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新纪元1912 >

第626章

新纪元1912-第626章

小说: 新纪元191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士诒的回答让袁世凯的嘴角边流露出一丝凄笑:

“现在,这京城,不知道多少人在等着我咽气,你这还看不出!”

听大总统这么一说。梁士诒连忙说道:

“大总统,您这些年忠心为国,可是有目共睹的,那些人,不过就是……”

虽说嘴上这么安慰着大总统,可是梁士诒对国内外政治局势较为清楚,他比别人看得透一点。甚至比眼前的这位大总统看的通透一点:

“不过就是野心勃勃之人罢了,他们那里知道国事,有的只是私心罢了,那里像大总统这样公而无私。”

如果换做平常,或许梁士诒不会这么说,可是现在他却是知道,最后,大总统总算是做了一件公而无私之事。让李致远这个时候去天津,可以省掉许多麻烦之事,尽管,仍然难免还有一些私心,可能做到这份上,已经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了。

听着梁士诒的话。袁世凯却是虚弱的摇摇头,声息微弱地插话道:

“燕荪,其实,这件事里头,我的私心比谁都大,现在好了,这戏台子估计我是站不住了。戏台只有一个,他们要上台,你就得下台。有错是错,没有错也是错。这中国的戏叩,可能还正在敲开场锣哩!”

说罢,闭住双眼,一脸的枯槁阴黑。

“戏台”,

大总统的比喻,只让梁士诒心里一惊,看来,现在这一场病后,大总统的确是大不相同了。

看到父亲这副模样,袁克定的心里涌出一丝恐惧来。他强打精神安慰道:

“爹,这中国的事情离了您可是办不了的,他们想唱这个戏台,也得有那个本意不是?爹,您去医院做手术,犯不着现在与他们计较,等您的身体好了……”

在心下微叹一声,袁世凯睁开眼睛来对儿子说:

“克定,你不明白,若是……“

若是我再能活十年,不,那怕五年的话,这国家没准也就强大了,那些个人也给收拾个差不子,即便是这大总统之位不能留给克定,可是至少能留下一下稳定的国局,不论是谁当这大总统,这国家总不至衰败下去,可现在……

“好了,你退出去吧!”

心下忧着,袁世凯示意袁克定退出去。此时袁世凯似乎已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话停了一会,他又对梁士诒吩咐道:

“李致远,让他……“

原本想在李子诚离开前见上他一面,可话到嘴边,袁世凯还是吞了回来,随后又对梁士诒说道。

“这些年,多亏大家提携,才有项城今日,不知多少老朋友,怕是今生今世怕不能见面了。”

“大总统,别胡思乱想了,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好好保养身体,老朋友见面时,才有精力说话哩!”

虽如此劝慰着,但梁士诒心里对大总统现在的病况着实担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许正是如此吧。

“老朋友相见……”

摇着头,袁世凯的语气中似乎带着一种绝望。

“怕是没机会了!”

“大总统,你这些年来办事不易!”

这会梁士诒却没有直接去劝大总统,而是直接把话题错开去。

“你这话是真的知心之言。”

感叹道,袁世凯看着梁士诒说道。

“病榻上,我曾经把自己自旅朝以来这三十二年间所作所为,作了细细的回顾,发现除开在彰德期间还略有点闲暇外,在朝鲜,在小站、在山东、在朝野这三十多年里竟无一刻安宁。不只是忙,更是累,形累尚次之,心累更令人痛苦,几乎有每日都在荆天棘地间行走似的感觉。”

此时,在道出这番话时,袁世凯的语气中却带着一种英雄末路的感叹。

“是啊!”

浅浅一笑,梁士诒却是感叹的说道。

“大总统英雄一世。为国操劳一生,谁人能解。”

话至此处,梁士诒同情地望着这躺于床上的幕主,项城为国事操劳一生。却无人能解,前清时以其为卖友之人、盗国之辈,而国朝却又是以其为夺利之人、独裁之夫,无人理会其心中所揣国事,无人能解其谋国之心。

“多年来,随公在荆棘中走了十几年间,外人损公也好、毁公也罢、赞公亦可,可却不止你为国办事之心,公之孤独谁人能解。公许多良苦用心不为人所理解。耗尽心血在拚搏,做的许多事,都是别人不能做不想做,或者说不敢做的事,中国能有今日,他人道致远居功甚伟,可……”

这几句话说得袁世凯身上的血热了起来。多少年来。他从来没有听到如此贴心知己的话。这会他很想将双手伸过去,紧紧地抱住这位幕府僚友,但他已没有这个气力了,而在他提到李致远时,袁世凯却是插话打断他说道。

“致远,是个人才!”

“是的,致远是人才,可致远能其事。皆因大总统所开之局,当年大总统所做的事,皆非中国传统治国术中所夫的,中国现代之事,皆兴于大总统、源于大总统,大总统之功。岂是致远所能想比。”

这倒不是梁士诒为安慰袁世凯而言,其所言皆为事实,当年《纽约时报》把袁视为“改革家”李鸿章的最佳接替者,“袁当然不是大清改革运动之父,但他能让改革持续下去。”,而袁世凯的地方“新政”,无疑是整个清末新政中一个最典型的范例

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命他提交改革方案,随后袁递上一份13000字的改革建议,分为储才9条、理财9条、练兵12条、交涉4条,主张学习外国、变更旧法,并提出具体的变法策略,比如理财9条,包括铸银钱、设银行、造纸币、振商务、修铁路、开矿藏、办邮政、造机器、饬厘税等。“储才”中的设立馆院,与维新变法所开办的京师大学堂相类似。

