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为龙之道 >

第33章

为龙之道-第33章

小说: 为龙之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又曰修道,修的是那冥冥之中包容一切、演化一切的“道”!所以万事都以求道和提升自我为基准,不喜欢沾染太多红尘因果,所以通常状况下是不会在凡间过多停留的,不过也有少数抱有某种目的、或者不在乎因果缠身修真者,会在凡间行走,游戏风尘。”



  游龙子停了一下,问赵元武:“你觉得生存的目标是什么呢?”



  赵元武想了一下,不知为何又想起了白石镇的惨状,和自己的悲惨经历,于是回答:“活着,为了更好的活着!如果有可能,让更多的人能活的更好!”



  游龙子愣了一下,看向赵元武,而赵元武也鼓起勇气坦然面对,确认了他说的确实是发自内心,游龙子的目光变得柔和了一些,说:“我倒是没想到你这小娃娃居然还有这样悲天悯人的心肠,不错,我们修真者的想法其实本质上也与你差不多,不过大多是人的思想比较狭隘,他们的想法是:自己活的更好,让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一部分人,通常是指自己的亲友和门派过得更好,更加昌盛!”他顿了一下,等待赵元武消化了他的这番话,又说出了一句另赵元武大吃一惊的话。



  &现在这个凡间的乱世,正是修真界的盛世!”
第五十章 弹指十年
  第五十章弹指十年



  公元920年,太原城外的官道上,走来了两个奇怪的人。



  为什么说他们奇怪呢?因为打头的是一位身穿紫sè道袍,面白锐眼,项下长着三寸短须,手持一根紫金浮尘的中年道士,后面则是一名年方二十,国字脸、相貌威猛的青年,虎背熊腰身高丈二,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他手持一根长杆,挂着一联白布,上书:济世安民、通天妙手,让人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就连太原城守门的兵丁在检查过他们的路引,放他们进城后,都禁不住看了他们几眼,更别说周围的百姓了,都对他们指指点点,还不停的窃窃私语。



  那威武的青年察觉到了这种情况,偷偷地对那紫袍道士说:“师父,咱们这样是不是太招摇了点儿?



  你还是把那紫金浮尘收起来吧,没看旁边有的人眼睛都绿了吗,说不定一会儿就会有人抢了,虽说您老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我也好歹跟您学了十年的功夫,也不怕这些小角sè,但是咱们也犯不着自找麻烦不是?



  而且您让我举的这条幅,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算命的,还是看病的,我怎么不明白呀?”



  紫袍道士却是淡淡的笑了笑,回答说:“元武啊,你不明白就对了,连你这个跟了我十年的徒弟都看不明白我的用意,何况是这些陌生人,别瞎猜了,我这么做自有我的一番用意。至于那些见财起意之辈,俗话说:‘有事弟子服其劳’,到时候就靠你打发了。”说完,便转向一家道观行去。



  那青年见状,便没继续提问,他也知道自己这位师父高深莫测,从不做无谓的事,一举一动都有深意,照做便是了。于是便继续跟着紫袍道士,一路上很是招摇的向道观走去。



  这两人便是游龙子和赵元武,当年,赵元武被游龙子从党项人手下救出后,便一直跟随他,一路服侍,游龙子本来是想收留他一段时间后,再为他找个人家安置,但是赵元武并不愿离去,他向游龙子哭诉:“小子本是孤儿,原来居住的地方也已经被党项人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已经是无处可去,再说如今天下大乱,我一个九岁孩童,弱小孤儿,又如何生存呢,道长是个有大神通的仙人,我这几rì在道长身边,也受了不少教诲,现在只愿一心求道,请道长发发慈悲,我宁愿终生服侍您老人家,请道长收留我吧。”



  游龙子见他实在是可怜,而且据他观察这赵元武骨骼jīng奇、心志坚定、又颇为聪慧早熟,到也真有几分喜欢,便同意了,并且收了他做大弟子。



  赵元武听闻游龙子同意收自己为徒,大喜过望,连连磕头,游龙子收了三叩首后,便扶起了他,说:“我本是海外散仙,平rì里也是静身修心、吞吐灵气,闲时采药访友、逍遥度rì,见如今天下大乱,却是不忍众生受苦,故而踏入凡间,想要化解一些劫数。没想到却遇见了你,并且收你为徒,可见你我确实是有些缘分。



  你既然已经拜我为师,我便告诉你一些修真常识,你师父我本是海外散修出身,居于东海潜龙岛,修为嘛,也算过得去,”但是赵元武看到了游龙子脸上一闪而过的傲然之sè,就明白师父的本事肯定不是“过得去”这么简单。



  游龙子接着说:“本门还有几位师叔和长老,还有掌教,rì后我会为你一一介绍,而今我既然已经收你为徒,你便跟着我游历天下吧,顺便也可以长长见识,磨砺心》



  此后的十年,赵元武。哦不,游龙子为他起了一个道号——元武子,并且传了他本门功法——聚元锻体术和一些五行术法,又用灵药为他洗经伐髓、奠定根基,师徒二人就开始了游历天下的生活。



  在这一路上,元武子见到了太多的惨事和黑暗,战争与杀伐,本来他还会去打抱不平,而游龙子也没阻止他,他也知道元武子只是激于一时义愤,这也说明他还存有侠义、慈悲之心,只是还太年轻,看不穿事情的本质,只有经历的多了,才会渐渐看透。



