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新纪元1912 >

第331章

新纪元1912-第331章

小说: 新纪元191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斯塔耸了耸肩膀,非常认真的说道。

“虽然我现在身在中国,可我仍然是德国人,如果帮助你们设计战列舰,那岂不是与德国为敌?”

说罢他扶着船舷,望着海上仍未打捞出水的沉船残骸似自言自语的说道。

“在报纸上看,你们的淮海经略使有可能出任总理,希望到时他能阻止你们出兵欧洲吧!”

接着,他一回头,脸上带着有些天真的笑容。

“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在奥斯塔提及友谊时,方自程只是笑了笑,到没再说什么,当他朝远处看去时,触目所及的却是一艘2000吨左右的商船,正缓速朝着北方驶去,不需要拿望远镜,方自程也能猜出那艘商船十之**悬挂着中国国旗。

当他把视线投向那艘商船的时候,在商船的舰桥内,一位年青的,甚至年青的有些出奇的船长,却拿着望远镜打量着那艘在驳船的牵引下朝沉船区驶去的浮船坞,年青的船长眼中尽是惊讶之色,或许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的浮船坞。

“等从海参崴回来的时候,没准公司又能多两艘商船!”

放下望远镜,穿着一身全新的船长呢绒制服的孟瘐,那张年青的脸庞上,尽是得意之色,这艘“新港号”商船,尽管是一艘14年前建造的老旧商船,但是他却是鹰游商轮学校培训出来的第一批船长,而他又是其中最年青的,17岁!不仅如此,他还是全世界最年青的船长,以至于当他被晋升为船长的时候,甚至连国外的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在半年前,在中国的沿海航行的大都是英、法、德、美、意等国的商船,即便是招商船局的商船上,也没有一个中国船长,但是这场战争却改变了很多事情,参战国先后将商船抽调回国,以满足本国运输需求。

原本公司采购的闲置于海湾泊区的商船,在第一时间进入了各国商船撤离后留下的市场,那些在战前从英美法德等国购买的旧船,经过一番检修之后,即可投入使用,但是有船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商船的航行需要水手和商船官员,前者稍加培训就可以解决,但商船官员却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连云港拥有一座商船学校,鹰游商船学校是仿美国商船学校建设,相比于英国商船学校漫长的六年课程,鹰游商船学校最初的课程是四年,可在建校半年后又被缩短为两年,学员先接受6个月的课堂培训,随后6个月上船实习,然后回校再接受的一年的教育,参加考试,获得证书,既便是学时缩短了一半,在中国远洋船运公司看来培训期仍然过长,现在正在不断的缩短课程。

对于这一切,作为商船学校第一期学员的孟瘐自然是再了解不过,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够成为船长,正是得益于此,事实上,缩短学时的结果就是导致了一大批年青的出奇的人成为公司的船长,只不其中孟瘐最年青。

“左满舵、航速六!”

放下望远镜,孟瘐熟练的发布着口令,在大副传达他的命令时,他则挺了挺胸膛以便让自己看起来更魁梧一些。

对于孟瘐来说,三年前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开大船”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三年后就成为了一名船长,除去得意之外,更多的却是谨慎。

朝“新港号”的舰桥环视一下,进入孟瘐视线的是一群同样年青的脸庞,大副李不渭,19岁,鹰游商轮学校二期生,和他同龄的甲板官霍明宇仅仅只接受了的三个月培训,而他的同学,同样只有17岁,而他则是“新港号”的轮机官。

“新港号”所有的官员加在一起,年龄竟然还不到100岁,在招商船局,随便拉出两名商船官员的年龄加起来就超过了他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到了海参崴,一准能让那些俄国佬吓死!”

想到几天后进入港口时,那些港务官员的惊讶之色,孟瘐的唇角一扬,面上显出些笑容,可笑容不过是一闪而过,正是因为年青,他明白,他必须树立起船长的权威,而不苟言笑,应该是一个合格的船长必须要保持的性格。

当地平线从望远镜中消失的时候,孟瘐知道商船已经驶入了深海区,驶离了江苏,缓缓的朝着俄罗斯驶去,在最后看一眼陆地方向时,他在默默的为自己,同样也是为“新港号”祈祷着,祈祷着一切顺利。

“陆军海战队啊!”

在办公室内,李子诚和韩武两人在放下打捞报告之后,两人同时提到了对陆军海战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军官!

虽说江苏陆军海战队,挂的是陆军的名,可他却是事实上的海军,海军与陆军不同,海军从来都是一个技术兵种,这个技术兵种,不是随便拉一批人,就能建立一只海军的,欲建海军,除去军舰之外,最重要的是人,是军官!

“从左宗棠在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中国近代造船业由此发端。设立马尾船政局前后学堂,前者培育造船人才,后者培育驾驶人才。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清末水师建军的发源地。清末民初,全国海军被闽人所垄断,上至总长、司令,下至士卒、杂役多为闽籍,闽系海军成为中国海军的代名词。而所谓“闽系”,实际上又可称为“马尾系”,绝大多数人是受马尾船政前、后学堂教育后步入海军的。马尾船政学堂采用英国海军学制,招训14岁少年入学,多由海军内闽籍人士推荐,施以8年海军军官养成教育。从清末沿袭至民国时期,始终未变,闽籍人士渐集渐众,闽系海军根深叶茂,他们控制了海军各级权力……”

在韩武就海军作着解释的时候,李子诚沉默着,闽系海军,对于这个词他并不陌生,事实上,别说是民国,就是另一个时空中,几十年后的共和国,用了几十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运动都未能完全消除闽系海军的影响。

“经略使,咱们现在和海军的关系是不错,可想从海军中弄军官过来,恐怕,最后弄出的也就是闽系的分支,就像马尾和烟台两所海军学校一样,虽说烟台海军学校召的大抵都是北方人,而且谢葆璋为人公允,可烟云海军学校,连上课除了教材用英文外,其它时候都要用闽南话。”

提着闽系海军的“任人唯亲”,韩武更是一个劲的摇头,作为军人,他自己也曾吃亏在派系上,自然对派系之分非常反感。

韩武摇着头,李子诚却是皱着眉,在军队之中派系之见能达到这种地步的确罕见,可……思索着,他随之开口问道。

“如果派系之见能达到这种地步,那海军中肯定有人因此受排斥,咱们要想建这个陆军海战队,就在这方面动动脑子!”

