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赵宋王朝 >

第34章

赵宋王朝-第34章

小说: 赵宋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普把商丘的军务安排了一番,带着几个小校来到汴京。他先到赵府看望了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病情越来越重,已经到了滴水不进的地步。这几天赵匡胤只要稍有闲暇,便守在父亲身边。可惜赵普到的第二天,赵弘殷便去世了。按照礼节,朝廷命百官前来吊唁。     赵家的祖坟在洛阳。赵匡胤、赵匡义和少弟赵匡美满身重孝,议定择日将父亲的遗骸运回洛阳。二十七日夜,三兄弟正在灵前守孝,潘美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先在赵弘殷神位前行了一个大跪叩礼,随后起身对赵匡胤道:     “将军,范丞相命我请你急速入朝议事。”     “我在守孝。”赵匡胤一动不动。     “范丞相当然知道将军在守孝。可他说军情火急,实在是不得已要委屈将军。”     “军情火急?”赵匡胤有点待不住了。他知道范质是个持重老人,但凡不是十万火急的事,他是不会深更半夜把一个守丧的人拽出去的。他皱了皱眉头,对匡义和匡美说:“你们先在这儿替我守着,我去去就来。”     两人骑上马,朝皇城飞奔而去。     政事堂里灯火通明,范质、魏仁浦以及兵部尚书、开封府尹等朝中重要官员早已在此议了多时。见赵匡胤戴孝而来,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了他。     范质一见到赵匡胤,立刻抓住他的臂膀,急切地说:     “赵点检,契丹与刘钧汇合十万人马,已经在井陉口集结。本相已奏明皇上,命你两日内挂帅出征,再晚就来不及了!本相知道赵点检重孝在身,可如今李重进将军远在淮南,韩通将军又不是个真能带兵的,李筠一时也调他不动。还望赵点检以国事为重,为我主分忧。”     他把一道圣旨递给赵匡胤。     “两日之内?”赵匡胤沉吟了好一阵,才朗声答道:“臣谨遵圣命!”     出了内殿,他立即命李处耘、潘美等人连夜分头调集军马,又叫来王全斌和赵普,命王全斌速到商丘,将归德所有人马都调到京师随时待命。     “这么急?”赵普问道。     “赵书记,我还得回家一趟,各帐将校,你帮本帅催促一下,务要严整,不得有一点苟且。”     天哪,赵匡胤这一次竟是北征的六军统帅!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谁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掌握了军权就是掌握了政权!赵普心中又惊又喜。早在他缝制那件黄袍之前,他就推算出明年庚申将有大事,没想到还差几天才入庚申,这兆头便先显出来了!     他匆匆忙忙地翻出那个包黄袍的包袱,命人先把苗训叫来,将包袱交给他,又附在他耳边如此这般地交待了数句,才去找李处耘、潘美和王全斌。     此时赵匡胤回到家中,把即将出征的消息告诉给母亲、夫人和两个弟弟。匡美年纪尚小,这匡义比哥哥刚好小一轮,今年二十二了,在朝廷里挂着个供奉官的差事。什么叫供奉官?说白了就是在朝廷中办事奔走的小吏。匡义的差事,是在枢密府与将帅间传达文书和口信。他听说哥哥要挂帅出征,坚执要随他出去历练历练,也好寻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赵匡胤劝他在家照看母亲,没想到母亲杜氏却说:     “让他跟你去吧。别看他年纪轻,论心术并不比你差。万一有什么事,有个弟弟在身边,总要好得多嘛。” 
