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 >

第22章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第22章

小说: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欣欣向荣的气象,再不复往年的偏远贫瘠。

    张文勇家坐落在绿竹小区的一栋红瓦粉墙的两层小楼里,这是很典型的当地建筑风格,屋内的装潢摆设却是很多普通居民无法企及的。实木地板上铺的羊毛地毯、巨大的欧式烛台吊灯、红漆的实木家具、雕花镂空的木板包墙和暖气罩等都显示出主人在小县城里的富贵奢华。

    张文勇斜靠在舒适的躺椅里,睁大两眼瞪着对面墙上的白梅花壁灯,一语不发。妻子推门进来喊了一声,他不耐烦地闭上眼,没有搭理。

    晚上,王处长和林建匆匆走进局技术处理中心,偌大的房间里面陈设着各种仪器、设备,几位身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在各自隔段里面紧张工作。

    “王处长,根据你的要求,我们对今天的可疑通话进行了技术处理和分析”。

    技术员将一副耳机递给王处长,然后扭开仪器上一个绿色按扭,“但是,对方的嗓音并非是通过技术手段变音的,所以我们没法矫正复原。”

    王处长戴起耳机,里面传来还是沙哑的录音,他皱起眉头。

    第二天,张文勇呆在家里没有出门,妻子是名中学教师,仍像往常一样去学校上课,晚上挺晚才能回家。

    侦查员们耐心地等待着。

    直到第三天晚上,张文勇才提着一个装满食品的购物袋,独自走出家门,叫了辆出租车,来到他以前曾经工作过的监测站。这个监测站当时是由科技实验办公室负责管理,科技实验办原办公场所是栋五层的楼房。搬家以后,只留下五个人对监测站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五层的楼房只有五个人办公有些浪费,但是因为里面有重要的转换机组、大型设备还有通信线路,所以没有租出,现在里面显得空旷寂寥。

    门口的保安和张文勇熟识,他从容地举起手里的那袋食品冲保安亮了亮,是一只烧鸡、几样点心,还有一瓶茅台酒,保安笑了笑,挥手示意他进去。

 第27节

    大楼值班室里有一位值晚班的技术员,正无聊地看电视,见张文勇来了,高兴地招呼他进来坐。张文勇随意地说刚和老婆怄气,过来找弟兄聊聊,一边自己动手从柜子里取出两个纸杯。值班技术员无聊之际,有人过来聊天解闷,更喜还有夜宵和好酒助兴,乐呵呵地蹲下身从柜子里扒拉找筷子。张文勇迅速从口袋里拿出个小塑料瓶,将一些粉末倾入对方纸杯中。两人痛快地吃喝起来,只是很快那位技术员就醉倒在沙发里。张文勇从技术员口袋里掏出一个电子磁卡,然后走到值班室的里间,将正开着的监视器关掉。出了值班室,他径直走到楼梯口前的电子门禁,轻轻一划,保险钢门缓缓开启,他一闪身进去。

    监测站门口,一辆黑色轿车悄然停住。

    控制中心的胡处长、保卫科徐科长,林建和黄晓川,还有一名侦查员跳下车,他们来到保安身旁,低声说了几句话,然后林建与黄晓川悄然跟上楼,胡处长、徐科长等人进入值班室,打开监视器开关,监视器屏幕上出现了楼上各个楼层的画面。

    画面中出现张文勇的身影,他蹑手蹑脚地登上三楼,一步步挪到一扇蓝漆防盗铁门前,他很小心地拨动门上的密码盘,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结构复杂的防盗门钥匙,插进锁孔轻轻旋转了几圈。

    “喀嚓”厚厚的钢门应声弹开!

    监视器前,胡处长气忿地说:“这可是信息综合传输处理中心机房啊,高度机密,他怎会偷偷复制了钥匙?”

    又向徐科长瞥去一眼,低声问:“密码怎么也没有更改呢?工作这么麻痹!”

