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新纪元1912 >

第202章

新纪元1912-第202章

小说: 新纪元191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命卖给某一个人的人,早晚有一天会把命卖给其它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但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给国家的人,却不会背叛,因为筹码再高,也高不过国家。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留在连云港,在连云港掌握全局”

摇摇头,韩武的视线朝窗外投去。

“经略使,我对他们保证过,要么带领他们记得战争,要么就和他们一同战死沙场,这是江苏陆军第一仗,也是民国建元第一场国战,负也好,胜也罢,总要尽职尽责,我的责任和他们一样”

然后他又将视线转向经略使。

“再则,论掌握全局,雨岩的经验比我足,在前清时,他参加过南北大会操,再怎样,也比我强,经略使,我顶多也就是一个营长的水平,现在去指挥这么一仗已经是勉强至极,我想着,这青岛是守,再怎么着,我这个营长凭着那要塞之坚,只要铁了心,怎么着也能守下去吧”

他的回答让李子诚笑了起来,看着韩武不再言语,自己喜欢这小子不是没道理的,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有容人之量,这就是自己喜欢他的原因。

“好,添仁,废话我不多说了,总之,你多保证,他日,我在青岛给你,给青岛守军庆功”

在连云港劳动兵团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单位,最初诞生于陇海铁路建设施工之中,因为陇海铁路路工大都是遣散民军,为了便于管理,便对其实施军事化管理,这便是最早的劳工兵团,而随着连云港大规模建设和随后的农场垦殖需要,陇海劳动公司不断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招募18岁至38岁的青壮年劳工。

分散的四省的40余家招工处对其进行体验后,方才与其签定长达五年的用工合同,随后统一经铁路、水路运往陇海沿线,进行统一训练后,方才编入易名为劳动军团的准军事劳工机构,从事着铁路施工、运河修建、农场垦殖、矿场作业以及建筑施工等工作,正是数十万劳动兵团的使用,才使得连云以及陇海能够一天变一个模样的变化着。

“……二十九、三十……”

在劳动兵团第一师的操场上,一位身高八尺的汉子在头顶着百多斤的石质杠铃,双手插腰站在那里,而在周围却有数百名穿着淡灰色圆领套头短袖衫的男人在旁边齐声数着数。

在劳动兵团中许多来自山东、河北的劳工都有一定的功夫,而在街头耍大把式出身的魏少鹏这会头上顶着的那根百斤重的杠铃,就是他过去在街头耍把式玩的,虽说过去几十秒,可那百斤杠铃却纹丝不动的顶在头顶上。

“瞧一瞧,看一看了,有钱的捧着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他在那里耍着大把式,旁边的梁天却是敲着水壶套着的饭盒子,在那吆喝了起来。

对这些人来说,今个是难得的休息日,即不用训练,也不用做工,劳动兵团穿的是军装、行的是军规,所以,虽是休息日,若是没外出条,所有人只能呆在这大营里,实在闲的发慌的众人这会也正好借着耍弄打发一下时间。

转了一圈下来,梁天手中的饭盒内却是多出了几十根纸烟来,这纸烟是福利,每逢加班的时候,往往都会发一小包五根装的纸烟,对于这些一个月挣八块钱的劳动而言,他们往往会把纸烟当作筹码,劳工军团禁赌,任何人参与赌博,皆是一率辞退,军法官不会给人留那怕半分的情面。

不过尽管如此,这操场上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赌博,比跑步的、比翻单杠的、比举杠铃的、比扔手榴弹的,总之,民众的智慧在这里充分的显现了出来,这里虽说禁赌,但却不禁他们用训练打赌,这也算是军中的消遣。

不过更多的人却是在那写着信或看着书、读着报,如果说这里和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那么恐怕就是在这里每个人都必须在接受扫盲识字教育,每天每个人都必须要认识十个字,半年内学会使用拼音查找字典,不达标者会被清退。

正是得益于这种扫盲教育,才使得他们能自己写信给家人,一开始他们对读书识字大都有抵触情绪,但现在他们却早已经体会到读书识字给自己带来的方便,而在劳动兵团内的晋升同样和读书挂色,只有取得初小文凭者才能获得晋升成为士官,而这又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可以得提高,如果一开始是强迫的话,那么现在更多却是自愿性的学习。

“何谓民族,民族者……”

就在李乐看着报纸的时候,却突然听到大营内响起一阵急促的集合号,虽说他们是劳工,可却同样是这劳工背后却带着“兵团”两字,那集合号一响,原本写信的连忙把信纸铅笔塞进口袋,看报的也把报纸塞进衣袋中,随后便朝着操场跑去。

短短几分钟后,在操场上便有三千多人完成集合,和过去一样,以连为单位结成方阵,而每一个方阵的左侧都站着四名军官,劳动军团不同的军队,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军官,甚至没有太多的士官。

在劳动兵团第一团的士兵们进行集结时,在他们前方讲台上,三名校级军官面对着士兵行着军礼,行着军礼的右手直到第一团完成集结之后,仍未放下,直到一名身佩蓝色袖标的值日官踏着正步,行着军礼走到讲台前,立正报告道。

“长官,劳动兵团第一团集合完毕,请指示”

“同志们好”

手行着军礼的环视着台下的全团官兵,依如教条的问候道。

“长官好”

操场上的官兵齐声回答道。

“同志们辛苦了”

“效忠国家”

习惯成自然,无论是劳动军团的士兵或是军官,现在都已经习惯了这于众不同的官兵检阅问候,据说,这似乎是经略使拟写的,最初的版本似乎并不是这个版本。

“稍息”

直到这时,台上的长官,台下的官兵才放下右手,在放下右手时,凝视着眼前的这些官兵,他不知道自己下面说的话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或许军官们不会拒绝,但是那些原本只是招募来此务工的士兵呢?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你们愿意接受命令,成为光荣的江苏陆军中的一员吗?并前往祖国需要地方服役吗?”

