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良辰 >

第42章

良辰-第42章

小说: 良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可能对薛扬突然的变化有些不习惯。在温良辰处理宅内事务的时候,他已经跑出去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带来给他巨大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昨天那章他情绪波动明显的原因,以后详细的事情,会慢慢用回忆形式来写,别怪蜜糕卖关子哈哈。
  总之,他心思单纯,其实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向英娘报恩,英娘身份古怪,有人想置她于死地,英娘自己放不开,所以身为养子的薛扬得留京帮助她;二是碰上了父亲的旧部,说了什么你们都懂得;三是他自己想找生计,不想依赖良辰;四是他觉得自己喜欢良辰了,还是有些年少冲动吧,对比起秦元君来说,他的心智成熟度不及他。
  各位亲晚安~

☆、第42章 花无意

  薛扬的半夜失踪;让温良辰着急上火,反复睡不着觉。
  派出去搜寻的下人;久久未传来音讯,温良辰坐在榻上;捂着被子愤懑地想道;若是换做是其他国公侯府,一旦派人出去;不用多久便能查得个水落石出。
  真正的原因;还是她的实力太过弱小。温良辰恍然大悟,即便在府宅内斗争胜利又如何?真正操控她命运之人,不是温府的大家长,而是坐拥天下最高权势的……皇宫。
  若是她弱小无依,谁都能来踩上一脚。要想将未来捏在自己手心中,唯有拼命往上爬。
  如今,她连探子队伍都来不及建立,等到想用之时,只能两手空空、干瞪眼儿。
  她翻来覆去许久,心道,还是自己太嫩太年轻,有诸多事考虑不周全,只顾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推进,动作太慢,实在太慢了……若再等上三年,届时连出阁嫁人,都没法把控自己的自由。
  “再这般等待下去,我便是最肥美的鱼肉,人人尽是刀俎。”那日赏花会上,各家公子对她的觊觎,温良辰心中和明镜似的。
  温良辰越想越闷,最后连夜起身,值夜的丫鬟们不敢劝她,只好陪着在一旁守夜。
  纯钧披着外衣,为温良辰点灯磨墨,夜间寒冷,她又唤来粗使婆子在房里烧起炭盆。
  橘黄灯光照映下,温良辰安静地垂眸,优雅托腮,思虑将近一个时辰,终于蘸墨下笔,写出一份公主府的扩张计划。
  先不提之后的行动,最先的开端和原始的需求,总是银子。
  公主府主要的财力,大多用于购买的庄子,庄子上的产出是每年固定的收入,这一笔是不能随便乱动的。而公主府平日的开销,主要靠温驸马和温良辰各两千石的俸禄,宗室并未收回襄城公主的食邑,加上温良辰富庶的三个县,相加起来,供应整个公主府的开销绝无问题,还能省出些银子攒嫁妆。
  但是,若要积蓄力量,在京都培养人脉和拓展势力,温良辰的银子虽多,却也只能算作鸡毛蒜皮。更何况待这次时疫过去,还须在温家旁支挑选一名子嗣过继,今后这位“弟弟”的生活所支,全部算在温良辰的头上。
  送入族学、官场的打点和娶媳妇的庞大花费,即便再丰厚的金山银山,却也经不住长期吃老本。
  俗话说开源节流,“节流”只能撑得一时,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唯有“开源”才是正途。
  外界所羡慕的吃穿不愁的朝阳郡主,如今是当真发了愁,连养“弟弟”的银子都不够使,更别提扳倒曹皇后为母复仇,再帮助徐正实现其入阁的计划。
  “没想到我也有今日。”温良辰轻轻搁笔,以右手扶额想道,“而今闺秀也就罢了,伪闺秀姑且还差不多。”