    一旁侦查员对着衣领麦克风通知林建:目标进入三楼机房,机房位于西侧第四间、蓝色防盗门。

    林建和黄晓川快步跟到正缓缓关闭的防盗门外,都抓紧闪了进去。林建一个侧滚翻躲到一张电脑桌后面,黄晓川则隐在一台电脑服务器的立式柜后面。

    这是一个很大的机房,里面虽没开灯,但一台台开着的大型电脑显示器闪出一片片碎雪般的白色亮光,张文勇的身体就伏在这片白光里。机房里还有一排排立式的大型仪表也在嗡嗡低鸣,只是这些错落排列的仪表之间却隔离开一个个黑黝黝的间隙。林建缓缓向前凑近,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微型摄录装置,轻轻放在一台仪器上面,又蹲下身子,继续观察正趴在一台电脑前的张文勇。

    监测站办公楼不远处的小树林里,一辆没有标志的深色子弹头面包车隐在夜色里,王处长正坐在电视屏幕前。画面中,张文勇小心翼翼地伏在一台近似中央处理服务器的大型电脑前,操作了一阵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移动硬盘,又用一根黑色接线插在电脑的USB接口里,绿色指示灯闪烁起来,张文勇静静地等待着。

    等数据拷完,张文勇伸手拔除移动硬盘,肩头一耸似乎就要站起身来。林建急向黄晓川打个手势,黄晓川伏下身子隐入一台仪表后面的黑影里,林建迅速退回防盗门口,侧身出去。张文勇并没有马上出去,他走到一台台仪表前面,对准仪表的闪着微光的数据显示屏,用一个像火柴盒形状的夜拍照相机拍照。折腾了好一会,他看看表,走出铁门。一出门,他抓着把手轻轻将门推上,“喀嚓”一声轻响,厚厚的钢门应手锁上。

    林建隐在三楼走廊正中央的穿衣镜后,张文勇从穿衣镜旁走过,然后径向楼下走去,林建急急尾随下楼。张文勇走到地下室门外,同样很轻松地用钥匙打开铁门,林建趁黑紧随闪入。

    张文勇打开一个小小的强光手电筒,雪亮的光柱指处,林建才看清这是个地下通道交错密布的庞大空间。张文勇进入一条狭窄的长长通道,然后一阵左绕右拐。终于,张文勇停在一个被铁栅盖住的圆形混凝土竖井口旁,井口一米多点见方,井内一条悬空铁梯竖直向下通往漆黑的深处。张文勇小心地套上一幅软皮手套,然后把井口的铁栅栏门锁打开,把手电含在口中沿铁梯向下攀去。

    林建听胡处长介绍过监测站下面就是海底光缆的集成转换机组所在地,平时很少有人下去,只有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时才派人下去。下去本可以通过电动吊梯,只是电梯的电闸装在控制室里面,张文勇可能没钥匙,也考虑到一旦乘坐电梯,一方面会发出电梯的轰鸣声,另一方面会在控制室里面留下图像和启动记录,因而他深思熟虑后选择了这条很少会使用到的应急通道。过了一会,林建听到张文勇跳到地面的回音。

    林建思忖片刻,向王处长低声报告后,摸黑找到铁梯,慢慢攀援下去。一股阴冷的寒气扑面而来,他打了个寒噤,越往下寒气越重,冰冷潮湿的扶手将寒气透过手掌钻入全身的骨骼和神经,林建紧紧咬牙克制住身躯的战抖,凝神贯注、小心翼翼向下攀去。爬了一阵子,向下可能有个二、三十米的样子,终于看到下面的手电亮光。

    下面空间很大,张文勇趴在一个巨大的机器下面捣鼓着什么。

    林建小心地先用脚尖触到地面,然后轻轻落地,紧贴着钢筋混凝土墙壁向前靠近。

    在这个巨大的地下空间里面有无数条粗大的光缆、电缆纵横交错,盘接在一座座大型的机器里面,恍然进入一个机器林立、线路密织的地下迷宫。林建很容易就找到一个隐蔽点,然后将红外成像摄录装置架上。

    夜幕下的子弹头面包车中,画面里出现正趴在机器下的张文勇,他好象在拆卸什么,然后又将自己包内一个小型设备装到里面。王处长不解地看了身边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凝神注视,突然说哦,他是在主要机组里安装数据截取装置!

