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中庸不平庸 >

第4章

中庸不平庸-第4章

小说: 中庸不平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庸的夫妇之道(1)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很多,其中一条罪状,是说中国古代只重君臣之义、父子之恩,不讲男女之爱、夫妇之情。其实,这都是想当然的说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各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最重视夫妇关系,最讲究男女相处之道。
  东汉的才女班昭曾作《女诫》,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阴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概念,夫妇是最直接、最常见的阴阳关系,所以夫妇之道不但是人伦之始,而且与天地同德,具有某种神圣的特征。《中庸》说:“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三纲五常,夫妇乃是五常之首,一切的社会关系由此中产生,因此夫妇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因子。
  《诗经》的第一篇,是讲男女情爱的《关雎》,一向被认为是儒家重视夫妇之道的证明。所以《中庸》还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一切的大道理,要从夫妇之间开始。如果连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不能维持一个和睦稳定的家庭,经常“后院起火”,还谈什么大道,做什么事业呢!
  拿破仑可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他横扫欧洲,使整个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黑格尔甚至称他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不可谓不伟大。可是他的仆人却说:“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因为他与伟人离得太近,拿破仑所有的生活细节、小小的毛病和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而他赫赫的功业、巨大的光环并不能在仆人的面前掩盖个性的缺陷。夫妇之间更是这样。无论你在外面如何光鲜、如何成功,在面对自己伴侣的时候,总会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在对待同事、对待邻里、对待朋友,甚至对待父母的时候,人都可能戴上各式各样的面具,但唯有在对待配偶的时候,是任何面具都起不了作用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处理夫妇关系,是检验一个人品质和德行的最好试金石。
  因此,真正的君子,会从夫妇之间做起,从家庭生活的小事做起。《孟子》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如果自己不遵循道的要求,那么妻子也不会按道而行;如果不合道义随意地驱使妻子,妻子即使被迫去做,也不是心甘情愿,早晚会激起反抗。由于时代的限制,这里说仅是丈夫对妻子的单向关系,其实夫妇双方之间,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夫妇一方不检点自己的行为,或者对对方不知爱惜,任意驱使,肯定会破坏夫妻感情,影响家庭和谐。
    男尊女卑和女尊男卑
  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点是“男尊女卑”,这是毋庸讳言的,不需要曲为辩解,硬把孔子说成妇女解放的先锋。但是,仅仅“男尊女卑”四个字,不足以说明儒家的全部婚姻观。
  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云:“盖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也。” 男尊女卑,就像天尊地卑一样,是本来的位置使然,而夫处处让妻子为先,则是一种德行。混淆了本来的位置,会造成家庭的混乱,但如果不讲德行,一味地强调男尊女卑,也同样不符合夫妇和合的要求。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理解唐甄的这句话,就是说,夫妻二人,结婚之前的经济社会地位可能不尽相同,结婚后的生活分工也可能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应该强调夫妻间的这种差别,更不能以这种差别为借口,要求比对方更多的权利,强迫对方做更多的事情。
  比方说,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住的房子是女方家里给买的,开的车是女方家里给买的,女主人的工作比男主人的好,挣的钱又比男主人多上好几倍。按照唐甄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妻子的地位高于丈夫就是“位”,应该坦然面对并承认现实,但是即使这样,仍然应该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通过双方协商处理家庭事务,这就是“德”。
  

