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强国梦 >

第43章

乱世强国梦-第43章

小说: 乱世强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理兄,快坐下,看把你高兴的。”宋教仁脸上泛着红光,却强抑激动,“人强,哦,不,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叫志华了,这次干得实在漂亮,我们以后也能以真名示人了。革命的胜利已经不远,我们马上开会,将各项任务布置下去。然后,我就要启程南下,直赴广州了。”

计划早已经制定完毕,现在只需要做一些小的调整,此时,组织严密的复兴会就象一架上足发条的精密机器般全力开动起来。由于广州的光复,每个人都被胜利的喜悦激发出了全身的干劲,将几年来积攒的精力全部发挥出来。

上海工业园区的大操场上,复兴会控制的商团武装正在训练,团员们喊声震天。

“咸为英俊青年,厥志纯洁,不甘优游泄沓,且料革命终必有日实现,而愿于此稍尽国民之天职焉。”感叹了一句,陶成章收回目光,从窗前走回桌案,示意李燮和开始讲解行动计划。

“南市警察总局不足为虑,总办徐汉章已经答应保持中立,维持治安,决不与我们为敌,况且他手下那些警察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李燮和指着地图分析道:“商团公会已经取得一致意见,以南市救火联合会钟楼鸣钟九响为号,即派团员分段出防,以安闾阎。所以,现在重点是在高昌庙制造局,此为军火制产地,平日常储大批枪炮,苟能占有,则上海大局不难底定。”

陶成章点了点头,用手指在高昌庙位置上重重指了指,说道:“待到广州援军和武器到达,就以我们的武装为主力,组织敢死队乘局中工人放工之际,一拥入局,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另外,还要有备用方案,如果此计不遂,马上就能转换布署,不致延误时间。对了,还有上海关道和上海县衙门,上海关道里可是有不少银子的,志华走时,可是还惦记着呢!”

“我已经实地堪察过制造局了。”李燮和咬着牙说道:“如果首攻不下,就派人绕至局后,逾垣而入,举火焚厂,守者见局内火起,必然惊乱无斗志,我们则可长驱而入。至于上海关道和上海衙门,只需分出一二百士兵就能轻松拿下。”

“底定上海,会攻南京,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陶成章拍了拍腰间的驳壳枪,意气风发地说道:“志华所赠之枪,终于可饮鞑虏之血,为革命建功了。”

光复广州,只是计划中的第一步,只有连续性的行动才能让清廷顾此失彼,才能激起全国性的反应。正如肖志华所做的形象比喻:清朝是棵大树,还是三百多年的老树,要想拔这棵又大又老的树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用猛力去拔,是很难把树根拔出来的,过分去扭,树又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先使树根的泥土松动,然后,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所以,拔大树,不但要有力气,还要懂如何去拔。

武昌胭脂巷,一所不起眼的房子内,一群复兴会干部正在热烈地商讨着起义方案,而其中的主脑赫然是已潜来武昌多时的黄兴和刘揆一。

“美国注册的货船普里森号已经到达码头,十挺重机关枪就在上面,起义就在今晚,绝不变更。”黄兴斩钉截铁地说道:“广州首义消息刚刚传来,清廷还来不及加强戒备,但是拖得愈久,形势便会越不利于我们。”

“我同意。”蒋翊武率先表态,“革命,就不能瞻前顾后,迟疑不决,广州光复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振武学社社长为杨王鹏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那就开始吧,广州在一夜间光复已经说明清廷的力量并不象我们想象般强大,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就当不畏牺牲,为革命的大火再添一把柴。”

“是啊,清廷貌似强大,却已是腐朽不堪。”刘揆一笑着给众人打气,“人强同志曾说过:导致我们拖延,无法付出行动的原因是来源于我们心中的恐惧。凡事追求完美,则必将招致失望。等到觉得万事俱备了,呵呵,恐怕又会出现新问题了。”

孙武点了点头,扫视众人,说道:“我看起义成败的关键便是在楚望台军械库,只要拿下军械库,则大事成功了一半。来,咱们将联络攻打楚望台的事情确定一下,再加中总部支援的十挺重机关枪,成功的希望可是大增啊!”

历史上的武昌起义全靠各营士兵各自为战,一夜之间,起义军竟把总督瑞澂、统制张彪赶走,占领武昌,创造了革命史上的奇迹。世人皆称偶然,但偶然背后却又有其必然性。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鄂二十多年,提倡新政,改良教育,设汉阳兵工、钢药两厂及武昌纱、麻四局、并设银元、铜元局。新军所招士兵必须识字,后且命题考试,衡文以定去取。当时有一批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志士如张难先、李六如、蒋翊武、刘静庵、江炳灵等先后加入复兴会,为了便于联结兵士,运动革命,都投身行伍,在新军中散布革命种子,他们成为组织各种名目的革命团体的中坚人物。复兴会两湖支部除将等书秘密输入湖北之外,还撰印《致湖北同学书》,用激烈的言辞鼓动革命。而且,复兴会支部还购买幻灯机片运至武汉放映,观者甚众。复兴会会员常于放映幻灯时,讲演国内外形势,宣传世界各民族反抗压迫进行革命的情形,对于激发爱国思想,亦收效不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武昌革命的潜力甚大;经过数年的酝酿,革命势力在军队中更加强大起来,遇到机会成熟,便会立即爆发。

…………………

。。。。

第一卷第二十一章历史会重演吗?

广州光复!广州光复!

