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帝 >

第371章

明帝-第371章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影龙低头一看,立时明白麻姑言中所指,尴尬的一笑道:“朕太激动了,幸亏凤凰儿你在身边提醒,不然朕可是要闹出大笑话来了。”

麻姑连忙跟着起身,一边穿衣,一边还得给朱影龙穿衣,不过朱影龙一向不习惯别人服饰他穿衣,但麻姑自认这是做妻子应尽的本份,本来古人衣服就难传,加上情绪激动之下,有些手忙脚乱,速度居然比平时还慢了许多,朱影龙甚至在心里不停的发誓,一定要对明朝的服饰进行改革,化繁为简。

好容易两人穿衣停当,却也发现这天已经差不多大亮了。

“捷报!”朱影龙兴冲冲的拉开门框,劈头就朝站在门外等候许久的冒襄道。

冒襄哪敢怠慢,立即将手中的捷报奏章递了过去。

“走,去书房,命卓巴、周文元立刻前来见驾,还有那个扬州的府丞。让他也一同过来候命。”朱影龙接过报捷的奏章,来不及看,先吩咐道。

“是,皇上!”冒襄赶紧应声道,亦步亦趋地跟上朱影龙的脚步。

报捷奏章中详细的叙述了这个杭州战役的过程,包括如何散播谣言,如何设置骗局,如何一步一步的引郑芝龙入瓮,又如何俘获郑芝龙的六万人马以及生擒活捉郑芝龙等人的过程,叙述看似轻描淡写。其过程却必定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

宋献策制定和实施这个“请君入瓮”的计划其实有两个大前提,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一是,郑芝虎没有把自己遭遇朝廷海军的消息及时的发回去,海战战败后,本来他有机会发出消息地,但他没有发出,纠其原因,一是战败后慌张逃命。失去应有的冷静,还有一个就是他战前把何斌给囚禁起来了,这简直就是帮了宋献策的大忙,如果何斌那个时候是自由的。以他的冷静,绝对会发消息通知福建的,但是他那个时候深陷牢狱,无能为力。第二个,那就是洪承畴登陆钱塘的策略了,那也是假借郑芝虎的“勤王军”的名义。虽然在钱塘与秦如海一战。但不管百姓也好。还是伪朝的官府,几乎都把洪承畴地登陆部队当成了是福建郑芝龙北上勤王的先头部队。与秦如海不过是一时冲动,昏聩的杭州巡抚李是更是看到洪承畴并没有进攻杭州城的意图,也把洪承畴这一支偏师当成是郑芝龙地先头部队,对洪承畴派军接管临安、余杭、独松关等几个县城和关隘也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几乎就是盲目的信从,若换上一个精明干练的官员,恐怕就不容易蒙混过去了。

在这两个前提下,宋献策才能从容布置这一险之又险地“请君入瓮”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又关键在于如何令郑芝龙相信他所伪造的真相,因此他很快将追杀秦氏父子地计划调整为迫使秦氏父子逃入郑芝龙地大军中,让郑芝龙知道一些似是而是地真相,然后再派一员有胆有识的干将在郑芝龙面前将秦氏父子所说一切真相完全颠倒过来,将海上不期而遇地一战说成是秦氏父子是故意出卖的奸细,明为借刀杀人,实际上是扰乱郑芝龙的判断,然后再不断的辅助谣言,让郑芝龙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真相,并且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听到的和分析所得,并且等到郑芝龙相信他捏造的真相八到九分的时候,再由策反的郑芝虎身边之人前去做使者,如此下来,郑芝龙便坚信不疑这个捏造的真相,一步一步走入陷阱之中而不自知,整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那一个环出错或者露出一丝马脚,整个计划都将不攻自破,看起来这个计划施行起来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尤其郑芝龙身边还有郑鼎这样一个智囊高手,不过这个绝顶的智囊厉害是厉害,但同样与郑氏兄弟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盲目自信,手提六万精锐大军便目空一切,再就有强大的水上力量支持,在他们看来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因此才被洪承畴等人一一请上船,然后登岸缴械,除了郑鼎最后发现不对劲,殊死顽抗被砍杀之外,这简直就跟受降没什么区别,六万福建大军还没有走上战场,就已经成了俘虏,主帅被俘,三兄弟在狱中算是团聚了。

