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幻三国-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公……”
没想到卢植一拍桌子吼道:“你快滚回去!”
…………
~~~~~~~~~~~~~~~
黄巾之乱 第29章(。dushuhun。)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5:47 本章(。dushuhun。)字数:703
赵扬边骑着马,边开导自己。
不过想开了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大不了就用自己的爵位赎罪,反正爵位可有可无,自己家财也不少,那点食邑要不要无所谓,再说自己偶然穿越回到这里,没有死在乱世之中就不错了,还要什么爵位指望名留清史??
反正有着赵翼在朝廷中,赵扬干脆写了一封信告诉了赵翼情况,必要时候,赵翼也可以说上一些话。
回到了平原,这已经是中平元年8月了,皇甫嵩也是和历史上的一样,在长社用了火攻,打败了黄巾15万贼众。张角虽然逃走了,但是永远也没有办法再次翻起什么波动了。黄巾的主力就此平定。
九月,张角毕竟逃不过寿命,也是和历史上一样病死了。随后天下黄巾四分五裂,大多都投降了,少数遁入山林之中,继续作乱劫掠。
卢植也被押往了朝廷,不过也是和历史上的一样,被皇甫嵩一番说理,给救了下来。
历史的齿轮并没有因此有多大的改变。
唯一一个改变的是那个刘备,不过改变也不大,因为讨贼有功,被封为了一个小的县令,不过也是黄门要钱,让他一鞭子打没了。
不过,随后有消息说刘备北上投奔了祖居北平的公孙瓒。
…………
黄巾之乱后,大汉进入了最后一个相对安静的阶段,赵扬会在这个时候干什么呢?请看下一卷——《招贤纳士》。
ps:如果喜欢本书的同志可以放入书架,书架有书签功能,可以使用,比用收藏夹方便多了,看小说的时候右上角有“加入书签”功能,点一下就OK了,多谢多谢了~~
黄巾之乱 第1章(。dushuhun。) 谋士回归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5:47 本章(。dushuhun。)字数:1497
大汉中平元年十月
赵扬现在也因为帮助讨伐张角,已经被封赏了,在原来的范亭侯上,加了食邑800户,如果不是后来的一翻事件,可能自己能够转为乡侯也不一定。
不过现在赵扬却是带着几十个骑士立在郊外。
过了几个时辰,看见远处有一条烟尘,几个人骑着马也过来了。
“呵呵,元直还有戏老,你们来了!”赵扬道。
果然,那边正是徐庶戏志才等人,戏志才现在已经有34、5岁了,在这几个人之中是最大的,所以赵扬用戏老作为尊称。
徐庶下了马呵呵一笑道:“恭喜主公领了平原太守职位外加范亭侯。”
“呵呵。”没想到徐庶了解的挺多,赵扬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呵呵一笑。不过赵扬却发现了一个“新面孔”。
“这位?……”
徐庶呵呵一笑,道:“此人为我二人的同乡,今年才18,名字叫做郭嘉,刚起了一个表字是奉孝。”
18岁??都已经行过成人礼了。不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行成年礼的人很多。
不过当赵扬听见那个人名的时候,心中却突然冒出一段资料。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有“鬼才”之称,是曹操部下最为得力的谋士之一。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这个郭嘉,被誉为鬼才,在历史上可能不太有名,但是在三国志中,奉孝确实足够被称为“鬼才”。记得当时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结果大哭(注意,虽然刘备也很能哭,但并不是只有刘备会哭滴~~)道:“若是奉孝在此,孤何故至于此!”而且记得赵扬在前世玩三国志9的时候,全部人物,只有郭嘉的智力和诸葛亮一样高(100),结果赵扬注意了很久。
哈哈,遇见活宝了!!
这个郭嘉,虽然长的很是清秀,但是却略微有一些病容。
不过这总不能是自己踩了狗屎运,然后郭嘉就自己送上门了吧!!
徐庶看见了赵扬的丑态,道:“收到主公的信之后,因为我和戏老都是当地人士,颖川本身也是战略要地,黄巾灾祸肯定首当其冲,于是我和戏老就合计着要劝说大家一同迁移到荆州……”
徐庶用手摸摸脑袋,接着道:“没想到,我和戏志才通知别人的时候,才听说,有一个人在前几天就已经通知劝说了。当时我和戏老也来了兴趣,就发现了奉孝。”
徐庶看见赵扬无动于衷的样子(实际上是考虑怎样留住郭嘉),竟然也有点心急,道:“别看奉孝今年刚刚18岁,但早已经博览众多典籍,在奇谋方面,我还比不上他呢!”
要知道,古代臣子最怕君主不接受臣下推荐的人才,因为这样明摆着就是怀疑自己。
赵扬总不能放着这么好事不干,于是忙道:“不是,我看见奉孝,正好和我弟弟一个年龄,所以心中十分喜欢,所以想将郭嘉带在身边。”
众人一笑。
现在赵扬领了平原太守才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像那些普通的官员,处理一些小的无关紧要的事情还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到重要的事情,能力就远远不够了。不过现在戏志才他们来了,就可以缓解一下自己的人才危机了。
郭嘉吗?只要在自己身边,赵扬就有把握把它留住!!!