  温良辰下定决心,准备一边赚银子一边扩张公主府势力,至于那十指不沾阳春水、视金钱如粪土的真闺秀,她是妥妥的做不成了。
  “明日将铺子上的管家都叫过来,令他们带上本年的账本……”温良辰吩咐鱼肠道,如今鱼肠和纯钧对了个调,鱼肠负责助他打理家业,身边之事由纯钧来负责。
  公主府在京都的铺子仅有五家,大多为普通的粮米店,在城南还有一间茶馆,经营得不温也不火,每年收入并不乐观,这些都算是襄城公主懒得打理的原因,先不说其费心程度,赚的银子还没庄上的收成多。
  易中有言:“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温良辰如今的状态,就与其有几分相似。人滞留于水边泥土上,外有随时取人性命的灾害,即便可能遭致祸害,但若是有所警惕,步步谨慎,等待有利时机,便能“不败”,获得自由。
  将脑中纷乱的思绪理顺之后,已是月入中天,温良辰漫步至墙边,推开雕花窗棱,慢慢抬首,仰望天穹。
  只见那轮弯月越发冷清,冰凉的月光如同实质,此时,她只觉一股寒意顿时由背而生,直浸骨髓,温良辰裹了裹身上的披风,悠悠叹了一口气,返身吹熄烛火,回到房中歇下。
  次日,英娘按照昨日的约定,开始履行女师傅的职责,她于辰时一刻,主动来到温良辰的院子中,教授其女红之艺。
  “我儿曾说郡主画意极佳,颇有平羲师父风范,郡主学女红,定然不会太难,怕只怕我技艺不佳,从而教坏了郡主呢。”英娘笑容满面地在绣篓中挑丝捡线,好似全然不知薛扬昨日的行为,对温良辰依旧十分客气,“郡主毕竟初学,用这种厚度的软缎最好,您身上穿的软缎面太薄太滑,不利于走针。”
  英娘向来会度人心思,还特地给解释了一句,生怕温良辰怪罪她克扣银子,不用那上等好料子。
  若是换成素来喜欢争斗比拼温良夏,的确需要这方面的解释,但温良辰却不会介意。
  “无妨,你觉得好,那便用罢。”
  温良辰明显心不在焉,托腮答应了一声,又继续开始走神。
  女红看上去稀松平常,实质上却非常耗时耗力。学习女红,首先要学习的,是最基础也是最枯燥的“刺针”和“打籽”,英娘率先架势给她演示一遍。
  温良辰瞧她坐姿端正,一捻针线,整个人气质立马就变了,娴静文雅,早已不是方才那副妇人模样,倒像个正儿八经的夫人。
  英娘行针完毕,再手把手教温良辰一遍,接着,便是温良辰自己单独来绣。
  缎面底布上已经画好了直线和圈圈,温良辰只需要对准了孔来扎便是。
  温良辰善字画,是故向来以“心灵手巧”、“心闲手敏”自居,对于这小小的刺绣,她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约是老天对她昨晚立志当伪闺秀的报复,温良辰闷坐在屋中绣上两个时辰,练习底布的图案依然是小蛇爬行的状态。
  折腾了一大早上,一师一徒均是痛苦万分,一个期望满满终于化为失落,一个眼高于顶最后暴躁莫名,温良辰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终于在爆发的边缘之处,缝好了一个边角的针脚。
  “……”
  看着勉强对齐的别扭角线,英娘嘴角抽搐,心中十分无奈。
  她从没教过学生,却也经常与左邻右舍谈论绣艺,对姑娘们的平均水准自然极为清楚,温良辰在女红的天赋,实在是……不可言说啊。
  当然,她是绝对不敢当面说温良辰“笨手笨脚”的。
  如果英娘有幸与薛扬交流,应该能知道温良辰在武学方面的天赋,与绣艺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得夸张些,武学方面的天赋比绣艺更可怕,简直就是伤敌八百自损三千的狂暴类型,温良辰练了三年的时间,才堪堪使溜了两套剑法。
  唯一进步颇大的,便是她至少不会像当初那般一出手就捅死自己了,连她身边的丫鬟纯钧,都比她厉害好几层,放倒几个男人都没问题。
