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新纪元1912 >

第565章

新纪元1912-第565章

小说: 新纪元191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他又看着德恩考特,这位英国第一流的机械专家说道。

“德恩考特先生,我相信你的高度权威与精湛的专业知识,这个计划不可能获得成功。在你的指导下,当然威廉?特里顿爵士和威尔逊少校在修改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作出他们的贡献。但是我批准使用这笔公款的依据是你的天赋与知识和你作出机械困难均能得到解决的保证,德恩考特先生,只要你说某件事办得到,我就准备承担风险与责任,向你提供必要的资金并赋予必要的权力。我只与你一个人打交道,当然,你也只从我这儿接受命令。”

“当然,阁下!”

尽管明白如此回答意味着自己将与丘吉尔捆绑在一起,但是德恩考特却没有任何意见,正像之前丘吉尔说的那样,他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计的设法让英国赢得这场战争,或许,他并不是一名军人,但是至少,作为一名机械专家,他可以在这场战争中,以个人在机械方面的天赋和学识,帮助英国赢得这场战争,而这种陆地战舰则有可能帮助英国赢得最后的胜利。

“阁下,相信我,你会一定会看到,这种陆地战舰是如何撕开德国人的防线,帮助英国赢得这场战争的,而这种可以避免英国的年青人继续流血的武器,正是在您的支持下,得已成功!历史会永远记住你的贡献!”

此时德恩考特并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两个月后,作为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主导者的丘吉尔因需要为这场失败的、毫无价值的战役负责,而被迫辞职,离开了海军部,随之而来的就是这项在他的支持下进行的陆地战舰的研制,亦受到威胁,新组建的海军部领导班子无不建议中止这项计划。

面对这一威胁,作为内阁战时委员会成员的丘吉尔再一次亲自向新任海军大臣贝尔福先生呼吁,在丘吉尔看来,此时,这陆地战舰,早已不再是什么“结束战争的武器”,而是他主持海军部期间“成功的遗产”,面对这位战时委员会的成员的要求,尽管并不赞同这一切,但最终考虑到丘吉尔的愿望,贝尔福还是决定应该继续建造一辆试验用的陆地战舰。

此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切,却掀开了一个新的历史!

第140章哈特菲尔德演武武官睹新欲拥新

位于伦敦以北约20英里处哈特菲尔德宫,在萨克森时代的哈特菲尔德还是一个小村,到了公元1226年正式出现在历史记录终,当时英国国王亨利三世将哈特菲尔德分封给艾利主教,在老哈特菲尔德保留了很多历史建筑如教堂和和特菲尔德宫,都始建于13世纪。

这座占地约7000英亩的皇家庄园,它的主体是一座红砖房。它是詹姆士一世时期的宫殿,哈特菲尔德旧宫曾经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成为君主之前的驻地;她的童年时曾住在这里,传说她在一棵橡树下获知自己将成为女王。

哈特菲尔德旧城在和特菲尔德宫的宫墙下慢慢壮大,哈特菲尔德至今依然存在的八钟旅馆是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的一幕,因为穿过哈特菲尔德旧城的曾经的大北部公路是出伦敦北行的重要驿站。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里似乎没有多少变化,如果说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有什么变化的庆,恐怕就是这座庞大的皇家园林,如同一百多年前一样,再一次成为一座军营与练兵场,在战争爆发之后,数万英国军人,在这里接受训练,随后开赴法国前线,一如,一百多年前英法战争时期那样,只不过与一百多年前不同的是,曾经的盟友变成了敌人,而曾经的敌人又化为盟友,或许,这才是本质上的变化。

一场大雨使得大北部公路变得泥泞不堪起来,英国的冬天总是这样,雪伴着雨,使得道路变得泥泞。可以说,冬天的伦敦,绝不是什么好去处,湿冷的天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是一种折磨,尤其是通往城外的道路上,两年来,一直未得到正常修复的碎石公路更显泥泞了,现在。英国并没有时间像战前一样,每年都会翻修这些落后的碎石公路,青年们去了前线、甚至妇女亦前往兵工厂,谁还会去修路呢?更何况,相比于公路,或许铁路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对于很多拥有汽车的上层人士而言,行走在这样经过士兵、卡车碾压的破败不堪的碎石路上。根本就是一种折磨,所以,他们通常会避开这种道路,不过今天,在大北公路上。却不时的有汽车从这里驶过,无一例外的,这些汽车,都是朝着哈特菲尔德宫驶去。

一辆中华326型轿车在泥泞的道路上挣扎着,也许,这个词汇并不合适。或许,用行驶更为合适,只不过是它的车速很慢。而且不时的车轮会打滑罢了。

坐在汽车上,于思远这个年青的陆军上校,偶尔会闭上眼睛,反复在脑海中回忆着,应该如何向英国人表明,中国对于加入战争的期望。当然,还需要让他们意识到。远征军之所以不能接受英国军队指挥的原因,总之,作为一名驻英武官,现在,对于于思远来说,他的责任非常重大。

相比于,其它人对伦敦的冬天显露出的那种极不适合,可作为一个南方人,对于于思远来说,伦敦的冬天,却让他感觉自己似乎回到了江苏老家。

“也不知道远征军什么时候才能上前线?”