中庸的夫妇之道(2)
假如妻子因为家庭在经济上依赖自己,就对老公颐指气使,动不动拿钱说事,一定会刺伤男人的自尊心,给婚姻埋下隐患。可要是对婚姻和爱情抱一种理想主义的态度,认为只要有爱,一切都无所谓,从而对妻子为家庭所做的贡献漠然处之,甚至先存一种自卑的心态,对妻子正常的举动也疑神疑鬼,联想到倚仗钱财欺压自己上面去,同样也会伤害双方的关系。中庸的做法,应该是肯定并尊重夫妻双方对家庭所做的努力,并且把这种肯定和尊重转化为爱意,为家庭的稳固和发展添砖加瓦。
  有人说,现代社会,似乎“男尊女卑”不成其为问题,倒是“女尊男卑”值得注意。随着女权主义运动逐渐波及到中国,特别是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的尊严越来越受到尊敬,而男性则被塑造成压力大、任务重的受气包形象。其实,社会的发展方向,是逐渐消除一律的尊卑之分,消除大众对某一性别的成见和歧视,并不是把原来的规矩倒过来那么简单。之所以人们会觉得“女尊男卑”,只不过是以前“男尊女卑”的观念太过深入人心了而已。
  在夫妻生活里,不但不应该有谁尊谁卑的现实,而且也不应该有谁尊谁卑的观念。所谓尊卑,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这种观念无视现实的境遇,也不管事实的真相,只不过是一种标签。一旦有了“我就要比你高一点”、“你就应该为我做什么”等等这类观念,那么理想中的夫妻关系就会往自己这方面倾斜,对婚姻生活的目标就会发生偏差,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失望和争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孝也要讲中庸(1)
  孝以敬为前提
  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孔子的大弟子有子甚至把它看作是仁的根本,做不到孝的人,永远不可能领悟到仁的道理。原因是人生天地之间,只有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最大,不懂得尊重父母的人,当然也不可能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不可能成为良好的社会成员。
  与孝相辅而行的是悌,就是对兄长的尊重。悌的地位虽然略低于孝,却和孝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往往是孝悌并称。需要说明的是,悌的本字虽然是“弟”,也就是做弟弟的要有弟弟的样子、弟弟尊重哥哥的意思,可是儒家并不是只关注男性亲人之间的关系。正像孝的对像也包括母亲一样,悌的对像实际上也包括姐姐。
  春秋时期的礼节,平时拱手作揖的时候是左手抱在右手上,丧礼的时候正相反。可是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见面的时候拱手,却是右手抱在左手上,弟子们都以为孔子对礼节有了新的规定,也都照葫芦画瓢。孔子叹口气说,我这样做,是因为我的姐姐去世,我正在为她服丧的缘故啊,你们这是做什么呢?可见,对于儒家来说,姐姐和兄长一样,既然先自己而生,就应该受到尊敬与侍奉,更何况他们比自己更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也为父母分担了更多的忧愁呢。
  对父母之恩的感佩和歌颂,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甚至连某些动物也会具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曾经令多少人感动,又曾令多少人惭愧汗颜。可是唯有人类,对孝这种天生的情感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对孝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种种理论。在全世界的思想界,儒家关于孝的理论是最深入、最全面,也是最合乎人性的。
  孔子曾经感叹,今天所谓的孝,说是能够养活父母。可是他的狗、马,也都是靠他养活的呀!如果不知道尊敬老人,那么与养一条狗、一匹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今天说“孝敬”,孝是要以敬为前提的。有一种人,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忙、事情太多,也可能是因为讨厌老人,不愿意和父母呆在一块,还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以为父母不愁吃、不愁喝,有穿的有住的,就算尽到了自己做子女的责任,把钱往父母面前一丢,就算完事。父母对于他们,还不如孔子说的狗马呢!
  还有的人,虽然也尊敬父母,可是他的敬,却是“敬而远之”的敬。表面上对父母恭恭敬敬,说什么都答应,可是连着多少天不跟父母打个照面,逢年过节礼节性地探望一下,自己的心事不跟父母说,父母的心事自己也懒得打听。这样的“敬”,只是疏远的面具,根本不是孔子所说的敬。
    孝不是没有原则的顺从
  《诗经》上说:“哀叹我的父母,生我的时候是多么的辛苦啊!”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母亲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所付出之多,只有亲身当过母亲才能体会得到。我们古人把生日叫做“母难日”,意思是生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母亲受难之日。所以每逢生日,大家都会伤感一番,缅怀父母辛勤抚育自己的辛劳,哪像现在这样推杯换盏,吃喝玩乐!
  但是,儒家的孝绝对不是愚孝,不是没有原则的顺从。孔子说,“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说,父亲去世后的三年之内,如果还按照父亲为人处世的原则行事,就可以称作是孝了啊。为什么呢?因为父亲去世之后,哀思要保持三年,三年之中,不管父亲的做法对与不对,都不忍心改变父亲的做法,另起炉灶。可是三年的时间也足以称作是孝了,三年之后改不改,就得看当时的时势了。
  “孝”和“顺”也经常连称,好像要想做到孝就一定要顺从父母的意愿。但是中庸之道并不这样简单地看问题。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最能说明儒家孝的方式。
  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地里锄瓜,一不小心锄掉了一棵瓜苗的根。曾子的父亲曾皙大怒,抄起一根大棒就打,一下子就把曾子打倒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醒过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跑到父亲的面前请罪,说:“刚才我做了错事,得罪了父亲,您用那么大的力气教育我,没什么事吧?”然后又去后面弹琴唱歌,还故意让曾皙听到,表示自己决没有生父亲的气。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孝也要讲中庸(2)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弟子说,“下次曾参再来,别让他进我的门!”曾子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央求师兄弟向孔子打听,孔子说:“当年舜帝的父亲瞽叟很糊涂,脾气也非常暴躁,续娶了之后对舜又非常不好。要使唤舜的时候,舜总是在旁边伺候着,可是想要杀舜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小小的责罚,舜就乖乖地承受,要是发了大怒,要拿大棒棰他,舜就远远地躲开。为什么呢?怕自己的父亲背上杀害亲生儿子的名声啊!现在你呢?父亲正在气头上,下手不知轻重,要是真为了一件小事把你打死了,你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孝之地吗?再说,平白杀伤人命,官府不还得治他的罪吗?”
  像故事中曾子那样的孝,就是“愚孝”。他一心想着怎样服从父亲的教导,不违背父亲的意思,可是就不动脑筋想一想,父亲这样做对不对,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这个后果最终会落到谁的身上。他的出发点是维护父亲的权威,结果却险些造成大麻烦:如果曾皙把曾子打死,曾皙自己又被治罪,这不是曾家的大悲剧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