“经略使,这方面,我们倒是调查过,现在海军的主流人物,都是留英的学派,而且福州籍的占大多数,而清末,萨镇冰提出复兴海军时,就提派海军士官留学日本学习海军,截止民初连续派遣了三届海军学员留日,不过与萨镇冰提议不同,当时留学名额未由海军决定,而是面向全国招考,各省纷有学子考入,得已留学日本海军兵学校。不过除去其中极少数闽省子弟外,其它人大都不为海军所容……”

在报告时,韩武的脑海中浮现出在京城时,他曾见过几个在陆军部中任职的留日生,与他不同,他们不是在江田岛的海军兵学校留学就是在海军炮术学校留学,可让人倍觉悲哀的是,他们不仅不能上舰,甚至不得不穿上陆军的军装,在陆军部任职。

“如去年毕业的二十二人,海军部直接拒收,不得不入陆军部任闲职,所以,我觉得,咱们可以招募这些军官来江苏任职,同时组建一所专门学校,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海战队将来不至无人可用!”

“嗯!这两件事,具体怎么做,你来负责,需要什么,直接打报告就行!”

说着,李子诚又朝着自己的桌面看去,桌面上的四个文件筐已经变成了六个,多出的两个则是多出来的党务,即将到来的国会补选才是头等大事啊!

……

第341章长宝

第341章长宝求月票

“一位陇海铁路工程处的官员告诉我:两年前,需要上万名工人日夜不停的整年挣断腰筋才能完的工作量,现在以少的人和式的筑路设备,四个月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它!d赢话费我听了这话很激动因为我知道清楚的知道,中国的铁路是何等落后于世界,我知道中国欲奋起直追,不仅仅需要铁路工地上工人们的努力,需要大量先进的机械设备……”

——詹天佑日记摘录

地上铺了一层厚雪,雪花在天空中飘荡着,寒风于谷间呼啸而来

山根下的公路上,停了一辆汽车从汽车上跳下来的詹天佑,手塞在西式呢绒大衣的口袋中,凝望对面的陇海铁路长段的工地帽沿的阴影遮住了他深沉的眼睛

此时望着这一片沸腾中的铁路工地,詹天佑似乎又回到了修建京张铁路那会,从那条铁路之后,他再也没修成过任何一条铁路,川汉铁路以一个国家的灭亡作代价,可也半途而废了,孙文主持的中国铁路总公司虽曾拟请他规划全国铁路,但是最终,孙氏却不过只是在地图上之所以的画了铁路,至于聘请不过只是字面文章罢了

而现在,在前往京城的途中,詹天佑却是不受控制的前往工一看,陇海铁路,这是中国投资最大的一条铁路,同样也是距离最长的商办铁路,而且还是中国施工的铁路,可以国开办最成功的铁路,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来此参观,相比于沿线的站地工业,詹天佑感兴趣的却是这座铁路施工工地

长段曾于民国元年两次勘测,对于这条的铁路的施工难度,詹天佑可谓是再清楚不过,长段所过地带地质地形复杂,工程不可不谓之艰巨,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跳过容易施工的潼长段来到这里

在不远处大帐蓬里,拥挤着数十名工地的负责人他们在争论,在叹气,在沉思,在计算……工人数、材料、计划、生产等等字眼,都围绕着“防寒”这两个字在转“防寒”这凉冰冰的字眼,从大帐蓬的窗缝里溜出来,爬在詹天佑的心头,尽管他并不需要考虑这条铁路的施工进度,但此时他却那会议室的其它人一样:作为一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对这铁路工地上的无数工点都非常熟悉因此他也知道:在这个寒冬中于山区施工,会给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带来多大的危害

在修建京张铁路时,在最冷的腊月天,数以百计的工人冻伤甚至冻死,但是为了赶时间,抢进度,工程必须要进行下去,显然他们这时争论的就是恶劣的天气和施工条件

他看看表,已经两点钟了,可是会议的主持人——那个被大家称作总指挥的人,还在帐蓬里用讲着话

两点零五分,工棚里传出咳嗽声、哈欠声、板凳的响声和杂乱的说话声那些工程负责人先后从大帐蓬里陆陆续续走出来和任何一座工地不同,这些工程负责人大都穿着与军装相仿的制服,事实上,詹天佑听说过,在陇海铁路工地上施工的是劳动兵团,他们实施的是军事化管理,这意味着这里的工程,只有进度表,没有其它,就像军队一样,只有命令

这些人显然都让工地日夜紧张的生活煎熬得脸色黄瘦有的声音沙哑,有的眼里布满血丝,有的心事重重,有的眉头拧起,肝火挺盛……他们一出大帐蓬,都不约而同的望望天空,又用脚蹭地上的雪,仿佛希望这地上的霜只是月光造成的错觉

最后,那个穿着皮质风衣的总指挥走出来看模样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