          《赵宋王朝》 第三部分陈桥驿黄袍加身 汴京城火德初起(1)    赵匡胤彻夜未眠,他在思考这一仗如何安排兵力。范质说契丹与北汉共发十万大军,他有点儿不相信,因为今年春末柴荣摆开架势攻打三关,契丹也不过才拿出两万人守七八座城。如今就算与刘钧合兵,也不可能调集这么多兵马。如果估计得不错,耶律璟和刘钧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基于这种考虑,他没有调动淮南之兵,也没有惊动徐州的吕余庆,只让慕容延钊先行一步,率轻兵插入镇、定以南待命。又派人告诉驻守在澶州的张永德,让他整肃军旅,等自己带大军行至澶州时会合为一,再行遣派。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一时还拿不准张永德会不会诚心听命。这个张永德,近几个月来情绪和态度变化莫测,当初任命他为澶州节度使兼副相时,他一口咬定绝不肯离开汴京,弄得老范质无计可施,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坚决要求到澶州赴任。其实这事只有张永德自己心里明白: 他是为了避开曹彩霞,以保全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名节。     大将慕容延钊走后的第二天,赵匡胤在北城爱景门外誓师,六军齐发,旌旗蔽天。这支大军毕竟是以归德兵马为主组建而成,所以赵普理当具体操持。他一会儿跃马向前,与王全斌、李处耘等人商议几句,一会儿又退到队伍中间,与各营卒军校交待几句,直到日头将西,他才奔到赵匡胤身边,问道:     “赵元帅,已经走了四十里,是否在前边驿站歇息?”     赵匡胤以手遮眉朝前望了望,问赵普:     “前边是陈桥驿了吧?”     “是。”     “好,传令各军,今晚好好休息,明日急行一百五十里!”     陈桥驿是汴京往北走第一个大驿站,自汉、周以来,这个驿站不仅是接待南、北使节的所在,也是大军经常歇宿之处,所以规模很大,供士卒扎营的空场也十分开阔。算起来,赵匡胤来来往往在此驿也住过不少次了,赵普给他安排的那间屋舍,他几个月前从瓦桥关回来时还刚刚住过。     今天的天气有些奇怪,太阳快要沉下去时,天色渐暗,忽然间又明亮起来,如同拂晓时升起了红日。帐外的一些士卒们觉得稀奇,顾不得天气寒冷,指指戳戳地议论着:     “你看你看,太阳好像又变大了!”     “不是,是变亮了,该不是太阳朝咱们走得近了吧?”     那些在帐里的士卒听见外面的议论声,也纷纷跑出来看新鲜。     身穿军服的苗训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走到人群中间,大声说道:     “你们不懂,这叫日重光!看见了吗?那个小太阳底下又出了个大太阳,那大太阳就是真阳。瞅着吧,一会儿就把小太阳吃掉了!”     几个好事的士卒围住他,问道:     “苗训,这日重光我们怎么从来没见过呀?”     苗训得意地晃了晃脑袋,说道: “你们当然见不到啦,这太阳吞少阳的事,五百年才出现一次哪!太阳是什么?就是皇帝老子呀!圣人不是说过嘛: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皇帝登基的先兆哇!”     士卒们发出一片惊嘘声,再抬头时,只见天上两个太阳半叠在一起,接缝处划出一条圆弧形的黑线。     那黑线渐渐移动,约有一刻工夫才消失,又圆又大的红日落下山去,天一下子暗了下来。     赵普匆匆忙忙找到赵匡义,问他:     “刚才那一景你看到没有?”     “看到了,怎么回事?”     李处耘也凑了过来。     “这在卦书上叫做‘子午相包’。子是帝座,午是端门,子包午,水火既济,一阳骤升,是说上天要降下大贵人。今天又是庚子日,阳气特盛,这可是个大吉之兆啊!”     “赵先生的话我还没听懂。”赵匡义哪里知道这些名堂。     “我听懂了!”李处耘插嘴说道。“少将军,这叫上天垂象!咱们要拥戴一位大贵人当皇帝了。”     不知什么时候,几个人身边围过一群军校和士卒,而且越来越多。李处耘突然从腰间拔出宝剑,大声喊道:     “众将士听着,今天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新贵人就要诞生了!现在你们必须听本帅的号令,各就其位,谁也不准乱动,也不准睡觉。