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强国梦 >

第59章

乱世强国梦-第59章

小说: 乱世强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为保卫清朝和他的利益而卖命,他还致电荫昌,许诺如能将起义镇压下去,保住汉阳铁厂和枪炮厂,“当筹十万银元,犒赏麾下有功将士”。

袁世凯鄙夷地一笑,说道:“盛宣怀不过是担心他的资产企业,让我带兵去与乱党拼命,哪有什么好心。可惜,他关心则乱,竟然想请日本人保护工厂。再加上他屁股也实在不干净,雷霆打击下,欲辩而不能,只好做个丧家之犬,跑去大连避祸了。”

“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擂。这次不仅损失了大量资产,更重要的名声臭了,也就没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杨士琦似乎很为盛宣怀惋惜地说道:“我们也要学学乱党的作法,手里不仅有枪杆子,还要运用舆论的力量。”

袁世凯对此很是不以为然,他只相信枪杆子,子弹硬还是嘴巴硬,这在他脑中似乎不算是个问题。

“杏城,如今形势是越等越糟,已经到了非动不可的地步。”袁世凯深沉地说道:“我想这样这样行动,应该是最好的结果。而你就……”

…………………

这是上海冬季常见的那种阴湿天气。晨起,黄浦江就被笼罩在濛濛的雨雾中。朔风虽然不那么尖利、猛烈,但带着潮气,有一种透骨的寒意。

“香港”号邮轮下碇在吴淞口外,透过雾气,孙中山站在甲板上焦急地眺望着,身后站着胡汉民、廖仲恺、宫崎滔天等人。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孙中山从海外回来了。

此时,他心潮起伏,经过十五年海外流亡生活,终于回来了。其间虽然多次返国,多次来沪,多次进入吴淞口,但都是秘密的,都必须乔装打扮。今天,终于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主人回来了。

从纽约到伦敦,又从伦敦到巴黎。他周旋于列强之间,与四国银行团会晤,又同英国外交大臣葛雷交涉,以断清廷的外援,争取外交上的同情和支持,谋得财政贷款。但他的希望却一一落空了,而国内陈其美等人不断拍发的电报,显示出现在的情况很严峻。清军尚控制中国北部,其军事实力显然非革命军所能抵挡,且革命军中各党派之间又起纷争,而艰难的革命事业才刚刚开始啊!

想到这里,孙中山更急了,他多么想赶快踏进国门,去澄清那纷乱的天宇,去扫平胡瞄盘踞的北国,统一我大好河山啊!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存在着差距,美好的理想往往因为判断和认知的错误而变得遥远,甚至是走入歧途。

。。。。

第一卷第五十一章同盟会宣言

早在昨天,上海民立报便以“欢迎!欢迎!”为题,发表专栏说:“先生归来,国基可定,新上海光复近一月,当以此日为最荣。”

今天一大早,上海十六铺金利源码头上,便布满了沪军都督府的卫队和军警。随后人越来越多,前面挤满了中外记者和各机关团体的代表。马路边,店铺门口,码头上到处飘扬着青天白日旗。

一艘海轮从江面出现了,慢慢驶向码头。顿时,汽笛齐鸣,锣鼓喧天,欢呼声和隆隆的礼炮声混成了一片。

孙中山站在海轮船舷旁边,激动地挥着右手向欢迎的人群致意。

他穿着一套黑色的西服。广东人特有的黝黑肤色的脸膛上,天庭方阔,叶眉浓黑,衬着一双炯炯照人的大眼睛,挺直适中的鼻梁下,两撇八字短胡须在嘴唇上微微翘起。

这位远离祖国近二十年的游子,面对着这宏大的欢迎人群,深深地被感动了。小理

汪精卫、黄宗仰和沪军都督陈其美簇拥着孙中山,在欢呼声中登上码头。孙中山在码头一露面,立刻就被中外记者团团围住,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孙逸仙先生与日本政府有关系吗?”记者见孙中山的随行人员中,有好几位日本人,就问道。

“我们将与各国政府都有关系。我们将建设新政府,岂有不愿意与各国政府友好的道理?”孙中山站在汽车旁,微笑地回答着。

“先生此次回国,是不是要当中华共和国大总统的候选人?您对广东即将成立的临时政府持何种态度?”这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这个我还不清楚。至于临时政府一事,因广州是革命首义之地,我对此是很敬佩的。但求早巩国基,满清时代权势利禄之争,吾人必久厌薄。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至于政权,皆以服务机制为要领。”

“先生带有巨款来沪供革命军使用吗?”一个戴眼镜的记者大声问道,外间传说孙中山这次带着几百万美元回国。

孙中山笑着问道:“为什么问这个呢?”

“人们都说,革命军的成败,就是要看军饷充足与否。”

孙中山严肃地答道:“革命不在金钱,而全在热心。我这次归国,未带回一个铜板;所带者,革命精神而已。”

记者提的问题不可能全部回答。汪精卫、陈其美护卫着孙中山,坐进黑色的小汽车,沿着欢迎的人群,缓缓向法租界驶去。

不管欢迎场面是不是陈其美事先布置,有多少水分,但确实很隆重。而且平心而论,因为复兴会几位首脑很少公开活动,在名声上,确实比不上孙中山。

宋蔼龄轻轻关上马车的窗户,转头对宋耀如说道:“孙先生的名声确实很大,也只有乔森叔叔可以匹敌。”

“政治不是靠名声来解决的。”宋耀如神情很复杂地说道:“乔森常把杰克伦敦所说‘进行现代革命是需要钱的’这句话挂在嘴边,如今看来,倒是真理。而且政客是很现实的,他们懂得如何取舍,来取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说,大总统并一定是名声最大的,而要看谁是最有实力的。”宋蔼龄会意地点了点头。