杭州大捷,几乎完胜,最核心的不是宋献策的运筹帷幄,也不是机遇巧合,上苍注定,而是朱影龙下诏颁布的《保密条令》以及各项军规条令,没有这个这些严格约束官兵的言行,难保一些机密早已泄密,而整个计划就一个“密”字,做到的了,整个计划就滴水不漏,失败了也只能算天意。

郑芝龙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对南征战局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可以说在客观上决定了南征胜败,胜则南征胜利在望,收复江南国土倚马可待,败则陷入战争泥潭,很有可能把国家拖死,甚至亡国,而这场大胜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间接的还影响到了辽东的局势,这是后话。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三章:杭州大捷(二)

龙差不多看完了捷报上的内容,再粗略的将整个计划疏通了一下,卓巴和周文元两人联袂而至。

二人前来的路上早已得知杭州大捷的消息,只是具体情形并不完全清楚,因为保密的关系,洪承畴请周文元帮他伪造郑芝虎亲笔信函的事情朱影龙并没有透露给卓巴,到不是防着他,只是没有这个必要,卓巴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南京周围的战场上,因此周文元反到知道的要多一些,碍于《保密条令》,来时的路上,他也没敢对卓巴透露一句。

一进门就看到朱影龙脸上那凝久不散的笑容,两位心腹大臣终于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南征大军一个接一个捷报传来,但多日未见皇帝脸上露出笑容,如今终于一扫冷漠,自然高兴万分。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两人站立俯身齐声道。

“呵呵,同喜同喜!”打了大胜仗,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打胜仗,朱影龙当然高兴。

“这是洪承畴、宋献策两人联名上的报捷奏折,你们先看一下,然后用邸报传递天下,朕要天下人都知道南征,朕已经胜券在握了!”朱影龙命一旁服侍的嫣红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二人道。

卓巴、周文元谢过一声“裕妃娘娘”之后,便一人手执一边细细阅读起来。

而朱影龙却闭上眼睛思考如何奖赏洪承畴等立下的大功劳,还有大捷后接下来的战略如何变化,再就是如何处置郑氏三兄弟,郑芝龙被俘,拿下福建只是时间问题,郑氏四兄弟就剩下一个郑鸿逵。郑芝龙出征之前还将其软禁起来,福建郑氏分崩离析在即,郑氏族人当中可没有另外一个郑芝龙,又占据海上优势,郑氏若是当机立断之下避走海上,朝廷现在还正拿他没有办法,偏偏郑芝龙是朱影龙当初下定决心不得不杀之人,郑芝龙杀了叶向高,叶涟漪的爷爷,还反叛朝廷。这样的大罪岂有不死之理,但现在是否是处死他的最佳时期呢?

直觉告诉朱影龙,现在立即处死郑芝龙有害无利,倘若郑氏一族退守台湾澎湖,郑氏三兄弟就是沿海安全地筹码,因为朝廷要发展一只可以与郑家舰队相匹敌的海军非一两年之功,东海一仗赢的侥幸,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朝廷海军有多厉害,他可清楚,真要双方摆开阵势。实打实的来一战,朝廷的赢面只有三成,这三成还是建立在敌人不断犯错误的前提上,毕竟不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打仗总是要靠人的。

卓巴看了报捷的奏章之后,不禁喟然长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换了是他,如今精妙的计划他或许也能布置出来,但恐怕没有那个决心执行。因为这里面出现偶然和变数实在太多。太过于冒险已经不是他这个年纪地人能做的出来的。道:“皇上,此战之后。福建虽有数万兵马,不过已非朝廷之敌,老臣建议让洪承畴大人速速南下,一举荡平福建。”