经过一夜的扰攘,一天一夜的观察,当又一个早晨来临的时候,人们都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现实。小理各家报馆加印的号外在人们手中争抢。军政府张贴的布告被人们围着大声的朗读。热血沸腾的青年则纷纷拥到广州革命军司令部即原来的水师提督府门前的招兵处,报名参军。

街上巡逻的中华革命军的士兵、军官被人群围拢着,打听着革命军司令到底是什么样的了不得的人物。这些士兵脸上泛着骄傲的红光,胸脯挺得高高的,在街上巡逻的军姿更是越发的标准挺拔。就连昨晚临时起义的新军士兵也是一脸的自豪,向认识的同乡们吹嘘自己早就已经革命军的同志,如何里应外合,英勇战斗,一举光复了广州。

而龚宝铨、徐锡麟这些才履新的广州军政府的高官,则忙碌着各自的工作。既要全盘接收广州的民事工作,还要维护市面稳定,更要安抚民心,在军政府即原总督署门前进进出出,实在是忙得四脚朝天。一份份布告被刻板油印,迅速张贴至全城。免除清廷的大部苛捐杂税;警告商人们不得妄提物价,扰乱市场;规劝藏匿的清兵尽速缴枪自首,军政府既往不咎……

有些胆大的小吃摊主已经听从了军政府宣传人员的建议,割下了自己的辫子,大声吆喝着,“辫子换云吞。”“辫子换包子。”诸如此类,花样繁多。摊子旁边摆着个大筐,乱七入糟地装着发辫,这些辫子最后由军政府人员点数付钱,摊主可得到两倍或三倍的赚头,为这,他们也干得分外卖力。

革命,在多年的宣传之下,确实已经很深入人心了,连水师提督李准的儿子都支持革命,中断学业毅然回国,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却并不在乎谁得天下,谁当皇帝,长久的封建压迫已经使他们麻木而怯懦,除非得到关系切身的实惠,那颗冰冻的心才能有少许融化。而这些,广州军政府正在做,虽然步子很小,但却让人能够感觉得到。进城不用交税了,如狼似虎的胥吏、衙差不见了,军爷变得和气了,买东西也一分不少了……

革命军司令部门前的招兵处人声嘈杂,人头攒动,一个个青年张着嘴,我要报名我要报名的喊声混成了一片,弄得招兵处的几个军官满头大汗。

大门口突然大步走出了一个年轻的军官,带着几个士兵皱着眉头来到近前,严肃的目光扫视着人群,待到嘈杂声稍小,他大声说道:“大家都是有志革命的热血青年,就更应该有遵守纪律的自觉!请大家排好队,保持肃静,表现出一个未来革命军人的素质来。再有乱拥乱挤,大声喧哗的,那这第一关他就不合格,革命军不会收这样的人。”

“大家排好队,按次序来,不要大声喧哗,表现出自己的素质。”几个士兵吆喝着维持秩序,时间不长,人们都变得规矩了许多,嘈杂声也小了下来。

李国庆点了点头,转身向大门走去,刚到门口,却被人叫住了。

“秋部长。小理”李国庆回身一看,赶紧立正敬礼。

秋瑾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李参谋,不用这么正式吧?司令在不在,我有点事情想找他。”

李国庆笑了笑,眼睛在秋瑾身后的两个女孩身上一扫而过,侧身作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司令正在里面,秋部长,我带你们进去。”

几个人进了司令部,拐来拐去,来到了一排房子跟前,李国庆放慢了脚步,侧脸对秋瑾抱歉地说道:“秋部长,请你们先到会客室稍等,我去通报一下。”

秋瑾心直口快,立时有些不悦地说道:“怎么?刚刚打下广州,便和革命同志摆起架子来了?”

李国庆赶紧解释道:“秋部长,你这可冤枉司令了。司令刚刚得到了情报,可能是有点小麻烦,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正在思考对策,并交待说,如果没有大事,不要打扰他。”

哦,原来是这样。秋瑾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下,说道:“李参谋,那你就不要打断司令思考大事了。我也很忙,给他留张字条。”说着,伸手一指身后的两个年轻女孩,接着说道:“这是我的两个学生,让她们在会客室等候,到时麻烦你给司令引见一下,说两句好话。”

“好的,秋部长您尽管放心,我一定照顾好两位令徒。”李国庆一口答应道。

………………

袁大头啊袁大头,你还真是命大呀!肖志华在室内来回走了几圈,用右拳轻轻敲击着手掌,苦苦思索着从总部刚刚送来的情报。

刺杀袁世凯,是整个行动计划中的前奏。按照他的设想,袁世凯一死,北洋六镇便群龙无首,再没有哪个威望资历足够的人能将其凝聚在一起,而且袁之死必然使袁世凯培养的私人将领兔死狐悲,并迁怒于满清朝廷。那么,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很可能分崩离析,清廷也就失去了镇压国内革命军的力量。现在的北洋军还远未达到全盛时的势力,而且分则势弱,革命军北伐时,阻力也就减少很多,成功希望大增。

但现在,袁世凯竟然没死,好好地躲在天津租界里。那原来的计划,就要重新估算谋划了。肖志华坐了下来,静下心思索起来。袁未死,但其肯定深恨清廷,这与历史上是不同的。因为刺袁这件事情,干得隐秘,手脚干净,袁世凯肯定想不到是复兴会干的。因为最希望袁世凯死的,除了清廷摄政王一派,便是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他根本想不到竟然还有个先知先觉的肖志华在惦记着他。他躲在租界,就说明他确实把清廷当成了置他于死地的幕后黑手。

如此一来,袁世凯肯定在全力暗中联系旧部心腹,只有牢牢控制住嫡系军队,才能倚兵自重,保住自己的生命、财产、家人。自然,他更不会让清廷把他的嫡系部队送上前线,与革命军死拼。那他还会象原来历史上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