  元武子没有辜负游龙子的期望,在初始的热血过了,尤其是遭受了几次挫折后,他就慢慢冷静下来,渐渐认识到了,他自己力量的局限xìng,而这时游龙子就会为他讲解天下大事、人生哲理,乃至道法经义。



  通过这些,元武子才逐渐领悟到,当此乱世,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管不了多少不平事的,因为整个天下都乱了,而他只有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大,即使是像他师父游龙子那样的神通法力,也难以分身他顾,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人间的事情,还要靠凡人来解决,所以,他也渐渐的变得理智,对事实也就看得通透了许多,但只并不代表他就变得冷血,该管的事,他还是会管,只是行事更正确,目光更长远,不再盲目冲动。



  比如:打劫,他从前只会将山贼驱赶走,就不会管了;而现在他会将山贼都打成残疾,又收走他们的兵器,这样他们下次就不会再出来害人了。



  同时,他还发现虽然田地荒芜、百姓穷困,但是那些道观佛寺的香火却越发的兴盛,而通过游龙子的讲解,他就明白了为什么天下越乱,这些教门却越发兴盛的道理,无他,在太平时节,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活得很好,不必去信仰那些虚无缥缈的教派求得生存;而在乱世,天灾**的摧残,使百姓活不下去了,而这些教派因为有暗中修真者的支持,所以不怕兵祸波及;自身又有出家之后赋税徭役减免的特权、本身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所以大批百姓为了生存,同时也是对这世道太过恐惧,就接受了这些教派的信仰、宣泄jīng神上的压力、以求得到解脱。



  信教的人越多,那些教派背后的修真者就可以从中挑选出跟多的适合修真的弟子和人才,而一个教派想要兴盛、强大,除了大量的炼器材料、灵药仙丹、高深法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弟子和人才的多少了,别的不说,如果有争斗,两方个人实力相等,那肯定是人多的一番获胜的几率大;又或者是本门出了一名或几名绝世天才,而且又没有中途陨落,就可以使门派保持兴盛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都是有先例的:禅宗就是因为出了达摩、昙宗、慧能这几名绝世天才,才能如此兴盛,大明寺也是因为除了鉴真这样的绝世天才、当世大德,即使后来远渡rì本,隐居幕后,也经常会传信指点,帮助大明寺发展。而且在他走前也为大明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才在短短两百多年间,将大明寺从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门派,发展成了如今弟子上千、信徒无数分寺遍布中原,高手如云,威震天下的佛门圣地。



  而乱世,正是难得的为修真界提供弟子人才的时机,所以,才会有“凡间的乱世,修真界的盛事,天下越乱,教门就越发兴盛“这种现象的出现。
第五十一章 名声大噪
  第五十一章名声大噪



  游龙子和元武子住进太原城的第二天,就在道观租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用白布铺好,上面摆放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又在布面上画了一幅乾坤八卦图和灵芝图,那张写着“济世安民,通天妙手”的白布还是挂在长杆上,插在桌子后面的地上。游龙子坐于椅子上,元武子垂手立于其后,听候吩咐。



  他们这幅奇怪的阵势,倒真是吸引了不少人。不过大多是好奇于白布上的话,无它,口气实在太大了,自大唐灭亡,这世道就越发的乱了,各地藩镇纷纷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争夺人口、地盘,单说这太原,就换了好几个主人。



  因为太原地处要冲、土地肥沃、商业发达、赋税丰厚、文化昌盛、人口众多,在这等乱世中,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得了之后再将其消化,综合实力就会立刻提升一截,因此被各地诸侯所觊觎。



  由于连年的征战,百姓早已不堪重负,人心思安,而现在的太原太守刘和,却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他出任太守以来,劝科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军队,发展商业、这些在平时可以说是越权、收揽民心、图谋不轨的举动,在当今的乱世却是难得的善政、也无人惩罚他。



  太原的民力在他的一系列手段下渐渐恢复,百姓也十分爱戴他,而附近的诸侯对他的本事很jǐng惕,也不是没动过兴兵来犯的念头,但是也怕两败俱伤,被别人渔翁得利,所以一直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袭击。太原就在这样微妙的平衡中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直到如今,所以这里的百姓也多了几分自信,如今看到了游龙子师徒挂出的这幅字,也不禁感到惊讶与嘲笑。



  &们口气好大呀,说的好像自己比刘太守还厉害。”



  &不一定,我看这两位相貌不俗,也许真是世外高人也说不定。”



  &年头儿,江湖骗子多了,谁知到他们到底有没有本事,上去试试就知道了。”



  &呀是呀,真金不怕火炼,大牛你平时胆子最大,你去试试吧。”



  &说的,俺才不去呢,俺娘说了,这些人都是江湖骗子,不然敢去招惹他们,不然被他们卖了还帮他们数钱呢。”



  百姓推推嚷嚷,却谁也不敢去试试游龙子师徒的本事。



  刘和出身贫苦,也十分了解民间疾苦,即使在当官后,也时常微服出巡,视察民间情况。今天他处理完政务后,就像往常一样外出视察民情,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他见多识广,自然不是这些贫民百姓可比的,知道市井之中多奇人、中原大地藏龙卧虎,这对师徒既然口气这么大,说不定真的有几分本事,再一看,不禁暗道了一声好,这两位果然相貌非同一般:



  后面一位年轻的,虎背熊腰、身高丈二,相貌威武;前面坐着的中年道士,面目白净,眼光深邃、面sè慈和、手持紫金拂尘,一身紫sè云丝八卦袍,配上项下的三寸短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