~~~~~~~~~~~~~~
这一卷貌似废话比较多,我会抽空改过来的。
黄巾之乱 第2章(。dushuhun。) 谋士回归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5:47 本章(。dushuhun。)字数:2846
赵扬呵呵笑笑,目光就转向了戏志才:“戏老来晚了,该罚。”
“呃……该罚该罚。”戏志才不知道赵扬想干什么,以为只是客套,于是也应和道。
赵扬看见戏志才着套了,嘿嘿一笑道:“那就罚你做我的主簿吧。”
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但是作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现在赵扬还没有找到什么好的人才,正好戏志才可以充当。
“咳……呵呵……”戏志才一笑(不过这个笑容怎么看起来这么怪异呢?)。
其余众人也一阵笑…………
赵扬给他们介绍了一下现在平原的大体情况和下属官员。张飞倒是很热情,不过毕竟时代局限在这里,要是现在想让这些士子完全接受张飞还是不可能的。
赵扬把他们的住处稍微安排了一下,虽然平原现在多少也有一些人满为患,赵扬为了给那些流民点生存能力,除了办了一个施粥棚外,还招了不少有一些能耐(比如花匠、木匠等等,希望读者不要想的太远,这一些人毕竟也有不少用处,有一些小说之中往往说从流民中发现了某某大将某某人才,那种几率和买彩票的几率差不多……)的人为仆人,不过赵家的府中还是还是有不少屋子的,专门找了几个单独的院落给他们居住。
郭嘉等人都是寒门弟子,没有那么多的宗族,除了双亲、兄弟之外,基本上没有别人,所以一个小院落就可以了。
看着仆人将戏志才等人的行李搬了下来,赵扬正想拽住戏志才等人去里面叙叙旧,就只见戏志才突然间就跪倒了。
“这是……”赵扬不知道怎么了,忙上前就要扶起戏志才。
戏志才挣脱了赵扬,道:“戏志才辜负了主公的期望,主公在豫州发展的情报网损失严重,戏志才虽然尽力弥补,但是还是受损极大。”
“呃……”赵扬没有想到是因为这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虽然并不是戏志才的错误,关键是黄巾基本上就是见到青壮劳力就抓走,然后超略一空,最后这些人很少有能再存活下来的,不是死在战场上剩下的基本上也都会因为身无分文最后饥饿而死,情报人员损失十分严重。
说实在,像赵扬这种能够劝说大户设棚施粥的能有几个??现在不过是汉代,佛教应该是刚刚传入大汉,虽然孔子声称仁爱,但是那些满腹经纶的文人有几个会真正考虑这些人的生存,这些人基本上身无分文,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不会高。那些高官大户没有把他们当做人牲活埋了就不错了。
“戏老这不是在责备我嘛!”赵扬一句话就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了,用力扶起戏志才接着道:“当初我已经知道黄巾贼要起义,却仍然在豫州发展情报网络,你说这个责任是不是我的啊!”
“咳咳……”戏志才一阵苦笑。
“再说这也是天命,戏老没有丢弃我就算不错了,再说情报网络也是能再次发展起来的。”赵扬道。
这倒是,赵扬现在是一方太守了,再想发展情报网络就容易一些了。再说情报网络只要还存留一点点,再投入一些钱重新发展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情,最怕的就是没有情报网的基层人员。
情报网基本上都是由戏志才主持的,具体事情郭嘉徐庶也不知道,听到着一些,郭嘉徐庶也请罪。
这倒是弄得赵扬不太好意思了,又说了一大些才劝住戏志才等人,差点没有搬出春秋战国那些典故了。
戏志才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得一阵苦笑,然后从胸口摸出一卷名册,双手呈递给赵扬。
赵扬对这个戏志才还真是没有话说,不过古代的人的责任心想比之下是很强的,戏志才不像郭嘉徐庶那样比较随意(三国志之中就记载郭嘉常常被人指责行为不合礼节,不过从这里面,如果仔细考虑,也就发现为什么郭嘉不太适合当政治家的原因了),戏志才做事力图严谨,而且计谋也不错,拥有成为政治家的资质。
赵扬并没有看看名册,只是随意放在胸口(注意,这个是一种礼节,并不是赵扬的不重视,情报本身就不是什么大家都可以知道的,况且刚才戏志才还为此请罪,如果此时查看会给戏志才等人增添心理负担,(╰_╯)#谁拿鸡蛋扔我的??),就拽住这几个人准备进屋叙旧。
————————————————
以下与正文无关,但是还是请大家看一下,不过在这里提前说明一下,免得你们又拿鸡蛋砸我。我现在才16岁,经不起这么折磨啊啊!!
有一些读者给我说应该添加一个情节,让赵扬劝住郭嘉不要服那些丹药(就是古代君王都喜欢炼制的那种有长寿等等作用的仙丹),免得郭嘉英年早逝。
其实作者认为这个完全没有必要,首先,郭嘉是在河北去世的,具体是和曹操攻打异族的时候生病的。这个并不是自然死亡,你想想北地冬日的气温有多么低(而且有论文说魏晋时候正好是一个寒冰期,所以塞外民族才会尽力攻打中原,那时候的气温应该比现在低很多),曹操这种经常戎马统帅兵的大将还无所谓,像这种文官可是受不了的,而且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马鞍(有具有相似功能的东西,但是没有诞生出马鞍这种性能比较好的马具)这种东西,马上的这种颠簸,不是一般人可以受的了的,加上可能因为水土不服等等原因,很容易生病。
第二,这个丹药也是有一些历史渊源的(作者平常自认博学,所以献丑了,别拿鸡蛋扔我啊!),具体来说,东汉的时候,道教虽然也很发达,但是并没有和君主联系起来,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丹药这个东西,当然,那个时代虽然也有炼丹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