在心下轻嘀咕一声,于思远现在到是非常渴望刚刚到达法国的远征军能够立即上前线,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有通过战争的检验之后,那些自大的欧洲人,才会相信中国军队是可以打仗的。

自从去年被突然任命为驻英武官之后,作为一名前江苏陆军军官,他就一直在英国不断的告诉新闻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且中国也愿意承担盟友的责任——向欧洲派兵,当然,中国同样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士兵。

可是,对于他的前两个论点,似乎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可是当他提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时,却没有任何人愿意相信他,甚至还会有一些报纸用嘲讽的口吻讽刺着他,对于这一切,虽说愤怒,可于思远却没有任何办法,改变英国人对中国军队的观感,毕竟,就近代以来,中国几乎从未击败过任何一个西方强国。

几百个人可以击败几万清军,几千人可以占领他们的首都,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士兵,值得别人去尊敬吗?

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要有所行动,在战场上失去的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夺回!这个世界对于强国的认知非常简单而且公允,一个强国的崛起,总是伴随着一个强国的没落,中国想要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

直到出任驻英武官之后,于思远方才深刻体会到,为什么,总理会对派兵参战表现出如此浓重的兴趣,甚至不惜坐视袁世凯同意参战的举动,根本就是为了瓦解总理赖以生存的根本——江苏陆军。

“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中的很多人总是不断的考虑着个人的得失,他们全然忘记了一个事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不强,就不可能赢得他国的尊重,没有尊重又岂会有平等待我之可能?”

“如果说,在国外这么多,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恐怕就是对平等待我的渴望,对国家强大的渴望了!”

“个人得失?我们不需要去考虑,作为军人,我们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国家!这是军人的职责,也是使命,不要再去说什么江苏陆军、中央陆军了,你们要记住,无论是江苏陆军、中央陆军,终归,都是中国军人,身为军人,如果不能在这场战争中,用自己的牺牲去悍卫军人的荣誉、夺回国家的尊严,那我们不仅将愧对国家,愧对国民,同样也将愧对历史……”

曾经,总理的话语,一再的在于思远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离开祖国越远,越能意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越和外国人接触,越意识到平等待我的重要性,这句话说的极为中肯。过去,或许于思远会有所怀疑,但是现在,他的心中却只剩下那么一个念头了——尊重!赢得列强们对中国的尊重!

哈特菲尔德花园,这座早已半荒废的皇家花园内。随处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帐蓬,以及正在训练中的新兵,新兵随着军士的口令踢着正步亦或是随着口令端起刺刀猛刺草靶,今天,这些士兵显然也意识到,今日似乎与往日不太一样,哈特菲尔德宫附近戒严了。他们这些士兵都很难接近那座庄园,随后一辆辆汽车从皇家花园外驶来,从汽车上悬挂的旗帜来看,来的除了那些伦敦陆军部、海军部的高官和战时委员会的官员之外,还有一些外国人。有俄国人,也有法国人,甚至还有美国人,更有甚者,有一些人还看到东方人,也许是日本人。

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显然不是什么节日。那,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

为什么来到这里,一开始于思远也不清楚。在他来的时候,他只知道这是一次展览,展览什么?这座曾经的皇家花园,现在则变成了一座军营,是想要向外界展示英国最后的力量吗?从而向外界表明——英国战斗下去的决心吗?

当然,也不是!

“这是一个武器展示会!”

在见到于思远时。道格拉斯少校微笑着冲他说道,尽管现在美国还没有参战。可是作为“准协约国阵营”成员,他还是受邀参加了这场展示会,甚至于相比于英国“盟友”中国,道格拉斯的消息还更灵通一些。

“武器展示会?”

于思远微微一愣,展示什么样的武器?

记得他刚刚来到英国的时候,也曾参加过一次武器展示会,当时英国人所展示的却是飞机,一种“新式轰炸机”,可在他看来,那种所谓的新式轰炸机性能,远不如江苏陆军所拥有的攻击机,而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后,英国人弄出了太多的新鲜玩意,顶多也就是新鲜罢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履带车!”

道格拉斯吐出一个词来。

“履带车?”

“嗯,就像美国的拖拉机一样!”

两人一边说,一边朝着展示区走去,只是拐过一个弯,于思远便看到一个庞大的钢铁铆接而成的铁箱子,难道那就是履带车?

“……装甲外壳将一批履带车装备起来,这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种陆地战舰里面可以坐人,可以安置机枪,而且可以防弹。如夜间使用,炮火不会对其有任何影响。由于其装有履带,它可以十分容易地越过壕沟,车身的重量可以捣毁所有铁刺网……”

当两人造近时,可以看到一位穿着礼服的英国人,正在向将军们和武官们展示着“履带车”,同时,向众人解释着“履带车”的作用。

“现在,像这样的车子只需要秘密地准备40或50辆,夜间将它们带入阵地,它们定然能够冲入敌人的战壕,利用机关枪和车顶扔出的手榴弹,将一切障碍物摧毁,将战壕扫平。它们可以为英国的增援步兵提供许多冲锋的掩护点。然后它们可以继续向前攻击第二道战壕。为此须付出的代价是微小的。”

就那位穿着礼服的英国人作着解释的时候,那铁箱子发动了起来,伴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铁箱子移动了,入耳的除去发动机的轰鸣声,更多的却是钢铁履带的哗啦声,随着铁箱子的移动,原本平整的草坪被撕碎了,而在铁箱子前方数十米,一片纵深达百米的铁丝网阻挡着它的去路,尽管它的速度并不快,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被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