500公里,通过牺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