没有任何迟滞或犹豫的话语从的嗓间发出,并通过喇叭传至所有人的耳中,魏少鹏整个人一愣,只有一身力气的他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都把视线投给了台上的长官,长官说的是什么意思?

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长官的意思,但以往的纪律却使他们没有发出任何声,而梁天却在心里嘀咕出一句话。

“龟儿子的,老子成炮灰了”

“你们中间有谁愿意退吗?我不会问任何理由,你们将会被送到其它团队,有谁不想去的?”

微扬着下巴,不断的环视着眼前的第一团的3816名官兵,操场上依然一片寂静,没有任何想象中的嘈杂,更没有任何混乱。

事实上,作为他们的团长,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原因非常,长达一年的训练、工作,使得他们早就习惯于服从,习惯于听从长官的命令,甚至不知质疑,这里需要的是服从的劳工,而不是质疑的律师。

在现在,在这个改变他们命运的时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依然不知道质疑或反对,只是茫然的选择了服从。

沉默

所有人都没有任何意外的选择了沉默,头戴黑色无檐军帽的他们微微垂下眼皮,看着脚上的军靴,或是把眼神投向前方,他们的神情各异,此时,他们都已经明白了参加江苏陆军意味着什么,但是对此却没有多少反应。

站在第一排的梁天却是一挑眉,朝着前方的旗杆看去,在旗杆上一面五色旗迎风飘扬着,以前听说书先生说,那县衙门口挂着的五色旗是什么五族共和,可他到了这劳动兵团才知道,那五色旗是国旗,那五色旗的红色意味着鲜血与牺牲,黄色代表着真理的光辉,蓝色意味着自由与青天,而白色则意味着公平与正义,黑色意味着钢铁与意志,同时这五色旗还意味着仁、义、礼、智、信的国之五常,有旗地方就有国家,国旗是国家的尊严,……不过对于这一切,梁天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此时,他将视投向那五色旗,只是因为,他不愿意去看台上的长官,也不愿去面对身旁兄弟们的视线,所以他才会把视线投向那国旗。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在这种等待之中台下的士兵们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于涛垂下眼帘,右脚微微一抬,朝前移了半步,但也仅只是半步,然后他朝右边看去,他从身边投来的视线中,读懂了他们的意思,他们同样不知做何选择。

也许秀才能……于涛将视线投给李乐,那个全团兄弟中唯一一个中过秀才的,而且还是他们的文化课教员,在众人把视线朝自己投来时,李乐微垂下脑袋然后有些无力的摇着头,尽管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过去读过的书、看过的史,却清楚的告诉他,在这个时候,退出但只会给大家带来祸害,还是……

注意到梁天没有给自己的任何提示,曾当过兵的魏少鹏的脸上却露出些苦笑,他没想到到头来,自己还是又吃上了兵粮,这是第几次了?

三分钟的等待过去之后,见没有一人退出,满意的点点了头,冲着台下的属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祖国感谢你们”

长官的话音方落,原本又是迟疑、又是苦笑、又是为难的劳工们立即齐声喝吼道。

“为了祖国”

从他们嗓音迸发出的声音在军营的上空回荡着,久久不曾散去。。。。

第234章激发

第234章激发(求月票!)

“……日本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德国在8月24日、即美国时间23日之前撤离青岛,解除当地战舰武装,将青岛交给日本。德国对此未作回复。因此,日本天皇下令对德宣战。宣战文告的重要一段如下:

“欧战爆发以来,日本沉痛地关注着这场灾难。日本严守中立,希望维持远东和平。但是,德国的行径迫使日本的盟友大英帝国采取战争行动。德国凭借胶州湾租界加紧备战,其战舰在亚洲东部海域巡逻,威胁到日本及其盟国的商业活动。”

“远东和平受到威胁。日本政府和大英帝国之间就此进行了坦诚而充分的协商,同意根据同盟条约,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共同利益。日本方面期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日本政府真诚地向德意志帝国政府提出了我们的要求。但直到最后一天,我们仍未收到德方同意的任何回复。”……”

《纽约时报》1914年8月23日东京电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的胶州湾畔,前傍黄海,后依崂山,上顾京津,下趋淞沪,是中国北方之重要门户。这里背山面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胶州湾港阔水深,常年不冻,是个天然良港,在军事、经济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青岛可以说是中国北方第一良港。

1897年巨野教案后,德国以此为口实,派出军舰抵达胶州湾。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德国强占胶澳后,为实现其在青岛建立远东军事基地、建立远东贸易据点的目的,开始大力营建当时尚为一片荒山、荒滩的青岛。从1898年至1914年的17年间,在德皇建立“模范殖民地”的决心下,德国先后在青岛投资了1。7亿多马克,建立了必要的防御体系和一港、一城、一路所必须的基础设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