宋耀如轻轻点了点头,说道:“走吧,逸仙博士今天太忙,我们明天再去拜望。尽到朋友之谊,就可以安心南下了。况且,这也是总部的意思。”

“南下好,上海实在没什么意思了。”宋蔼龄高兴地直拍巴掌,说道:“凭爸爸你的资历,就算不是财政部长,中国银行行长也是跑不了的。”

“想什么呢?”宋耀如笑着拍了拍女儿的脑袋,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就想着论功行赏,这与封建时代农民造反有何不同?听从组织安排,这是复兴会会员必须要遵守的纪律。”

哦,宋蔼龄立刻老实了,可眼睛转来转去,心思还没消停。

呵呵,宋耀如很惬意地仰靠在座椅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慢慢说道:“海南岛要建省了,爸爸要回去建设家乡。想起来真好啊,家乡的水,真甜;家乡的米,真香;家乡的景色,真美呀!”

“当省长?”宋蔼龄似乎有些不太满意,但看到宋耀如正沉浸在美好的憧憬当中,也不好说些什么,打消父亲的兴致,便笑着说道:“海南岛真的不错,威查叔叔和雅琪阿姨跑去就不回来了,真是乐不思蜀。”

“是啊,灼热的阳光,腥咸的海风,甜糯的粥米,独特的海味,清香的椰汁……”宋耀如轻轻闭上了眼睛,似乎已经回到了家乡那美丽的土地,喃喃地说道:“我要把那里建设得更美,让人们生活得富足安康……”

………………………

当天中午,孙中山在宝昌路四百零八号对媒体公开发表了政见,大意是“……归国后,担任何种职位对我都无关紧要。我已做成了我的工作,启蒙和进步的浪潮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中国,由于它的人民性格勤劳和驯良,是全世界最适宜建立共和政体的国家。在短期间内,它将脐身于世界上文明和爱好自由国家的行列……”

随后,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同盟会在沪领导人的会议,形成了一个重要文件《同盟会本部宣言书》,主张以革命武装力统中国,彻底扫除北方的**余孽,以慰国民之热望。

在会上,孙中山慷慨陈词,坚持要迅速光复南京。他说:“现在的大患即在无政府,如果能够创建政府,则清朝政府必然倾覆;南京还在清军之手,我如不首当其冲,实在是避难就易。全国的同志正在引颈属望,难道是希望我退避上海?敌恃兵力,我恃人心。我们为什么不善用所长,而用所短?革命军起,有不可抗拒之势,列强没有更好办法,只得宣告中立,不事干涉。但如果我方形势屡受挫折,则事情发展还是未可预料;戈登、白齐文之流对待太平天国的手段,也可能用来对付我们,我们怎可不作考虑?”

…………………

。。。。

第一卷第五十二章拜会

第二天上午,宋耀如带着女儿去拜会孙中山。是的,是正式的拜会,而不是老朋友之间的欢聚,因为他是负有使命的。

孙中山非常热情,和有些拘谨的宋耀如拥抱后,将他介绍给身边的同志,其中有廖仲恺、张静江,宫崎滔天和沪督陈其美却是认识的,宋耀如也将宋蔼龄介绍了一下。

孙中山深怀感触:“时光如流……孩子们这么快就长大了,我都不认识了。”

宋蔼龄有些羞涩地望着孙中山,突然用一种清朗悦耳的声音说:“先生,可是

我认识您。”

孙中山有些迷惑,说道:“哦?……”

宋蔼龄解释道:“爸爸曾给我们看过您的照片,他当时说,中国是睡着的,这个人却是醒着的……”

“当时啊,那么现在呢?”陈其美突然不阴不阳地说道。小理

“现在革命大潮已经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人,孙先生的宣传鼓动自然也是功不可没。”宋耀如不悦地反驳道。

“是啊,革命已经深入人心,查理兄说得很对。”孙中山拉着宋耀如坐下,笑道:“不要先生先生地叫,还是按以前的称呼叫我逸仙弟好了。”

宋耀如沉默了,因为陈其美的在场,使他感到很不舒服。他无声地叹了口气,从兜里掏出一封信递给孙中山,说道:“我代表复兴会来送邀请函,请孙先生能南下广州,参加临时政府筹备会。”

屋子里的气氛凝滞了一下,孙中山面容一顿,但还是笑着点头,接过了邀请函,说道:“临时政府成立,早巩国基,确实是当务之急。然以我之见,临时政府所在似应选南都为宜。”

“广州为革命首义之地,成立临时政府也无可厚非。小理”宋耀如坚持道:“至于南京,待到鄂省战事稍停,革命军海陆齐发,一鼓可下。”

“听说鄂省战事陷入胶着,北洋军战力很强?”陈其美说话的语气怎么听都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幸亏有上海制造局的武器资金支持,如果还是不支,我沪军也可前去增援。”

“那倒不必了。”宋耀如冷笑道:“清廷海军已全部归附革命军,北洋军虽强,却也未必稳胜。再者,清廷财政枯竭,即便取得一、两场小胜,也是垂死挣扎,无关大局。”

提到财政枯竭,陈其美不由得皱了皱眉,钱,都是钱闹得,如果财政无虞,他早就率军去攻打南京了,光复南都之功落在同盟会手中,怎么也是讨价还价的资本吧!

“提到财政经商,这可是查理兄的擅长。”孙中山伸手一指张静江,说道:“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张静江是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

宋耀如肃然起敬,拱手示意,态度诚恳,说道:“毁家纾难,令人钦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