    地下室里温度很低,林建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只能紧咬牙关与寒气抗衡,冰冷的身体像一块僵硬的石头贴在墙角纹丝不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伏在机器底部的张文勇却已大汗淋漓。约莫半个多小时后,张文勇站起身把包内的工具收拾妥当,然后又攀上悬梯向上爬。林建仰头望去,才发现张文勇的鞋子外还包着两个布套。

    好狡猾的家伙,真是不留痕迹!

    林建吃了一惊。

    第九章

    张文勇回到值班室时,值班人员仍在昏睡,张文勇脸上浮出一丝得意的笑。他把两个纸杯拿到洗手间,拧开水龙头放到最大,用力地冲洗干净,然后把残剩的茅台酒倒进杯子里,用力搅荡后把酒液倒掉,再把杯子重新放回桌上。又蹑手蹑脚走进值班室里间,重新打开监控器,然后费劲地把值班员拽到床上,盖上了被子。他仔细地把周身的灰尘拍打干净才转身离去。

    大门口值勤保安还站在那里,张文勇好象喝多的样子踉跄着从保安身边走过。离开的一瞬间,他嘴角露出狡黠的笑,只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个他放了催眠药粉的杯子早已被侦查员换走,而他今晚的一切掩饰,在侦查员眼中只是穿了戏装的表演而已。

    夜深了,一阵阵挟着寒气的冷风轻轻鼓动着玻璃窗户,发出不可捉摸的穸穸簌簌的声音。监测站大楼静静伫立在夜色里,那亮着灯光的值班室、黑黝黝的办公楼,还有一旁稀疏的小树林依旧在风中沉默无语。寒风所过,掠去了地面上的浮叶和碎屑,一道宽宽的长街越发显得清静寂寥,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呜呜低鸣的风声渐渐平息下来,夜终于归于宁静。

    胶源国家安全分局的一处驻地,马局长带领“靖海行动”核心专案组一行亲临指挥,在侦查部署会上,马局长很高兴地说,经过参战干警的共同努力,已经获取张文勇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接下来就看他要把情报交给谁了,大家沉住气,等待交接情报的嫌犯目标出现。

    他从座位中起身,拿起一支闪亮的金属指挥杆,然后指向身后的那面塑料板,上面已用兰色彩笔绘制了一些文字和图表。

    马局长用指挥杆轻轻敲击板面,“通过这段时间以来的缜密侦查,火种的间谍网正浮出水面。目前,我们已发现的间谍有李武宇、许明达、陈伟沪、张文勇,此外还有从未露面的对张文勇进行指挥的男子,另外就是医院里无线信号的收发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指挥者代号叫做‘火种’,他是不是就在上述各人里面,尚不确定。”

    马局长顿了顿,环视大家一圈,“现在我决定,指挥张文勇的男子命名为1号对象,隐藏在医院里的信号收发人为2号对象。”

    他把手中的指挥杆再拉长一节,仍指向板上的图表,“大家来看,这个间谍情报网络的组织结构和分工是很严密的。从事具体情报搜集任务的有许明达、陈伟沪、张文勇三人,这三人所处位置覆盖了我海洋集成控制系统的大部分领域,有基础数据,有科研技术。在组织上,这三人互不相识,彼此独立。在指挥体系里面,李武宇是许明达的指挥者;张文勇的指挥者是1号;承担情报报送任务的是2号,他的指挥者是谁呢,会不会也是1号?种种迹象表明,1号和李武宇有所类似,是不是就是同一人?而李武宇是不是就是火种呢?”

 第28节

    “是啊,火种经营的这个间谍网应该是煞费苦心的,分工很明确,又互不交叉,从严密性、安全性、针对性来说堪称为高超的间谍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