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862章

大明海寇-第862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有把崇祯给震了个七荤八素,整个福建陷落,也代表着于孝天彻底撕破了最后一层脸皮,彻底踏上了揭竿造反的道路,福建等于已经宣告了独立,不再受任何大明朝廷的辖制。

于是崇祯勃然大怒,大骂于孝天乃是彻头彻尾的奸佞之徒,立即令人拟旨,传召给南直隶以及浙江、两广,集结大军入福建平叛。

在这一点上,崇祯倒是显得相当硬气,于家军都已经到了家门口了,可是他却还在想着将福建夺回来。

但是派人把圣旨送出去之后,他发现一个问题,就算是传旨的人马不停蹄马歇人不歇一日八百里,跑到南直隶、浙江、两广传旨,就算是最近的南直隶,也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到广东更是要起码一个月的时间。

加上那边调集兵马,筹措兵粮兵饷,没两个月估计都难动兵,等他们那边动手,估摸着这边黄瓜菜都凉了。

现如今最关键的还是怎么守住京城,看于家军这样的架势,是铁定要打入京师了,崇祯赶紧再次传召天下,号召天下兵马北上入京勤王,讨灭于孝天叛乱,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会儿于孝天已经领兵攻下了通州城,到京师城下,可以说是抬腿就到。

崇祯到了这会儿,已经彻底麻爪,只能指望京师这一带先有的官军来抵御于家军的进攻了,另外临时抱佛脚,派人赶往北直隶各地,保定、河间、真定、怀柔、蓟州、宣府等地,急招各地诸军以十万火急的速度赶赴京师应援。

把这些地方的官军划拉划拉,现在差不多也能凑起来三四万人,加上京师本身三大营以及由太监专统的勇卫营,目前京师周边加上城内守军,兵力也有五六万人左右。

但是这五六万人,只是纸面上的存在,现如今的三大营早已不是当年朱棣在位时候的三大营了,虽然装备火器不少,兵力也不少,但是却几乎从不操练,每年只有几天时间,才会装模作样的操演一下兵器战阵,基本上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

也只有勇卫营的几千兵将,直隶内侍统领,这些年崇祯比较关注,多少还有些战斗力,其余的京营兵将,基本上都算是废物点心。

崇祯初年的时候,建奴第一次入关大掠,直逼京师城下,京师诸军无人敢出兵与之交战,唯有满贵所部还敢和建奴交战,袁崇焕所部虽然跑了一路到京师,但是却基本上寸功未立,反倒是乱箭齐发,把满贵给射伤了。

所以京师的这些京营兵马,根本不足以用来抵御于家军兵马,这一点崇祯也是比较清楚的,可是现如今放眼周边,他也确实没有多少人能用了,于是只得命曹化淳监军,紧闭京师各门,摆出一副据城死守的架势。

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消息的高起潜,突然间却冒了出来,原来高起潜在巨鹿一带率军被建奴大军击溃之后,他一路在亲随的护卫之下,一口气逃到了真定的赵州一带躲了起来。

高起潜生怕崇祯为了这件事会迁怒于他,将他问斩,所以不敢回京师复命,躲在赵州一带到处派人搜罗当初被击溃的溃兵,并且派人到京师打探消息。

后来听闻坊间传言,他拒不发兵救援卢象升,并且和杨嗣昌想方设法掣肘卢象升,导致卢象升最终战死,朝廷正在查问他的下落,似乎有追究他的意思,这家伙更是不敢露头了,躲在真定一带,到处打探消息。

后来听闻于孝天率军悍然夺占天津卫,整个局势好像乱了套,高起潜更是看不懂了,所以也一直没敢露头。

直到这段时间他打听到于家军先是大败建奴大军,接着便和朝廷反目,将陈新甲所部和吴襄所部尽数击败,甚至于当场击杀了吴襄,使得京师大震,高起潜才感觉到这个时候是他可以露头的时候了。

现如今于孝天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要打入京师,而高起潜对于京师的军情相当了解,这时候京师的兵力恐怕远不足挡住于孝天攻入京城,所以急需诏令各地兵马入京勤王。

而他负罪在身,这个时候正是戴罪立功的时候,经过他这段时间的收拢,他已经收拢起来了一万六七千当初被击溃的兵马,重新归拢了起来,倒是还拥有一些战力。

这一两万兵马,就是他翻本的机会,他这个时候带着两万大军赶回京师入卫,就算是他之前有错,崇祯看在他这次临危之际,还带兵赶回去勤王,估摸着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充其量把他斥责一顿,还是会用他的。

而太监之中,高起潜素有知兵的名声,曾经多次当过监军,现在崇祯正在用人之际,而且他生性多疑,眼下还是只能相信他们这些太监,凭着这个,高起潜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要是他这时候回去,估计不会有什么大事。

于是高起潜在真定府整顿了一下兵马,带着这一万七八千官军,号称三万大军,在这个时候呼呼隆隆的赶到了京师城外。

崇祯正为了缺少兵马感到头疼不已,手头也没有知兵之人,虽然他恼怒高起潜这么长时间不知道躲到了哪儿去,恨不得立即就杀了他。

但是当得知高起潜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间带着这么多兵马,而且据说还是不少精兵,赶回来勤王,所以这心头的怒气顿时就消掉了一大半。

崇祯心道还是这些内侍靠得住,虽然高起潜在卢象升这件事上做的很过分,但是现在明知京师危矣,却带兵赶回来勤王,这说明高起潜还是忠心耿耿的。

高起潜率兵回到京师城外之后,装模作样的自缚请罪,哭的是一塌糊涂,给崇祯上书,自陈有罪,并且编造了一通瞎话,推卸他的责任,说他这次回来,乃是前来领罪的,愿意受崇祯任何处置,但是时下于贼已经兵临京师城下,还是希望崇祯能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云云。