  自那天以后,温良辰再也没去英娘的院子,更没理会薛扬,奇怪的是,薛扬也不来找她,二人冷战了大半个月,互相都没说过一句话。
  期间,太清观又寄来平羲师父有关瘟疫的改良方子,因不知是否对症,温良辰先将其送往太医院院判刘太医府上。若是当真有用,自家祖父和大哥温仪华的性命便有救了,同样也能造福更多的人。
  可喜可贺的是,温良辰送去的方子当真有效,太医院研讨试验完毕之后,刘太医便将其用于老太爷和温仪华身上,不久过后,庄上传来老太爷和温仪华病愈的消息,死气沉沉的温府,终于大改低迷之气,人人脸上喜气洋洋。
  就连温老太太也起了榻,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上两圈,嘴上不住道:“老天有眼,我家老太爷命不该绝,我乖孙儿华哥儿福大命大,今后定会青云直上,保我温府代代昌盛。”
  温大太太无奈,心中想到,合着都是老天爷给的脸,温良辰请来太医和送方子,在老太太眼里都是放屁呢。
  “这一次还要多亏良辰弄来方子,否则,华哥儿也不会痊愈得如此之快。”温大太太忍不住道,温仪华已经完全好了,只是老太爷年纪偏大,还要安静休养多日,温仪华便呆在庄子上备考,好和老太爷做个伴。
  老太太翻了个白眼,气得直哼哼:“她倒是个好孙女,如今好名声都被她给占尽了!指不定我令请郎中,便能查出病来,自然不会受令封府,更不会闹得满城风雨。她倒好,请来太医院院判,刘太医又是个倔脾气,他一道折子上去封府,直接让老大和老四赋闲在家。老四还好,老大如今就等着升迁呢,落下一个月的正经事儿,谁来弥补其中损失?”
  以老太太之意,应该将病遮掩起来,再偷偷摸摸将人送去庄子上,谁知被温良辰给搅糊了,白白耽搁温府一堆事。
  面对着性格越来越恶劣的温老太太,温大太太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幸而老太太糊涂病变得严重,府内下人们也瞧清楚了行事,就连主院的老人都有了意见,唯独荣禧堂那几个心腹丫鬟还好,其他人对待老太太越来越敷衍,温大太太也不知这是好还是坏,就目前来看,对她这位主母来说,姑且算上一件……好事罢。
  温府的喜事一经传出,温良春的婚事便将近了。
  人一着急,未免便会干出狗急跳墙之事。
  “大姐姐,”温良辰站在英娘的院门口,看着摔倒在地,脸上一个红巴掌印的温良春,她面沉如水,毫不同情地道,“大姐姐趁我出门,以给我送点心之名,闯入我公主府为非作歹,我想问,你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温良辰今日出门巡视粮米铺子,没想到一回来,便碰上正好要出府传讯之人,听闻温良春闯进公主府寻薛扬,温良辰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这事姑且还得从头说起。
  今日午后,英娘院门口闹哄哄的,她一打开门,便瞧见一名打扮端庄的姑娘站在院外,口口声声要进门拜访请教绣艺,英娘答应过温良辰,不想惹事,便急急忙忙关上门。
  谁知温良春不知怎的,头一次来了大小姐脾气,那些护卫都是男人,不敢触碰她,其余守门的都是婆子,碰上丫鬟和婆子众多的温良春,寡不敌众,终于被她硬闯进来。
  温良春闯进门后,眼尖瞧见墙边竿上晾着的男子衣裳,顿时心生明了,大改平素温和大姐姐的模样,转身便讥讽道:“我还当妹妹知礼懂事呢,没想到府内竟然藏了男人,这要是传出去,我们姐妹们还要不要名声了。”
  英娘顿时吓了一跳,她如何不要紧,温良辰的名声最为重要,当下神色慌乱地解释道:“这是我儿的衣裳,我们住在前院,并不与后院相连,大姑娘莫要乱说。”
  “你又是何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