这个念头早在朱影龙接到捷报之后就已经动了,不过他考虑的不仅仅是福建一省的得失,他是皇帝,大明帝国最高的领导人,他的眼光不能局限在国内,更多的应该放在国际上,确切的说寻找潜在的敌人,郑氏一旦覆灭,得益并不仅仅是朝廷一人而已。

“皇上担心红毛地荷兰人?”周文元掌管暗影,是大明帝国的情报总管,又是最亲近信任的大臣之一,揣摩圣意自然是又快又准。

在许多人眼里台湾(小琉球)、澎湖等岛屿不过是些不毛之敌,一些化外蛮人的杂居之敌,但周文元却清楚朱影龙这个皇帝地心思,因为朱影龙曾不止一次的说过要收回小琉球的话,闻者上心,况且在暗影的情报工作中,小琉球地情报刺探也列为一等,如此周文元岂能看不出皇帝心中之虑。

“是呀,大胜之后必有大忧,荷兰人和郑芝龙为争夺小琉球的控制权已经磨擦了好几年了,这两年随着郑芝龙实力的增强,荷兰人也在不断在台湾增兵,一旦郑氏败亡,以荷兰人地侵略成性地性格,会放过到了嘴边地肥肉吗?”朱影龙担心的就是这个,而就是因为这个,他暂时并不想处死郑芝龙,反而需要利用他来做文章,当然放虎归山地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一个小小的番邦夷人国家何以让皇上如此紧张?”卓巴身为不解,他虽然智慧超群,但也局限于历史,对荷兰、英国这些新兴欧洲海上强国并不十分了解。

当然了,朱影龙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他也不是学历史的,知道的也就是一些大概的情况,荷兰这个时候应该还是海上最强大的国家,等到三次英何大战之后,荷兰才慢慢走向衰败,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日不落帝国,不过现在荷兰人的海上力量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占据吕宋等南洋诸岛屿,海上贸易给荷兰带去了巨额财富,也膨胀了荷兰人的野心,特别是神秘富饶遍地是黄金的东方文明古国,荷兰人急切的想打通与明朝的贸易往来,奈何明朝闭关锁国,荷兰人一直寻求都在寻求机会,文的不行,接下来就是用坚船利炮了,这是西方殖民者惯用的伎俩,自己熟知的历史中,那位清朝最伟大的君主,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也花了八年的时间,而且台湾因为郑氏的舰队存在,大清国在建国初期沿海虽然屡屡被郑氏侵扰,但西方那些列强们始终没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当然,这也与西方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和霸主有关,现在去郑氏,朝廷直接面对的就是西方列强,虽然这仅仅是他们很弱小的力量,现在一举荡平郑芝龙的海上力量也不现实,这着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不过并非没有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只是没有人敢说,也没有人敢上书。最简单的就是再一次招降郑芝龙,朝廷全面接手郑芝龙地舰队,这样朝廷海军实力必然有一个巨大的飞跃,短时间内足以抗衡荷兰人,同时如果要打通到欧洲的贸易通道,一是同意荷兰通商贸易的请求,通过谈判可以达到,第二呢,武力打通通向欧洲的航道,不过现阶段。朝廷更需要稳定的时间也恢复国计民生,这一条路就算朱影龙想走,也会遭到最猛烈的反对,而且他也不愿意这么去做。

福建好打,但沿海的安全怎么办?这个问题在南征之前朱影龙就召集过数位内阁大臣商议过,都没有找出一个最好的办法来,而且南征前途未定,就算找到一个好办法,到时候也未必能行的通。

卓巴当然不知道朱影龙会有如此之多地想法,只是看到朱影龙嘴角的笑容渐渐的收敛。表情似乎比接到杭州大捷的捷报之前还要沉重三分,究竟是什么让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