如有违抗,定斩不饶!”     一句话把众人都吓呆了,面面相觑,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     “还不快回去!”赵普跟着嚷了一声。     众人像老鼠一样哧溜溜地散开了。     “李将军,你忒性急,早泄了天机!”赵普有些不满地埋怨李处耘。     “赵先生,此事非同小可,下一步全由你和少将军安排,我们这些人都听你的!”     赵匡义这会儿全明白了,他与赵普对视片刻,毅然说道:     “速命列校各守营帐,不能有一兵一卒逃回汴京!”     赵普点点头,对李处耘说: “你赶快去召集将校,不但要宣布军纪,还要让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当今的小皇帝根本不可能懂得将士们的辛苦,只有新天子登基,才能给大家带来希望!”     “领命!”李处耘转身要走。     “还有,”赵普叫住李处耘。“叫潘美和王全斌几位将军速速到我这里来!”     不大工夫,潘美、王全斌等七八个人先后来到赵普帐中。今晚要起大事,这几个人早已知晓,赵普要说的,是眼下具体该如何操作。     “列位将军都知道,赵元帅一向赤心为国,未必肯受我辈拥立。我辈作此大事,成则皆荣。若有一点闪失,都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成也要成,不成也要成!”赵普先把利害说得明明白白。     潘美好像并不以为然,接口说道:     “我等都是赵元帅的嫡系将领,他总不会把我们的面子都驳了吧?”     “潘将军啊潘将军,你太笃诚了。这么大的事,是给不给面子就能了结的吗?”赵普说。 
          《赵宋王朝》 第三部分陈桥驿黄袍加身 汴京城火德初起(2)    众人开始议论,可是你一言我一语,仓猝间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直到深夜,李处耘和党进也来了,众人还在七嘴八舌。其实赵普早想好下一步棋了,只是不想从自己嘴里说出来。他问党进: “党将军有什么好办法?”     “我回汴京把那小皇帝一刀捅死,国家无主,他赵匡胤不当皇帝,难道要让给李重进和张永德?”     “真是糊涂话,这不是要给赵元帅加上个弑君的罪名吗?”王全斌当即反对。     赵匡义虽然年纪尚轻,但他一直在观察着赵普。从哥哥和母亲的嘴里,他早就知道赵普是个深达机变的人,他不表态,说明众将官说的办法都不可行。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宝剑,眼睛一亮,说道:     “兵谏!”     “讲得好!”赵普应声赞道。“少将军,说下去。”     “既然赵先生说此事办不成咱们都要被诛灭九族,那也只有这一条路了。现在家兄还在睡觉,我们几个把屋子围住,他若是不从,也不能怪咱们无情无义了!”     “杀死他?”党进急了,圆睁双眼骂道: “你们这些狗娘养的,赵元帅平日里对你们恩重如山,你们要是敢动他一根汗毛,我党进一剑一个把你们全宰了!”     “真到了那一步,用不着你党进老弟动手,我们都会把自己脑袋砍下来!”潘美解释说。     “少将军说得没错。”赵普朝众将摆了摆手,让他们静下来。“虽用兵刃,不过是进谏而已。”停了停,他开始部署众将。“各位从现在起围住赵元帅寝室,露剑环列。处耘将军,你趁赵元帅不备之时,一定要把那件龙袍紧紧地罩在他身上,只要这件事不出差错,他就是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了!”     “哎,这实在是个好主意!龙袍加宝剑,他还能不从?”李处耘朝赵普伸了伸大拇指。     一切布置周密,赵普又命王全斌、王彦升两将连夜驰回汴京,侦测京师动静,以防不测。这王彦升善于击剑,绰号“王剑儿”,年纪虽然不很大,却已参加过不少次战斗。赵匡胤见他骁勇,安排他在禁军中担任了个散员指挥使。     这一夜死一般寂静,直到次日黎明,兵营里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