袁世凯虽然提出了一揽子改革计划,但并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实施。这一切直到十五年前,他一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就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积极推行地方新政,使直隶地区成为“新政权舆之地,各行省咸派员考察,藉为取法之资”。其推动创立官办、官督商办经济机构和新式经济社团,在他的支持下,天津成为整个华北的金融中心和商贸集散中心,大大促进了华北地区现代生产体系的形成。其又在直隶推行地方宪政运动,以日本官治、自治相结合为蓝本,可以说是他日中国实施宪政之先声。

而后来,在入枢后,袁世凯又想把地方宪政运动升级为中央立宪,更加艰难而充满风险,而这正是导致其以足疾为由开缺回籍的诱因之一,若没有袁世凯十余年如一日推动新政,即便是以李致远之能,其又岂能成今日之就?

“这么多年,事,是办了不了,但是大都费力不讨好,有很多人在骂我。”

话及此,袁世凯非常难得的的神情又显得沮丧起来。看着老幕主先是沮丧,随后却又是面无表情,如一段朽木似的呆痴之态,梁士诒却是为刚才这番直言后悔起来。

“大总统……”

“没什么!”

打起精神说,袁世凯却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

“时人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笑我、量我,只显时人眼光之短浅,我袁项城,上不负国家,下不负黎民!”

一番自语之后,袁世凯那张病态的脸上却是浮现些许精神来,似乎这时他又回复了那个不为外界所动的袁项城来。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梁士诒勉强安慰道。

他的话给袁世凯以鼓励,原本有些抑郁的心情开朗了许多,他看着梁士诒说道。

“时人不解我项城之心,他日世人必解项城之意。”

说到这,袁世凯却掰着指头说道。

“不过时人之中懂我之人,也就只有一个李致远啊……”

提到曾与李致远多次商谈国事之景,袁世凯脸上现出难得的一丝笑容,无论府院如何暗潮涌动,他李致远都是体会自己苦心的,虽说,他从未像梁士诒说的这么真白,可袁世凯却知道,李致远能看出来,他今日所做正像是当年自己接过中堂之手,以新政继以洋务一般。

“到底,还有一个人懂我之心啊!”

第188章两人之未来

“嘟……”

咣铛、咣铛,伴着一声汽笛的拉响,一辆只有十四节车厢的列车驶离了的西直门站台,与常见的列车不同的是,这辆列车的机车头并没有煤烟喷吐的模样,只是在车顶处喷出些许燃烟,这是一辆内燃机车,是连云机车公司最新式的产品,不过目前并没有在国内普及。

不过在京城,很多人都知道这辆“不烧煤”的机车是属于国务院的,准确的来说是总理的专车,这是总理遇袭后国务院采购的专列,表面上看来,这列火车除去较为先进的大功率内燃机车之外,和普通的列车似乎没什么两样,可实际,这却是一辆装甲列车,除去内燃机车经过专门改装之外,每一节车厢都经过专门改进,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除去按照装甲列车的标准,在每一节车厢内部都加装15…25毫米厚度不等的装甲钢板之外,甚至在车厢的底部,还采用了抗爆设计,经过经心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爆炸试验方才得出的“V”型抗爆车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车厢内乘客的安全,即便是150公斤炸药于车厢下方爆炸,依靠泄爆设计和车厢底部的抗爆、设计,车厢内的乘客至多不过是受伤,而且不见得是重伤。

即便是那看起来很普通的车窗,亦是采用厚达10厘米的防弹玻璃,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窗后还可以升起装甲钢板,再加上每节车厢均采用分置式的过滤式空调,使得车厢处于封闭状态,即便是遭遇毒气攻击,依靠过空调过滤,亦可使车厢内的乘客免受毒气侵害,可以说,在设计这列专用列车时,设计人员考虑了几乎每一种可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车厢乘客的安全。

同时,这列火车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设计,虽说众所周知,有两节车厢专门搭乘总理车队的用车,可还有一节车厢内却还装着三辆战车,如果在铁路上遭遇袭击,铁路被破坏的话,依靠随车特工再配合那三辆装甲战车。即便是一个步兵团,甚至一个步兵师,亦很难攻下这列装甲列车,对于这一切。外界自然无从得知。

不过,对于列车的乘客来说,他们却可以享受到这个时代最为安全的铁路交通。在车外两旁的花草树木建筑开始缓缓后退的时候,在一间装饰显得有些豪华的车厢内,一个蓄须的年青人望着车厢外的京城,眉头不时紧皱着,他站在那,一言不发的看着车外。

“去天津!”

想着自己此行的使命,李子诚的心下渭然一声长叹。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去天津?原本的。代袁世凯去天津虽说是在日程安排之中,可现在却是袁世凯突然下令让自己去天津,这会不会有什么变故呢?

特勤局那边并没有什么情报,但是虽说没有什么新的情报,众所周知的是,现在袁世凯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他的病情是否进一步恶化了?他把自己支出京城是为了什么?

为了政变?

或许。曾经担心过在为远征军送行的时候,袁家父子一个在京、一个在津,当儿子的于远征军把自己扣留,然后当爹的在京城发动政变,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或许现在袁世凯的病情不容乐观,可出于对他的了解,李子诚却深知。却是这种情况,他越不会这么做。

相比于很多历史人物,袁世凯或许是被误解最多的历史人物,袁世凯其人,恰与三国时的曹操类似,于治世则为能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