崇祯赶紧召高起潜入宫面圣,在宫中高起潜伏在地上,失声大哭,自陈有罪,并且拐弯抹角的提醒崇祯,他的那些功劳。

崇祯看着高起潜这幅德行,也于心不忍,不管怎么说,高起潜这厮在这个危难关头,带着兵回来勤王,也算是忠心可嘉,所以当面对高起潜申斥了一番,罢免了他的官职,但是要他留任戴罪立功赎罪。

高起潜听罢之后,心中暗喜,基本上一切都被他料中,这一次他回来的还真是时候,于是他立即拍胸脯保证,一定会好好干,誓死也要为朝廷讨平于贼。

(特别鸣谢剑舞飘香兄弟的打赏,每天更新一章,实在是没脸求月票了!)

第五十七章夹生饭

听罢了高起潜信誓旦旦的保证之后,于是崇祯令他继续统御他带回来的那些兵马,并且把陈新甲之前的那批被打败的宣大以及山西的残兵败将,也归入到了高起潜帐下听命。

这一下高起潜便又抖了起来,手头一下子就掌控了三万多官军,被崇祯下旨,派往京城东面,负责镇守朝阳门、东直门、广渠门和左安门等城门。

高起潜其实也很清楚,他麾下这些官军的战力如何,这帮人都是刚吃了败仗不久,士气低落,装备也不怎么好,让他带着这些官军出城和于家军对阵,基本上跟找死差不多,吴襄的下场在哪儿放着,他这些残兵败将要是出城,基本上可以保证一触即溃,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性。

所以他不敢出城阻挡于家军,在奏明了崇祯之后,把这些兵马都放到了城中,负责防守这几个城门。

另外高起潜通过关系,又从京师京营兵械库之中,提出了一些兵器,补充给了他麾下的这些兵将,做好了要死守的架势。

要说明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作为大明的京师,在京师的武器装备质量,还是绝对很有点看头的!

这些年来,随着红夷大炮开始被大明各地仿制,京师这边这些年来也装备了不少红夷大炮,另外像将军炮、连珠炮(佛朗机炮)各种火铳,装备数量之大,是其它城池根本无法比拟的。

而且京师之中,本身就有兵器生产的作坊,隶属于兵仗局之下,负责给京师官军打造各种兵器甲胄,另外也打造火铳等物,在兵仗局之下,王恭厂一带,兵仗局之下还有火药司,专司生产火药。

所以在京师之中,有一套相当完善的兵器生产体系,基本上可以满足京师的需求。

另外不知为何原因,大概是因为于孝天的出现,导致的蝴蝶效应,历史上曾经在京师发生的著名的王恭厂大爆炸,却在这个时空之中没有发生。

所以整体上京师的武器装备质量还是相当高的,而且储备了足够多的弹药物资,只要官军愿意死拼到底,对于家军来说,想要攻克这个世界上目前最坚固最大的城市,还是非常非常有难度的。

在于孝天领兵攻克通州城之后的第五天,他开始提兵杀奔了京城,四月初九上午,于家军终于出现在了京城东面朝阳门和广渠门之外,在京城东面十里左右,开始扎下了大营,骑兵也立即开始散开四处游击,将整个京师东面以及南北两面给封锁了起来。

而随着于家军大军抵达,京师也进入到了最严厉的戒严之中,大批官军在军将们的率领下,开始登城御守。

一门门大炮,也被推到了垛口后面,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城外……

于孝天率兵抵达京城外面之后,带着参谋以及军将们,仔细的观察了一遍广渠门、朝阳门、东直门等京城东面的城墙以及防御设施。

看罢了京师的情况之后,于孝天不禁暗自感叹,这里到底是大明京师,城墙建造的高大巍峨,厚实坚固,整体上京师城墙都是板筑夯土结构,外层包裹了硕大的城砖。

几乎每个城门,都建有大型的瓮城,城外有一条宽达数丈的护城河,注满了河水,这时候天气已经转暖,护城河的河水已经全部解冻,所以想要攻破城防,就必须要想办法搭起浮桥或者填塞护城河,方能攻到城墙下面。

经过几千年的战争检验,中国历朝历代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建城理念和独特的筑城文化,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城防设施。

虽然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中式的城池建造有点落后,但是夯土城墙结构坚固,有一定的吸收炮弹动能的能力,加之各种附属的防御设施,使得中式城池依旧拥有很强的抗击进攻的能力。

这样坚固的城墙,就算是把后世大口径火炮拉上来,直接对着城墙猛轰,也不见得能很快将城墙拆除,后世抗日战争之中,许多城市攻坚战,日寇在拥有很强的重炮火力之下,对着一些城池的城墙进行炮击,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可见的想要单单用火炮轰塌这样坚固的城墙,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于家军现在装备的还都是一些滑膛前装火炮,虽然技术上处于这个时代的绝对领先地位,但是想要啃下这样的城墙,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这里乃是大明京师,历经数百年不断的营建加固,城墙建造之坚固,放眼天下恐怕无出其右者。

所以看罢了这里的城防之后,包括于孝天在内,都感觉并不乐观,强攻之下,于家军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而且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城墙上官军也布置了相当多的火炮,虽然大明官方装备的火炮质量,和于家军的相比落后很多,但是贵在数量巨大,仅仅是在朝阳门一带的城墙上,他们就通过望远镜,发现了不下百门各型火炮。

其中威力比较大的红夷大炮,就有七八门之多,另外还有不少口径较大的旧式将军炮和大口径的佛朗机炮,这些火炮近距离射击,会给进攻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